第711章 官

第711章 官

天子逗留辽省数月,辽省大半官员,几乎换了个遍,时至天子之驾再次启程,在这辽省,戴枷办公的官员,依旧不在少数。

天子之肆意,无疑算是忙坏了朝堂中枢。

毫无疑问的一点,那就是当前的大恒科举选材体系,是远远满足不了大恒当前的统治体系。

统治体系的下沉,带来的,便是骤温和的海量官员,但就是如此,大恒的科举体系,亦是未曾完全运转起来。

正常而言,若是缺官,自然是保持正常的科举节奏,同时多开恩科,亦或者从吏部待选之官中选取贤才,如此当为正道。

但对大恒而言,亦或者对天子而言,这显然不符合当前打压改造士人的趋势,更不符合当前教育体系改革及选材体系的改变。

故而,时至当前昭武十年,大恒也才开了两次科举,保持着四年一次的节奏,再缺官,也不变丝毫。

在曾经,大恒缺官,自然是多有从吏部待选之官中挑选,但随着矛盾愈发尖锐,这一举措,亦是如润物无声一般,慢慢在大恒的选材体系之中减弱存在感。

事实上,在经历了当前大规模的武转文,至当下,大恒的中上层官员,已然不缺。

大恒缺的,是统治体系下沉,里甲改制之后的底层官员。

而这,与传统的科举选材,无疑是背道而驰。

科举取进士,进士者,在前明,最低都是七品知县,一甲者甚至直入翰林,为部堂之候选之臣。

纵数前明数百年,一甲进士者,官途只要未夭折,最终,几乎都是朝堂之部堂重臣。

而在当下,里甲改制,统治体系下沉,官员直至最底层,显然与金榜题名的升官发财格格不入。

如此之下,缺官,这个缺字,显然不是单纯的缺。

故而,在多年之前,将士转业条例便随之推出。

从最初军龄满九年,到现如今军龄满十二年,亦或者立下大功,凡军中将士,指挥使以下者,皆可申请转业之地方任职为官。

如此,几乎是完美的嵌和了当前的里甲改制之变化。

哪怕转业制度从当初草创,到现如今实施多年,已是愈发严苛,但每年都还能给各地提供数百上千名合格的基层官员。

毕竟,大恒军中,政治教育,向来都是重中之重,读书识字,亦是常态化的教育。

哪怕达到了转业条例的要求,也会安排至民科院进行为期一年到三年不等的培训。

如此,只要以制度监督压制人心,基本上都能极好的胜任本职,替大恒的统治体系下沉添砖加瓦。

但这一切,显然都只是一个循环,天子在辽省的这番屠戮,如此多的官员缺失,显然非是一时半会能够补齐。

而在这个环节之中,最为严苛的一处,莫过于吏部选官的制度。

自前明崇祯帝驾崩后,吏部天官,便随之空悬,一直为天子亲自掌控,哪怕至今昭武十年,大恒的吏部,依旧只有左右侍郎,而没有尚书存在。

大恒文武的任何一个任命,哪怕不需要天子批准,也需要呈至天子审阅。

如此集权的人事制度,带来的,自然就是人事升迁调动的缓慢僵硬。

当下辽省官员空缺,亦是如此原因。

尽管弊处很是明显,但哪怕至如今,天子也依旧选择了漠视这些弊处。

天子宁愿接受人事升迁调动程序缓慢僵硬,也不愿让士人坐大,党派再现。

当然,最为重要的一点,莫过于这般人事程序,才是最符合当下大恒政治环境。

毕竟,吏部掌的,可不仅仅是文官的升迁调动,还有武官的升迁调动,也皆在吏部。

武勋不会愿意看到自家的人事升迁被文官握着,文官也不会愿意自家的升迁被武官把着。

天子不管的话,那这一点,必然会成为文武矛盾重心所在。

而将文武之人事分开的话,显然也不符合天子的理念。

武勋,已经够庞大了,再将人事权放下去,那就是养虎为患,尾大不掉了。

天子要看到的,是平衡,而非一家独大。

在天子车架之上,从沈阳出发,已然过去了近一天一夜,天子几乎没有挪开过位置,稳坐桌后,处理这些集权之下忙不完的国事。

一旁摆着的饭菜,是热了冷,冷了又热,却未见天子进食。

也不知何时,似又是深夜,天子才从这剪不断理还乱的国事之中抽身而出。

“陛下,先喝点汤暖暖胃吧,饭菜奴才已经安排人去热了。”

一旁二德子立马上前出声。

天子点了点头,随手端起汤罐,尚且温热的触感清晰感知,天子也没什么斯文吃相,几口饮尽,刚把汤罐放下,窗外声音便衣传来。

“陛下,夜深不便,是否就地安营扎寨?”

“到哪里了?”

天子问。

“回禀陛下,已经到统军亭了。”

天子下意识回忆了一下,很快,便想了起来,所谓统军亭,地属建州,已然不在沈阳府地域。

当年破沈阳,灭后金之后,天子命定国公出兵朝鲜,便是于此地集结各部,故而名为统军亭。

“就在此安营吧。”

天子摆了摆手,示意将领退下,随即亦是起身,二德子利索的上前,将车门推开,天子走出马车,立于车架之上,环视四方,夜幕虽已降临,但已然是一片火热之景。

营寨的雏形,自然早已被先锋部队整理好,此刻,是搭设营帐,布置警戒。

时至初春,凛冬的寒意尚存,但也多了几分生机盎然之意。

郁郁葱葱之色,在辽省这几个月的冰天雪地下来,着实养眼。

天子深吸了一口气,走下马车,天子大帐,已然搭设完毕,巍峨之营帐,在这营寨之中,无疑是极为显眼。

周边篝火林立,将营寨照得通明,将士执守,披甲执锐,守备不可谓不森严。

如此之景映入眼帘,天子却也不禁想到那还了无声息的白莲教。

从沈阳,至朝鲜,一条官道,畅通无阻,只要是去朝鲜,那几乎不会有任何形成变化。

如此清晰的行程,白莲,若再不把握好,那可就没有机会了……

(本章完)

第697章 人口之复杂第706章 巡抚被撤第281章 朝堂与经济第178章 李修的向往第575章 黯然落幕第74章 生母为刘,封为信王。第208章 辽镇堪用否?第587章 西域与草原 4000第132章 又来刺杀第486章 他们以为!3000第273章 洪承畴第530章 得天之幸!第365章 成王败寇 (上)第301章 着红袍者,是李自成!第638章 山海第599章 文武动向第101章 对奏第581章 皇权下乡 3000第323章 可笑至极的虚无缥缈!第431章 四月二十八日第594章 社学第347章 了然于心 月初求月票订阅!第653章 纸钞之利!第332章 朝鲜第582章 精英教育 3000第4章 武功第683章 非是不愿,而是不敢第409章 不折腾了!第550章 南与北!第708章 禁忌第711章 官第581章 皇权下乡 3000第209章 权臣之路第732章 风暴来袭第146章 陕西安定?第364章 入宫!第196章 造化……何其弄人第476章 终了 3000第341章 数千年未曾解决的难题!第592章 国之根本第481章 防友军如防虎。第560章 流星般耀眼!第569章 明第341章 数千年未曾解决的难题!第658章 草原第69章 行监视之事第437章 捷报第202章 李定国第471章 情理人心第318章 枭雄!第536章 军议第97章 日常第444章 投名状第202章 李定国第60章 了结第138章 破城第110章 后金第412章 下广宁,破宁远,陷锦州!第380章 海外第522章 赋税与天灾第406章 兵强马壮者为天子第181章 改制整编第502章 张煌言第678章 顾虑第196章 造化……何其弄人第188章 京城……注定血流成河!第315章 他们什么都懂,却非要装着不懂。第541章 传统的新学第728章 重中之重第448章 辽东治理 (3000)第5章 桩功第446章 皇权下乡的可能性。第127章 议李修第224章 决战第527章 永远的治标不治本第292章 让人绝望的僵持拉锯第620章 江南第88章 文武百官第23章 战后第598章 顺者昌,逆者亡!第334章 散其党,夺其辅!第706章 巡抚被撤第550章 南与北!第693章 炸弹第279章 诛李修,清君侧!第168章 人心第672章 钱庄第138章 破城第327章 改革大策。第22章 伏击与被伏击第318章 枭雄!第296章 林丹汗之荣光!第546章 一战功成,速战速决!第380章 海外第103章 难民第594章 社学第492章 自古未有之权利第176章 封赏之后第479章 堵胤锡第284章 倒霉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