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宣王召见齐人颜斶,对他说:“颜斶,你上前来!”颜斶也说:“大王,您上前来!”齐宣王听了很不高兴。身边的近臣都责备颜斶说:“大王是一国之君,而你颜斶,只不过是一个臣民,大王唤你上前来,你却唤大王上前来,这样做像什么话?”颜斶说:“如果我上前,那是贪慕权势,而大王过来则是礼贤下士。与其让我蒙受趋炎附势的恶名,倒不如让大王获取礼贤下士的美誉。”齐宣王怒容满面说:“是大王尊贵,还是士人尊贵?”颜斶说:“士人尊贵,大王不尊贵。”齐宣王问:“这话怎么讲?”颜斶回答说:“有这样的先例啊,以前秦国讨伐齐国,秦王下令:‘有人敢在柳下惠墓地周围五十步内砍柴的,处以死刑,绝不宽赦!’又下令:‘有人能取得齐王首级的,封侯万户,赏金千镒。’由此看来,一个活生生的国君的头颅,还比不上死贤士的坟墓。”齐宣王无言以对,内心却极不高兴。
身边的近臣都指责颜斶说:“颜斶!颜斶!大王拥有千乘大国的土地,重视礼乐。天下仁义辩智的士人,都仰慕大王圣德,纷纷前来投奔效劳;四海之内,都来臣服;万物齐备,百姓心服。可是现在,就算是最清高的士人,也自称为是普通民众,徒步而行,耕作为生。至于一般士人,则居住在穷乡僻壤的乡野,以看守门户为生涯,应该说,士人的地位是十分低贱的。”
颜斶回答说:“这话不对。我听说,古代大禹的时候,有上万个诸侯国。为什么是这样呢?是因为他们道德淳厚,得到了士人的尊重,从而士人竭尽全力为他效力。由于尊贤重才,虞舜这个出身于农民,发迹于穷乡僻壤,最终成为天子。到了商汤时代,诸侯还尚存三千,时至今日,只剩下二十四家。由此来看,这难道不是由于政策的得失才造成了天下混乱吗?当诸侯处在亡国灭族的危险境地时,即使想成为乡野穷巷的寻常百姓,又怎么能办到呢?
[原文]
是故《易传》①不云乎:‘居上位未得其实,而喜其为名者,必以骄奢为行。倨慢骄奢,则凶从之。是故无其实而喜其名者削,无德而望其福者约,无功而受其禄者辱,祸必握②。’故曰:‘矜功不立,虚愿不至。’此皆幸乐其名,华而无其实德者也。是以尧有九佐③,舜有七友④,禹有五丞⑤,汤有三辅⑥,自古及今,而能虚成名于天下者无有。是以君王无羞亟问,不愧下学。是故成其道德而扬功名于后世者,尧、舜、禹、汤、周文王是也。故曰:‘无形⑦者,形之君也。无端者,事之本也。’夫上见其原,下通其流,至圣人明学,何不吉之有哉!老子⑧曰:‘虽贵必以贱为本;虽高必以下为基。’是以侯王称孤、寡、不谷⑨。是其贱之本与!夫孤寡者,人之困贱下位也,而侯王以自谓,岂非下人而尊贵士与?夫尧传舜,舜传禹,周成王任周公旦⑩,而世世称曰明主,是以明乎士之贵也。
[注释]
①易传:解释周易的书。②握:通“渥”,深重。③九佐:传说有舜、契、禹、后稷、夔(kuí)、倕(chuí)、伯夷、皋陶(yáo)、益。④七友:传说有雄陶、方回、续牙、伯阳、东不訾(zī)、秦不虚、灵甫。⑤五丞:传说有益、稷、皋陶、倕、契。⑥三辅:传说有谊伯、仲伯、咎单。⑦无形:此处指国君应见微知著,在纷乱中预见将来。⑧老子:春秋时思想家,姓李名耳,又称老聃,著《老子》一书。⑨孤、寡、不谷:侯王自称谦词。⑩周公旦:周公名旦,武王弟。武王死后,成王年幼,周公摄政。
[译文]
所以《易传》上不是这样记载吗:‘身居高位的人,如果不能修身养性,只喜欢标榜虚名,他们必然走入骄奢淫逸的歧途。如果骄傲、怠慢、蛮横、奢侈,那么凶祸就会随之而来。所以缺乏修养而又喜欢虚名的,势力很快就会削弱;没有道德情操而希望获幸福的,更会陷入危险的窘境;没有能建功而享受俸禄的,必然蒙受羞辱,灾祸深重。’所以说:‘好大喜功,定然不能成功;空有愿望的,终究不能实现愿望。’这都是指只一图虚名却没有实在德行的人。因此尧有九人辅佐,舜有七个挚友,禹有五个帮手,汤有三人辅助,自古至今,仅靠虚名就能建功立业的,从未有过。因此大王不能因为经常请教别人就感到羞耻,不能因为向我学习就感到惭愧。这样,才能成就他的道德修养,扬名后世,成为像尧、舜、禹、汤、周文王就是这样的人。因此说:‘无形的事物是有形事物的主宰,无起始的事物正是事物发展的根本。’那些在上能窥视事物的本源,在下能通晓事物的流交,如此圣明而又通晓学问的人,怎么会遭到不测呢?《老子》说:‘虽然地位尊贵必定要以卑贱为根本;虽然长的高大必定要以地下为基础。’所以诸侯国王自称孤、寡、不谷,这不正是把卑贱做为根本吧!所以孤寡,就是处于最困苦最卑贱,处在最低下地位的人,然而诸侯国王以此自称,难道不是礼贤下士,尊敬士人吗?尧传位给舜,舜传位禹,周成王重用周公旦,然而人们世世代代都称他们是英明君主,这是因为他们明白士人可贵。”
[原文]
宣王曰:“嗟乎!君子焉可侮哉,寡人自取病耳①!及今闻君子之言,乃今闻细人②之行,愿请受为弟子。且颜先生与寡人游,食必太牢,出必乘车,妻子衣服丽都③。”
颜斶辞去曰:“夫玉生于山,制则破焉,非弗宝贵矣,然大璞不完④。士生乎鄙野,推选则禄焉,非不得尊遂也,然而形神不全⑤。斶愿得归,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静贞正以自虞⑥。制言者王也,尽忠直言者斶也。言要道已备矣,愿得赐归,安行而反臣之邑屋。”则再拜而辞去也。斶知足矣,归反于璞⑦,则终身不辱也。
[注释]
①焉可侮:怎么可以侮辱。自取病:自取羞辱。②细人:小人,指前文中无实德、不尊重士的人。③丽都:华美。④制:犹言加工制作。焉,代指玉。⑤尊遂:尊贵显达。⑥晚食:推迟吃饭的时间。安步:从容不迫地步行。自虞:使自己愉快。⑦归反于璞:反璞归真。
[译文]
齐宣王说:“唉!君子怎么能够侮辱呢,我实在是自取羞辱罢了!现在我才了解君子的话,也才明白了不尊重士人是小人的行为。希望您能接受我作为您的弟子吧。而且我希望颜先生今后与我交往,吃的一定是牛、羊、猪三牲,外出一定乘坐车,您的妻室儿女都能穿很华美的衣裳。”
颜斶辞谢而去,对齐宣王说:“那些美玉生在深山,一经琢磨就会破坏他的天然本色,它的价值并非不宝贵,只可惜失却原来质朴面目。贤士生于偏远的乡野,一经提擢任用,他并不是不显贵,只是失去士人的本性。我情愿回到乡下,晚点吃饭,肚子饿了就会感觉跟吃肉一般;缓行慢步,那感觉就如同坐车;无过无罚,那抵得上富贵;清静无为,自得其乐。现在纳言决断的,是大王您;而尽忠直谏的,是颜斶我。我想要说的,主旨已十分明白了,希望大王能够允许我回去,平平安安地返回家乡。”于是,他拜了两拜而去。
颜斶的确是知足常乐的人,他返璞归真,就能终身不受侮辱。”
先生王斗造门而欲见齐宣王
[原文]
先生王斗造门而欲见齐宣王,宣王使谒者延入①。王斗曰:“斗趋见王为好势,王趋见斗为好士,于王何如?”使者复还报。王曰:“先生徐之,寡人请从。”宣王因趋而迎之于门,与入,曰:“寡人奉先君之宗庙②,守社稷,闻先生直言正谏不讳。”王斗对曰:“王闻之过。斗生于乱世,事乱君③,焉敢直言正谏。”宣王忿然作色,不说。
[注释]
①王斗:一作“王升”,齐国人。②奉先君之宗庙:即奉祀祖庙,意味着继承了王位。③乱君:昏乱的君主。
[译文]
王斗先生登门造访,请求拜见齐宣王,宣王吩咐侍者领他进来。王斗说:“我要快步向前去拜见大王是趋炎附势,大王快步向前来见我是礼贤下士,不知大王怎么看?”侍者又回去报告齐宣王。齐宣王说:“你让先生慢慢走,我亲自前去迎接他。”齐宣王因此快步向前到宫门去迎接王斗,和他一道进宫,说:“我没有什么能力,有幸得以奉祀祖庙,守卫社稷,听说先生直言敢谏,毫不忌讳。”王斗回答说:“大王听错了。我生活在****的时代,为昏乱的君主办事,哪里敢直言正谏呢。”齐宣王不禁愤然变色,心中很不高兴。
[原文]
有间,王斗曰:“昔先君桓公所好者,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天子受籍④,立为大伯。今王有四焉。”宣王说,曰:“寡人愚陋,守齐国,唯恐失抎之⑤,焉能有四焉?”王斗曰:“否。先君好马,主亦好马。先君好狗,王亦好狗。先君好酒,王亦好酒。先君好色,王亦好色。先君好士,而王不好士。”宣王曰:“当今之世无士,寡人何好?”王斗曰:“世无骐、耳,王驷已备矣。世无东郭俊、卢氏之狗,王之走狗已具矣。世无毛嫱、西施,王宫已充矣。王亦不好士也,何患无士?”王曰:“寡人忧国爱民,固愿得士以治之。”王斗曰:“王之忧国爱民,不若王爱尺縠⑥也。”王曰:“何谓也?”王斗曰:“王使人为冠,不使左右便辟⑦而使工者何也?为能之也。今王治齐,非左右便辟无使也,臣故曰不如爱尺縠也。”宣王谢曰:“寡人有罪国家。”于是举士五人任官,齐国大治。
[注释]
шωш☢ ttκǎ n☢ CΟ ④受:通“授”。⑤抎(yǔn):陨,丢失,失去。⑥縠(hú):有绉纹的纱。⑦便辟:亲近宠爱者。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