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魏策二(2)

“我又遍交韩、赵、魏三国的官员,比如奉阳君、孟尝君、韩呡、周冣、韩余为等人,我曾在他们的手下做过事,他们怀疑讨伐秦国的举动。又因为他们都遭受秦国的排斥,于是我就做了一件事,请求烧掉天下诸侯所持有的前往秦国的符节。接着我又通知焚烧符节的诸侯,目的是让五国断绝和秦国的来往。奉阳君、韩余为等都采取同一步骤,而苏修、朱婴他们都隐居在邯郸。我又去游说齐王,以便前往破坏宋郭的盟约。如果天下诸侯都主张合纵策略,因而让苏修谈论天下诸侯们的意向,并且准备和齐国结盟,然后再向秦国要求齐军伐魏,我以死来劝诫。最后果然在西方的苏修再提出报告,我并非不知秦国权势大,然而我所以要这样做,一切都是为了您。”

文子、田需周宵相善

[原文]

文子、田需、周宵相善①,欲罪犀首。犀首患之,谓魏王曰②:“今所患者,齐也。婴子言行于齐王③,王欲得齐,则胡不召文子而相之?彼务以齐事王。”王曰:“善。”因召文子而相之。犀首以倍田需、周宵④。

[注释]

①文子:田文。周宵:魏国人。②魏王:即魏襄王。③婴子:田婴。齐王:即齐宣王。④倍:通“背”。

[译文]

田文、田需、周宵三人关系很好,他们想要加罪于公孙衍。公孙衍为此很担心,对魏王说:“现在我很揪心的,是齐国。田婴的话,齐王很信任,大王想得到齐国,那么为何不召来田文让他做相国呢?他一定会用齐国来事奉大王。”魏王说:“太好了。”于是召来田文让他做相国。公孙衍因此让田文背弃了田需、周宵。

魏王令惠施之楚

[原文]

魏王令惠施之楚①,令犀首之齐。钧二子者乘数②钧将测交也③。施因令人先之楚,言曰:“魏王令犀首之齐,惠施之楚,钧二子者乘数,将测交也。”楚王闻之,因郊迎惠施。

[注释]

①惠施:宋国人,当时做魏国相国。②钧:同“均”。③测交:推想交情的深浅。

[译文]

魏王命惠施去楚国访问,派公孙衍去齐国。两人出使的车辆数相等,平均他们出使的车辆数,是要考察两国与魏国交情的深浅。惠施于是派人先到楚国去,声言说:“魏王命公孙衍出使齐国,惠施出使楚国,二人随从的车辆数相等,将要以此来考察两国与魏国交情的深浅。”楚王听说后,于是到郊外亲自迎接惠施。

魏惠王起境内众

[原文]

魏惠王起境内众,将太子申①而攻齐。客谓公子理②之傅曰:“何不令公子泣王太后③,止太子之行事?事成则树德,不成则为王矣。太子年少,不习于兵。田朌④宿将也,而孙子⑤善用兵,战必不胜;不胜必禽。公子争⑥之于王,王听公子,公子不封⑦;不听公子,太子必败;败,公子必立;立,必为王也。”

[注释]

①将太子申:以太子申为将。②公子理:太子申之弟,名理。③泣王太后:向王太后泣诉。④田朌:应作田盼。⑤孙子:即孙膑。⑥争:通诤。⑦公子不封:“不”应作必。

[译文]

魏惠王调遣国内的兵众,让太子申担任将军,前去攻打齐国。有个客人对公子理的老师说:“何不让公子到王太后面前去哭,阻止太子率兵攻打齐国呢?一旦阻止成功就可以树立威德,假若阻止失败就可能继承王位。太子年轻,对兵法不熟悉。齐国田盼是老将,孙膑又善于用兵,太子这次战役一定不能取胜;一旦败了,就得被擒。或者让公子到魏王面前谏诤,如果魏王听信公子的话,公子必然受到封赏;如果不听信公子,太子一定得吃败仗;只要一打败仗,公子必然立为太子;只要立了太子就一定能做王了。”

齐、魏战于马陵

[原文]

齐、魏战于马陵,齐大胜魏,杀太子申,覆十万之军。魏王召惠施而告之曰①:“夫齐,寡人之仇也,怨之至死不忘,国虽小,吾常欲悉起兵而攻之,何如?”对曰:“不可。臣闻之,王者得度②,而霸者知计。今王所以告臣者,疏于度而远于计。王固先属怨于赵③,而后与齐战④。今战不胜,国无守战之备,王又欲悉起而攻齐,此非臣之所谓也。王若欲报齐乎,则不如因变服折节而朝齐⑤,楚王必怒矣⑥。王游人而合其斗,则楚必伐齐,以休楚而伐罢齐,则必为楚禽矣,是王以楚毁齐也。”

魏王曰:“善。”乃使人报于齐,愿臣畜⑦而朝,田婴许诺。张丑曰:“不可。战不胜魏,而得朝礼,与魏和而下楚,此可以大胜也。今战胜魏,覆十万之军,而禽太子申,臣万乘之魏而卑秦、楚,此其暴戾定矣⑧。且楚王之为人也,好用兵而甚务名,终为齐患者,必楚也。”田婴不昕,遂内魏王,而与之并朝齐侯再三。赵氏丑之⑨。楚王怒,自将而伐齐,赵应之,大败齐于徐州。

[注释]

①魏王:指魏惠王。②度:法度。③属怨于赵:公元前342年魏国同宋国、韩国兴兵伐赵,围困邯郸。④与齐战:公元前341年,齐国为救赵国,派孙膑、田忌领兵败魏予桂陵。⑤变服:更换君主的服装。⑥楚王:指楚威王。⑦臣畜:犹称臣,缪文远本:“畜,养也。臣畜,犹称臣也。”一说,臣下如犬马,鲍本:“自比犬马也。”⑧此其暴戾定矣:这将使齐王暴戾是一定的了。⑨丑:犹言羞耻。

[译文]

齐、魏两国在马陵交战,齐国把魏国打得大败,杀死了魏国的太子申,消灭魏军十万人。魏王召来惠施,对他说:“齐国是我国的仇敌,这份仇恨到死也不会忘记,魏国虽然很弱小,我常想调全部兵力攻打它,你觉得怎么样?”惠施回答说:“不可以这样做。我听说,为王者要适合法度,称霸者要懂得谋略。现在大王告诉我的,离法度和计谋太远了。大王本来先与赵国结仇,而后又同齐国交战。现在吃了败仗,国家没有守卫作战的后备,大王又要调全部兵力攻打齐国,这不是我认为好的做法。大王如果想报复齐国,不如就更换君主的服装卑躬屈节去朝拜齐国,楚王一定会发怒。大王派人到齐、楚两国游说,怂恿它们打起来,那么楚国一定会攻打齐国,以强大的楚国去攻打疲敝的齐国,齐国就一定会被楚国击败,这是大王用楚国来毁掉齐国。”

魏王说:“太好了。”于是就派人向齐国报告,魏王甘愿称臣朝拜,田婴答应了。张丑说:“不行。虽然对魏国作战失败了,但能够让魏国前来行朝见之礼,与魏国联合去侵扰楚国,这肯定能大获全胜。如今我国战胜了魏国,消灭十万魏军,而且擒获了太子申,使拥有万辆兵车的魏国臣服,轻视秦国、楚国,齐王肯定骄傲自大而变得暴戾起来。况且楚王的为人,喜欢用兵而且很图虚名,最终楚国会成为齐国祸患。”田婴没有采纳,于是接纳了魏王,并同他多次朝见齐侯。赵国感到羞耻。楚王大怒,自己率兵攻打齐国,赵国响应,在徐州把齐国打得大败。

惠施为韩、魏交

[原文]

惠施为韩、魏交①,令太子鸣为质于齐②。王欲见之③,朱仓谓王曰④:“何不称病?臣请说婴子曰:‘魏王之年长矣,今有疾,公不如归太子以德之。不然,公子高在楚⑤,楚将内而立之,是齐抱空质而行不义也。’”

[注释]

①为韩、魏交:指替韩国、魏国结交齐国。②太子鸣:魏惠王的太子,名鸣。③王:指魏惠王。④朱仓:魏国大臣。⑤公子高:魏国公子,名高。

[译文]

惠施替韩、魏两国前去结交齐国,让太子鸣去齐国做人质。魏王想见太子鸣,朱仓对魏王说:“为何您不对外宣称自己有病?请让我游说田婴说:‘魏王年岁大了,现在有病在身,您不如放太子回国,让魏王感激您的恩德。如果您不这样做,公子高在楚国,楚国将会送他回国,立他为太子,这是让齐国死守着一个没有利用价值的人质,做不义之事。’”

田需贵于魏王

[原文]

田需贵于魏王,惠子曰:“子必善左右①。今夫杨,横树之则生②,倒树之则生,折而树之又生。然使十人种杨,一人拔之,则无生杨矣。故以十人之众,树易生之物,然而不胜一人者,何也?树之难而去之易也。今子虽自树于王,而欲去子者众,则子必危矣。”

[注释]

①善左右:对魏王左右的人亲善。②树:栽,种植。

[译文]

田需在魏王得到了尊贵的地位,惠施说:“您对大王身边的人一定要亲善。您看那杨树,横着栽能活,倒着栽也能活,折一枝栽上也能活。然而让十个人来栽杨树,一个人却来拔掉它们,那么杨树就死了。因此用十个人来栽植容易成活的东西,却敌不过一个人的毁坏能力,为什么呢?栽种难,破坏易啊!如今您虽然在大王那里得到了重用,而要除掉您的人却很多,那么您一定危险了。”

田需死

[原文]

田需死,昭鱼①谓苏代曰:“田需死,吾恐张仪薛公犀首之有一人相魏者。”代曰:“然则相者以谁而君便之也?”昭鱼曰:“我欲太子②之自相也。”代曰:“请为君北见梁王③,必相之矣。”昭鱼曰:“奈何?”代曰:“君其为梁王代请说君。”昭鱼曰:“奈何?”对曰:“代也从楚来,昭鱼甚忧。代曰:‘君何忧?’曰:‘田需死,吾恐张仪薛公犀首有一人相魏者。’代曰:‘勿忧也。梁王长主也,必不相张仪。张仪相魏,必右秦而左魏④。薛公相魏,必右齐而左魏;犀首相魏,必右韩而左魏。梁王长主也,必不使相也。’代曰:‘莫如太子之自相。是三人皆以太子为非固⑤相也,皆将务以其国事魏,而欲丞相⑥之玺。以魏之强,而持三万乘之国⑦辅之,魏必安矣。故:曰不如太子自相也。’”遂北见梁王,以此语告之,太子果自相。

[注释]

①昭鱼:楚相国。②太子;名速,即魏昭王。③梁王:魏哀王。④右秦而左魏:古人以右为贵,以左为贱。此句犹谓亲秦疏魏。⑥固:长久。⑦丞相:秦官名,相当于相国的地位。⑧三万乘之国:指秦、韩、齐。

[译文]

第35章 齐策六(3)第37章 楚策一(2)第74章 魏策四(3)第57章 赵策三(3)第91章 燕策三(1)第94章 宋、卫策(1)第14章 秦策二(3)第62章 赵策三(8)第32章 齐策五(2)第23章 齐策一(2)第86章 燕策一(3)第79章 韩策二(2)第82章 韩策三(2)第16章 秦策二(5)第83章 韩策三(3)第87章 燕策一(4)第82章 韩策三(2)第67章 魏策二(2)第62章 赵策三(8)第88章 燕策二(1)第28章 齐策四(1)第85章 燕策一(2)第68章 魏策二(3)第30章 齐策四(3)第14章 秦策二(3)第70章 魏策三(2)第74章 魏策四(3)第52章 赵策二(2)第50章 赵策一(4)第23章 齐策一(2)第35章 齐策六(3)第65章 魏策一(3)第11章 秦策(6)第71章 魏策三(3)第72章 魏策四(1)第7章 秦策(2)第7章 秦策(2)第79章 韩策二(2)第95章 宋、卫策(2)第30章 齐策四(3)第11章 秦策(6)第51章 赵策二(1)第34章 齐策六(2)第6章 秦策(1)第39章 楚策一(4)第7章 秦策(2)第84章 燕策一(1)第81章 韩策三(1)第39章 楚策一(4)第92章 燕策三(2)第69章 魏策三(1)第77章 韩策一(3)第71章 魏策三(3)第24章 齐策一(3)第18章 秦策三(2)第96章 中山策(1)第85章 燕策一(2)第94章 宋、卫策(1)第93章 燕策三(3)第60章 赵策三(6)第77章 韩策一(3)第11章 秦策(6)第20章 秦策四(2)第86章 燕策一(3)第4章 西周策(1)第66章 魏策二(1)第41章 楚策二(2)第30章 齐策四(3)第62章 赵策三(8)第66章 魏策二(1)第85章 燕策一(2)第52章 赵策二(2)第28章 齐策四(1)第65章 魏策一(3)第12章 秦策二(1)第47章 赵策一(1)第54章 赵策二(4)第54章 赵策二(4)第43章 楚策三(2)第20章 秦策四(2)第13章 秦策二(2)第36章 楚策一(1)第92章 燕策三(2)第80章 韩策二(3)第42章 楚策三(1)第66章 魏策二(1)第53章 赵策二(3)第7章 秦策(2)第80章 韩策二(3)第80章 韩策二(3)第26章 齐策三(1)第48章 赵策一(2)第57章 赵策三(3)第59章 赵策三(5)第21章 秦策四(3)第16章 秦策二(5)第47章 赵策一(1)第65章 魏策一(3)第77章 韩策一(3)第25章 齐策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