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又遍交韩、赵、魏三国的官员,比如奉阳君、孟尝君、韩呡、周冣、韩余为等人,我曾在他们的手下做过事,他们怀疑讨伐秦国的举动。又因为他们都遭受秦国的排斥,于是我就做了一件事,请求烧掉天下诸侯所持有的前往秦国的符节。接着我又通知焚烧符节的诸侯,目的是让五国断绝和秦国的来往。奉阳君、韩余为等都采取同一步骤,而苏修、朱婴他们都隐居在邯郸。我又去游说齐王,以便前往破坏宋郭的盟约。如果天下诸侯都主张合纵策略,因而让苏修谈论天下诸侯们的意向,并且准备和齐国结盟,然后再向秦国要求齐军伐魏,我以死来劝诫。最后果然在西方的苏修再提出报告,我并非不知秦国权势大,然而我所以要这样做,一切都是为了您。”
文子、田需周宵相善
[原文]
文子、田需、周宵相善①,欲罪犀首。犀首患之,谓魏王曰②:“今所患者,齐也。婴子言行于齐王③,王欲得齐,则胡不召文子而相之?彼务以齐事王。”王曰:“善。”因召文子而相之。犀首以倍田需、周宵④。
[注释]
①文子:田文。周宵:魏国人。②魏王:即魏襄王。③婴子:田婴。齐王:即齐宣王。④倍:通“背”。
[译文]
田文、田需、周宵三人关系很好,他们想要加罪于公孙衍。公孙衍为此很担心,对魏王说:“现在我很揪心的,是齐国。田婴的话,齐王很信任,大王想得到齐国,那么为何不召来田文让他做相国呢?他一定会用齐国来事奉大王。”魏王说:“太好了。”于是召来田文让他做相国。公孙衍因此让田文背弃了田需、周宵。
魏王令惠施之楚
[原文]
魏王令惠施之楚①,令犀首之齐。钧二子者乘数②钧将测交也③。施因令人先之楚,言曰:“魏王令犀首之齐,惠施之楚,钧二子者乘数,将测交也。”楚王闻之,因郊迎惠施。
[注释]
①惠施:宋国人,当时做魏国相国。②钧:同“均”。③测交:推想交情的深浅。
[译文]
魏王命惠施去楚国访问,派公孙衍去齐国。两人出使的车辆数相等,平均他们出使的车辆数,是要考察两国与魏国交情的深浅。惠施于是派人先到楚国去,声言说:“魏王命公孙衍出使齐国,惠施出使楚国,二人随从的车辆数相等,将要以此来考察两国与魏国交情的深浅。”楚王听说后,于是到郊外亲自迎接惠施。
魏惠王起境内众
[原文]
魏惠王起境内众,将太子申①而攻齐。客谓公子理②之傅曰:“何不令公子泣王太后③,止太子之行事?事成则树德,不成则为王矣。太子年少,不习于兵。田朌④宿将也,而孙子⑤善用兵,战必不胜;不胜必禽。公子争⑥之于王,王听公子,公子不封⑦;不听公子,太子必败;败,公子必立;立,必为王也。”
[注释]
①将太子申:以太子申为将。②公子理:太子申之弟,名理。③泣王太后:向王太后泣诉。④田朌:应作田盼。⑤孙子:即孙膑。⑥争:通诤。⑦公子不封:“不”应作必。
[译文]
魏惠王调遣国内的兵众,让太子申担任将军,前去攻打齐国。有个客人对公子理的老师说:“何不让公子到王太后面前去哭,阻止太子率兵攻打齐国呢?一旦阻止成功就可以树立威德,假若阻止失败就可能继承王位。太子年轻,对兵法不熟悉。齐国田盼是老将,孙膑又善于用兵,太子这次战役一定不能取胜;一旦败了,就得被擒。或者让公子到魏王面前谏诤,如果魏王听信公子的话,公子必然受到封赏;如果不听信公子,太子一定得吃败仗;只要一打败仗,公子必然立为太子;只要立了太子就一定能做王了。”
齐、魏战于马陵
[原文]
齐、魏战于马陵,齐大胜魏,杀太子申,覆十万之军。魏王召惠施而告之曰①:“夫齐,寡人之仇也,怨之至死不忘,国虽小,吾常欲悉起兵而攻之,何如?”对曰:“不可。臣闻之,王者得度②,而霸者知计。今王所以告臣者,疏于度而远于计。王固先属怨于赵③,而后与齐战④。今战不胜,国无守战之备,王又欲悉起而攻齐,此非臣之所谓也。王若欲报齐乎,则不如因变服折节而朝齐⑤,楚王必怒矣⑥。王游人而合其斗,则楚必伐齐,以休楚而伐罢齐,则必为楚禽矣,是王以楚毁齐也。”
魏王曰:“善。”乃使人报于齐,愿臣畜⑦而朝,田婴许诺。张丑曰:“不可。战不胜魏,而得朝礼,与魏和而下楚,此可以大胜也。今战胜魏,覆十万之军,而禽太子申,臣万乘之魏而卑秦、楚,此其暴戾定矣⑧。且楚王之为人也,好用兵而甚务名,终为齐患者,必楚也。”田婴不昕,遂内魏王,而与之并朝齐侯再三。赵氏丑之⑨。楚王怒,自将而伐齐,赵应之,大败齐于徐州。
[注释]
①魏王:指魏惠王。②度:法度。③属怨于赵:公元前342年魏国同宋国、韩国兴兵伐赵,围困邯郸。④与齐战:公元前341年,齐国为救赵国,派孙膑、田忌领兵败魏予桂陵。⑤变服:更换君主的服装。⑥楚王:指楚威王。⑦臣畜:犹称臣,缪文远本:“畜,养也。臣畜,犹称臣也。”一说,臣下如犬马,鲍本:“自比犬马也。”⑧此其暴戾定矣:这将使齐王暴戾是一定的了。⑨丑:犹言羞耻。
[译文]
齐、魏两国在马陵交战,齐国把魏国打得大败,杀死了魏国的太子申,消灭魏军十万人。魏王召来惠施,对他说:“齐国是我国的仇敌,这份仇恨到死也不会忘记,魏国虽然很弱小,我常想调全部兵力攻打它,你觉得怎么样?”惠施回答说:“不可以这样做。我听说,为王者要适合法度,称霸者要懂得谋略。现在大王告诉我的,离法度和计谋太远了。大王本来先与赵国结仇,而后又同齐国交战。现在吃了败仗,国家没有守卫作战的后备,大王又要调全部兵力攻打齐国,这不是我认为好的做法。大王如果想报复齐国,不如就更换君主的服装卑躬屈节去朝拜齐国,楚王一定会发怒。大王派人到齐、楚两国游说,怂恿它们打起来,那么楚国一定会攻打齐国,以强大的楚国去攻打疲敝的齐国,齐国就一定会被楚国击败,这是大王用楚国来毁掉齐国。”
魏王说:“太好了。”于是就派人向齐国报告,魏王甘愿称臣朝拜,田婴答应了。张丑说:“不行。虽然对魏国作战失败了,但能够让魏国前来行朝见之礼,与魏国联合去侵扰楚国,这肯定能大获全胜。如今我国战胜了魏国,消灭十万魏军,而且擒获了太子申,使拥有万辆兵车的魏国臣服,轻视秦国、楚国,齐王肯定骄傲自大而变得暴戾起来。况且楚王的为人,喜欢用兵而且很图虚名,最终楚国会成为齐国祸患。”田婴没有采纳,于是接纳了魏王,并同他多次朝见齐侯。赵国感到羞耻。楚王大怒,自己率兵攻打齐国,赵国响应,在徐州把齐国打得大败。
惠施为韩、魏交
[原文]
惠施为韩、魏交①,令太子鸣为质于齐②。王欲见之③,朱仓谓王曰④:“何不称病?臣请说婴子曰:‘魏王之年长矣,今有疾,公不如归太子以德之。不然,公子高在楚⑤,楚将内而立之,是齐抱空质而行不义也。’”
[注释]
①为韩、魏交:指替韩国、魏国结交齐国。②太子鸣:魏惠王的太子,名鸣。③王:指魏惠王。④朱仓:魏国大臣。⑤公子高:魏国公子,名高。
[译文]
惠施替韩、魏两国前去结交齐国,让太子鸣去齐国做人质。魏王想见太子鸣,朱仓对魏王说:“为何您不对外宣称自己有病?请让我游说田婴说:‘魏王年岁大了,现在有病在身,您不如放太子回国,让魏王感激您的恩德。如果您不这样做,公子高在楚国,楚国将会送他回国,立他为太子,这是让齐国死守着一个没有利用价值的人质,做不义之事。’”
田需贵于魏王
[原文]
田需贵于魏王,惠子曰:“子必善左右①。今夫杨,横树之则生②,倒树之则生,折而树之又生。然使十人种杨,一人拔之,则无生杨矣。故以十人之众,树易生之物,然而不胜一人者,何也?树之难而去之易也。今子虽自树于王,而欲去子者众,则子必危矣。”
[注释]
①善左右:对魏王左右的人亲善。②树:栽,种植。
[译文]
田需在魏王得到了尊贵的地位,惠施说:“您对大王身边的人一定要亲善。您看那杨树,横着栽能活,倒着栽也能活,折一枝栽上也能活。然而让十个人来栽杨树,一个人却来拔掉它们,那么杨树就死了。因此用十个人来栽植容易成活的东西,却敌不过一个人的毁坏能力,为什么呢?栽种难,破坏易啊!如今您虽然在大王那里得到了重用,而要除掉您的人却很多,那么您一定危险了。”
田需死
[原文]
田需死,昭鱼①谓苏代曰:“田需死,吾恐张仪薛公犀首之有一人相魏者。”代曰:“然则相者以谁而君便之也?”昭鱼曰:“我欲太子②之自相也。”代曰:“请为君北见梁王③,必相之矣。”昭鱼曰:“奈何?”代曰:“君其为梁王代请说君。”昭鱼曰:“奈何?”对曰:“代也从楚来,昭鱼甚忧。代曰:‘君何忧?’曰:‘田需死,吾恐张仪薛公犀首有一人相魏者。’代曰:‘勿忧也。梁王长主也,必不相张仪。张仪相魏,必右秦而左魏④。薛公相魏,必右齐而左魏;犀首相魏,必右韩而左魏。梁王长主也,必不使相也。’代曰:‘莫如太子之自相。是三人皆以太子为非固⑤相也,皆将务以其国事魏,而欲丞相⑥之玺。以魏之强,而持三万乘之国⑦辅之,魏必安矣。故:曰不如太子自相也。’”遂北见梁王,以此语告之,太子果自相。
[注释]
①昭鱼:楚相国。②太子;名速,即魏昭王。③梁王:魏哀王。④右秦而左魏:古人以右为贵,以左为贱。此句犹谓亲秦疏魏。⑥固:长久。⑦丞相:秦官名,相当于相国的地位。⑧三万乘之国:指秦、韩、齐。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