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共济(二)

众人怒目望向一个面目漆黑的中年。他年纪约有四十余岁,是南郭子淇认可的五位墨者之一。我平淡地看着他,等他继续说下去。这位名叫周昌的中年人曾做过市吏,负责收取商税。这次听说要一起去齐国,宣扬墨义,他二话不说就辞职不干了。

周昌浑然不觉自己被人敌视,上前一步道:“夫子,我以为就我们几个推举夫子为钜子,实在太过儿戏。钜子是天下墨徒的首脑!只有等我们辅助夫子将墨学传播到了天下,让世人知道夫子大贤,那时候再推举夫子为钜子才没人敢笑。”

周昌这么一说,其他人倒也有点头的。就和新娘子一样,谁不想自己的婚礼是天下最风光的?就算新娘不想,新娘家里人还想呢!

我道:“周昌此言在理。不过我不当钜子并非怕人嘲笑,而是现在我们诚如井下之蛙,举头只看到井口大小的天空,谁说天下没有真正深明墨义的大贤呢?与其到时候让贤,不如虚位以待,只要有大功于墨社,将墨义大行于天下的人,都可以被推举为钜子。”

“敬诺!”众人答道。

我不得不承认,虽然一直觉得大学四年有种被上的感觉,但走到社会之后还是发现自己的思维方式被改变了。在人的黄金年龄产生的变动,足以影响人的一生,甚至下一生。作为一个有制度癖的人,我在这个当前只有六个人的小团队里,制定了墨社的戒律和纲领:赏善罚暴。

墨社从最早诞生就不是一个学术团队,而是一个类似中世纪圣殿骑士团似的军事组织。吴起在魏国禁墨的时候还用不着动用国家军队,只要发布诏令就行了。等他到了楚国,墨社已经发展到了能够和国家军队抗衡的地步。我愿意借墨家之势再起,看中的也是“墨社”这块金字招牌。

虽然我希望墨社能够在我手里振兴,但我还是把赏善罚暴的权力局限在了墨门内部。否则这个社会很容易就变成暴民社会,到处都会有人打着墨社的旗号行不法之事。

吃过了朝食,梁惠带着一部分仆从坐车回大梁,梁成跟着我们继续东进。交流之后才知道,他们兄弟俩正是刚从齐国回魏国,在稷下学宫也有些熟人,刚好能够做我们的向导。

上了路,梁成不肯自己坐车,一定要我坐。我坚决拒绝,他便让人把行李都堆在车上,自己也跟了我走路。丝履虽然穿着舒服,但是不能赶路,没走多久就磨破了,非但脚疼而且心疼。梁氏在魏国贩盐,不在乎一双两双丝履,对他来说脚疼才是最重要的。

作为富某代,能有这样的姿态已经很不容易了。于是我说:“你上车去休息一下吧,今晚讲完课,你还得熬夜把我说的东西记录下来。”众人也纷纷附和,梁成这才满脸通红的登上车。

我要以身作则,只好一步步在下面走,一路上感谢师父在山里对我的磨练,否则光是这赶路就能要了我的小命。不过看起来走路还是很有健身作用的,走了五天之后,我们路过了桂陵古战场,又穿过了酸枣、煮枣这种跟枣子有关却不产枣的地方,一直到达濮阳。

濮阳是卫国的都城,也是卫国唯一的城市。对于这个国家,我并不是很熟,只是听师父说过它的大概历史。总之它是姬姓之国,开国始祖为康叔,最早定都在商朝的首都朝歌,属于武王封建的最早一批侯国,地位高崇。在最近一批诸侯称王运动中,卫候反而自己去掉了侯爵的称号,贬成了君,只有这么一座城池。

孔子周游列国十四年,在卫国呆了十年。用他的话来说,卫国多君子。像柳下惠、子路都是卫国人。不过我觉得卫国的风水好是因为吴起、商鞅都出生在卫国。开始我只是想避开宋国,没想到居然一路走到了卫国。

连走了五天之后,我已经精疲力竭,南郭子淇他们倒是依旧精神抖擞,谋划着接下来是北走马陵还是南下陶邑。于是我道:“濮阳也是中原大都,我们应当在这里留上几日,传播墨义。”

子淇梁成等人纷纷称是,然后提出了一个让我很头疼的问题:“我们该如何讲学呢?”

我没有讲学经验,听说过的名人跑到某国,那国的国君就会出面组织士大夫来听这位名人的讲学。或者是有名望的封君贵族,资助学者在某地进行讲学、辩论。像我这样毫无声望可言,又不能大手大脚花钱做宣传的墨家学者,要想开公开课是很苦恼的。

“先洗洗睡吧,明天自然就有办法了。”我实在是太累了,决定将这个任务放到明天。

本来只是推脱之词,谁知道当天晚上我居然做了个梦。我梦到自己身处一片旷野之中,带着一群孩子放风筝。我从来不相信鬼神之说,但是这个梦实在太真实了。我醒来时精神气爽,就像没睡过一样,梦中的情形历历在目。原本没有答案的事,居然在梦里给我找到了答案。

我坐起身,身边的南郭淇迷迷糊糊也跟着坐了起来,连眼睛都没睁开。我心中感动,拍了拍他的肩膀,道:“有件事要交给你去做。”

南郭淇如同电击一样跳下床,道:“夫子请说。”

我要六个大小一样的小碗,其中一个装满油,另外五个装满草木灰。这些东西并不能难找,只是油脂有些费钱而已。好在有梁成在,钱已经不是问题了。看着南郭淇跑出去,我又摇醒了滦平,让他准备笔墨和竹简,我要著作。

这篇著作也是受后世《三字经》的启发,一切都要从娃娃抓起,墨学也是一样。在这么个知识垄断的时代,如果有一本启蒙读物流传在平民阶层,将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这已经脱离了我的预知范围,但是直觉上对后世的影响绝对不会小。

滦平给我准备好了笔墨,几个人就被我打发去找细竹竿。梁成没有跟他们一起去,作为金主,大家对他都保持着一定的放纵。不过我不对他呼来唤去是因为我是墨者,要和蔼亲善,而不是因为他有钱。

“人之初,性本纯,染于苍,入于黄。

士有学,行为本,战虽阵,勇是根。

安与危,相互示,俭能昌,淫必亡。

兼相爱,天下治,交相利,天下富。

若亲友,财当分,力相助,道相劝。

言必信,行必果,志气强,智慧达。

爱人者,人桓爱,利人者,众皆利。

……”

我提笔写着,开始脑子里还有后世《三字经》的影子,谁知写了几行之后如有神助,落笔成文,脑子里所读的《墨子》经文如同活了一般,排着队往外跳。不一时就写下了三百字的《墨文鞭影》。

我一边写,梁成就在一边读,读到“众皆利”一句时,他也按捺不住了,翻出笔墨简牍开始誊抄。他写字比我快些,我刚写完没多久,他也抄得差不多了。两人拿着新鲜出炉的《墨文鞭影》又诵读了一遍,改了几个字,相视一笑。

“读起来真是朗朗上口,夫子怎么想到以三字为限的?”梁成捧着《墨文鞭影》爱不释手。

我只道:“幼儿气短,句子太长读起来累。三字一换气,也不伤身体。”

梁成又读了一遍,抬头问道:“夫子,‘言三表,本原用’,这句话成也听宋钘子、尹文子说过,只是两人所言皆有些模糊。”

嗯,恐怕墨子自己都只是一个朦胧的概念。这六字出自《墨子》中的《非命》篇。原文是说“言必有三表”,直白讲就是如何验证一门学说是否好坏呢?首先要看本,看先圣先王是否有用过,寻找成功或者失败的案例。其次要“原”,也就是考察今时今日的具体情况,看能否适用。最后要“用”,就是放到实践中检验真理。

话说得很清楚,但是在墨子死后,三表之说就变得离谱了。首先是上古案例难考,其次是当今国情难以具体分析,第三就是缺乏实践机会。而墨学论辩派在与人辩论的时候依旧采用这种朴素三段论的手法,却因为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所以有时候很锋利,有时候很悲催。

我知道自己的哲学水准未必比这个时代的专职思想家高多少,只是胜在有后世三千年的积淀,眼界稍微开阔些。有些东西虽然不知道运算过程,但是可以根据标准答案逆推。于是我将“本原用”发展成了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

悲催的是,自然科学只要把东西拿出来,原理说清楚,别人就算不懂也会很崇拜地说:“哇!好厉害!”但是社会科学一旦抛出一点新东西,就面临着整个体系的牵扯。听不懂很正常,一些人听不懂就嗤之以鼻,另一些人听不懂就打破砂锅问到底。

梁成就是这样的人。我举了几个实例之后,终于还是将“概念”这个概念引了出来。有了概念就得讲内涵和外延,有了内涵和外延就可以区别大项和小项。有了这些基本要素,直言三段论才算构建完成。

即便是两千五百年后的法学院里,这些内容都要讲两个课时。

我居然一天就讲完了!

一天啊!

我讲的时候天才刚亮,还不到吃朝食的时候。等我讲完,外面的仆从已经在问梁成是否把晚餐送进来。

我口干舌燥道:“还有什么问题么?”

众人满心喜悦者有之,云里雾里者有之,茫然不解者有之……我喝了口水:“这个一定要学会,对于日后学习墨术很重要。”

“夫子,这个有什么用?”南郭淇道。

“这叫推理。”我道,“有时候人的思路并非你想象得那么坚韧和清晰,用这种方法来保证自己所做出的结论是对的。比如赵人公孙龙所谓的‘白马非马’,居然有人还跟他诡辩,其实用这个三段论就很容易击溃他了。”

“首先定下马这一概念,”梁成喃喃道,“四足善跑,可驮物大兽,白马是符合这个概念的小项。所以白马是马。”

看着一个身穿深衣梳着发髻带着纶巾的中年人,一个人若有所思吐出两千年后的学术术语……我觉得很不和谐。

“所以大前提必须对,概念一定要清晰。”我道,“若是四足善跑可驮物的大兽就是马,那么驴怎么算呢?所以墨者非但要精于心术,还要博物啊!”

“请教夫子,那么概念如何清晰呢?”

“取其根本而分门别类。”我有些头痛了,莫非要还要讲“分类学”和“本质论”么?

好在众人只是不求甚解地“哦”了一声,我趁机宣布开饭。

吃饭的时候大家讨论起了《墨文鞭影》,我总算松了口气,随后便发现了以很大的问题。

第4章 结义第264章 封君与成婚(五)第7章 娱乐活动第154章 立身(三)第196章 九尾(二)第76章 喋血沙丘(二)第185章 报仇(一)第230章 农家(三)第166章 朝争(三)第24章 士师(四)第209章 新年(三)第57章 邯郸六月(三)第80章 喋血沙丘(六)第173章 牵引(二)第81章 武灵悲歌(一)第112章 墨社(二)第234章 齐宋之战与国内的小动作(一)第13章 秦王和宣太后第49章 出奔(一)第262章 封君与成婚(三)第132章 新城(四)第185章 报仇(一)第210章 又见故人来(一)第163章 司徒(四)第2章 关于楚王出逃第210章 又见故人来(一)第246章 先打了再说(二)第260章 封君与成婚(一)第266章 今非昔比的赵国(一)第45章 大司寇(三)第220章 上谷郡守的叛节!(二)第276章 我们也行动吧(二)第257章 秦国的震怒(一)第25章 审案(一)第222章 回国(一)第33章 不世名将(一)第187章 报仇(三)第203章 年尾(三)第238章 齐宋之战与国内的小动作(五)第101章 陶朱(二)第79章 喋血沙丘(五)第247章 先打了再说(三)第159章 站队(五)第55章 邯郸六月(一)第12章 可怕的秦国第38章 眼线(二)第231章 总为浮云遮望眼(一)第78章 喋血沙丘(四)第140章 阵中(四)第210章 又见故人来(一)第146章 夺城(二)第136章 开战(二)第272章 伐齐之前(二)第60章 转手发财第156章 站队(二)第172章 牵引(一)第12章 可怕的秦国第43章 大司寇(一)第235章 齐宋之战与国内的小动作(二)第32章 间谍(四)第132章 新城(四)第267章 今非昔比的赵国(二)第121章 九尾(四)第263章 封君与成婚(四)第263章 封君与成婚(四)第51章 出奔(三)第51章 出奔(三)第170章 兼收(四)第5章 出差第115章 墨社(五)第142章 小吏(一)第20章 归赵(三)第112章 墨社(二)第150章 故里(二)第251章 摧枯拉朽(一)第21章 士师(一)第37章 眼线(一)第48章 问鬼神(三)第116章 墨社(六)第96章 共济会(二)第117章 墨社(七)第266章 今非昔比的赵国(一)第244章 下手(三)第208章 新年(二)第104章 墨学(二)第64章 破局第86章 客居(三)第279章 天下伐齐和我的见闻(二)第236章 齐宋之战与国内的小动作(三)第163章 司徒(四)第214章 贤良淑惠的王后(二)第147章 夺城(三)第134章 信陵(二)第172章 牵引(一)第67章 借刀杀人(三)第140章 阵中(四)第151章 故里(三)第174章 牵引(三)第53章 安阳君(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