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章 又是荀况?赵何的思考(今天就两更了)

赵国,邯郸。

学宫试的举行无疑让赵国之中对科举的讨论热度更上一层楼,人们热烈的议论着关于科举的众多趣事,最有名的故事是某个初试考到了前十的寒门士子原本因为一文不名而被女方家里嫌弃,但是在考试成绩出来之后女方父母几乎是火速上门同意了亲事,并承诺近期完婚。

更有小说家已经将其创作成了书籍,开始小范围的流传了起来。

除此之外,还有不少的大家族也开始蠢蠢欲动,想要通过这一次的科举来看看有没有什么值得联姻的好苗子。

赵何看着下面人送上来的这些民风舆情,心中也不由有些好笑。

果然是太阳底下无新事,现在上演的这一幕幕剧情,作为穿越者的赵何总有一种相当熟悉的感觉。

一阵脚步声打断了赵何的思绪,抬头一看原来是相邦肥义。

“见过大王。”肥义朝着赵何行礼。

赵何笑道:“肥师不必多礼,有什么事?”

肥义道:“大王,学宫试的名单已经全部都出来,一共五百二十四人,还请大王审阅一下。”

赵何眉头一挑,有些惊讶:“居然有这么多?”

别看通过了初试的人有好几大千,但通过初试只是确保能够当一名吏员,说白了还是一个跑基层打杂的,只有通过了学宫试之后才算是真正有了当官的资格,能坐在办公室对着下属的吏员们发号施令。

像现在的赵国学宫,多的时候每年能贡献五六百人,少的时候三四百人也不是没有,但别忘了在齐国灭亡稷下学宫散伙之后赵国这个学宫已经是整个华夏之中的最高学府了,说是汇聚了众多精英士人毫不为过,不知道多少士人千里迢迢而来就为了拜在学宫之中某位大能的门下。

这一次科举居然就能录取到五百多官员,都能和往日的学宫大年比肩,确实是让赵何颇为惊讶。

肥义笑道:“大王莫非忘了,学宫的士子也是可以考试的。”

赵何一拍脑袋,道:“还真是寡人犯傻了,对了,录取了多少学宫之人?”

肥义道:“大约三百左右吧。”

赵何颔首道:“也就是还有两百是其他地方的士人精英?那倒是正常了。来,让寡人看看有名单吧。”

肥义将一叠纸张递上。

赵何展开名单,第一个名字就让赵何咦了一声:“荀况?他又是第一?”

这一次荀况的第一是让赵何有些惊讶的。

和初试时候相对而言较为宽松怎么样回答只要有知识点就能拿分的阅卷标准相比,这一次学宫试的阅卷标准根据赵何的要求是更加倾向于实务的,换句话说就是写出来的东西越接地气越贴近现实那么就越高分,荀况虽然才华毋庸置疑,但这年纪轻轻刚刚及冠,就能够知道地方上的实情并且提出针对措施了?

肥义似乎早就已经想到了赵何的疑问,见状立刻答道:“回大王,荀况的答卷就在老臣刚刚上交的资料之中。老臣已经看过了他的答卷,确实是字字珠玑,也派人调查过了他的家庭,据说其人小时候是在晋阳附近的盂县长大,其父曾经在盂县之中出任书吏,后来才随当时的县令一同来到邯郸之中为吏,对于地方上的风土人情颇为熟悉倒也是说得过去的。”

赵何默不作声,翻了一会拿出了荀况的答卷,来来回回的看了几遍,心中有些感慨。

什么叫天才?天才就是小时候也天才,年轻的时候也天才,老了之后更天才!

看看人家荀况这文章,字字珠玑,简直就特么字里行间透着天才两个字。

这份答卷里面的许多语句虽然还和后世流传的《荀子》一书有所出入,或者说稍显稚嫩了一些,但可以看得出来他整个的思想架构已经初具雏形。

用后世比较通用的说法,就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基本成型,差的只是人生的阅历来进行更加深入的打磨和砥砺了。

“儒法融合……”赵何手指轻轻敲击着桌案,突然问道:“肥师,你对荀况的这份答卷怎么看?”

肥义笑道:“大王,这份答卷就是老臣亲笔录为第一的,大王觉得呢?”

赵何楞了一下,随后大笑起来:“是寡人想差了。”

这对君臣的应答其实并不在于答卷本身,而是在于答卷之中所透露出来的思想。

荀况此人为何在历史上儒家内部引起了巨大的争议,甚至被一部分儒者批评为叛徒,就是因为他的思想。

荀况的思想既有着儒家的内涵,但同时又吸收了大量的法家思想在里面,支持者认为他是兼收并蓄,反对者则认为他只是个“儒皮法骨”的假儒者。

要知道作为儒家大能荀况,在历史上居然教出了法家两大巨头李斯和韩非这两位弟子,本身就足够说明一些事情了。

儒法融合,这是荀况对儒家思想的继承和一次突破。

这种突破造成的巨大争议导致了荀况在儒家内部的毁誉参半,甚至到了千年之后连列席孔庙,和儒家诸贤一同受香火供奉的资格都没有了。

但作为一名穿越者而言,赵何对历史是非常清楚的。

历史上著名的汉朝明君,彻底摧毁匈奴帝国,建立西域都护府,将西汉王朝的疆域和国力推向最巅峰的汉宣帝曾经在教育太子的时候说过一句十分著名的话:“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

霸道,说的就是法家。而王道,说的则是儒家。“霸王道杂之”,说的自然就是儒法融合了。

用更加通俗的话解释,就是“一手胡萝卜一手大棒”。

从历史上来看,一昧的偏向法家,造就的是秦朝这样的短命王朝。

若是一味的以儒为本,造就的则是宋朝这样的弱鸡王朝。

所谓过犹不及便是如此。

只有儒法合一,以霸王道杂之,才能够造就出汉朝、唐朝这样的煌煌盛世,才是整个大汉族真正的五千年精神、底蕴所在。

所以,荀况是对的。

或许在某些具体的知识点上,作为“古人”的荀况也有自己的局限性,但从总体来说,他走的这条儒法合流的路子已经被历史证明了是正确的道路。

想到这里,赵何心中突然微微一动。

或许,在几天之后的殿试上,可以开始稍微做一些小小的准备和文章了。

赵何轻出一口气,再无疑虑,对着面前的肥义道:“寡人没有问题了,让人把这份榜单公布出去吧。”

第285章 廉颇等得很不耐(第二更)第12章 安阳君第49章 哪个年轻人不犯错?第160章 说魏冉第35章 大王,有主父之风啊第133章 主父骂信期第111章 秦王,咱们聊聊?第26章 安阳君的臭棋?第59章 主父被震天雷给惊到了第129章 秦国君臣脾气都很坏第404章 关中郿县白氏(第四更)第470章 围住宛城,看他秦王这一次怎么跑(第二更)第534章 禅让大典(第一更)第371章 薛公与候各有计(第三更,万更完毕求订阅)第445章 寿春乱,楚王毙(第四更)第301章 赵何劝主父,楚王忙迁都(第二更,万更完毕求订阅)第478章 率先打开僵局的地方(第四更)第98章 勾心斗角的秦国政坛第359章 赵氏祖孙同出游(第二更)第349章 三王各怀心思(第一更)第444章 魏冉口中的好机会(第三更)第263章 魏冉竭尽全力,赵何未雨绸缪(第一更)第173章 苏秦妙计安齐王(第三更)第193章 苏秦计(第二更)第87章 战!第370章 薛公,我们赵国是讲道理的(第二更)第486章 白起的奇兵(第四更)第42章 收尾第399章 初攻城(第二更)第337章 大追击,懊悔的芒卯和熊子兰(第三更!万更求订阅)第230章 诸卿,寡人打算亲征(万更求订阅)第95章 邯郸廷议第213章 密谋破城(4.5K章节,第一更)第301章 赵何劝主父,楚王忙迁都(第二更,万更完毕求订阅)第390章 赵奢的“好”主意(第二更)第204章 匡章亡(4.6K二合一章节,第二更)第420章 赵何班师,白起辞官(第二更)第301章 赵何劝主父,楚王忙迁都(第二更,万更完毕求订阅)第166章 你看什么看(第四更)第278章 魏冉罢相,苏秦复卿(第二更)第249章 大战将起第470章 围住宛城,看他秦王这一次怎么跑(第二更)第404章 关中郿县白氏(第四更)第426章 开科举(第一更)第158章 天大的好处第111章 秦王,咱们聊聊?第423章 视察学宫(第三更)第376章 薛邑平,诸侯未平(第一更)第29章 李兑见赵成第186章 燕国之争(第一更)第466章 大王快走(第四更)第318章 屈原发难(第二更)第62章 赵国有王如此,非天下其他诸侯之福第204章 短兵相接(第一更)第45章 十六岁的大王,懂什么兵事?第307章 赵何的突然暗示(第一更)第174章 赵何主父共定计(四章万更完毕,求订阅)第70章 敌进我退第322章 廉颇的惊人想法(节日快乐)第17章 安阳君,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第462章 白起温声安楚地,景阳献计破寿春(第四更)第312章 廉颇去哪儿(第二更)第162章 完璧归赵第311章 头脑风暴(第一更)第26章 安阳君的臭棋?第67章 齐国撤军第251章 邹衍说苏秦,赵何见无忌(第一更)第53章 如何应对秦国的胜利第390章 赵奢的“好”主意(第二更)今天的第二更会晚一些。第252章 乐毅白起各论兵(第二更)第171章 赵王,寡人今天吃定你了(第一更)第426章 开科举(第一更)第399章 初攻城(第二更)第58章 牛翦惊,秦王怒,苏秦今天要跑路第346章 赵王入咸阳(第一更)第260章 白起又如何(第一更)第138章 蔺相如,寡人终于等到你了第123章 义渠王子怀雕,商人乌氏倮第518章 东胡亡(第一更)第341章 咸阳危情(第二更)第124章 乌氏倮的秘密第523章 秦亡(第二更)第163章 且让王儿去渑池走一遭(第一更)第103章 激战阳周,廉颇发威第468章 今夜注定无眠(第二更)第428章 荀况赶考记(第三更)第365章 苏代遇刺(第二更)第364章 苏代必须死(第一更)第171章 赵王,寡人今天吃定你了(第一更)第36章 大王让我转告您一句话第498章 廉颇征黔中(第一更)第164章 四王聚渑池(第二更)第305章 说服韩王(第二更)第445章 寿春乱,楚王毙(第四更)第251章 邹衍说苏秦,赵何见无忌(第一更)第215章 临淄破,齐王获(4.5k,第一更)第374章 杀田文,振薛国(第三更,万更完毕求订阅)第145章 楼缓信期突然发难第232章 河东还是中原?秦国大争议(第二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