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 好了范睢大哥还是请你闭嘴吧

范睢这一句话一说出来,就犹如一道天雷一般瞬间在大殿之中炸响,瞬间让殿中之人被雷得有些晕头转向。

大殿之中的秦国君臣们就好像是被施加了冰冻术一样,所有的人身体瞬间都僵硬了,每一个人的脸上都透出了不敢置信的表情,看着范睢的眼神中都透着无比的惊讶之意。

杀白起?

在这个世界上,竟然有人胆敢在秦王稷的面前提出诛杀白起这样的建议?

这是真敢说啊。

白起是什么人?白起可是赫赫有名的武安君,是为大秦帝国的崛起立下了无数汗马功劳的存在,是所向披靡的大秦帝国战神!

这样的一个人,无论是在秦国的军队之中也好,还是在秦国的民间也罢,都拥有着无比巨大的威望。

毫不夸张的说,单单以知名度而论,白起甚至还超过了秦王稷。

白起的背后是什么人?那可是整个秦国军功爵制度的受益者。

考虑到秦国军国主义的现实,那么可以这么说,整个秦国上下所有子民都是军功爵制度的受益者!

范睢的这句话一说出来,那根本就不是和白起放对,简直就是要自绝于秦国人民啊。

所以安国君赵柱一听这话,冷汗嗖的一下就从额头上流下来了。

范睢老兄,你特么可是真敢说呀。

杀白起?本太子都不敢说这样的话好吗?

本太子错了行不行,请你闭嘴好不好?你就老老实实的坐回去当你的雕塑,大家就当无事发生过,ok?

赵柱开始拼命的朝范睢打眼色。

然而范睢根本就没有理会赵柱,范睢甚至连看都不看赵柱一眼。

秦王稷看着范睢,脸上也露出了意外的表情。

老实说,除掉白起,这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做是秦王稷和范睢这对君臣之间心照不宣的默契。

但问题在于无论是秦王稷还是范睢,都知道还不是除掉白起的时候。

因为新的战神还没有被培养出来。

只有等到新一代秦国战神的诞生之时,才应该是白起这个老一代秦国战神该死的时候。

这叫什么?这叫平稳接班。

如果急急忙忙的就把白起给杀了,那么就必然会造成秦国国内的动荡,也肯定会极大的影响军队的战斗力。

如果是在和平时期,杀掉白起然后清洗掉白起一派的军官将领,造成的动荡过个五年十年也就没了,其实也不算个事。

但在这个战国的大争之世,凭空无故的让自家军队变弱个五年十年?这是真把其他六国不当盘菜了。

秦王稷很清楚这个道理,也相信范睢同样清楚这个道理。

秦王稷缓缓的打量了一眼范睢,发现范睢一脸的气定神闲。

秦王稷哼了一声,缓缓开口道:“范君何出此言?”

范睢不急不忙的说道:“武安君贸然出击,使我大秦男儿死伤无数,却不能破赵军于长平,此罪于国也,非诛之而不得安民心。”

范睢这句话一说出来,在场的秦国大臣们脸上的表情就变得更加的古怪了。

白起打仗死人多,这是常识。

这里指的死人,不单单指的是敌人,也同样指的是秦军这个“自己人”。

白起此人指挥作战,从来都不在乎什么伤亡比,也不会体恤什么士卒,讲究的就是一点——能赢就行。

只要能赢,那么付出多少死伤都能够接受!

所以白起打仗,那是确确实实的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敌死十万我死五万。

这些对于任何一个稍微对秦国有所了解的人来说都不算是新闻,更别提是在座的秦国君臣了。

但今天范睢偏偏却用这么一件举世皆知的事情来攻讦白起,这就多少有点扯淡了。

可是看范睢这一本正经的模样,还真就不像是来扯淡的样子。

所以这范睢是认真的?

在座的秦国诸大臣一脸雾水的看着范睢,难道这位应候突然变傻了不成?

赵柱终于有些忍不住了,抢在秦王稷面前开口道:“应候此言差矣,想武安君奉命为国而战,尽心尽力,且已攻入北上党之中,大破赵军指日可待,实乃有功而无过也。”

范睢笑眯眯的看了赵柱一眼,倒也不生气,而是反问了一句:“如安国君所言,则王龁亦是率军破高平关、夺二章大营、取赵军光狼城之人,又有何过以致于换将也?”

赵柱嘿了一声,道:“王龁虽勇,然未能破廉颇,故大王以武安君替之,亦是常情。”

范睢微微一笑,不再言语。

其他的秦国大臣们看着这一幕,多少都有些愣住了。

范睢居然和赵柱怼上了?

自从范睢被任命为相邦以来,这还真就是破天荒的第一次。

而且不仅如此,两人开怼的理由居然还是白起?

众所周知,白起和范睢一直都是不对付的,如今太子赵柱居然为了白起而站出来和范睢开怼,难道说……

秦国大殿之中群臣目光闪烁,一时间各有所思。

反倒是赵柱和范睢两个当事人,心中却并没有这么多的想法。

赵柱的心里想得其实很简单,本太子叫你范睢出面,那你就应该老老实实的解决问题,结果你范睢不解决问题也就罢了,反倒还在这里东拉西扯,说什么杀白起?

白起是能现在杀的吗?你范睢故意说这个,是不是心里对本太子让你出面觉得不服,故意削本太子的面子?

面子这个东西,无论是对于国君还是太子来说,那都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即便是以赵柱一贯喜欢伪装雕塑的风格,此刻为了自己的面子也必须要和范睢硬刚。

因为赵柱要让范睢知道,本太子可不是那么好惹的!

而且赵柱也要借此向自家老爹秦王稷证明,赵柱并不会成为一个可以被臣子揉捏的国君。

作为太子,安国君赵柱虽然尚未登基,但是却也已经在朝中有了一些大臣作为班底,此刻这些大臣们纷纷出言附和赵柱的话,一时间颇具声势。

然而范睢对此看上去却是颇为淡定,他也不和赵柱继续争辩,也不去理会那些指责的声音,而是施施然的转身,朝着上首王位的秦王稷开口了。

“大王,以臣之见,若继续用白起为将,则长平难逃一败。不如及早与赵国议和,方是上策。”

第二十章 苏代使齐 3第五百二十九章 墨家灵子第八百零二章 扩土万里第二十八章 赵异人第六百三十三章 定西攻城战第一百三十八章 秦军的反击第六百八十八章 主将人选第二十三章 打秋风第九十一章 韩王然的怒火第七百二十三章 接见冯亭第三百七十七章 尉缭说魏王圉第七十九章 韩国之辩第一百四十七章 为何是野王第七百九十七章 龙台新人第四百七十四章 李牧,莫非汝只能够胡吹大气?第九十四章 廉颇的野望第三百一十九章 该轮到寡人和赵国来执掌这天下之牛耳了!第七章 赵括第七百三十一章 别无选择的段干子第三百五十一章 吕不韦和阳泉君的密谋第二百二十七章 请不要怀疑,我们战国诸侯就是这么牛!第三百七十章 血色之路,狂暴冲杀第三百二十三章 赵丹的小心机第九百八十六章 蜀道难第六百六十四章 芈宸夜会武安君第三百九十七章 赵丹的随机应变第七百四十六章 趁火打劫的赵国人第三十章 白起第六百四十三章 太子求救第五百五十五章 此将可抵挡李牧!第三百六十七章 决战前夜第五百二十九章 墨家灵子第六百六十五章 夺咸阳第一千零九章 我们的目标是星辰大海第九百二十三章 和李园的谈判第四百二十章 神奇的李牧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三军出征第一百八十六章 对于赵国的未来,赵丹有那么一些想法第二百六十九章 五国伐秦?第三百八十六章 吕不韦的心事第二百八十五章 心烦意乱的楚王元第五百六十六章 下辈子,莫信男人 第二章第五百二十八章 义渠胜第六百四十四章 荀况赠计第三百五十五章 和乐间的交谈第九百零五章 婚礼第七百零七章 邯郸战时会议第四章 借粮第二百七十八章 从河东郡传来的好消息第三百七十二章 从邯郸出发的使团第五百四十七章 目标——关中!第八百四十六章 李牧的打算第一百四十章 心情不佳的秦国君臣第九百三十七章 劝降第六百一十五章 赵丹的决定第三百一十七章 寡人欲亲征河东!第一千零一十七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七章 赵括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税案第一百三十五章 火第九百七十七章 南下战略第一百六十四章 这才第一天,寡人急啥?第二百一十一章 君王后给自己的儿子好好的上了一课第七百七十章 六国伐赵!关于春节期间的更新说明第八百八十四章 破异族第七百七十八章 王百将驻守的西城门第三百九十九章 荀子论兵第五百六十八章 跗骨之蛆第四百八十九章 魏无忌,汝竟然行此窃贼之事!第九百九十一章 定巴郡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赵国人实在太强了!第三百八十三章 对河南地的处理第一千零五十九章 楚王进宫第九百五十四章 秦国骑兵的踪迹第九百四十六章 啥时候才能有蒸汽机啊第六百三十五章 夜袭第四百三十五章 赵丹的底线第三百二十五章 局势的走向脱离了秦王稷的掌控第八百一十二章 义渠胜的麻烦第四百七十七章 或许是时候考虑对匈奴动手了?第五百九十三章 墨家缘何至此啊第三百五十六章 愿为良弓,不为狡兔第四百一十七章 蔡泽罢相第八百一十六章 蓟都破第三百三十六章 成长的代价第二百六十一章 乐间传递的消息第三百七十三章 对庞煖的封赏和制衡第五百四十四章 楚王的怒火和秦王的担忧第五十章 咸阳宫议 2第四百六十三章 魏国君臣之间的争吵第一千零八章 赵丹的构想第一千零一十九章 宴无好宴第一百六十一章 清河之会第五百零一章 难,何其难也!第五百七十九章 夺函谷第五百零四章 一个靠谱的君王还是很重要的第七百二十二章 酒池肉林,谎言的力量第五百七十五章 这个赵王,简直太过分了第四章 借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