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八章 赵柱献计

说实话,和之前与吕不韦谈话之时相比,现在赵柱心中对于议和的渴望,其实又多了几分。x

最直接的原因当然就是前不久王陵的这一次惨败。

或许秦王稷并不愿意承认,但是作为秦国的太子,安国君赵柱此刻却十分清楚的认识到了一点,那就是秦国如果在没有其他国家的帮助下单独面对赵国的主力,根本就是毫无胜算的!

而现在的情况,恰恰就是这种秦国最没有胜算的局面!

这还打个啥啊,就算再打下去,那也只能够让老秦人的好男儿们白白送命啊。

赵柱深吸了一口气,将身体微微的弯下了一些,然后十分郑重的说道:“大王,以臣之见,不如和赵国议和!”

赵柱的这一番话就好像一颗大石突然投入平静的湖面之中,整个咸阳宫大殿哄的一下就完全炸开了锅,无数秦国大臣口中惊呼出声,面色惊疑的看着赵柱。

这位如今的秦国太子,未来的秦国国君,竟然在这么一个最关键的时候,提出了向赵国人议和的提议?

秦王稷同样也是惊讶无比的看着赵柱,身体被气得发抖,几乎不敢相信自己听到的这一切。

足足过了半晌之后,秦王稷才寒声对着赵柱说道:“汝说……要和那赵国议和?”

赵柱被自家老爹的目光看着十分的发毛,心中不由得有些惊慌。

毕竟俗话说得好,你大爷永远是你大爷,你爹也永远是你爹。

即便赵柱现在已经四十几岁的人了,但是在面对愤怒的老爹秦王稷之时,他的心理状态其实和十几岁的时候没有任何区别。

但事已至此,开弓没有回头箭,赵柱也只能够硬着头皮继续说道:“大王,如今这局势已经十分明显,王陵所部既败北,那么纵使集合咸阳、栎阳两处部队,亦不足以战胜赵军李牧所部。若是任凭李牧所部继续肆虐关中,则前线的王腹背受敌又无外援,如何能胜?不如和赵国议和,及时止损才是哪!”

“若是能够和赵国议和,则廉颇必定率军向东,和齐魏两国展开大战。无论此战胜负如何,赵齐魏三国一定都各有损伤。而且赵国三度胜秦而独自称霸天下,必定为天下其余诸侯所忌。待到大秦休养生息几年,然后再联合天下诸国并力攻赵,何愁大事不成?请大王三思啊!”

似乎是害怕被秦王稷开口打断,赵柱的这一番话说的是又快又急,搞到最后还差点把自己给呛着了。

赵柱这一番话说出来,秦王稷脸色虽然仍旧十分的阴沉,但是目光之中的寒芒却是渐渐的消退了。

作为一名君王,秦王稷当然并不希望自己的继承人是一个打了几场败仗就害怕得五体投地,恨不得立刻跟赵国割地赔款的废物。

但是眼下赵柱这一番话说得有条有理,连如何反扑都想到了,很显然在心中是有着一个完整的计划,并不是一昧想要当一个投降派。

这很好。

大秦立国至今数百年,失败和挫折那是兵家常事。

春秋初期,当中原诸国为了霸权而相爱相杀的时候,秦国还在关中地区努力的和狄戎作战,好几次甚至险遭蛮族灭国。

等到秦国一统关中,开始准备朝着东方迈出自己脚步的时候,却又一头撞上了已经羽翼丰满、正值巅峰时期的晋国,撞了个头破血流,被晋国牢牢压制在关中数百年。

好不容易等到晋国分裂成了魏赵韩三家,秦国好死不死又碰上了战国初年时最强大的霸主魏国,被吴起按在地上一顿暴打,连河西之地都被夺走。

若不是魏文侯死的早,说不定吴起就将秦国打得亡了国了。

即便是在秦王稷执政的时候,也曾经遭遇过函谷关被攻破,咸阳暴露在齐魏韩三家联军兵锋之下的尴尬境地。

更别提近几年来秦国在赵国面前连战连败,到了最近更是几乎要连还手之力都没有的地步。

但老秦人可以输,却绝对不能够丢掉那东山再起的斗志!

如果没有这种斗志,老秦人就不会消灭关中狄戎,就不会在晋国的威逼下坚持数百年不倒,更不会在这些年来反杀魏、楚、齐等国家。

秦王稷坚信,只要老秦人还有着这样的斗志,那么秦国东山再起就是迟早的事情。

而如今,秦王稷从自己的儿子赵柱的身上也看到了这样的斗志!

这让秦王稷的心中十分的欣慰。

不知为何,一个念头突然从秦王稷的脑海之中缓缓浮现。

“柱儿真的已经长大了,或许是时候让他更多的参与到这军国大事的议定之中了……”

秦王稷心中诸多念头百转千回,但除了他自己之外无人知晓。

在旁人看来,当赵柱说完了自己的理由之后,秦王稷就面无表情的盯着赵柱,半晌也没有开口说话。

无论怎么看,这似乎都是秦王稷对赵柱十分不满意的表现。

甚至连赵柱本人都是这么想的。

赵柱十分紧张的站在那里,脑海之中早就把吕不韦痛骂了千遍百遍。

“吕不韦啊吕不韦,汝出什么样的主意不好,竟然出这种主意,搞得现在大王如此暴怒!要是大王一会真的发火将吾痛骂一番,吾颜面何存哪!”

赵柱暗自下定了决心,要是今天自己真的当场被秦王稷痛骂一顿的话,那么回去之后肯定要好好的把吕不韦修理一番,然后再让这个该死的、低贱的商贾从哪来滚回哪去,永远的从自己的面前消失!

就在这个时候,一名秦国的大臣突然出列奏道:“大王,以臣看来,王陵所部虽败,但是王陵所率领的毕竟是大秦精锐,李牧即便能够击败王陵,损失必定亦是不小。若如此,则只需咸阳、栎阳两军合二为一再和李牧战之,必定能够击败赵军!议和之事,其实完全不必为之!”

赵柱一听这话马上就不开心了。

特么的,这是谁故意要削本太子的面子呢?

赵柱微微转头,朝着这个非常不识趣的家伙看去。rw

第六百二十三章 触目惊心的事实第九百四十八章 吕不韦的大麻烦第三百七十八章 巡视军营第五百九十八章 来自赵国的巨大诱惑第二百一十八章 回马箭第三百二十二章 六面旗杆第九百四十六章 啥时候才能有蒸汽机啊第七百三十一章 别无选择的段干子第六百章 武器、印刷和火药第九百七十一章 大捷的消息第二百一十二章 燕国亲赵派的威风第一千零五十六章 死中求活第五百七十二章 夏日会议第六百二十五章 最终裁决第三百六十二章 蔡泽的外交方略第二百六十章 是时候让燕国换一个寡人中意的大王了第四百七十一章 沙丘宫密会第二百零二章 韩王然和魏王圉的心情大不同第四百一十九章 尉缭第一百九十五章 庆功大会即将开始,首先入场的是羽林军第四百四十五章 秦王稷之死第五百零二章 苏代,汝这是在威胁寡人?第二百一十五章 匈奴人来了第二十一章 苏代使齐 4第四百八十四章 摧枯拉朽,八失里之死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定西域第二百六十一章 乐间传递的消息第八百八十三章 征服羌人第二十七章 赵王丹问吕不韦 4第一千零四十五章 匈奴人的重骑兵第二百七十九章 赵括和王稽有麻烦了第二百六十四章 突如其来的使者第八百五十章 廉颇的信心第三百八十三章 对河南地的处理第二百五十五章 夜袭郢都第八十九章 吕不韦献计第四百九十七章 后胜求和上架感言第二百八十九章 赵括遭遇的挫折第七百四十二章 赵丹的真正计划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匈奴内讧? 第二章第七百一十一章 转折第三百八十四章 楚国太子带来的惊喜第二百三十三章 叛国者,死!第八百二十五章 尘埃落定第三百五十六章 愿为良弓,不为狡兔第七百六十八章 第三次伐赵联盟第二百二十章 秦王稷的希望来了第七百二十九章 魏王圉的艰难决定第三百零九章 赵丹收到的两个好消息第四百七十三章 匈奴人的内讧第六百五十四章 邯郸的变化第六百三十二章 寡人欲灭亡燕国第九百零七章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第一千零三章 救星“郑朱”第一百九十四章 白起还是王龁?第六百四十七章 高兴的儒家第八十八章 吕不韦带来的消息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楚虽三户,亡赵必楚第八百六十九章 黄歇的决定第四百三十七章 大王,吾有一计第三百八十一章 李牧入河套第七百六十五章 睢阳破第七百三十三章 赵胜的妙计第二百四十章 要打,就打得匈奴知道错字怎么写!第一百三十八章 秦军的反击第三百七十七章 尉缭说魏王圉第一千零三章 救星“郑朱”第三百八十三章 对河南地的处理第二百六十一章 乐间传递的消息第六百二十四章 赵胜入宫第九百九十九章 使者?第二百一十七章 赵国骑兵五百主李牧第八百六十九章 黄歇的决定第九百四十七章 纺织坊第二百八十二章 范睢遭斥第三百八十章 林胡王第七百九十六章 诡异的上计第三百八十三章 对河南地的处理第二百九十四章 挖坑的苏代第五百二十章 未知来客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一触即发的大战第五百九十一章 八牛弩第一千零一十七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九百四十五章 上林苑之中的炸药工坊第八百五十三章 相互猜测第二百零四章 你是把寡人当成秦王稷,还是把自己当成蔺相如了?第九百六十三章 抉择和惊变第二百五十五章 夜袭郢都第五百七十七章 白起的直觉第八百八十章 臣韩然,见过大王第九百九十三章 秦王怒第四百八十章 寡人怎么可能当一个逃兵?第一千零四十五章 匈奴人的重骑兵第九百一十二章 都是一群没用的东西!第九百七十八章 赵括南下第六百二十章 其实,我是一个卧底第二百四十七章 原来这破秦之策,一直就在寡人的眼下!第九十章 韩王然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破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