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燕国风云 3

片刻之后,所有的燕国重臣们都已经在殿中就座了。

如果此刻赵国的使者庞煖出现在此地的话,那么他一定会惊讶的发现,刚刚还和自己并肩走出武阳台的昌国君乐间,竟然也出现在了这里。

说起来这其实也并不算太意外,因为在如今的华夏大地,人们的心中对于自己母国的认同感并没有这么强,士人们是否忠于一个国家往往是看这个国家的君主对自己是否重视,也就是所谓的“君以国士待我,我必以国士报之。”

说白了,士人们就是一个个打工仔,国家就是一个个公司,双方之间更多属于一种契约精神,爱国主义者在这个时代并非没有但算不上主流,可以说是春秋战国时代比较特有的一种现象。

所以昌国君乐间虽然说起来应该是赵国人,但是如今的他却是燕国臣子,为燕国出谋划策的时候也一样是会尽自己所能的。

当诸大臣齐聚之后,坐在最上首的燕王就准备开口了。

这位燕王如今已经年过四十,头戴一顶周天子同款王冠,身着蓝黑色相间袍服,脸型极为狭长,双眼尖细且小,看上去颇显老相,眼窝深陷眼圈发黑,显然是沉迷女色的缘故。

但即便如此他的目光仍然十分锐利,时常紧皱的眉头和薄薄的嘴唇也能够显示出这并不是一个很有耐心的人。

只见燕王咳嗽一声,开口道:“今召诸卿,实为伐赵一事。诸位以为此事可行否?”

在场的几名大臣对视一眼,脸上的表情都有些古怪。

这才刚刚结束了大朝议,燕王就迫不及待的把诸大臣叫回来,如果说到了这个地步大臣们还不知道燕王的心情为何如此的急切,那么这些大臣们可真就是白混了。

片刻之后,所有的大臣目光都落在了当今燕国相邦,成安君公孙操的身上。

公孙操如今已经年过七十岁了,看上去满头白发,脸上也是遍布皱纹,看上去一副风烛残年随时都有可能死掉的样子。

但是在场的所有人,包括燕王在内都不敢怠慢这位老人。原因也很简单,十二年前,正是这个公孙操杀死了时任燕国国君燕惠王,扶立了当今燕王上位!

公孙操弑君之事,是继“燕王哙禅让于子之”这件事情之后燕国在短短数十年内发生的第二次恶性事件,让燕国的外交声誉瞬间跌到了谷底,导致了燕赵数十年同盟的破裂,引来了齐赵两国联军的征伐。

好在公孙操及时与秦国结盟,秦国也从后方出兵牵制了赵国,这才有了后来的燕赵和谈,赵国公主入燕为后之事。

也正是因此公孙操也并没有丢掉相位,反而一直牢牢的把持着燕国大权至今,堪比当年赵惠文王执政初期的赵国权臣奉阳君李兑。

但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弑君引来齐赵联军一事让公孙操感到了害怕,又或许是已经知道自己时日无多不再恋权,总之这些年来公孙操已经渐渐的开始将权力还给了燕王,变得更加藏身于幕后,很少在国家大事上发表什么意见,而只是充当一个定海神针的作用。

所以公孙操很快就颤颤巍巍的开口了:“大王但有所命,老臣无不从之。”

有了这么一句话,大殿之中的燕国群臣们就明白了,相邦大人果然还是和往常一样不打算掺合这件事,爱打不打的随便吧,燕王做决定就行了。

既然如此,那么无论是希望伐赵还是不希望伐赵的,都只需要说服燕王就行了。

于是燕国亚卿栗腹第一个开口了:“以臣之见,赵国之青壮尽皆集于长平,北方数郡不过些许老弱病残,若王举大军而伐之,必得胜也。”

另外一名燕国重臣高阳君荣蚠也道:“此刻赵国国内空虚,正是伐赵之良机。大王若举兵向赵,则可与秦共灭赵国,如此赵国北方五郡与中山故地尽得于我燕国之手,昭王之霸业可再兴矣!”

栗腹和荣蚠在这件事情上的意见是一致的,那就是应该趁机攻击赵国,夺取赵国北方土地,好让燕国重现二三十年前燕昭王在位时的荣光。

但是在场的燕国重臣之中,也不全然都是同意攻赵的,就比如说在座众人之中最年轻的昌国君乐间就不同意。

别看乐间年纪轻轻,但毕竟有着乐毅这样的一个老爹,家学渊源加上言传身教之下乐间其实也已经是颇有乃父风范了。

栗腹和荣蚠之所以支持伐赵的原因乐间心中是很清楚的,无非就是想要通过攻伐赵国获取更多的功劳从而升官晋爵罢了。

但升官进爵的前提是燕国一定能够取胜,如果燕国不能够取胜呢?

到那个时候,燕国的麻烦就大了!

乐间可没有忘记自己父亲乐毅在临死之前叮嘱自己的那番话。

“燕赵两国,和则两利,分则秦、齐得益,吾儿切记此事,但凡秦、齐未灭,则万不可使燕赵轻启战端!”

对于父亲的话,年轻的昌国君深信不疑,所以他觉得自己必须做点什么。

他必须阻止这场对燕国和赵国都没有任何好处的战争!

所以在荣蚠之后,乐间第三个开口了:“亚卿与高阳君之言,谬也!赵国,天下强国也。自武灵王胡服骑射至今,赵军灭中山、收楼烦、逐林胡、攻齐魏,四方得胜,其势之强非秦国不能当之。且以秦国之强,尚且先有阏与之败,今又不得胜赵于长平。王以为我燕军比之秦军如何?以臣之见,伐赵一事,万不可行!”

乐间的这段话,简单来说就是赵国这么多年来吊打四方,就连秦国人也只能和赵国五五开,咱们燕国这点兵卒的战斗力比起秦国来说差远了,所以伐赵这件事情还是拉倒吧。

乐间这番话一说出口,栗腹就有些不服了,立刻开口反驳道:“赵军虽强,但此刻赵国无兵,我燕国又何必惧之?”

乐间嘿了一声,同样也不甘示弱的反驳道:“今赵国北方五郡之中尚有五万兵卒,乃是赵王为防我燕国与北方匈奴之用,亚卿何言赵国无兵?”

荣蚠眉头一皱,也跳出来帮腔栗腹:“赵国不过五万兵卒尔,我燕国大军数倍于此,何必惧之?想来破那赵军,不过旦夕之事尔。”

乐间眉毛也是一挑,看上去显然打算把嘴仗进行到底:“孙子兵法曾言‘兵不在多而贵在精,’高阳君何能以兵之多寡而定两国之胜负?此自取败亡之道也。”

荣蚠大怒,喝道:“乐间!尔不过一黄口小儿,安敢在吾面前如此胡吹大气!”

乐间一声冷笑,道:“荣蚠!尔不过赵国都平君手下一败将,也敢在大王面前这般指点江山?”

······

年轻的昌国君乐间不愧是乐毅大将军之子,以一敌二舌战双雄竟然反倒还占了上风,这一番唇枪舌剑下来竟驳得栗腹和荣蚠哑口无言。

大殿之中陷入了一番尴尬的沉默。

无奈之下,两名燕国重臣只好将求助的目光投向了上首的燕王。

要知道栗腹也好荣蚠也罢,这两名大臣都是十分忠于燕王的,可以说是燕王的心腹。

这一次两人之所以这么快跳出来支持伐赵,也是因为之前就得到了燕王派人传达的暗示。

但万万没想到的是,栗腹和荣蚠两人加起来都说不过一个嘴炮技能全开的乐间,这特么就有些尴尬了。

所以两人无奈之下用这表情看着燕王,意思就是“大王,我们是真不行了,要不——您就自己上吧?”

第八百三十章 先打谁第六百九十九章 吕不韦的好主意第八百七十六章 李牧的新计划第二百五十九章 因祸得福?第二百八十九章 赵括遭遇的挫折第四百三十五章 赵丹的底线第八百九十四章 齐王建的怒火第四百零九章 明目张胆的离间第三百九十八章 是否救赵?楚人的争吵第八百九十六章 王翦论战第七百一十一章 转折第二百四十三章 胜利的消息传回了邯郸第六百二十九章 蓟都风云第二百六十七章 从河东郡传回来的消息让赵丹很高兴第八十章 冯亭第一百二十章 赵丹的雷霆手段第三百八十二章 对阵第九百零二章 李牧的新想法第七百二十六章 后胜有点慌第五百二十一章 风流是要付出代价的第九百五十三章 大兵伐秦第六百三十一章 兄妹会第四百八十八章 魏无忌的“艳遇”第九百八十三章 赵丹的烦心事第一百三十八章 秦军的反击第二百零六章 让寡人放了高基其实也不是不行,但有两个条件第四百零五章 一个能搞死魏无忌的计划?第四百五十二章 面见段干子第二百七十九章 赵括和王稽有麻烦了第七百二十四章 震惊!齐王建竟然第八百六十九章 黄歇的决定第四百八十四章 摧枯拉朽,八失里之死第一百三十七章 莽一波第五百七十一章 不如将武安君召回关中第二十七章 赵王丹问吕不韦 4第六百二十六章 汝妻子吾养之,汝勿虑也第七十六章 一郡换一国第一千零三十一章 匈奴主力的踪迹第九十四章 廉颇的野望第八百三十七章 破义渠第六百九十八章 吕不韦的为难第三百八十四章 楚国太子带来的惊喜第四百三十五章 赵丹的底线第三百一十三章 故人重逢第一百七十一章 基本来说,这样打的话魏无忌必败无疑第一千零四十四章 屠斜冲阵第二百七十五章 杀蒙骜第八百八十九章 下一个目标第三百一十五章 愿献五百里河东郡之地与赵!第一百九十二章 秦国的惨重损失让秦王稷十分的不爽第五百三十章 丰收第五百九十章 秋风送爽第五十九章 楼昌的提议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破城第七百五十一章 陶邑乱局第一百六十六章 趁火打劫?寡人最喜欢了!第九十三章 秦军的总攻?第一百五十九章 大王,恕廉颇难以从命第六百五十章 区别对待第四百六十一章 渑池之会第二百七十五章 杀蒙骜第二十八章 赵异人第八百三十五章 各怀鬼胎的义渠人第九百六十四章 李牧的真正目标第一百三十三章 进击的赵括第八百八十一章 推心置腹的谈话第一千零五十六章 死中求活第一百零三章 超人的失败第三百七十章 血色之路,狂暴冲杀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三军出征第三百零四章 黄歇的救命稻草第九百七十一章 大捷的消息第一百零五章 拍桌子的赵丹第九百二十三章 和李园的谈判第九百七十三章 移驾第七百五十四章 心塞的义渠胜第九百三十八章 献城第七百七十章 六国伐赵!第七百九十五章 秋游第五百三十四章 楚王,汝这是自寻死路!第五百五十章 李牧很淡定第二百三十五章 魏王圉对赵丹的仇恨第四百七十五章 援军来了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楚虽三户,亡赵必楚第八十三章 长平战火 3第九百四十九章 打草惊蛇第三章 争论第七百四十九章 上当了!!第五百五十二章 栎阳城内的变化第二百五十九章 因祸得福?第七百零一章 臣斗胆请太子选择第六百五十章 区别对待第七十五章 诱之以利第九百零七章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第三百零六章 将计就计的魏无忌第三百九十四章 李牧自有主张第二百三十八章 杀高基第四百六十五章 不如坐山观虎斗第七百九十一章 魏国灭第五百九十八章 来自赵国的巨大诱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