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一郡换一国

之所以秦国君臣如此,实在是这个陶郡,对于秦国来说是相当特殊的一个地方。

陶郡是秦国的一块飞地,所谓的飞地,也就是指和秦国本土不相连的地方。

从秦国本土往东,要先穿过韩国,然后再穿过魏国,足足几百近千里的路程过后才能够抵达陶郡。

为什么秦国会拥有这么一块和本土相隔如此之远的飞地呢?这还得从二十五年前的五国伐齐说起。

五国伐齐的的起因是齐国吞并了时有“战国第八雄”之称的宋国,宋国当时共有三郡之地,陶郡便是其中的一个郡。

如果算上临阵倒戈背叛了齐国的楚国,五国伐齐实际上一共有六个国家对齐国进行了瓜分。

这么一场大瓜分之后,楚国占领了齐国南方不少土地,赵国占领了齐国西边不少土地,魏国占领了刚刚被齐国吞并的宋国三郡,而最大的赢家是燕国,燕国在一代名将乐毅的率领下,把除了莒城和即墨之外的所有齐国疆域通通占领了。

秦国和韩国,因为不和齐国接壤的原因,在这场大瓜分之中一无所获。

韩国是当时战国七雄之中最弱的国家,本身也是被秦赵魏三国挟裹着一同对齐国发动攻击的,所以即便分不到什么东西,韩国也无可奈何。

但秦国不一样,要知道在五国伐齐之前齐湣王自称东帝,秦王稷自称西帝,秦齐两国当时并列天下最强,结果现在东帝齐国倒下了,已经是唯我独尊的西帝秦国竟然一点好处都没捞着,这秦王稷怎么可能乐意?

当然了,从长远来看,五国伐齐的最大受益者其实就是秦国,就好像苏联(东帝)的垮台最大受益者是美帝(西帝)一样,但是当时的秦国什么看得见的好处都没捞着也是事实。

于是秦王稷决定去打打秋风,怎么也得替秦国弄点好处过来。

一开始秦王稷打秋风的对象是赵国,秦王稷打算让赵国吐点好处出来给秦国。

为什么是赵国呢?答案很简单,因为秦王稷在齐国垮台之后,给自己的秦国设定的下一个敌人就是赵国,所以削弱赵国当然是秦王稷所乐见的。

秦王稷也很鸡贼,一开始秦王稷想要从赵国讹的好处并不是土地,而是一块壁。

和氏璧。

在秦王稷看来,你赵国捞了这么多好处,给块壁总不能推三阻四了吧?不给的话我秦国可就要打你了哦!

但秦王稷万万没想到的是,赵国居然出现了一个蔺相如,不但把秦王稷狠狠的摆了一道,最终蔺相如以及和氏璧还都安然无恙的回到赵国去了。

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完璧归赵”。

被摆了一道的秦王稷自然是勃然大怒,等蔺相如走后不久就发兵攻赵,一定要给赵国一个好看。

然而秦王稷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五国伐齐的总指挥、身兼燕赵两国相邦的乐毅出手了。

乐毅暂停了伐齐大业,亲自率领燕国军队和赵军会合,组成燕赵联军和秦军对战。

结果乐毅确实不愧是乐毅,在他的英明指挥下燕赵联军将秦军团团围困在林下,眼看秦国远征军就要全军覆没。

无奈之下秦王稷和当时的秦相穰侯魏冉又是割地又是赔款,总算是让乐毅放了秦军一条生路,让秦军灰溜溜的回到了秦国。

这就是史书上记载的“秦兵困于林下”。

这件事情对秦国君臣造成了很大的震撼,让秦王稷和魏冉意识到了燕赵联军的强大,又有乐毅这种不世出名将的指挥,即便是强大的秦国也难以抗衡。

于是秦王稷和魏冉商议之后决定先不碰赵国这个硬骨头,找根软骨头啃啃。

这一不碰就是十五年,直到十六年后秦国把楚、韩、魏吞得差不多了,又有了华阳之战的铺垫,秦赵两国才从阏与之战开始进入真正的战争对抗时期。

而在当时,那个被秦国锁定的软骨头,就是将宋国三郡吞下来的魏国。

而秦国想要从魏国拿到的好处,则是宋国三郡之中的陶郡。

和燕赵联军相比,已经不复当年天下霸主之威的魏国显然是一个更好欺负的对象。

事实也证明了秦王稷的判断,由于魏国并没有得到其他国家的援手,而且消化宋国故地也需要大量时间和精力,因此当时的魏国国君魏昭王考虑再三之后,将陶郡让给了秦国。

如此一来,宋国三郡之中魏国就得到了大宋郡和方于郡,而秦国则得到了陶郡。

考虑到这三郡在五国伐齐之前原本并不属于魏国或者秦国,所以秦魏两国对于这个结果都表示满意。

这就是陶郡之所以成为秦国飞地的由来。

所以陶郡这块地方,在短短几年间从宋国土地变成齐国土地,然后又变成魏国土地,最后再变成秦国土地,估计当时陶郡的子民们心中也是比较崩溃的:“我是谁?我到底哪国的?”

陶郡这个地方,无论是对于秦国还是魏国,地位都很不一般。

陶郡之所以得名,乃是因为这个郡之中最富庶的城市——陶丘(又称陶邑、陶城)。

陶丘位于济水南岸,距离位于济水北岸的魏国首都大梁城不过百里,从陶城出发度过睢水南下直至鸿沟,便是楚国未来的都城陈城。

而从陶丘沿着济水穿过大野泽东进,既可以攻击此刻赵国控制下的阳晋、高唐等城市,也可以进攻齐国五都中的平陆城。

总言而之,陶郡的地理位置从军事的角度来说,简直是太优秀了。

有了陶郡,秦国不但能够成功的将魏国的疆土分成两半,而且在东方还有了一个威慑各国的前进据点。

除了军事之外,陶郡的另外一个优势在于经济。

宋国向来重商,而陶郡的经济又是宋国三郡之中较为发达的一个,陶郡的富庶可以说是天下皆知。

以至于当时赵国的权臣奉阳君李兑和秦国权臣穰侯魏冉在讨论五国攻齐的时候,两人都想在瓜分齐国之后把陶郡作为自己的封地。

而后来当秦国打下陶郡之后,这里也确实成为了穰侯魏冉的封地。

在获得陶郡之后,魏冉对于这块封地相当重视,屡屡出兵攻伐陶郡周围的各国,想要为陶郡增加更多的领土,这也是秦王稷后来除掉魏冉时所用的借口之一——“公器私用”。

正是因为陶郡拥有着如此之多的优秀条件,如果拿陶郡来引诱魏国的话,的确是要比什么垣雍靠谱得多,也有吸引力得多了。

毕竟垣雍只不过是一座城,而陶郡可是一个郡,而且还是一个天下知名的富庶之郡。

所以范睢在提出这个提议之后,便继续说道:“大王若将陶郡予魏,则魏必出兵攻赵,如此赵之灭亡可期。赵灭后我大秦放眼天下再无敌手,此乃魏国得陶郡之小利,而我大秦得赵国之大利也,王且思之!”

魏国如果得到了陶郡,不但所有国土连成一片,而且国力也必然会得到增强,瞬间就能够从二流末尾国家爬升到二流前列,这对于魏王圉来说绝对是一个极大的诱惑。

但假如魏国能够以此出兵并帮助秦国攻灭赵国的话,那么秦国得到的利益却是要十倍于魏国了。

毕竟以区区一个陶郡去换取赵国这个争霸对手的灭亡,这笔帐怎么算都只有“赚翻了”三个字。

在说完这番话之后,范睢就闭上了嘴巴,安安静静的等待着秦王稷的回答。

范睢觉得自己该做的该说的都已经做到尽善尽美了,就看秦王稷如何选择了。

第七百九十二章 割肉的秦王楚第一千零一章 隐情第六百四十八章 赵丹的处置第二十六章 赵王丹问吕不韦 3第四百九十六章 敌人的忧虑第一千零六十四章 大结局第七百一十五章 献计第四百九十七章 后胜求和第六十九章 剧辛第八百三十六章 李牧的攻城不一样第八百二十九章 胜利所带来的附加问题第七百五十一章 陶邑乱局第八百八十二章 战前准备第七百九十六章 诡异的上计第六十二章 燕国风云 1第四百七十三章 匈奴人的内讧第九百五十一章 伐秦还是灭楚第六百五十章 区别对待第二百九十章 这一次,寡人打算和秦王稷来一次以史为镜第一百三十一章 开心不起来的王陵第四百六十八章 天上掉下个邯郸姬第六百章 武器、印刷和火药第一百九十八章 赵丹的新政和齐王建的怒火第二百四十二章 完全被套路了的休利单于第七百五十二章 赵国人心怀鬼胎?第三百六十六章 曲辕犁的好伙伴第七百零七章 邯郸战时会议第五百九十六章 选择目标第一百零五章 拍桌子的赵丹第八百三十五章 各怀鬼胎的义渠人第一百零一章 悲剧的赵括第一千零七章 三线开战?第二百七十六章 掌控大局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一触即发的大战上架感言第七十九章 韩国之辩第一百三十一章 开心不起来的王陵第二百五十七章 突如其来的刺杀第七百八十章 擒王第五百八十九章 破城门第六百四十五章 跪门上架感言第八百九十四章 齐王建的怒火第四百九十三章 对齐开战第一百八十章 信陵君入赵,平原君让贤?第七百七十三章 对峙第三百九十三章 李牧南下第六百四十七章 高兴的儒家第八百八十四章 破异族第七百九十二章 割肉的秦王楚第一百二十七章 斩,斩,斩,斩!第二百九十九章 廉颇克曲沃第四百六十四章 靳黈和冯亭的争吵第三百四十六章 屋漏偏逢连夜雨第八百七十四章 最终决定第六百五十章 区别对待第七百零七章 邯郸战时会议第七百一十九章 失态的韩王然第一百三十八章 秦军的反击第六十九章 剧辛第五十三章 龙阳君说魏王第三百九十五章 昌国君,是否救赵?第七百七十章 六国伐赵!第八百六十七章 谢幕和揭幕第八百六十五章 李园进宫第六百三十三章 定西攻城战第九百三十一章 濒临绝境的高宛第二百六十四章 突如其来的使者第十八章 苏代使齐 1第八十四章 白起的忧虑第四百八十六章 算计寡人?白羊王汝还未够班啊第三百八十四章 楚国太子带来的惊喜第五百二十四章 候的阴毒计策第三百四十七章 春风寒夜,凄风苦雨第八百一十四章 围城第七百二十五章 不能盲目乐观啊第二百七十二章 挑不出毛病?第三百二十一章 大王,赵国人这是在抢劫!第四百六十七章 魏无忌真会造反第九百二十三章 和李园的谈判第二百一十二章 燕国亲赵派的威风第五百七十一章 不如将武安君召回关中第四百四十七章 赵丹和魏无忌都很高兴第八百一十一章 澹林部第三百一十四章 难道要寡人坐视赵国攻下河东郡不成?第三百三十五章 深夜来客第八百八十一章 推心置腹的谈话第六百六十七章 不给面子第三百零三章 楚国要崩?第五十四章 魏王圉的忧虑第三百八十七章 李园献计第七百零五章 苦尽甘来?第二百七十八章 从河东郡传来的好消息第一百三十九章 王氏和赵氏第六百四十八章 赵丹的处置第三百二十四章 不要中了赵丹的诡计啊第六百四十三章 太子求救第三百七十一章 捷报传回了邯郸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制度和新相邦的产生第十章 邯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