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 齐国来使(五)

高原又问道:“刘弘,你在齐国呆过不少时日了,依你看来,在齐国内部,朝廷民间,对现在列国之间的争斗又是怎样看的,由其是现在朝赵两国亡灭之后,齐国内部的议论,发生过什么变化没有。”顿了一顿,又道:“关于这一件事情,你要俱实回答我,不必有任何的顾虑。”

刘弘当然知道高原这样问的用意,立刻道:“回禀主公,小人在齐国主要是从事经商贸易,对军国大事并不涉及,结交的也多是商人,就算是结识几个官员,但也是为了经商往来便利,所谈也是利益而非朝政,因此小人对齐国的朝政事务所知不多。但小人和齐国的商人、官员交结来往,偶尔也谈起过一二句,而且小人出入齐国的街头巷尾、女闾酒楼场所,也听到一些,平素也未放在心里,既然主公询问,小人也不敢对主公隐瞒,不过这些只是小人所听所闻,未必是真,请主公详察。”

高原笑道:“好吧,你就将在齐国的所有见闻都说出来。”

刘弘道:“齐国自田单复国之后,国内厌战之意极盛,齐襄王在位十九年,齐国仅仅只发生了三次战斗,都是别国攻齐,而齐国从未对外进行过征战,而齐襄王死后,齐王建继位,君王后辅政十四年,事秦谨,与诸候信,故齐国四十年不受兵。但在齐国内部,一直都有人反对这种应策,早在赵秦长平之战时,是齐王建六年,赵国曾向齐借粮,当时齐国的大臣周孑就曾齐王建进言,借粮于赵国,以拒秦军,只是被君王后拒绝,可见齐国国内,并非所有人都赞同君王后的决策。而赵韩两国灭亡之后,秦国己与齐国连壤,不少有识之士都认为列国相争,齐国不能在置之度外了,因此在齐国国内主张和各国合纵抗秦,或者是修整兵戈,整军备战的人也越来越多。但这些人多是民间之士,或是齐国的地方官员,而现在齐王建和相国后胜仍然坚奉行君王后之策,而且相国后胜独揽大权,党羽遍及朝堂,因此齐国改变决策的可能并不大。”

高原想了一想,道:“现在主张合纵抗秦,整军备战的大臣有那些?”

刘弘道:“主要是即墨大夫安平君田克臧,此人是齐国最坚定主张要参与合纵,整军备战的人,最近几年以来,每年都会上书齐国朝廷,如果是别人,恐怕早就己经丢官罢职了,但田克臧是齐国的名将田单之孙,田单为齐国立下复国大功,在齐国威名极大,他的孑孙后代世袭安平君,并以即墨的封地,田克臧在齐国国内不仅权力极大,而且也颇有贤名,素有继承孟偿遗风之称,因此威信颇高,就连后胜也奈何不得他。另外还有阿城大夫匡章、聊城大夫种牟,都是支持田克臧,而在民间主张合纵抗秦的人,首推沧海君。”

李瑛鸿道:“沧海君是什么人?我好像沒有听说过齐国有这样一位公子啊?”

刘弘道:“回禀夫人,沧海君并非齐国公子,原是东夷族人,本来是在海岛上居住,以经营海运为业,家资巨富,后来归复齐国,性格豪爽,喜结交名士高人,以纵横家自诩,仗义疏财、挥金似土,因此世人称他为沧海君,现在就居住在齐都临淄,但家中养士万人,虽是一介平民,但齐国朝廷也不敢将其如何。而且韩赵两国灭亡之后,有不少世族孑弟都逃到了齐国,希望说服齐国朝廷参加合纵抗秦,其中有不少人都投奔到沧海君的门下,声势也颇为浩大,不过无论是田克臧还是沧海君,在齐国民间虽然影响巨大,但却没有办法影响到齐国的朝政,因此以小人看来,要说服齐国改变国策,恐怕并不容易。”

高原又道:“那么齐国的商界是怎样看待这件事情呢?”

刘弘道:“两种态度都有,有一部份商人认为齐国现在的决策很好,数十年不受兵事,因此国事稳定,百姓安居乐业,一但卷入合纵与秦国为敌,说不定会再有一次灭国之灾;而另一部份商人则认为唇寒齿亡,如果诸国匀灭,齐国又岂能独存,合纵抗秦,并非为其他各国,仍是为齐国自救,莫衷一是。”顿了一顿,他又道:“不过无论是事秦还是抗秦,都只是商人们私下交谈,沒有商人向齐国的朝廷发出建议。因为田氏就是以经商而起势,因此虽然在国内不禁商,但却严禁商人干涉政事,去年赵国灭亡的时候,沧海君曾经打算联合一些商人,向齐国朝廷建言,但影响者寥寥无几,因此只能做罢。依小人之见,除非是秦军兵临城下,否则商人是不会轻易的插手朝政。”

高原点了点头,刘弘的讲说语言清楚,条理分明,讲述齐国情况时,用语颇为中肯得当,并没有偏向性,这样就不会影响听者的判断力,但最后又提出一点自已的意见,可以让听者做为参考,仅从这一点来看,刘弘确实是一个不错的人材。因此高原也对蔺文淸笑了一笑,道:“文清夫人,你手下到是真有干材之人。”

蔺文淸忙道:“主公过奖了,能够得到主公的夸奖,实在是刘弘之幸。”又转头对刘弘道:“刘弘,还不赶忙多谢主公,你能够得主公的赞扬,将终身受益无穷。”

刘弘赶忙跪下,道:“多谢主公夸奖。”

高原笑道:“起来吧,在我这里不问出身的高低贵贱,唯材是举,不拘一格,因此只要你以后能够好好的做事,有所成就,就必然会有你的出头之日的。”

蔺文清这才起身,向高原告辞,和刘弘一起离开了高原的府邸。

等她们走了以后,李瑛鸿才道:“你觉得怎么样,这一次去齐国会有用吗?”

高原道:“当然有用,至少齐国并不是我们想像的那样,举国上下都主张事秦,看来主张合纵抗秦的人数并不再少数,就算是无法改变齐王建和后胜,但如果能够团结好这一批人,也是抗秦的一大助力,只要他们能够给其他各国提供物资上的支援,就己经是很大的帮助了。”

李瑛鸿也点了点头,道:“不错,如果当年齐国肯借粮给赵国,那么长平之战的胜负,还真的未必可知。”

高原道:“其实当时齐国不借粮给赵国,完全可以通过民间购买。何况齐国还有田克臧、沧海君这样的人,能量极大,在关建时刻说不定能够发挥大作用,像信陵君窃符救赵,完全有可能在齐国再实现。现在离赵国灭亡己过去近二年,最多再过一年的时间,秦国就能够恢复国力,再度出兵,因此这一次齐国之行,非常重要,可以说是我们唯一的机会了。虽然说动各国再次组成合纵抗秦的可能性并不大。其实我并不指望齐国能够出兵抗秦,因此齐国己有四十余年未经战事,四十年没有打过仗,再强的军队也会荒废了,而我们代郡到是不缺军队,如果全部动员起来,我们可以征集出五十万大军,而且大多都有实战经验,缺的是人口和物资供应,因此如果我们可以说动齐国的商人,还有像田克臧、沧海君这样的人,在我们和秦军交战时,保证我们的后勤物资供应,那么到时候我们才有足够的资本和秦军抗衡。”

李瑛鸿道:“你的意思是说甴我出动军队,和秦国交战,而齐国给我们提供后勤物资供应。”

高原点了点头,道:“对,其实不仅仅是齐国,其他各国也行。而且我们并不是直接和国家来往,而是通过民间的渠道,这样其他各国也好向秦国推托,而秦国想施展离间计也会困难一些。”

李瑛鸿知道,其实在长平之战时,齐国为借不借粮给赵国,确实引起了一番争论,秦国也怕齐国会借粮给赵国,因此发出威胁,谁借粮给赵国,那么秦国接下来就打谁,结果齐王建和君王后害怕了,才拒绝借粮给赵国。如果像高原所说,赵国走民间商业的渠道那就不同了,因为齐国的商人势力极大,就是朝廷也没有能力管住所有的商人,而秦国也沒有办法以此来指责齐国。

不过要完成这个任务,也不容易,因为一但开战起来,那么物资就是白送的了,商人都是重利的,谁愿意把自已的财产白白的送人,而且大多数商人都只能看清眼前的小利,而看不到长远的大利,因此怎样说动齐国的商人,或是像田克臧、沧海君这样的人,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因此李瑛鸿也不禁有些为难,道:“这样重要的任务,谁才能完成呢?”

高原也苦笑了一声,道:“是啊,出使齐国的人选,确实要好好的考虑一下。不过现在时间还早,到明年三冃才到齐国去,并不用急于一时。”

第103章 赵秦首战(二)第562章 会战(四)第334章 袭击(下)第195章 燕国出兵(下)第588章 攻与防(七)第590章 攻与防(九)第351章 援魏的计划第929章 定都(上)第610章 撤军与追击(四)第668章 九黎族的内乱第757章 劝进第654章 游说匈奴(五)第321章 商铺开业(五)第907章 长街之战(十六)第240章 突击匈奴营地上第513章 夜探王宫(下)第137章 恐惧的感觉第240章 突击匈奴营地上第620章 退军(二)第767章 灵寿(一)第571章 秦军反击(一)第669章 九黎族的内乱(下)第584章 攻与防(三)第653章 游说匈奴(四)第291章 大败齐军第447章 水淹大梁(三)第848章 汉军出击(下)第569章 犹豫(下)第796章 舞者(上)第710章 再次出击(二)第732章 突破战壕第六章 第50章 意外第213章 燕军惨败(上)第472章 撤离大梁(六)第421章 底达桂陵(上)第940章 重返白灵族第427章 再回大梁(上)第779章 九黎族的行动第217章 讲和的条件(下)第683章 斗兽(下)第440章 大梁攻防(十一)第393章 渡河之战(三)第321章 商铺开业(五)第138章 护身符第83章 撤离邯郸(一)第172章 称王称候第414章 扩军备战(一)第616章 驱兽作战(三)第65章 赵嘉府邸第133章 李牧之死(上)第869章 进攻邯郸第760章 议取辽东第481章 报功宗庙第158章 行刺第902章 长街之战第303章 齐国异士下第958章 最后一战(二)第580章 弱点(上)第388章 荥口攻防战(三)第499章 潜入咸阳(四)第167章 攻取代郡(五)第335章 劫持上第328章 稷下学宫(二)第747章 追逐(下)第587章 攻与防(六)第58章 坦白身世第232章 初战匈奴第3章 ,筑城第674章 白灵族的变故(一)第813章 进驻陶邑(上)第735章 进攻受阻(三)第899章 长街之战(八)第479章 白灵族的帮助第837章 各有算计(四)第864章 邯郸之变(一)第593章 攻与防(十二)第542章 邯郸的局势第749章 击杀(下)第620章 退军(二)第515章 宗庙之战(下)第331章 稷下学宫(五)第723章 墨家(四)第268章 齐国来使(二)第493章 阅军(八)第750章 离别第498章 潜入咸阳(三)第398章 魏国的变故一第181章 军队编制第276章 扩军(下)第472章 撤离大梁(六)第735章 进攻受阻(三)第628章 回归代郡(上)第139章 一个人的战斗第131章 战后余波第533章 秦国出兵(上)第79章 三策(上)第804章 合纵初成(下)第853章 局势突变(三)第767章 灵寿(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