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4章 秦军反击(四)

“看来这一战我们是赢定了。”

“你能够这么确定吗?虽然我们在左右两翼的战场上都取得了胜利,但现在双方的中路人马还没有交战,因此胜负尚未可知,代军未必不可以反败为胜的机会啊。”

“父辛,韩腾既然能够在左右两路击败代军,而且击败的还是代军中最强的骑军,那么他在中路就一定也有同样的能力,而且秦军的左右两路获胜之后,还可以援助中路,夹击代军,何况现在秦军左右两路获胜,士气正盛,而代军士气低落,此消彼涨,因此这一战,我们已是胜劵在握了。”

这时蒙武、蒙恬父子带着几十名亲随士兵站在战场附近的一个小山头上,俯视着战场,观看双方交战的整个过程,一边交谈着。

而蒙恬对战局的分柝却还有一些意犹未尽,接着又道:“其实刚才代军的主将犯了一个大错,在左右两翼败阵之后,就应该收兵撤退,让输罢战,这样一来,代军就算是输掉这一战,但损失也是有限,而且还能够退守营寨,抵挡我们的进攻,并且等待援军或者是另一路的进攻,因为现在代军两路进攻,互为呼应,对井陉造成的压力确实不小,但代军的主将在左右两翼都败阵的情况下,仍然出动中军和我们交战,虽然是企图扭转败局,但结果却是败得更惨,恐怕连大寨都守不住了。”

听着蒙恬分柝现在的战场情况,蒙武也微微点头,道:“韩腾果然是没有说大话,这一战确实打赢了,看来韩腾果然是有两下子。”

蒙恬摇了摇头,道:“其实这一战并不是韩腾的能力所至,而是因为那一队巨汉士兵,无论是谁,如果拥有这样一支军队,就算是想不取胜都很难啊!怪不得韩腾敢力排众议,坚持要主动出战,而且还立下保证,一定能够取胜的。不过我实在是想不通,韩腾是从那里找来了这么多的巨汉,而且人人都是膂力过人,力大绝伦,这样的人在整个秦国,恐怕也找不出几个来。”

蒙武也点了点头,目光又看向这时在阵中指挥的韩腾身上,而目光却渐渐变得复杂了起来,道:“恬儿,你不觉得韩腾这个人十分奇怪吗?充满了迷团?”

蒙恬怔了一怔,看了看蒙武,有些不解道:“父亲说韩大将军有什么奇怪的地方吗?”

蒙武道:“韩腾是韩国的宗室,而在韩国灭亡之前,他却一直默默无闻,毫无做为,只到投降秦国之后,才开始展露头角,按他的说法,是在韩国受到排挤,因此才投降我秦国,但以他能够掌握的实力来看,想在韩国谋位夺权并不难,根本没有必要投降秦国,坐视韩国灭亡。而且在韩国灭亡之时,他还杀尽了韩国的王室宗族,就算是与人有仇,杀尽仇人也就够了,总不会所有的韩国宗族都和他有仇吧,这样的行为,不是非常奇怪吗?我看恐怕是对我秦国不利吧。”

蒙恬认真的想了一想,也点了点头,道:“父亲所说得确实不错,在韩大将军的身上,确实有不少的迷团,不过自从韩大将军归降我秦国以来,为我秦国屡立战功,就算是有一些奇怪之处,也不过是一些小节而巳,对我秦国仍然是大为有利的,父亲怎能说是对我秦国不利呢?”

蒙武听了,连连摇头,道:“恬儿,如果论排兵布阵,行军作战,你的能力确实已经超过为父,就是相比杨端和、李信也不呈多让,在年轻一代的武将当中,恐怕只有王贲能够和你相提并论。但你也和王贲一样,仅仅只是着眼于战场,对战场以外的东西,却完全视为无物,这一点如果不能加以改进,将来未必是好事,因此在这方面,你还要向毅儿好好学习一二。”

蒙恬呆了一呆,因此他出身于将门之家,自幼就喜好兵法,而恹恶行文律令,更是不喜欢官员交往的繁文缛节,因此在十五岁时,就从军入伍,走上了武将的道路,而蒙毅在蒙家完全是一个另类,偏偏喜欢研究律法令文,对行军打仗的这一套不并感兴趣。在蒙骜在世的时候,就十分喜欢蒙恬,而不喜欢蒙毅,多次要求蒙毅弃文习武。

但蒙武和蒙骜的态度却不同,对两个儿子一视同仁,也没有强迫蒙毅放弃学习律令法文,而且还顺着蒙毅的意愿,让他走上了文职官员的道路,现在蒙毅虽然年轻,但己经担任卫尉,位列九卿之一,掌管宫门警卫,位置十分重要,也深得秦王政的信任,己经公认是未来秦国丞相的接班人。

蒙恬当然知道,论政治见解,掌握朝政动态,自巳确实不如弟弟,当然比起老父蒙武,就更是差远了。因此也恭恭敬敬道:“还请父亲指教。”

蒙武淡淡一笑,道:“指教到是谈不上,不过凡事应该多想一想,韩腾过去有一支南阳军,也是极为悍勇之军,而现在又有这一队巨汉军队,他拥有这样的实力,却一直隐忍,并没有夺取韩国的王位,而且主动投降我秦国,就从这一点来看,也是绝不寻常,因此我才认为,他投降我秦国,绝非一般,恐怕隐藏着一个极大的阴谋。”

蒙恬皱了皱眉,道:“父亲只说了韩大将军的反常之处,但就此认定韩大将军归降我秦国,就是一个阴谋,恐怕也稍有些证据不足吧,也许他是另有其他原因,也未可知啊。”

蒙武苦笑了一声,道:“如果为父有切实的证据,早就像大王禀报告,但为父心里总是有一种感觉,韩腾并不是真心归降我秦国,这里面一定有一个极大的阴谋。”

这一次蒙恬到是没有再反驳老父,因为他也知道,有些人天生就有种本能的直觉,能够感觉到危险的存在,在战场往往能够洞悉敌军虚实,而蒙武的用兵能力虽然不算太强,但在政治方面的灵敏度却并不差,因此蒙恬对父亲的直觉还是有几分信任的。

于是蒙恬的目光也看向韩腾,也许是听了蒙武这一番话之后的心理作用,蒙恬的心里也隐隐感觉到,韩腾确实有一些不对劲。

――――――――分割线―――――――――分割线――――――――韩腾的心里微微一动,似有感应一样的转头向侧后方的小山头上看了一眼,虽然相隔着数百步的距离,但仍然和蒙武、蒙恬父孑的目光对视了一眼,嘴角边也忍不住露出了一丝笑意。

因为在开战之前,秦军中几乎所有的将领都反对韩腾领军出击,主动向代军挑战,众将一致都认为,秦军在前一阶段的战斗不利,士气低落,并不是主动出击的最佳时机,另外秦王政也己经下令,命令王剪从蓟京出击,进攻上谷郡,因此现在也完全没有必要出击进攻代军,而是应该先严守井陉,利用井陉易守难攻的地理优势,先消磨代军的锐气,同时也是等着王剪那一边取得成果,只要是上谷郡遭到秦军的攻击,高原一定会回军相救,然后这一边再趁势进击,这才是正确的战术。如果冒然出击,恐怕对秦军不利。

但韩腾却不顾众将的反对,一意孤行,坚持己见,一定要出击代军,同时也当众扬言,这一战如果不能取胜,自己不仅从此退隐家园,辞官不做,而且甘当军法。众将见韩腾的态度如此坚决,而且他又是这一路秦军的主将,因此也只能听韩腾。

却知韩腾以此为由,宣称只带自己的本部人马将领出战,只让其他将领做壁上观,不让他们参战。而众将都认为这一战秦军败多胜少,因此也乐得袖手傍观。

其实表面上韩腾是和众将赌气,实际是想给众将一个下马威,让他们知道自己的厉害,不用他们相助,就是靠自己本部的人马,也能击败秦军。另外也是不想让其他将领多担这一战的功劳。

因此虽然韩腾能够感觉到蒙武、蒙恬父孑看向自已的目光,但却无法知道他们父子交谈的内容,还以为他们父子是因为战事的进展而感到意外,也并不为意,只是和他们父孑的目光略一接触,就立刻又回到了战场上。

这时在战场上,双方己经进入到最后的阶段,双方的中军开始进行激战,而秦军的中路军里,也同样还有一支巨汉军队。

实际上这支军队就是九黎族增援韩腾的一支重要力量,一千五百名夸父族的战士,是在前不久才赶到战场来的。而这一支战士加入,确实十分极时,韩腾敢主动出击,挑战代军,也正是有这个底气。

而为了加强夸父族战士的实力,韩腾除了给每人配备合适的武器,而还为他们赶制一套重甲,共分为两层,内层为双层牛皮,外层为青铜片,这一套重甲重达近百余斤沉,不是夸父族的战士,也根本负担不起这样一套重甲。然后将这一千五百名夸父族的战士分成三队,毎队五百人,分别放在左中右三军,迎击代军。

结果这一支军队一上战场,立刻就显示出极为强悍的战斗力,夸父族的战士个个人高马大,就像是一群小巨人一样,而且膂力过人,论个人的战斗力,甚致要强过以前的南阳军,在战场上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第590章 攻与防(九)第324章 齐王寿辰上第554章 燕国的希望(三)第432章 大梁攻防(三)第485章 齐国来使第815章 误打误撞第418章 秦军出击第738章 进攻受阻(六)第219章 如约撤军(下)第809章 出行会盟第378章 开府治事(上)第503章 潜入咸阳(八)第834章 各有算计第42章 新府邸(上)第372章 入城(上)第939章 九黎族的变故第914章 无衣之曲(三)第192章 秦国春祭(下)第630章 三国合纵第463章 剿灭马贼(下)第307章 组织(上)第775章 制度(下)第848章 汉军出击(下)第824章 审问(下)第2章 强盗第785章 合纵连横(一)第95章 突袭第148章 吸收异能第140章 山道劫杀第694章 遭遇匈奴第550章 说服(下)第484章 众将汇聚第636章 九黎族来人第129章 追击秦军(上)第600章 突袭蓟京(三)第388章 荥口攻防战(三)第44章 邯郸集市第472章 撤离大梁(六)第288章 固守待援(二)第113章 袭击战术(二)第130章 追击秦军(下)第819章 行刺(一)第410章 秦国新年第642章 启程第11章 ,成山之战(下)第738章 进攻受阻(六)第774章 制度(上)第534章 秦国出兵(下)第202章 半渡而击(下)第448章 水淹大梁(四)第763章 荷华的推论第751章 处理俘虏第691章 接位第274章 告辞第637章 郊游(上)第700章 水心月的秘密(上)第869章 进攻邯郸第297章 进见齐王第10章 ,成山之战(中)第310章 秦国使臣第661章 入城风波(三)第141章 心眼第824章 审问(下)第101章 回营安置第743章 大破匈奴(一)第449章 水淹大梁(五)第802章 扶苏督军第911章 对策(下)第716章 新营地(二)第565章 会战(七)第220章 回归后的施政(上)第538章 代郡的计划(上)第872章 重整旗鼓(三)第879章 邯郸攻防(二)第850章 进驻邯郸(下)第856章 中途拦截(二)第815章 误打误撞第434章 大梁攻防(五)第476章 政事第8章 ,成山第283章 出使齐国(三)第884章 招降秦军二第192章 秦国春祭(下)第783章 迁都第764章 选择第620章 退军(二)第935章 桑青缇的经历(上)第871章 重整旗鼓(二)第358章 伐魏决议(三)第452章 守军出击第528章 刺秦(三)第551章 拒绝燕国第254章 突袭阴山(六)第491章 阅军(六)第399章 魏国的变故二第479章 白灵族的帮助第577章 大营失守(下)第575章 秦军反击(五)第427章 再回大梁(上)第728章 匈奴的初次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