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英虽然听不懂吴侬软语,但光听音律就醉了,其声如百转春莺,醉心荡魄,曲终人远,犹觉余音绕梁。
这女子边弹边唱,好像在讲述一个故事,其调娓娓动听,抑扬顿挫,轻清柔缓,弦琶琮铮,十分悦耳。
再看沈森几人,都深陷音律之中,全然没有了刚才的压抑之感,沐英戎马生涯,几时能有这般的闲情逸致,现在听来,方知世间还有如此动听之曲,真让人享受之极。
几人喝完茶,各回各家了,临分手时,沈森约沐英有时间到家中坐坐,权当是朋友之间正常的拜访。
回到住处,吃了些江南小吃,喝了半天的茶水,沐英倒不觉得饿,顾盼过来帮他更衣,其神态就像一个娘子在为夫君更衣一样,沐英心想,这丫头不会是真的动心了吧,自己已经有了三房夫人了,不能再娶了,否则,翠儿、思思他们还不得闹翻天。
顾盼将沐英的外套挂在衣架上,问他是否先吃饭,沐英说不饿,顾盼说,二墩在楼上房间等着,说有事相商。
沐英上楼来,二墩正坐在桌前看一份谍报,见沐英进来,放下了手上的纸片,给沐英倒了一杯水,沐英摇摇手说:“不喝了,今天喝了一肚子的茶水。”
二墩说:“平江城阊门守卫将军李伯升,江州人士,早年追随张士德,其人有勇有谋,张士德死后,不为张士信所信任,屡屡刁难,颇受排挤,从以前的大将,降为守城门的参将,心有怨气。我们认为这个人可以争取过来。”
沐英说:“小心点,这些人深受张家的恩惠,有股子愚忠,别策反不成,反把自己搭进去了。现在张士诚的将军们一提起打仗,或多装病,或索要钱粮,或讨要封官,才肯出兵,打了败仗也不放在心上,毫无廉耻、忠君之心,这种将军不要也罢。”
晚上,沐英给朱元璋继续写谍情纪要。张士诚占领平江后,命令士兵屯垦种粮,由于江南是富庶之乡,富商商贾们按时缴纳税银,一时间,张士诚库银、粮草充足,就下令免除农民的一年税银,第二年,再免除六成税银,第三年,减免四城。同时建立地方基层政权,大力兴修水利,发展农桑,让富户捐赠钱粮衣物,支助孤寡老人,做出了许多的惠民举动,致使江南一带的百姓都对张士诚感恩戴德,他还派出军队保护这些商人的家眷和商队的安全,所以,商贾们也很赞赏张士诚,都纷纷出资,支持张士诚。
所以,张士诚占据江南一带十来年,赢尽了民心,后来朱元璋攻城,那些商人、百姓都来支持张士诚守城,有钱的出钱,有粮的出粮,无钱的出力,致使张士诚坚守平江城、达八个月之久。后来,朱元璋为了杀一儆百,拿沈万三家开刀立威,这是后话了。
沐英认为,从这点上可以看出,张士诚绝对是个爱民护民的好官僚,但不是一个合格的政治家,充其量只是一个大善人。
正是因为这样,沐英担心,当义父占领了平江城后,面对的最大的困境,不是钱粮问题,而是民心。
沐英按照与沈森的约定,这天带上礼物、拜帖,来到沈府大院门口,沈森亲自出来迎接,将沐英与顾盼请进了自家客厅。
奉上了茶水,两人开始了闲聊,从平江一带的风土人情,到农副产品,再聊到了张士诚的惠民举动。沐英小心的应对着,从种种迹象显示,沈森在把他往时局上引导。果然,沈森再次提出,请沐英帮助分析一下时局,到底谁能定鼎天下。
沐英微微一下,慢慢的讲道,张士诚虽然做出了许多的惠民举动,但他心中只有小我,没有大我。何为小我?就是说,张士诚眼光短浅,只知道经营江南这个小地方,全然不顾周围的列强在虎视眈眈,短时间,江南平安无事,但短时间无事并不代表将来无事。
朱元璋心系天下,只有打下一个铁桶式的江山,老百姓才能过上世代安居的生活,这才是大我。
老百姓想法更简单,谁对我好,他就是好人,谁的税赋重,谁就是坏人,他们心中只有小利,而无大局观。
朱元璋的想法是,用几年、或者十几年的重税赋,换来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国家安定,这个代价是值得的,等国家安定了,再开始降低赋税,所以说,百姓的眼界与君王的眼界是不一样的。
张士诚虽然在江南颇得民心,整天过着安稳的生活,可不还是有元朝大军、朱元璋的大军,在旁边虎视眈眈吗?三方随时都可以开战,打仗的日子何时是个头?他从没想过一劳永逸的解决事端,而是采取过一天是一天的做法,不思进取过下去,这是不负责任的态度。
假如,陈友谅赢了朱元璋,他不一样要回过头来对付张士诚吗?假如元朝赢了朱元璋,他照样也会回头来对付张士诚。这多年来,正是因为有其他势力在牵制住元朝,使他无力对付张士诚,否则,张士诚会有那么好过吗?
鉴于这样,你认为谁对谁错?谁是谁非?你还会说张士诚好吗?
沐英的一席话,让沈森感触很深,他真是小看了这位王公子,如此眼界,是个成大事的人。说实在,商人们都只是在追求眼下的利益,农民更是如此,有谁还去想得那么远。很多人认为,国家大事跟老百姓有关吗?他们却没想到,国家弱小了,战乱不断,老百姓过的会更艰难,商人的利益会受到很大的制约,更不说劫匪抢劫、乱民强抢、军队的摊牌等等之类的了。
送走了沐英,沈森回到了客厅,他的爷爷沈万三和父亲沈荣,已经在等他了。沈森问:“他对时局分析的怎样?”
七十多岁的沈万三说:“这个年轻人不简单,他分析的很对,张士诚的政权已经垂暮了,朱元璋的政权正在崛起,朱元璋是要饭的出身,他更懂得农民的疾苦,更为了解下面的情况,只是张士诚久踞江南,也不是那么好跨的。”
沈荣说:“我们不偏不倚,谁也不靠近,张士诚要粮要钱,我们给。朱元璋要粮要钱,我们也给,都不得罪。”
沈家的这个态度决定了沈家的将来,沐英原本也没指望沈家会有多大的表示,只是想先摸摸底,再做打算。他最关心的是平江城的布防,以及接收平江城以后,本城对义父的支持力度。
沐英没有急着回驻地,而是带着顾盼漫无边际的乱逛,从繁华的街道到各种衙门口,到处溜达,就像两口子无事闲逛一样。顾盼很享受这样的生活,他知道这位大哥很忙,难得有这样的闲时闲情来陪她,所以,今天她很兴奋,看见好吃的,也会撒撒娇,要沐英给她买,自己吃一口,也给沐英喂上一口,显得两口子很是恩恩爱爱的。
第二天,继续带着顾盼、曾玉、孟达等人闲逛,顾盼当然是太太,曾玉是使女,几人一副大户人家的少爷、少奶奶派头。碰上感兴趣的商品,也大包小包的买,到了下午,孟达、曾玉、还有两个侍卫,手里都提着大包小包的,于是开始往回走。
到家后,几人都是累坏了,顾盼依然很兴奋,拉着沐英的膀子,问:“夫君,我帮你脱衣服吧?”曾玉在一旁捂着嘴笑,孟达几个也在使劲的憋着,不敢笑出声了。
几天的溜达,沐英将平江城里,基本上都摸了个遍,对地形、布防有了个大致的了解。他将整个平江城的地形、布防情况,画成了草图,上面对兵力进行了注解,有些特殊的地方,列如内城河的宽度、深度都进行了标注,内河的水流方向,都进行了说明。
晚上,沐英跟二墩进行了深谈,这些天他在平江城的活动,估计引起了人的注意,二墩再在此出进反倒不方便了,好在二墩在平江城还有几处窝点,因此二墩带人连夜悄悄的搬走了。这里纯粹就只有沐英、顾盼、曾玉、孟达等四位护卫了。
二墩在第二天,派人租下了这套院子巷子对过的房子,以做库房的名义租的,然后二墩安排了五个高手在此,随时准备策应沐英他们,这一切,沐英他们几个是不知道的。
薛家公子薛明宇来到沐英的住处,说是要拜访沐英,薛明宇的礼物是几匹自家的丝绸,送给王公子的太太的,顾盼开心的收下了,让曾玉拿到了里间,也就是沐英的大卧室。
薛明宇来拜访沐英,是受其父亲的薛林木的指使。当薛明宇回家后将沐英的举动以及对时局的分析,一一给薛林木叙述了一遍,薛林木是何人啊,都是在商场上打拼了一辈子的人,精明着呢,他便明白了此人的身份,绝对是应天城那边的人,而且分析后得出了这个王沐,实际上就是沐英的结论,这点与陆家家主陆文峰分析的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