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二章 取舍

杨则的意思很明显,你们不要吵了,西北军虽然群龙无首,但西京要有所作为,不能不作为,当前危机下,你们还是两线作战,两头兼顾吧,顾此失彼是要不得的,尤其对于你们西北军来说,根本就没有选择,既要“顾此”,亦要“顾彼”,两头都不能失,失一头则功过不能相抵,必会受到东都严惩。

杨则的建议得到了军政大臣们的一致同意。、

三位将军都很无奈,只能放弃对中央的要挟。皇甫无逸曾在圣主单独召见时做出过承诺,他必须去救援东都,而柳武建是河东人,做为卫府老帅,他能竭尽全力维护西北军的利益,已经难能可贵了。唯有李仁政是陇西人,但靠他一个人独木难支,只能想方设法保全河右了,至于西海,他是彻底不抱希望了,在东都自身难保,西京自顾不暇,既不能给边军将士以兵力增援,又不能给边关戍军以充足粮草供应的情况下,陇西将士肯定抵挡不住阿柴虏的凶猛攻击,最多坚守到深秋就会退出西海,否则大雪一下粮道断绝,必然全军覆没。

右御卫将军李仁政主动请缨,率军北上会宁,增援河右,一方面镇慑处于失控边缘的突厥人,确保大河通道的畅通,保证河西和陇西两地的联系,另一方面给西海戍军以有力支援,不惜代价守住西海边郡。当然,守住西海的前提是,要有足够的兵力,要有充足的粮草辎重。

李仁政以此为借口,向代王杨侑和西京留守卫文升提出了增兵西北的要求。

这一要求当即遭到了西京留守卫文升的拒绝。

西北危机今年春天就爆发了,现在已经是盛夏,有三四个月时间了,西京都没有增兵,为什么?就是因为圣主和中枢在北上辽东之前,曾对西疆局势做出过预测,并留下了对策,那就是消极防御,死守边关。中土之前就无力两线作战,现在就更不行了,但中土不愿意开辟第二条战线,并不代表西土诸虏不趁火打劫,不入侵西疆。东征大败的消息是瞒不住的,这个世界从来不缺奸细,也不缺卖国贼,西土诸虏在获悉中土发动了第二次东征后,必然乘机展开反攻,以便把中土势力赶出西域和西海,尤其吐谷浑人,岂肯错过复国良机?

如果西疆局势肯定会恶化,西土诸虏肯定要入侵西疆,卫府军肯定要两线作战,东都怎么办?圣主和中枢会拿出何种对策?只能保一头,只能力保东征战场,换句话说,只能放弃西疆战场,放弃西征所获得的胜果,但在明面上,这话不能说,中土需要披上强大的“外衣”,东都需要高大上的“脸面”,圣主和中枢需要至上的威权,所以就四个字,消极防御。

这四个字可以衍生出很多解读,对东都来说就是一推了之,统统推给西京,而对西京来说,就是表明上的高度关注,实际上的高度迟钝,行动上则是既不增兵亦不给粮,于是西北军就陷入了困境,一旦边郡丢失,国土沦陷,责任就全部是他们的。

西北军当然要据理力争了。消极防御也要分非战和战时两种情况,非战时期互相对峙,不打仗,没有兵力和粮草武器的消耗,但一旦打仗了,进入交战时期,兵力和粮草武器的消耗就大了,东都和西京就必须给予支援,给西北增兵,加大军需供应量,否则西北军拿什么打仗?如何戍守边关?如何进行消极防御?

www¸ Tтka n¸ c○

这时通济渠危机爆发了,东都局势骤然紧张,紧接着西北军统帅元弘嗣又成了西京的众矢之的,两京都忙得不亦乐乎,谁也顾不上西北,于是一拖再拖,结果拖到杨玄感叛乱了,两京就更顾不上西北了。

西北人急了,西北军也急了,这是要挖坑埋人啊。好在机会终于来了,西北人终于找到了自我拯救的机会,西北军方终于可以拿自己的武力来要挟两京了,要么你赦我无罪,要么你给我增兵加粮食,两个条件你必须答应一个。结果遭到了迎头痛击,既不免罪,也不增兵加粮,摆明了就是要西北人承担边郡沦陷、国土丢失的罪责。

是可忍孰不可忍,关键时刻,关中人终于“发飙”了。唇亡齿寒啊,关陇是密不可分的整体,西北局势更是直接关系到了关陇人的整体利益,你借助这次机会打击西北人的目的不就是为了控制西北军吗?但西北军是关陇人的西北军,如果西北军被你东都控制,变成了圣主和改革派手里的刀,我关陇人还有好日子过?那是我找死的前奏啊。

门下省给事郎赵长文,殿内少监韦圆成,持书侍御史杜淹,鸿胪少卿苏夔当即“群起而攻”,坚决支持军方增兵河右。

接着太常丞元善达,卫尉少卿宇文儒童两位虏姓权贵也给予了支持。

卫文升脸色阴沉,他预感到风头可能要转向了。果然,很快,内史舍人郭文懿,京兆内史李长雅、司隶大夫裴操之也支持军方的要求,于是形势迅速一边倒。

现在除了卫文升自己外,只有刑部侍郎萧造、兵部侍郎明雅、尚书右司郎卢楚、秘书少监袁充、秘书丞崔民令、司农少卿独孤机保持沉默,没有表明立场了,但此刻就算他们持反对意见也无法逆转,开不开口都无关大局。

最后,轮到代王杨侑最终决策了。王府长史韦节代表代王宣布,同意军方的要求,西京即刻增兵河右。

卫文升只有妥协。

事实上他也知道,西京卫戍军不可能都去东都战场,这不仅因为西北局势危急,西京面临弘化留守元弘嗣的叛乱之危,还因为两京之间、保守派和改革派之间存在着激烈的矛盾和冲突。西京肯定要借此良机打击东都,看看能否夺回京师的地位,而关陇强大的保守力量也要借此良机打击圣主和改革派,看看能否阻碍或者重创改革,所以即便现在西京通过了出兵东都的决策,但何时出兵依旧是个未知数,目前能够争一争的,能够拿来与关陇本土势力进行谈判的,也只有出兵人数了,而这时候李仁政提出增兵河右的要求,实际上正是逼着忠诚于圣主的改革派首先做出妥协。

西京卫戍军包括禁卫军有三万,关中三郡京兆尹、冯翊、扶风有地方军约一万余,总共约四万军队,这其中多少人去东都平叛?多少人增援河右?多少人留守西京?

李仁政代表军方首先提出分配方案,五千卫戍军加五千地方军去东都平叛,一万卫戍军加五千地方军留守西京,余下一万五千卫戍军增援河右。

卫文升一口否决。一万五千人留守西京是必要的,增援河右只要五千卫戍军足矣,余下两万军队赶赴东都平叛。

李仁政勃然大怒,五千卫戍军增援河右?你这是什么态度?你这不是明摆着要放弃西海吗?

卫文升很平静,质问,此去河右路途遥远,一万五千将士去河右,每日需要消耗多少粮草?再加上上万随军民夫,每日又需要消耗多少粮食?到了河右,即便不打仗,仅这支增援军队的日常消耗,又是多少?如果打起仗来,又要消耗多少?

李仁政据理力争。西京这边有永丰仓,东都那边有常平仓、回洛仓、洛口仓,都是国仓,储备都很足,现在即便洛口仓失陷了,即便东都被围回洛仓也丢了,但你到了东都战场,还有常平仓可以提供军需,如此一来西京这边的永丰仓就可以全力支持河右战场,有何消耗不起?

卫文升再质问,东都战场上不仅只有西京军队,还有京辅都尉府的军队,还有右候卫将军郑元寿所率的一部分东都卫戍军,再加上其他地方的救援军队也将陆续进入东都战场,如此多的军队,长时间的作战,常平仓能够支持?如果东都失陷还有进行旷日持久的攻城作战,军需供应就更大,粮草武器从何而来?

西京现在是两线作战,军需供给庞大,肯定要动用国仓储备。从军方的角度来说,既然动用国仓储备,那即便两线作战军需供应也够了,而从中央的角度来说,国仓储备固然有支持战争的作用,但更重要的功能是平抑物价和赈灾救灾,也就是它的调节经济和稳定社会的作用,而目前国内局势动荡不安,天灾**不断,大规模的对外战争又加剧了国内危机,所以经济形势也在急转直下,这种情况下两京地区的永丰、常平等国仓的储备肯定不能全部用来打仗,也就是说,中央必须有所取舍,为了力保东都,迫不得已只有放弃西海。

这个道理大家都懂,军方也会支持中央,关陇人也可以支持中央,但关键就是利益上的取舍,中央不能让军方既流血又流泪,关陇人也不愿“舍己救人”,中央必须补偿西北军和关陇人的损失,不能让西北军和关陇人承担西疆边郡丢失的罪责。

双方争执不下,李仁政最后直接划出了“底线”,西疆边郡如果因此而失陷,责任就由卫文升和支持卫文升的中央大员们承担。你们必须妥协让步,否则就是两败俱伤、玉石俱焚之局。

卫文升、萧造、袁充、郭文懿、卢楚等中枢大臣权衡之后,选择了妥协,做出了“两线作战但有所取舍”之决策,军方做为决策的执行者,不承担因此决策而带来的相关责任。

第四百三十四章 杨玄感的讳莫如深第九百四十九章 郕公之忧第八百六十四章 疲兵第七百三十七章 瓮中捉鳖第一百七十四章 悲天悯人的徐大郎第七百七十九章 联袂施压第四百一十一章 波澜已起第七百六十九章 质疑之声第六十六章 中计了第六百二十七章 可有对策?第两百九十八章 段姥第八百二十七章 一根稻草第五百七十四章 渡河第一百五十三章 战鼓擂第八百三十九章 天大的坑第六百六十七章 你也敢与虎谋皮第一百零一章 谁利用谁第六百六十四章 唯一条件第四百六十七章 打算用阳谋?第四百二十二章 各执一词第三百一十一章 沙沟之争第六百一十三章 封德彝手书一封第六百六十二章 往昔记忆第一百六十三章 静观其变第四百八十章 西北人的窘境第八百一十一章 雷厉风行第一百四十七章 瞬间逆转第七百一十章 打你的脸第五十九章 陷阱第一百九十一章 军情不明第七百四十八章 醒悟太迟第七十六章 如此剿贼第三十一章 某去造反第四百七十五章 彪悍的樊子盖第九百四十章 当断不断第七十三章 挺进蒙山第两百三十三章 要杀一个人第三百二十一章 参加兵变的动力第两百九十六章 段达的困境第七百四十二章 不可抗拒的诱惑第一百一十七章 各有所第六百九十一章 野心很大第三百二十四章 你要什么证据?第八百二十一章 风起第一千零二十九章 唯有一战第四百一十八章 李浑的选择第九百八十六章 底线第一百二十五章 吃亏第三百零三章 齐王打头阵第一百四十三章 不为所动第五百七十三章 误会第九百十九章 如意算盘第一百八十九章 百团大战第一百二十一章 争执第三百五十四章 皇族异类第四百五十二章 风起云涌第三百七十章 要不得的固执第五百七十二章 唯一选择第九百七十一章 最后一个疑问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说服第七百七十章 劣势第两百四十六章 三十六计走为上第四百一十三章 退而求其次第九百零七章 鹞鹰第八百八十二章 下策第两百四十八章 危言耸听第两百九十九章 侯城聚义第八百六十三章 忿然第一百九十二章 中土第一财政大臣第七百七十四 大贺氏联盟第九百七十四章 内外夹攻第五百七十四章 渡河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调转方向第五百八十五章 使命何在?第五百四十五章 摧枯拉朽第九百六十六章 伶牙俐齿第四章 东郡翟氏第三百一十九章 李安期的凌厉一击第四百九十一章 不能说的秘密第八百四十章 两害相权取其轻第七百二十六章 刀回来了第九百四十五章 误会了第五百六十三章 许国公到了第五百六十六章 仅存的目标第六百七十章 暗示第一百九十三章 蒲山公第两百八十二章 南下部署第四百一十三章 退而求其次第一百一十二章 你是谁第四百八十四章 韩相国的怨愤第760章 大事不好第三百八十七章 黎阳密议第两百六十五章 一夜白头第两百八十一章 孤落魄如斯第九百二十四章 郁愤第733章 各怀心思第八百二十五章 攻击第一千三十二章 没有选择第二十五章 终于进了崔氏的门第六百七十一章 韦福嗣来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