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来信

第204章 来信

蜀地上庸。

马氏正倚着柴门往来路上引颈而望。

不多时,见拐角处有脚步声,一脸欣喜。

等看清楚,见是三孙子正带着两个妹妹背柴回来,有些泄气,又小跑了过去:“怎么背这么多,你们还小,把身子压挎了可如何是好。”

“没事的祖母,我们背的动。”李骥冲自家祖母笑了笑。

“祖母我们能背的动,路上有停下来歇脚。”大孙女明瑾和九岁的小孙女明玥也纷纷开口。

“好好,都是好孩子。”马氏接过明玥背上的柴禾,和几个孩子进了屋。

几个孩子把柴禾放下,接过各自母亲手里的水,捧着瓜瓢仰头咕咚咚就喝了起来。

李骥喝完,直呼痛快,用手背在嘴上抹去水迹,看向马氏:“祖母,祖父和父亲、哥哥们还没回来吗?”

“没呢,都这么晚了,坝上怎的还不放工?”马氏一脸担忧,急得又要挪步往门口去。

苗氏和崔氏也跟着着急。

崔氏担心自个男人,苗氏则不仅担心自家男人,还担心两个儿子。大儿子李帜今年才十四岁,二儿子李熹才十二岁,就被拉去坝上挖渠。

苗氏抓起袖管在眼角上按了按,朝马氏哀求:“母亲,咱们能使点银子,把帜儿和熹儿换下来不?他们俩个还那么小,坝上那么重的活哪里是他们能干的。”

李明瑾拉了自个母亲一把:“娘,别说了。”

俩个哥哥母亲担心,难道祖母不担心吗?而且祖父那么大的年纪也去坝上挖渠,家里但凡有点银钱,难道祖母不会拿出来吗?

“母亲,是我不好,我只是担心两个孩子。”

马氏叹了口气,愁眉不展:“家里但凡有些银钱,我能不拿出来吗?你父亲这几年身子也不怎么好,我都担心他倒在渠里……”再也起不来。

崔氏忙上来安慰。

自她流放那年流了孩子,身子一直没养好,连家里的重活都做不了,都要靠婆母和大嫂。

她给娘家也去过信,想支借些银子,可是那信都如泥牛入海,无一丝回音,她心里清楚,娘家那边是靠不上了。

直到天擦黑,李典收、李典藏兄弟俩才一左一右扶着老父亲回了家,李帜、李熹兄弟俩蔫头耷脑地跟在父祖身后,如霜打的茄子一般,脚步如铅般沉重。

五个人勉强吃完饭,就倒在床上。

几个女人抹着泪帮他们揉着手脚,看着两个儿子手上背上都是勒伤,苗氏哭出了声。

这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

夫家没了指望,娘家也把她除了名,男人和儿子也不知还能坚持到哪天,这日子过得越发没了盼头。

“别哭了。”李典收气弱地安慰。他心里也不好受,见两个儿子如同缺水的鱼一般没了生气,他心里如刀剜一般。

苗氏小声压抑地哭着:“这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你和父亲有那么多同僚,父亲还有那么多学生,为什么没人肯施以援手?还有你妹妹,这么多年,半点音信也无,兄嫂子侄,她不认也就罢了,生身父母也不要了,何等的狠心!”

“你住口!”李典收低声喝斥她,往屋子外看了一眼,生怕老父母听到。

“柔儿不是那样的人,定是京中出了什么变故了。”

苗氏听不进去:“人是会变的。父亲那些学生,年年争着往咱家送礼,左一句‘恩师’右一句‘恩师’,现在咱家落难了,书信都没一封。”

“柔儿和他们不一样。”

“哪里不一样?”但凡小姑子顾念着一家人,打发点银子,也能以银钱抵了老的小的劳役,可如今连个回信都没有。

当初她嫁到高门,家里怕她在婆家受委屈,几乎贴了全部的家当,给她当嫁妆,可如今,见死不救,她的两个侄儿都要死了!

苗氏抱怨了几句,哭得伤心。

竹床上,李石勉眼睛睁着,没有半点精神气。马氏坐在一旁一边给他揉着脚,一边掉眼泪。

屋里就这么大,大儿和大儿媳说的话,他们哪里没听到。

“我的柔儿不是那样忘恩负义的孩子。”

“恩,她不是。”好半晌,李石勉才开口。

“老爷。”马氏捂着嘴,眼泪扑簌簌往下掉。

夫妻俩几年未得到女儿的回音,又无法辩驳儿媳的话,知道儿子儿媳心里抱怨,又无法为女儿张口,心忧着女儿的处境,一颗心犹如在火油里煎一般。

“有人在吗?”夜里柴门外传来的声音异常清晰。

夫妻二人并不以为意,直到门外又唤了一声:“有人在吗?”

“有,有人。”夫妻二人便听到小儿媳应声。

“是什么人?”马氏擦了眼泪也出了屋。

“见过老夫人,少夫人,我是上庸吉祥药铺的掌柜,我姓柏,我们京城总铺正好送药材来,有人给你们稍来东西,我便给你们送了来。”

京城送来的?马氏心里扑通扑通跳,对着那柏掌柜行礼。

“老夫人别客气。受人之托忠人之事。过几天我们商队还会往京城去,若有回信,可以上我们铺子找我。”

“好。多谢您了。还劳您跑一趟。”

“老夫人客气了,应该的。”那人拱了拱手,转身走了。

戚氏那边,等人走了,正想把门口的大箱子搬进屋,哪想却沉得她半丝都抱不动。马氏又喊了两个儿子出来搬了进去。

听到动静,李石勉等人都出了屋子。

“有说是谁送来的?”

马氏不说话,嘴唇哆嗦着,望着那个大箱子,想看又不敢。

戚氏冲李石勉摇头:“只说京里送来的。”

“打开看看吧。”李石勉心里也隐隐带着期盼。

箱子被打开,里面的东西被包袱皮裹着,看不清是什么东西,面上一封信。

马氏拾了起来,递给李石勉。

李典收等人都凑过来看。

呃……

“大哥的奶娘?”李典藏看向他哥。

“我的奶娘?”李典收一脸的纳闷。他有奶娘?他怎么不知道?

马氏也一头雾水:“你们三兄妹都是我奶大的,以前家里穷,你爹的俸支应不了一大家子,哪有钱给你们请奶娘。”

前一页写的都是在李家做奶娘,想念哥儿,诸如此类的话,李石勉很快扫了一眼,把第一页递给大家,接着看第二页。

才看了几行,手就哆嗦起来。

“老爷?”

那信越抖越厉害,竟是握不住了。

马氏见他一副站不稳的样子,把信一把抢过来,才看了几行,嗷的一声瘫软在地。

“母亲!”“祖母!”

“我的儿……”马氏哭得撕心裂肺,眼泪如绝了的大堤。

李石勉站在一旁老泪纵横。

李典收两兄弟接过信,一看,信上一句:“令嫒于建文四年六月二十,难产而亡,一尸两命,独女悲伤过度,随母同去……”

“妹妹!”两兄弟泪下如雨。

晚点还有一更

(本章完)

第875章 试种第607章 认定第432章 不敢信第307章 扇子卖得好第55章 买橘第613章 进宫第229章 回信叙家事第681章 找人第243章 商定第772章 夜里惊坐起第15章 秃黄油第527章 火烧眉头第227章 回信第309章 是胡闹吗第460章 她还小第66章 抢钱第619章 意外的收获第312章 我说你错就错第573章 竟有这事第774章 有你在就好第897章 你心疼了第67章 胆子要大(求首订)第527章 火烧眉头第725章 年中事第222章 遇险第781章 得报第923章 有数第488章 怕跑了第724章 归宁第244章 伯伯不是拐子第675章 一船盐第437章 互相不爽第422章 破例第10章 中间商第416章 被拒绝了第437章 互相不爽第799章 将计就计第872章 赊货第338章 寻找机会第769章 你是汉人吗第384章 来找活干第74章 揽活第203章 打听第921章 商会好计第319章 看不起谁呢第739章 定心丸第733章 入府第424章 研磨器第2章 秦淮河畔第928章 番外永不分离第153章 熟人第430章 一公一母第849章 启动第291章 侥幸脱险第149章 制衡术第795章 鼓动第510章 我有人疼第576章 要造反吗第377章 平安归来第386章 否极泰来第610章 凭什么第636章 问话第281章 送信第727章 再回江南第600章 你要如何第105章 栽跟头第280章 我拿三成第602章 对照组第313章 到嘴的肉谁会不要第661章 非他不可第785章 茶价几何第763章 不知其意第526章 人去屋空第863章 合作第160章 有法子没有第284章 赚钱的手艺第217章 仇恨多了一笔第343章 是什么缘故第362章 投奔第93章 上岸第442章 杨福大婚第332章 扬帆第482章 记下第610章 凭什么第195章 配不配第807章 启动第667章 女学第392章 想做点什么第735章 求做主第313章 到嘴的肉谁会不要第538章 不想第829章 且由他第794章 切涨第3章 二十六文第355章 我以前也这样吗第302章 流行开来第458章 霍惜的亲事第528章 夜访第824章 思亲第480章 临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