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帝到底是什么来头?他已经执掌三域之地,再这样下去会对家主形成威胁。”
一个赤甲大将军坐在军营主帐的大位上。
韩宗,姜王的四大家臣之一,负责镇守姜国之东,同时在监视着右屠王、山戎国等不属于神朝任命的小势力。
夏国崛起于东域,平定大草原、吞并戈壁,重创蛮族的一个诸侯国,坐拥三域之地,此时在东大荒已经不能算是小势力,甚至……威胁到了东大荒最强大的姜氏王朝的地位。
“大将军,夏国继续扩张,便要踏足东大荒平原,不如早日灭掉夏国,防止其继续西进。东域臣民是神朝流放之人的后代,谁知道他们是否还有反心?”
一个同样是武王境界的赤甲将军怂恿大将军讨伐夏国。
“不至于。虽然神朝在百万年前将一些罪臣家眷放逐到东域,任其自生自灭。但在三十万年前,东域已经不是荒凉之地,神朝早就换了一处新的放逐之地。三十万年,当年的大人物们除非踏入长生境界,否则都已经死了。这可是三十万年啊,东域的人估计都不知道自己是罪臣之后。”
“王此时在东始之山与蛮族大军拉锯,命令本将军率兵前去东始之山参与大战,正好可以商议该如何对付夏国。”
“原本应当派遣七十万熊甲军前去支援往王,但不得不防备夏国,本将军决意留下二十万熊甲军,只率领五十万熊甲军前往东始之山。”
韩宗起身,恐怖的气息令主军帐一阵摇晃。
他的气息,还要在野人王之上!
作为姜王的四大家臣之一,他并非没有能力灭山戎国,只是姜国一直在与蛮族争夺东大荒的控制权,双方常年在东始之山一带拉锯。
一旦姜国有大动静,那么蛮族会乘虚而入。
五十万熊甲军身披以熊图腾为胸甲的甲胄,身经百战。在四大臣之一的韩宗率领下,五十万熊甲军骑乘战马,向南边的东始之山行进。
韩宗只留下一员副将与二十万熊甲军,便认为可以防备夏国继续西征。
因为熊甲军的强悍,让他有信心二十万之众便可以挡住夏国。
东始之山,为十万大山的缺口,人族、蛮族在大军常年在此地大战。
十万大山分割东大荒的三族,人族在其北,妖族在其中,蛮族在其南。但东大荒的十万大山偏偏有一处巨大的豁口,谁控制了东始之山,便占据了东大荒的主导权。
神朝封姜王,镇守东大荒,便是要与蛮族争夺东始之山。
姜氏王朝陈列精锐数百万,征发无数壮丁在此地修建要塞,几十万年来历代姜王看守此地。几十万年,人族、蛮族有上亿战士陨落在此地,每年都有人族大能者出手净化战场,否则此地早就形成无数阴煞。
姜王常年居住在飞熊城或者东始之山。
此时姜王收到韩宗提前飞报,脸色沉重:“魈道人,夏国果然向西扩张,而长生船主,却迟迟没有动静。继续这样下去,夏国就要侵入我们姜国的平原。”
一个灰袍老者拄着虎头杖,恭恭敬敬地对姜王说道:“王,小人有一计策,不但可以化解夏国对王的威胁,而且可以利用夏国来东始之山对付蛮族。根据小人的情报,夏帝对蛮族同样仇视……”
“夏帝?即使他已经到了高阶武王的境界,也不配称帝。以本王的实力和地位,也不过是王而已。”
姜王冷哼。
“是。东域因为弱小,长期与世隔绝,仅仅是内部各个诸侯国争斗,所以武王甚至武尊境界便称皇称帝,神朝也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你有什么计策,可利用夏国来对付蛮族?”
“王可以请帝册封夏国之主为夏王,将其变为神朝的诸侯国,归王统领。这样一来,王就可以号令夏国,共同抵挡蛮族。蛮族在东始之山集结大量的军团,即使是王……应付也艰难。更何况那夏国的实力还要弱于王。到时王以夏国为先锋,夏国必定会遭到重创。同时夏国也能稍微削弱蛮族大军。此为一石二鸟之计。”
“夏国与我们姜国同为人族诸侯国,故意消耗他们的国力,是否过于阴险?”
“不然。让夏国对抗蛮族,也是让他们为人族效力。即使夏国重创,王再奏于帝,请求兼并夏国的领土,姜国的实力将会更强,对蛮族的优势也更大。”
“所言有理。”
姜王在庞大的要塞城墙上踱步。
这座要塞足以容纳数百万大军、平民,仅仅是城墙便有二十丈厚,以东大荒最坚固的石料砌成。
魈道人这一计的确很阴险,将夏国当成牺牲品,却可以同时解除姜国两面的威胁。
“倘若夏国不愿改帝成王,甚至不愿并入神朝,又当如何?”
“夏国以东域为根基,实乃是坐井观天。倘若将神朝之疆域图视之,同时晓之以理,夏国定然不敢违抗神朝之命令。否则帝一怒,派遣一支禁卫军,便可灭夏国。”
“魈道人,你持本王手书,前往神都,请帝册封夏国之主柴云天为神朝夏王,将夏国并入诸侯国的行列,为神朝效力。”
“是。”
魈道人毕恭毕敬地接下姜王的手书,御剑前往这片浩瀚无垠的大陆的腹地。
“夏帝,我们还会再见面……即使你现在是三域之主,却敢称帝,也不怕贻笑大方。这片大陆,只有一位帝。”
魈道人想到即将面见神都真正的帝,不由激动。
以他武王境界的身份,若不是有姜王的手书,根本无法见到帝一眼。
韩宗率领五十万熊甲军来到东始之山。
东始之山以北,为姜国以及其他九个小诸侯国的要塞,而在东始之山以南,为蛮族诸侯国的要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