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因赂撤军(3)

“大将军所想,确实高于我等。如若这样,如何部署呢?”考虑再三,郤缺也认为赵盾说得有理。

“不知诸位有何良策?”接到宋国新君继位的消息,非常突然。赵盾只知必须采取行动,具体如何也没认真想清楚,所以才召集大家开会。

“既然是采取军事行动,不必如盟会般要求全部到齐。只需择其军事实力相对较强者,联合出兵即可。”士会认为这样才是有的放矢,“如此简单明了,战场上也好调派。”

“嗯,士将军说的有理。”荀林父也点头,“与其让小国带着三兵五卒,还不如集中几个有实力的国家派出精锐。各国率领自己的军士,分工明确,协同作战,才有战斗力。”

“哪几个国家符合要求呢?”既然大家都同意由强国出兵,接下来就是锁定哪几个国家。

“郑国内政稳定,一直是中原小霸,必定要考虑在内。”臾骈对各国军事力量了解甚多,最有发言权。“其次是陈国。他们的司马带兵严谨,作战勇猛,战场上不可或缺。还有——”臾骈停了停,把几个小国放在脑海仔细揣摩,反复比较,“卫国。现任君主颇有作为,司马又是沙场宿将,必能助一臂之力。”

“说到各国军事实力,臾将军简直如数家珍。在下是拍马都无法企及。”士会很是佩服,大声赞叹。

“士将军过奖。”臾骈不好意思起来,“士将军对宋国内部情况了如指掌,臾骈也是佩服不已。”

“两位能人在处,显然已无我等的立锥之地。”郤缺笑着调侃两人,又问道:“此次出兵,除了因为弑君篡位大逆不道影响恶劣,应该还有其它目的吧?”

“没错。”赵盾也不隐瞒,叹了口气道:“赵某的心事,看来是瞒不了各位的眼睛。既然大家是同僚,我也不需隐瞒。楚国联合秦、巴两国,一举灭庸,震惊中原。真是没想到,内忧外患夹击之下,楚国不仅内政稳定,还能外御强敌。看来,楚国的崛起已是势不可挡。”

“放眼中原,未来能与我国争霸者,唯有楚国。一旦楚国强势,他们首先要争取的就是郑、宋两国。两国都是中原逐鹿的核心要地。两国归附谁,谁就能成为中原霸主。”

“所以,我们必须借由对宋一役,宣示我国对中原霸业的主导权。趁机把几个军事实力最强的国家调动起来,与我国一起对外行动。只要他们还在我们的掌握之中,楚国就算想插手也没有机会。”

“原来如此。”荀林父叹气道:“据说,楚国君主上任之初,沉迷打猎喝酒,从来不过问政事。不想此次楚国内有饥荒,外有蛮族环伺,楚君突然觉醒。更让人意外的是,他们竟然能转危为安,还将庸国消灭。明明是楚国的生死存亡之战,结果却成了庸国的灭国之殇。唉,世事难料,成败转瞬。”说完,他又摇摇头。

“楚国此番能绝处逢生,一定是有能人贤士出谋划策。既然楚国君主已经觉醒,将来广纳贤才,锐意进取,必定势不可挡。”士会对楚国情况一直很了解,此番见他们攻占庸国,更是对他们特别留意。

“是啊。楚国灭了庸国,北上的步伐必定会加快。我们不能坐以待毙,最好的办法就是借此事扬威。”赵盾对当前的局势也很清楚,打铁必须趁热。

他看向荀林父,吩咐道:“此番出兵,由荀将军任主帅兼统领联军。”他又转向臾骈,“臾将军负责联络上述提及的三国。务必尽快赶往宋国,否则,效果将会大打折扣。切记切记。”

两人得令归去,其余三人也回去处理协助事宜。

公元前610年,春。

由晋国荀林父为主帅,卫国孔达、陈国公孙宁、郑国石楚为各国率队主将,一齐往宋国进发。兵分四路,欲对宋国形成合围之势。

消息传到宋国,新君大为恐慌,急召心腹华元商量对策。

华元认为,晋国之所以攻打宋国,无非是认定弑君之举残暴悖理。所以,他们要带领诸侯讨伐宋国,以便让天下人都引以为戒。如果能让晋国明白,宋国的先君如何不得人心,新君实是众望所归,他们可能就会改变看法,不再为难宋国。

另外,华元认为,赵盾力行霸业,可是,此次派来的荀林父似乎并不十分热衷此事。身为中军佐,他的地位仅在赵盾之下。可是,两人并不是一个派系,据说还有些嫌隙。如果对这位荀将军许以好处,赠送厚礼,他很可能会动摇。只要他退兵,宋国就能免除一难。

主意已定,宋国国君下令,派出上将军华元去往晋营求和。

“大兵压境,华将军不在军营备战,为何跑来在下的营寨?”根据事先收集到的情报,华元是宋国新君的心腹,且是一员虎将。他的到来,目的自是不言而喻。荀林父佯装不知,分明是要他自陈目的。

“荀将军是晋国的权贵显要,无论政治手段还是作战能力,皆是人中之龙。在下此番来的目的,又岂会不知?”华元先给荀林父戴顶高帽套个近乎,算是见面礼。荀林父保持缄默,看来也是成府颇深之人。也罢,他就开门见山。“既然荀将军不点破,在下只好直言。此番是奉我国新君之命,前来请和的。”

“请和?”荀林父冷笑道:“贵国新君弑君夺位,引起公愤。如果不趁机铲除,将来各诸侯国争相效仿,如何是好?这是对外;对内,百姓受内乱之苦,必定惨痛流离。作为诸侯盟主,岂能坐视不理?”

荀林父一番义正辞严的说辞,本以为会将华元逼得难堪狼狈。谁知华元只是微微一笑,却不言语。

“华将军为何发笑?”宋国将军听他说起如此严重之事,竟然还能笑,荀林父有些怒了。

“荀将军莫误会,请容在下细说。”华元收敛笑容,正色道:“据荀将军说,晋国联合诸侯攻打我国,乃是因为杀害先君之事。可是外人却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宋国先君,昏庸暴虐,残害百姓。朝野上下,贩夫走卒,对他的行为早已不齿。国家发生饥荒时,新君却自掏腰包,仗义疏财,将粮食全部拿出来施舍民众。”

“不仅如此,还派人给耄耋老人送药送钱,嘘寒问暖;见到有才学的贤士,必定礼遇推荐;尊重宗室前辈,与同辈和睦共处,爱护晚辈;早出晚归,经常与大臣商讨国家大事。可说上是,为了宋国的前途命运,新君操碎了心。”

“这样一个人成为国君,正是宋国百姓众望所归,又怎会令百姓惨痛?杀了一个昏君,立了一名贤君,百姓之福,何苦之有?”

“再者,伏击先君的行动只局限于宫廷,并未扩大,也未伤及平民无辜,事态尽在掌握。新君即位后,国内局势稳定,一切井井有条。”

“依华将军所说,贵国新任君主乃是位谦逊有礼,纾困解难,国人信服,众臣爱戴的仁君了?”听完华元一番长篇大论,荀林父仍存疑问,语气却软了下来。

“正是。”荀林父口气松动,华元暗自松了口气,继续说道:“如果扶立的是个无能之辈,又岂能为世人所容,百姓拥立?”

“即使将军所说全是事实,可是,堂堂国君被诛,天下皆知。此事影响十分恶劣,晋国是不得不管。”荀林父想起会议所说,要借此扬威,口气又严厉起来。

第83章 蓄势待发(1)第230章 臾骈叮嘱(4)第214章 葬马风波(4)第65章 家事国事(3)第26章 不堪回首(2)第8章 春日踏青第100章 暂时让步(2)第5章 首秀分岐第8章 父子温情(4)第21章 先君遗愿第109章 蠢蠢欲动(3)第246章 有人触槐(4)第70章 尘埃落定(4)第90章 全线落败(4)第23章 重见天日(3)第44章 案中有案第134章 河曲之役(4)第153章 冰释前嫌(3)第136章 赵穿上阵(2)第138章 赵穿上阵(4)第19章 落日余晖(3)第10章 新君作为(2)第191章 真心话大冒险(1)第28章 有人欢喜有人忧第169章 新城会盟(3)第1章 终偿所愿第78章 喜中有忧(4)第132章 河曲之役(2)第60章 登堂审案(2)第13章 寻人三日(1)第240章 一笔买卖(2)第47章 寻访药铺第108章 蠢蠢欲动(2)第4章 赵盾登顶第211章 葬马风波(1)第182章 劝谏成功(4)第49章 不负托付第1章 赴宴不归(1)第136章 赵穿上阵(2)第3章 出其不意第245章 有人触槐(3)第93章 阴云密布(3)第116章 两败俱伤(2)第34章 告别昨天(2)第2章 岌岌可危第20章 桃园玩乐(4)第27章 不堪回首(3)第85章 蓄势待发(3)第30章 扑朔迷离(2)第240章 一笔买卖(2)第223章 斐林之役(1)第31章 扑朔迷离(3)第235章 小人点火(1)第52章 名单落实第7章 寻人一日(3)第45章 集思广益第111章 阴谋败露(1)第3章 元帅战死第132章 河曲之役(2)第219章 发兵陈宋(1)第217章 谋划北上(3)第245章 有人触槐(3)第6章 寻人一日(2)第33章 告别昨天(1)第206章 楚王问策(4)第225章 斐林之役(3)第4章 新国新家(4)第59章 登堂审案(1)第78章 喜中有忧(4)第13章 寻人三日(1)第48章 治病良方第11章 寻人二日(3)第23章 重见天日(3)第208章 游戏升级(2)第11章 寻人二日(3)第14章 寻人三日(2)第43章 造访青溪第27章 不堪回首(3)第85章 蓄势待发(3)第28章 不堪回首(4)第108章 蠢蠢欲动(2)第8章 狐氏反戈第6章 父子温情(2)第16章 寻人三日(4)第5章 佳人逗留第148章 逃亡秦国(2)第54章 亮明身份第27章 不堪回首(3)第4章 赴宴不归(4)第10章 寻人二日(2)第3章 心结难解第46章 分头行动第99章 暂时让步(1)第246章 有人触槐(4)第136章 赵穿上阵(2)第95章 弱者求情(1)第7章 出使遇阻第15章 真相半明第13章 故地重游(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