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六章 伐宜阳,定三川,车通周都

出函谷,伐宜阳,定三川,以通周室,秦国大臣听到这个消息,整日惶恐不安。

秦王荡此举是和整个天下诸侯为敌。当今王上是糊涂了,才会做出这样的政令。

奈何,秦王荡深居宫中,不召见各位大臣。诸位大臣商议之后不约而同来到右丞相嬴疾府中。

秦王荡封嬴疾为右丞相,封甘茂为左丞相兼上将军,主管军政大事。嬴疾心里明白,这是秦王荡在削弱他的权利。

然而,甘茂因为入蜀平叛,尚无其他军功,地位居于他之上。嬴疾心有不服,也不能左右秦王荡的意见。尤其是秦王荡不顾朝臣的反对,重用孟贲、乌获、任鄙等尚无军功之人担任大官。

嬴疾称疾为由,不朝,以此给秦王荡施压。秦王荡也不服软,让嬴疾静养。嬴疾一静养,转眼间就是三个月。

庶长禹进入右丞相府,泣声道:“右丞相,秦国还不足以挑战天下诸侯。王上之举,将会给秦国带来灾祸。请丞相入宫有说王上。”

众人附和道:“请右丞相进宫有说王上。”

嬴疾虽不在朝,但也关心秦国的动向,抬手道:“诸位,快快请起。”

庶长禹道:“右丞相不进宫有说王上,秦国就完了。今日,右丞相不答应我等诉求。我等就长跪不起。”

“诸位,有什么话起来,我们好好说。”嬴疾对着众人道:“你们关心秦国安危的心情,我也理解。当今王上,岂能听得进去我的谏言。”

“右丞相为秦国立下汗马功劳,又是王上叔父。右丞相说的话,王上岂能不听。”

嬴疾见众人一再恳请,叹道:“你们快起来,我答应你们,进宫有说王上。”

众人闻言,方才起身。

嬴疾来到咸阳宫,面见秦王荡。

秦王荡见他出现在宫中,笑道:“叔父,你病了,不在家中休息。怎么来宫中了。”

嬴疾答道:“王上,臣病了不要紧。秦国病了,那就严重了。臣见秦国病了,岂能不来规劝王上。”

秦王荡淡笑道:“叔父,你的消息还真灵通啊!”

嬴疾问道:“王上欲攻韩国,定三川,车通周室。如此重大的事情,为何不与臣商量。”

秦王荡脸色僵硬,阴沉道:“你是在指责寡人吗?”

嬴疾忙道:“臣不敢。”

秦王荡看着他,语调冰冷,“右丞相,真的不敢。”

嬴疾忙道:“臣不敢。”

秦王荡冷声道:“你还知道自己是臣,寡人就放心了。右丞相,寡人是君,有什么想法,自然不用和你商量。”

嬴疾瞪大双眼,双眸露出很复杂、很困惑地表情,语调哀伤道:“王上之意,臣听不明白。”

“右丞相是聪慧之人,不用在寡人面前装糊涂。”秦王荡双眸露出一股寒冷的气息,“寡人赶走张仪、魏章,削弱魏籍大臣,你不满意。寡人平定蜀乱,你也不赞同。寡人以孟贲、乌获、任鄙等人为大臣,你称病不朝,向寡人施压。寡人以甘茂为左丞相兼上将军,你也心怀怨愤。请你告诉我,寡人要怎么做,才能令你满意。”

嬴疾保张仪,一来是因为他认为,张仪纵横之才,横贯古今。秦国留下张仪,定能为大秦的基业效力。

二来,张仪为秦国立下汗马功劳,是秦国的大功臣。

三来,嬴疾忌惮张仪。张仪不能被秦国所用,也不能让他离开。犀首离秦给秦国带来的灾难,令他终身难忘。

嬴疾保魏章,保魏籍大臣,那是因为这些人虽然是外臣,但他们是真心为秦国效力。

丹阳、蓝田一役,这些人为秦国出生入死。至于巴蜀叛乱,嬴疾主张弃之。则是因为秦国制定的国策是在东出函谷,染指中原,而不是为了巴蜀蛮荒未开化之地。

嬴疾没想到秦王荡对自己怀有如此深的成见,问道:“王上,伐韩,定三川,车通周室,关系重大,请王上三思。”

“我是秦国的王。秦国的事,由寡人说了算。”秦王荡道:“右丞相只需安心养病,秦国之事,不用你操心。”

嬴疾琢磨这几句话,心中燃起一股凉意。

嬴疾吸了一口气,仰天悲呼道:“大哥,弟有负你所托。”

“外事、内事不决,多向你叔父请教。”这是秦惠王临终前对秦王荡说的。

秦王荡继位以来,破五国,平蜀乱,伐义渠,驱张仪、削弱魏籍大臣潜藏的隐患,从而稳定秦国朝政。为何在嬴疾却看不到他立下的功绩。

东出函谷、伐宜阳、定三川,车通周室,问鼎中原,这也是先君未完成的霸业。他去完成,又有何不妥。秦王荡听到嬴疾之语,是用先王来压他,双手握拳,咬紧牙根。

大殿内陷入死一般沉默。

嬴疾缓缓举起双手,取下那顶至高无上的相帽。

甘茂见状,忙道:“右丞相,你这是为何。”

嬴疾不理会他,面视秦王荡,心中一片悲凉,“王上,臣年迈,也不能为国效力。秦国之事,不在让我操心。臣留下来,也没有什么用。王上,请允许我辞官归隐。”

秦王荡见嬴疾双眸意志坚决,心下慌乱,忙道:“秦国还需要叔父。叔父怎能离秦国而去。叔父要走,寡人绝不答应。”

嬴疾闭上双眼,恭敬地弯下身子,双手向前一送,“请王上,允许我辞官归隐。”

秦王荡四下看了看左右的人,心神慌乱,“叔父,你真要逼寡人吗?”

“臣不敢。”嬴疾不卑不亢地答道:“王上是秦国的王。臣岂敢逼王上。”

秦王荡忙道:“寡人刚才只是性急,说错了话。言语上,冒犯了叔父。还请叔父不要放在心上。”

甘茂也道:“秦国还需要右丞相主持大局。”

“叔父,荡儿说话重了点。请叔父不要放在心上。寡人为刚才的言行,向叔父道歉。”秦王荡见对方仍旧无动于衷,又道:“请叔父留下来帮助寡人。”

嬴疾心中一软,抬头注视秦王荡,“王上,攻韩,定三川,车通周室,尚需时日,不可操之过急。秦国之势,不足以挑战天下诸侯。”

秦王荡问道:“中原诸侯,一向轻视秦国。寡人问鼎中原,不仅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秦国霸业。”

“为了秦国?”

“父王出函谷,攻三晋,伐齐,攻楚,与诸侯争天下,不正是为了成就秦国霸业吗?父王没有完成的事业,寡人替他完成。叔父,寡人错了吗?”

嬴疾回忆起与秦惠王驷并肩作战那段金戈铁马的生涯,感触颇多。

秦惠王说腰斩公孙鞅是冒险。效仿魏、齐,行王道也是冒险。借道韩、魏伐齐国,也是冒险。东出函谷,大战三晋,也是冒险。南拓巴蜀,攻楚取汉中也是冒秦国一次又一次冒险,才走到了今天。

如今韩、魏两国不在敌对秦国,赵国和秦国也和平相处,燕、秦联姻,成为兄弟之邦。丹阳之战,攻破楚国。濮水之战,击败齐国。秦国声威大震,扬威诸侯。天下诸侯,无不忌惮秦国。嬴疾从秦王荡身上,看到了杀伐果断兄长的影子。

甘茂见了,软语道:“右丞相,你是先王的兄长,也是王上的叔父。先王终其一生问鼎中原。先王霸业未成,含恨而终。王上完成先王的遗志…问鼎中原,岂能有错。中原诸侯,轻视秦国已久。周室更是看不起秦国。”

嬴疾问道:“王上效仿楚国,问鼎中原。王上就不怕天下诸侯群起而攻。”

秦王荡眸色刚正果断,“诸侯敢来攻打秦国,要看他们有没有那个本事。”

嬴疾闻言,心中一动。这句话,秦王驷不知对他说了好多次。每一次都令他热血沸腾。

秦王荡见嬴疾听进去了自己说的话,又道:“父王曾说大丈夫来世走一遭,就应该开拓疆土,建立功业。父王终其一生都在为秦国开拓疆土。寡人继位,也应当如此。伐韩,定三川,车通周室,正是寡人要建立的功业。寡人若能破韩,兵临周都,挟持天子,方可成就帝王功业。”

嬴疾闻言,怔了好一会儿。秦王荡是打算取代周室而立,大有并天下之志。

很快,嬴疾迫使自己冷静,神情凝重地答道:“秦国欲灭周室,天下诸侯岂会信服。周室虽已衰微,凋敝。但周室在诸侯之中,还是有很高的威望。天下诸侯虽不把周天子放在眼里,但也无人能够去动周天子。”

“诸侯不敢动天子,那是他们没胆量。诸侯不敢,寡人敢。”

嬴疾见秦王太意气用事,忙道:“周室夹缝之中存国数百年,而不被诸侯所灭,就是因为周天子有大义的名分。谁都不会去担这个天下人共讨的恶名。”

“周武王反叛殷商,迫使祖先东移,视为奴隶。周武王起兵争天下,不惧恶名。寡人之国,比周武王大、强。寡人能够灭周,为祖先雪耻。纵然伐周,落下千古骂名,寡人何惧。”

“秦国灭周室,山东诸侯以尊王灭秦为口号,攻秦。秦国危矣。灭周室,百害而无一利。诸侯合纵伐秦,王上如何应对。”

“周代殷商,秦亦可代周。天下诸侯不敢灭周,寡人愿灭之。诸国要来讨伐秦国,寡人迎战便是。”

甘茂见嬴疾反对之声不如刚才那般刚烈,也道:“王上生于咸阳,长于咸阳。从没有离开秦国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秦王荡见状,忙道:“寡人听说齐国临淄、魏国大梁、韩国新郑、周国洛邑、赵国邯郸是如何美不胜收。寡人不能去临淄,邯郸,大梁,新郑。寡人倒想去洛邑看看。寡人生于西垂之地,未睹中原之盛。若得通三川,一游巩、洛之间,虽死无憾。请叔父成全。”

嬴疾知道这是秦王荡在向他展示胸中的抱负,也不能拒绝,“王上要通三川,一游巩、洛。秦国就必须攻打韩国宜阳。”

秦王荡见他松口,忙道:“韩国一向不服秦国。韩王仓回国后训练将士,企图和秦国以争高下。良弓劲弩皆在韩国。如果韩国恢复元气,对秦国可不利。寡人通三川,一游巩、洛,一来是为了看中原之盛,二来也是为了削弱韩国。”

嬴疾道:“宜阳路途遥远,我们攻打它,耗费不计其数。韩王仓不是懦弱之君,定会率领韩卒抵抗。我们没有十足的把握攻下它,反而会损伤大量的国力和财力。”

“有一成把握,寡人都要拔宜阳。”

“如今,三晋和睦,相辅相成。如果我们在攻打宜阳的时候,战事陷入胶着,被韩、魏、楚三国偷袭,后果将不堪设想。王上还需忍耐心中之志,缓缓图之,不可急功近利去冒险。”

“取周自立者,秦也。”这几个字始终在秦王荡脑海之中盘旋。然,嬴疾之语也不无道理。秦王荡思之片刻,沉默不语,将目光落在甘茂身上。

甘茂入秦,除了入蜀平叛,尚无其他显赫军功。此次率兵攻韩,定三川,通周室,不仅是王上的功业,也是他的功业。

嬴疾等很多大臣都认为不能做到的事情,他若做到了。他在秦国的地位,便无人能够撼动。

甘茂为左相已经有很多人不服,他要通过一场战争,来树立自己的威望。如今王上的目光看着他,也是在询问他的意思。

甘茂权衡利弊后,答道:“王上要定三川,车通周室,问鼎中原。我们就必须拿下韩国重镇宜阳。”

秦王荡问道:“我们如何才能拿下宜阳。”

甘茂道:“我们只需破除韩、魏两国的联盟,再攻宜阳,就不会有后顾之忧。”

嬴疾问道:“魏国会答应我们的诉求?”

甘茂道:“魏王嗣之女正在秦国。魏王嗣也没有继位之时的胆魄。离间韩、魏,臣有十足把握。”

嬴疾又问道:“韩、魏能离间,但赵国不可不防。”

甘茂充满自信道:“据邯郸斥候来报,赵君雍迎娶孟姚之后,闭宫门而不出,整日沉迷于温柔乡。赵君已被美酒、美色所迷,岂会出兵助韩攻秦。”

“好。”秦王荡击掌道:“伐韩,定三川,车通周室,问鼎中原,一游巩、洛。寡人兵临周都,挟持天子,成就帝王功业之事。甘茂,寡人就交给你了”

甘茂正色道:“喏。”

第一百六十六章 屈原被贬汉北第两百一十五章 骑射(中)第五十九章 中山不灭,赵国不兴第两百一十四章 骑射(上)第二百九十八章 塞北四郡 (下)第三百四十章 楚太子横归楚第三百一十五章 三晋有霸主,秦国要小心了第三百六十二章 降服楼烦第三百六十七章 寂寞沙丘冷(下)第一百一十三章 秦国破义渠第一百九十四章 九州神鼎第四十八章 宣战第十三章 宫廷比试第五十一章 城下之盟第七十七章 区鼠会盟第三百零五章 秦有芈八子,无秦王第十一章 朝会第三十五章 白狐第两百零四章 初露锋芒第三百七十五章 以围代诛第四十七章 遭遇第二百四十七章 这才是我的好孩子第两百一十四章 骑射(上)第三十七章 临别寄语第三十五章 白狐第八十一章 韩赵之好第四十四章 代郡第一百四十四章 燕国两王并列第一百零九章 秦楚交战第三百零二章 楚太子质于齐第一百七十三章 何为永恒第一百九十三章 周王姬延和秦王荡第二百四十三章 秦质子公子稷第二百二十二章 作战开始第六十八章 齐国撤军第三百四十三章 天无二日,国岂可有二君第七十五章 自由第一百一十五章 三晋之兵素悍勇第二百三十九章 赵君雍与中山王姿议和第一百二十七章 齐王田辟彊之谋第三百七十四章 沙丘宫变(下)第三百二十九章 楚怀王入秦第一百四十九章 秦楚点将,两国开战第一百二十六章 姬哙让国,燕国祸乱起第三十九章 迷雾第三百七十四章 沙丘宫变(下)第九十六章 成亲大典(下)第一百六十四章 秦楚较量第十章 继位第一百章 重拾祖先的辉煌第五十二章 代相第一百四十七章 公孙衍岂不大丈夫哉第四十七章 遭遇第二百章 楚王谋越第二百六十七章 四伐中山第二百七十二章 魏武卒对战秦锐士第一百二十六章 姬哙让国,燕国祸乱起第十五章 魏太子嗣第四十二章 往事第三百二十六章 扶持中山王尚第一百三十七章 赵国反击第九十九章 静心殿第一百六十二章 韩仓继位,秦王教子第二百三十七章 围石邑、破东垣第一百八十八章 息壤之盟第一百八十九章 宜阳之战第三百六十八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第一百四十章 燕国亡了第三百一十三章寡人干涉秦国,秦人能奈我何第二百七十七章 攻城第二百八十六章 垂沙之战(下)第二百八十章 攻破灵寿第三百四十章 楚太子横归楚第二百五十章 立嫡以长不以贤第一百二十九章 燕国子之之乱第二百九十六章 青山埋忠骨 马革裹尸还第三百五十八章 秦可灭第二百四十四章 前有乐池,后有乐毅第二百二十章 井陉之战第三百五十二章 赵主父孤胆入秦(下)第一百三十二章 秦将嬴疾攻赵第一百三十章 齐国起五都之兵伐燕第二百零三章 齐、楚、越混战第三百七十三章 沙丘宫变(中)第二百五十五章 燕行阵和锥形阵第两百零七章 胡地中山,寡人必有之第一百五十五章 中原大战(上)第九十六章 成亲大典(下)第一百一十二章 三晋撤军,义渠再起风云第两百一十三章 知耻而后勇第八十一章 韩赵之好第二十四章 辩论第二百六十一章 借刀杀人第四十一章 战与和第七十二章 各自的路第一百七十六章 长袖折腰舞第四十五章 请战第七章 韩候康第二十三章 九里居第二百二十八章 南北分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