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学校比武,拼音传播

华夏的教育是在原始社会诞生的,最初是渔猎和农耕等劳动技术的传授。

传说中的燧人氏教民钻木取火,伏羲氏教民结网捕鱼,神农氏教民制耒耕作,就是一种证明。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扩大,教育与生产劳动走向分离,成为一种专门的活动,需要在专门的场所进行,这就出现了学校。

文字记载显示,约在公元前十七世纪以前的夏代已经出现了学校,如《孟子?滕文公上》说,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不同名称的学校,可能担负着不同的教育任务。

大体说来,西周时期的学校分为国学和乡学两种。

国学是设在周王朝都城和诸侯国都城的学校,供大贵族子弟就读。

乡学是各地设立的地方学校,供普通贵族子弟就读。按照学习的程度,又分为大学和小学两类。

小学是启蒙教育,除了识文断字以外,还要学习礼节仪式、音乐舞蹈、骑马射箭、书写计算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大学则在小学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修身、治国、平天下的本领,以便日后参与国家治理。

这些学校,都由国家控制,培养贵族子弟,一般庶民和奴隶都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利,这就是史书上所说的官学。

随着周王朝的统治逐渐衰微,各地的诸侯国逐渐强大,社会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育制度也随之变化。

国家对官学的控制力逐渐丧失,许多典籍开始流落到民间,一些通晓诗书的知识阶层开始在社会生活中活跃起来,这就是我们习惯上所说的士。

这些士凭借自己掌握的知识,聚众讲学,发表政见,力图为社会改造和发展指明一条路径,产生了许多思想流派,私学就在这种背景下产生了。

孔子就是这种私学的创建者和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颍川书院和燕赵书院,也是私学,前者有族学发展起来的,后者直接面对整个社会。毕竟赵家想参与权力游戏,文化人的培养必不可少。

像赵云现在除了在鸿都门学带了一部分学子外,因为燕赵书院去年才刚刚开学,目前真还提供不了人才上岗,除非是先生们。

但是每一个博士,又是书院的火种,到交州来得不偿失,还不如等到第一批学子学成,再择一批优秀的上任,毕竟天下的目光都盯着这里。

太学原本指周代设立在天子都城的学校,也称辟雍。

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在长安设立了国家最高学府,取名太学,以五经博士为教授,置博士弟子五十。

历经发展,到王莽掌政时期,太学弟子已多达一万余人,到公元二世纪的东汉中期,设立在雒阳的太学,就读学生竟多达三万人,现在也就这个规模。

西汉景帝时文翁在蜀郡设学宫,汉武帝对文翁设学宫甚为赞许,诏令天下郡国皆设学宫。

从此以后,有些郡开设学宫,至汉平帝元年始建立了地方学制度。

按制度规定,郡曰学,县道邑侯国曰校,乡曰庠,聚曰序,学校名称由此而来。

东汉初期出现了学校如林,庠序盈门的局面,现在世家实力过大,私学林立,地方官学衰废,空有建学之名,而无弘道之实。

如今的雒阳,是全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教育集中地,除了太学以外,还有专科学校专门学习书法、绘画的鸿都门学,如今算学成了其招牌之一。

后世人对这两所学校十分熟悉,其实在这方面还有一所学校更加有名气。

顺帝十七,京师雒阳除了面向全国的太学以外,还设立了一所外戚及大臣子弟读书的太学——四姓小侯学。

四姓小侯学创设于汉明帝永平九年,《后汉书?明帝纪》载,明帝崇尚儒学,自皇太子、诸王侯及功臣子弟,莫不受经。

又为外戚樊氏、郭氏、阴氏、马氏诸子弟立学,号“四姓小侯”,置五经师。

由于当时外戚四姓不是列侯,故曰小侯。

《后汉书?儒林传》又云:显宗(即明帝)复为功臣子孙,四姓末族,别立学舍,搜选高能,以授其业,自期门羽林之士,悉令通《孝经》章句,匈奴亦遣子入学。

四姓小侯学是雒阳的贵族学校,初期可入学的,只有四姓子弟。后来,功臣子孙皆可入学。

该学校在聘选教师等方面超过一般太学,因之声名日彰,流传到国外,引起外人的羡慕,而有匈奴遣派子弟来汉留学之举,可以说四姓小侯学是中国最早接受外国留学生的大学。

赵云在接任镇南将军、朱崖洲都督的时候,身上的鸿都门学博士并没有人要他辞去。

灵帝不说话,博士祭酒乐松不可能去触这个霉头,如日中天的南征军,里面囊括了四姓小侯学、太学和鸿都门学的学子,连他自己也塞了家族子弟在军队里,希望分一杯羹。

赵云在交州兴起的拼音和四个声调的划分,很快就传到了雒阳。

四姓小侯学、太学和鸿都门学,这次居然出奇的一致,把反对的声音压下去。

开什么玩笑,当代大儒马日磾、荀爽和蔡邕联手推动,谁敢质疑?

要说他们还代表士子的话,鸿都门学则是大喜过望,赵博士刚刚为学校增添了算学,连今后启蒙的经典拼音也将由他们来负责。

谁不知道,该学校的后台老板就是灵帝刘宏?他授意成立的学校,宦官集团自然不可能去反对。

四姓小侯学与太学坐不住了,我们的主业确实是五经,教授《诗》、《书》、《礼》、《易》、《春秋》,可我们的任务就是传播知识,你们门学算啥?

赵云发明的又怎么了?他确实是鸿都门学的博士,可他的知识是如何来的?还不是靠着族学、颍川书院累积学习来的。

所有这些学校,不也是太学、四姓小侯学出去的士子传播的吗,当他进学校学习的时候,门学都还没有影子。

读书人要争的就是一个脸面,人家赵云确实大公无私,直截了当一个汉语拼音,没有冠上任何标记,不像他的云体。

一时之间,两所学校联合起来,共同针对鸿都门学。

灵帝也直挠头,最后干脆和稀泥,每所学校都有传播的权利。

赵云的声势,一时无两,让刘宏气得直翻白眼,都把你弄交州去了,咋影响反而更大?(。)

第6章 出征誓师,取尔三十年寿命第205章 先登营进鬼见愁第87章 宋家有女名嫣然第5章 荀家姑爷第175章 硬抗袁绍第253章 废功散经脉全封第100章 宫斗,王贵人遇险第145章 张飞定亲第27章 改变战略,霹雳车再现第33章 檀石槐的心思第241章 传承殿里念头雨第61章 幼儿庞统第244章 最终解决三苗事第107章 招揽糜竺第44章 京城震动第46章 许子远论兵第166章 崛起的赵家第56章 妖怪呀!第129章 台风毗舍阇立功第77章 我们公子看上是你们的福气第135章 火攻-慕容部的覆灭第153章 苟温部第118章 勇猛曹性第193章 交趾归汉交州平第65章 勾连异族者,天厌之第180章 镇南将军,朱崖洲都督第44章 目标--根赤部落第246章 蹴鞠业岭南开花第130章 臭卖肉的第71章 梯级办学第14章 蔡穆侯墓第113章 没有啥老子带你们去抢第7章 路漫漫其修远兮第8章 想夺权,会是第二个王莽吗?第127章 酒敬乡邻第19章 状元江东美周郎第100章 老夫是你岳父!第89章 彪悍的凉州刺史第77章 钟有悔兵出郴县第120章 大年夜赵勇归天第154章 论心胸你不如我第46章 赵子龙哪儿去了第123章 李喆相招,道家聚会第26章 成终帝真累第130章 曹孟德之意第88章 赵十三陨第17章 生擒何颙第101章 冲冠一怒《爱莲说》第94章 战乌桓陈到称雄第152章 慕容家的一流武者第209章 筚路蓝缕西征路第103章 级别不够,不甘心第124章 青梅竹马樊娟第242章 突破境界有头绪第69章 鸿都门学的生源有问题第70章 敌踪初现第87章 魔教出世第144章 荀友若马行如风第55章 王允之谋,貂蝉出现第151章 造纸厂现状第182章 再用火攻沙匪毙第75章 行踪暴露第227章 种蛊三苗来偷袭第114章 苏双的下落第123章 田元皓走马上任第137章 道门前辈爆粗口第107章 焦急的黄雀第70章 敌踪初现第100章 家族自纠佞邪灭第203章 正兵辅兵退伍兵第180章 大草原上魔踪匿第25章 买一送一,山贼团灭第103章 前路已断终身泯第46章 求才若渴第110章 尴尬关云长第38章 封元帅定爵位白日飞升第49章 拼音第6章 出征誓师,取尔三十年寿命第186章 两个三苗秘云布第16章 纠结赵忠第23章 洭浦关之战:土人夜袭第33章 檀石槐的心思第105章 委屈荀妮第152章 道门应该走出去第144章 荀友若马行如风第169章 狮子吼破阵,扫地僧?第128章 征服东瀛踏出第一步第185章 葛尤生猛第31章 黄旭病因第128章 剑舞选才第37章 你的武器是枪?第4章 战死第47章 好自为之第44章 大哥现身第96章 慕容鲜卑第57章 大辽河边第一勇士第9章 憋屈袁绍第132章 拳打张翼德第153章 现在没证据了第100章 家族自纠佞邪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