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驱兵边关

第五十五章 驱兵边关

佛皇历十七年十月,大燕对草原的征战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匈奴左单于兵压乌海,直逼玉门关,天狼教陈兵呼和浩特,剑指雁门关。而朝廷也是立刻调动精兵悍将进军边关玉门和雁门,一时间风云突变,似乎草原的局势又变得动荡了起来。

在韩丹的设想中,大燕将在草原的东部,中部和西部先行建立三大支柱。以军镇的形式向草原的三个方向逐步推进扩散,不断压缩匈奴人的生存空间。今后将以城镇和草原共存的模式统治草原,大量移居关内中原和南方的人口到草原,同化匈奴人的血脉。并大量建立寺庙,传播佛法,构建佛教信仰体系,从肉体,精神和土地等方面控制统治草原。

这次,韩丹任命陈毅为镇西将军,统领镇西军,以及任命英吕布为镇北将军,统领镇北军,并提拔选用了其他统兵将领。主要是因为朝廷毕竟还是由众位权贵大臣,皇亲国戚构成的,都是支持皇权的集合体,利益是共享的。有时候需要打压朝臣,有时候还需加以重用,要知道雷霆雨露皆是军恩。

而且,这些人也确实是有才华,有能力,也有实力。陈毅,英吕布是宋国公府和武英侯府的人,是开国武勋之后,如今又与皇室联姻,是阳郡王妃及恩郡王妃的娘家之人。李定国是军务专政大臣李定军的胞弟,四皇子策郡王迎娶的王妃就是李定军最小的女儿,这个面子也要给他的。况且李定军已是武宗圆满,自任军务专政大臣以来,这十几年也算兢兢业业,忠于王事。

据韩丹所知,他在家中建立了一个佛堂,供奉了一尊高八尺八(一尺为二十六又二厘米)的真人大小的纯金铸就的始佛帝像,如今韩丹身高已是有八尺八。每日都是诚心佛法,照例上香拜佛,诵念佛经,十分虔诚。

这也是韩丹重用他的原因,打算再过几年传他练髓秘法,助他突破武圣,将他打造成军中的另一支柱。

至于另外几位统兵将领也是有潜力的干将,有朝中的大臣背景,也有毫无背景的军中将才,譬如这张须陀,李存孝和卫青等。无论什么人,只要有真才实学,能忠于朝廷,他就敢任用,这源于他的自信。

十月底,镇西将军陈毅率镇西军骑兵及步兵营抵达了玉门关。同时,镇北将军英吕布则率领镇北军骑兵及步兵营赶到了雁门关。准备展开对匈奴的战事。

十月的天气,在北方已是开始渐有寒意了。特别是在北方的边疆,有些地方还下了第一场大雪,气温更是低下,草原上则开始刮起了刺骨的寒流。

玉门关的守将府中,镇西将军陈毅高坐帅座,下首分别入坐步兵营李定国,骑兵副将薛仁贵和张须陀,以及步兵副统领姜维,还有玉门关守将杜大勇。除此之外,另有几个匈奴人打扮的将领坐在堂上。

陈毅,出自宋国公府陈氏,年约六十多岁,国字脸,粗黑的浓眉似一把刀,有些凌厉,眼睛大而有神,透出一丝睿智,方口阔鼻,面露威严,身高七尺,身材粗壮。浑身溢出一股厚重的气息,修炼家族密传的《陈氏七十二路分筋错骨手》,修为已至武宗圆满境界。是家族中第一高手,且熟知兵事。

这次,好不容易争取到一军主帅的位置,定要立一番功业,振兴整个宋国公府。自与大皇子阳郡王联姻后,加上陛下重视武事,宋国公府地位明显提升啦很多,但在朝中的份量还是比较欠缺,没有占据重量级的职位。

朝臣们大多还是看在大皇子阳郡王的脸面上才有些交情,如今他被陛下委任镇西将军,这可是有实权的将军称号,统领一军,可谓是一步迈入了顶级权贵的层次。再为陛下、为朝廷立下战功,他们陈氏的地位将会稳步提升,也会更加稳固。

他看向玉门关守将杜大勇,杜大勇身高体壮,圆脸圆眼,眉毛黑长,脸颊两旁及颌下须发如戟,神态威猛,有武宗初期修为,正是一员勇将。他又看向那几位匈奴模样打扮的人道:“杜将军,这几位将军不知怎么称呼?如今这匈奴情况又如何?”。杜大勇道:“回陈将军,这几位皆是心向朝廷,已举族迁至关内了。这位是贺氏部落的贺东青老族长,这位是哈克部落的族长哈秃…”,杜大勇为陈毅将军介绍道。

贺东青是个武师圆满的老者,斑驳的白发梳成满头的小辫,身材高大,脸上刻满皱纹,但是双眼有神,精神十分好。哈秃是个武师后期的大汉,虎背熊腰,豹头环眼。二人皆是对陈毅恭敬行礼,陈毅也是热情招呼了二人,对他们表示欢迎,并向他们宣传了陛下的旨意,今后会将俘虏的一部分匈奴人和牛羊分给他们的部落。若是能组织部落骑兵与朝廷的大军一起大败来犯的匈奴人,战后,他会为他们向陛下请功。

贺东青和哈秃及其他投诚的小部落的族长听后,都是十分高兴,大赞皇上英明。随后,杜大勇向陈毅等镇西军的将领介绍如今屯兵乌海的匈奴人的情况,一旁的贺东青等部落族长作补充。

西北的匈奴左单于派出了手下大将乌托率十万骑兵南下乌海,这乌托是很得左单于的重视,也是他的绝对心腹,有武宗初期的修为。乌海距离玉门关有一百多里路,骑兵可谓朝发夕至,是出入草原和进出玉门关的交界要道。陈毅了解了情况后,决定第二日亥时出玉门关,昼伏夜出,隐瞒行踪,争取第三日亥时对乌海的匈奴骑兵发动攻击。

贺东青等部落族长也要求派出族中的骑兵加入大燕军队,听从指挥,为朝廷而战。陈毅欣然接受,大加赞赏,共有二万部落骑兵愿意加入大燕军队。同时,他令军中斥候立即出关侦查敌踪和敌情。

同样在十月底,镇北将军英吕布率军也是赶到了雁门关。雁门关的守将孙若飞在城门口迎接英吕布入城,孙若飞是一武宗初期的汉子,仪表堂堂,长须飘飘,倒好似一儒将,英吕布率镇北军进入雁门关。

守将府中,英吕布坐于首座,骑兵副将秦琼及李存孝,和步兵统领李靖及副统领卫青分坐下首,而在坐的还有雁门关守将孙若飞,雁门关外投诚于大燕,信仰佛教的一些匈奴小部落的族长。

英吕布面相五十多岁,长相英俊,身长近七尺,着锦袍,戴金冠,浓眉英气,眼若星辰,鼻若悬胆,气度不凡,有武宗圆满修为。文韬武略,一表人才,是武英侯府崛起的希望,自二皇子恩郡王迎娶了英氏之女为妃后,英氏看到了重振祖先威名的机会。此次英吕布能获封镇北将军,统管一军,打定主意要立下奇功,提升他在皇上心中的地位,荫蔽家族,希望今后能恢复英氏的国公的爵位。

镇北将军英吕布仔细了解的位于呼和浩特的匈奴骑兵的情况,这呼和浩特是一处适合放牧的草原,距离雁门关有一百二十里。十月初的时候,天狼教主青狼派遣了麾下的心腹灰狼领十万匈奴骑兵抵达了呼和浩特草原,随时可威胁雁门关沿线的安危,虽然雁门关有十万守军,可是都是步兵居多,防守有余,进攻不足,不敢轻易出关。为了治下百姓的安全,并防备奸细,孙若飞严令百姓进出雁门关,提前将沿线的百姓及已信仰始佛帝并投诚大燕的小部落都迁入了城内。

英吕布征求了在坐的部落族长的意见,传达了陛下关于投靠朝廷的部落的管理意见,准备招募这些部落的勇士组建骑兵,并宣布了相关的规定,就部落的利益进行了安排。各部落皆是表示同意,共计出兵二万。英吕布决定第二日夜间戌时到亥时之间,从雁门关出发,夜袭呼和浩特的匈奴营地,并做了相关的部署。

一时之间,玉门关和雁门关都是斥候频出,侦查匈奴的军情,而匈奴方也是斥候四出,探查关内的情况,双方之间难免遇见,相互厮杀,互不相让。

第二日夜间,万物赖静。亥时,玉门关城门悄然打开,陈毅率领十万镇西军及二万部落骑兵驰向乌海,大量斥候前行打探周边的情况。此时,匈奴的斥候早已是回营休息了,就算有零星遇见的,也是伏诛刀剑之下。为大军隐蔽前行开辟了通道。而戌时至亥时间,镇北将军英吕布也是亲率十万镇北骑军与两万投诚的匈奴部落骑兵,人衔草,马衔枚,悄声径直出了雁门关直奔呼和浩特而去。

瞬间,草原又似乌云骤起,隐隐好像听见了战争的号角声在回响。好似风云突变,电闪雷鸣,暴雨将至。新一轮的草原之战又是即将来临了,这将会是决定大燕能否继续北进草原,进一步遏制匈奴人发展,决定匈奴人是否由攻转守的战役,这将会改变草原的局势。

第七十四章 哈密及阿勒泰战役续第七十六章 夜袭昌都第七十八章 攻克那曲第三十六章  秀女选拔引起的风波第九章 吏部第一案第六十一章 世界的初步展开第六十九章 初战楼兰古城第七十九章 拉萨之战第九章 吏部第一案第六十三章 佛法无边第二十六章 到京第五十章 后宫家宴,草原风动第八十二章 政事部署,天地由来第六章 易筋经第八十二章 政事部署,天地由来第四十一章 朝议第四十五章 江宁织造府第二章 现在佛祖大日真经第三十一章 京城动乱之夜第二十六章 到京第四十四章 泰山,夜袭第二十五章 徐州遇真君第三十八章 新田土税法的施行及会试第六章 易筋经第二章 现在佛祖大日真经第二十一章 姑苏山庄的谢幕第四十六章 又见听风阁,江湖天地榜第六十七章 攻克哈密第七十二章 阿勒泰战役第二十六章 到京第六十八章 南下巴音郭楞第四章 皇兄殿下的试探第十三章 冀州第七十五章 关于藏州的布局第七十二章 阿勒泰战役第五十七章 乌海军镇,贺兰山城第四十四章 泰山,夜袭第七十一章 巴图斯亡第五十八章 呼和浩特之战第九章 吏部第一案第四十章 宫中轶事第五十三章 第一次匈奴会战第七十五章 关于藏州的布局第五十五章 驱兵边关第五章 练皮圆满第七十三章 哈密攻防战第二十四章 北归第七十八章 攻克那曲第六十八章 南下巴音郭楞第七十一章 巴图斯亡第二十一章 姑苏山庄的谢幕第十二章 离京第十四章 沧州轶事第八十章 传法入藏第七十二章 阿勒泰战役第十四章 沧州轶事第二十六章 到京第八十二章 政事部署,天地由来第六十三章 佛法无边第四十九章 越州平定,山越族北迁第二十八章 赐封皇后第六十七章 攻克哈密第十七章 中州洛阳第五章 练皮圆满第六章 易筋经第五章 练皮圆满第二十三章 灵隐寺第二十七章 朝中风云第四十一章 朝议第七章 父皇的召见第十三章 冀州第十四章 沧州轶事第三十四章  佛皇元年二月朝会第四十三章 斗将第十二章 离京第二十三章 灵隐寺第三章 宫中形势第七十四章 哈密及阿勒泰战役续第二十一章 姑苏山庄的谢幕第二十一章 姑苏山庄的谢幕第三十六章  秀女选拔引起的风波第五十五章 驱兵边关第十四章 沧州轶事第十九章 南岳衡山第三十六章  秀女选拔引起的风波第四十章 宫中轶事第二十三章 灵隐寺第三章 宫中形势第五十八章 呼和浩特之战第二十五章 徐州遇真君第四十五章 江宁织造府第四十章 宫中轶事第六十五章 进军西域,初阳的沉思第五十九章 科尔沁草原血战第七章 父皇的召见第二十七章 朝中风云第六十二章 西域来使第七章 父皇的召见第三十八章 新田土税法的施行及会试第三十一章 京城动乱之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