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9章 616【邮局和报纸】

第619章 616【邮局和报纸】

镇江。

日进斗金的大明镇江水驿,餐饮娱乐业务,已经卖给民间商贾——事实上,那本就是私人承包的,酒楼和客船皆由老板置办,大同朝廷强行接收之后,又让原有的投资人半价赎回。

但是,镇江水驿的马匹、快船,却依旧保留下来,由政府提供资金养活。

这样的情况很普遍,包括崇祯裁撤的部分驿站,也被大同新朝给恢复过来。许多底层细作,就地转为驿丞,省去没地方安置的麻烦。

驿丞属于吏,驿卒只是合同工。

这待遇已经不错了,大明的普通驿卒,很多时候属于徭役性质。越偏远的地方,就越是如此,因为没有油水,还要供来往官差吃喝,地方财政无法负担,居然需要靠驿卒自己贴钱。

于是没人愿意当驿卒,只能作为一种徭役,强行命令百姓去驿站工作。几年驿卒下来,往往搞得家破人亡。

现在,大同朝的各地驿站,餐饮住宿和邮递业务剥离。

驿站的餐饮全部交给私人经营,来往官差必须自己掏钱吃住,白吃白喝的日子一去不复返。

一大清早,镇江水驿就热闹起来。

驿丞贺一鹏,指挥驿卒更换匾额,“镇江水驿”的牌子变成“镇江邮驿”。

隔壁的酒楼掌柜,跑来看热闹道:“贺驿长,无缘无故怎就换牌子了?”

贺一鹏笑道:“陛下有令,今后驿站兼着信局的差事,百姓也可把信投递到驿站。大致规矩,按民间信局办理,只不过驿站送信要贴邮票。”

“那可稀罕了,邮票给我看看。”掌柜颇为好奇。

明末的官方和民间,都已经出现快递业务。

官方快递业务,在辽东最为发达,分为递运所和急递铺。递运所负责运送官方物资,急递铺负责运送信件公文。

民间快递业务,在江南和山西最为发达,名字叫“信局”。主要顾客是士绅商贾,不但帮忙送信,偶尔还兼着运货,可以视为明代的顺丰、德邦。

民间快递有三种付款方式:寄出付款,货到付款,收寄各付一半。

陌生客户,必须在寄出时付款。

熟悉的老客户,不但可以货到付款,而且还能记账,每季度或每年结款支付。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战乱导致全国信局倒闭大半,就算没倒闭也不断收缩业务,这几年终于渐渐开始恢复。

而今,官府居然进军快递行业,还推出了什么见鬼的邮票。

“喏,就是这种。”贺一鹏拿出一版邮票。

掌柜的问:“多少钱一张?”

贺一鹏说:“视信件重量、路途长短而论。不超过六两的省内信件,贴一张五文钱的邮票即可。信件越重、邮寄越远,这邮票就越贵,还不准信到了付款。而且,超过一斤的不收,想寄送东西找民间信局去。”

这也是给驿站系统创收啊,否则开支太大,毕竟那么多驿卒要养。不像大明,驿卒还得倒贴钱,现在可是有工资的。

一条官船驶来,驿差站在船上喊:“过来帮忙拿东西!”

“就来!”贺一鹏回应。

镇江驿卒们快步跑去,提着一个麻袋,驿差则自己拿着公文下船。

贺一鹏问:“这麻袋里是甚?”

“报纸,”驿差说道,“今后没有邸报了,改名叫《大同月报》,而且比以往印得更多。地方衙门,每个衙门免费发一份。各处告示栏,也贴一份供百姓阅读。剩下的全部在驿站寄售,每卖出一份报纸,驿站就能提成两文钱。实在卖不掉的,两个月之后收回南京。”

贺一鹏点头:“明白。”

驿差又说:“留下镇江府的,剩余一路发往上海。”

镇江驿站的级别也很高,南京来的驿差官船,到这里之后就会顺着运河北上。而长江下游的东西,需要镇江驿站派船转发。

驿差接着拿出十多份公文说:“这两份送去镇江府衙,这一份送去镇江府法院,这一份是给各地驿站的。其余都不是镇江府的,一并转送出去。你签收一下,报纸清点之后也签收。”

贺一鹏验明公文和报纸,很快盖章签字。

驿差拿到签字表,立即返回船上,存放好了之后才店里去吃饭。

大同水师终于裁撤完毕,现在只剩一半。裁掉的舰船也没卖,而是拆掉武器,直接扔到驿站系统,部分水师将士也转为驿差。

贺一鹏好奇的翻开报纸,掌柜的也过来看稀奇,完全不顾自己酒楼的生意。

皇帝亲自写有创刊寄语:邸报者,始于唐,兴于宋,盛于明。旧时邸报,传抄诏令、公文、要事,以告之诸藩与地方官吏。至明时,士绅商贾亦可观之,致有活字印刷之邸报。我大同中国,承天应民而生,百姓万民为天下之要,苍头垂髫亦当晓国家大事。因有《大同月报》,使政令通畅直达民众。此心此意,悉知之,钦此。

掌柜的说:“贺驿长,给我一份。”

贺一鹏扫了眼关于报纸的公文,里面给出了售价,当即说:“三十文一份。”

三十文钱,按照大同新朝的物价,丰收年月能买六斤米,大灾时节也能买两斤米。

但不贵!

因为以前的朝廷邸报,若想第一时间获得,手抄本需要好几两银子。当月获得,一份邸报也是一两左右。过了两三个月,才会出活字印刷版,那个时候也要卖几十上百文钱。

掌柜的买一份报纸回店里,发现分成好几个版块。

一个版块为时政要闻,而且第一个新闻就跟皇帝有关。报纸摘要刊登了朝会内容,皇帝和群臣讨论灾后重建问题,同时还讨论了历朝历代的救灾得失。

皇帝再次强调,遇到天灾,不可倚仗祭祀神灵,官府和百姓都要出力。自助者,天助之。人不自助,则天不助人。

朝会报道的主要内容,都以对话形式呈现,最后再加了一段主编的评论。

掌柜的觉得好新奇,读了这份报纸,就好像亲耳听皇帝说话一样,他第一次觉得跟皇帝如此接近。皇帝前段时间北巡,根本没有下船,掌柜的觉得皇帝远在天边。

“陛下圣明啊!”掌柜的拿着报纸感慨。

一个商贾正巧路过柜台,听到这话,不禁问道:“又怎的了?是否颁了什么新的政令?”

掌柜的拿着报纸说:“贵客请看。”

商贾接过报纸,随便扫了几眼,顿时喜道:“这邸报是哪家报房印的?真个新奇得很,竟连朝会详情也能搞到。”

掌柜的有些无语:“请看最前面那段寄语,是陛下亲自所写。”

商贾连忙阅读,又翻看后头的版面,竟然刊载有官府拍卖信息,还有一则军方的物资招标信息。

“好东西啊!”

商贾大喜过望,问道:“哪里能买到?”

掌柜的指着隔壁驿站:“听说各地驿站都有卖。”

商贾立即吩咐随从小厮:“快去买一份回来!”

点了酒菜坐下,商贾认真阅读,越看越是惊喜。他在报纸上,还看到三个月前的官员调动信息,都是五品以上官员的升迁调动——故意延后时间发布,免得让民间提前知悉官员迁调。

镇江水驿酒楼,生意极其火爆,而且顾客以外地商贾居多。

中午时分,驿站卖报纸的消息,已经迅速传开,居然直接卖脱销了。偏远地方肯定卖不完,可镇江驿站,报纸绝对属于抢手货,只能下个月申请增加售卖量。

酒楼大堂里,两股商旅因为报纸内容,居然当场就争执起来。

“原来之前传闻都是假的,报纸刊载了皇室族谱,陛下乃甘肃天水堂赵氏,在唐宋时迁居山西,是明初移民到河北的。”一个商贾兴致勃勃的说道。

同桌之人说:“不是赵宋皇室后裔吗?辽东猛将杨镇清,听说是杨家将后人,将星下凡专门襄助旧主的。”

“嗨,那都是民间瞎编的。”之前那商贾说。

隔壁桌的商人不乐意了,站起来反驳:“我就姓赵,天下姓赵的,都出自甘肃天水堂,赵宋皇室也出自天水堂。当今天家,与那赵宋,都是一个祖宗。且赵宋子孙无数,也可能是哪个王爷迁居山西。”

“胡说八道,陛下都登报撇清关系了。”

“谁说撇清关系?陛下只说自己出自天水堂,唐宋时祖宗迁居山西。”

“唐代就迁居山西,那就更赵宋没关系!”

“……”

两桌人吵得面红耳赤,只因一份小小的报纸。

不管谁输谁赢,大家都非常明白,今后缺不得《大同月报》,好多信息都得从这玩意儿上面获取。

也有商人动了脑筋,朝廷可以办报纸,为啥自己不可以呢?

以前的报纸,主要内容抄自邸报,也包含一些商业信息,此外还有重大新闻,比如王恭厂大爆炸什么的。

而源自文人聚会的杂志刊物,又都是些诗词、小说、戏曲。

为何不将两种类型结合一起,再报道一些民间趣事,编成一种老百姓更喜欢看的读物呢?

民间小报,即将诞生。

(本章完)

第844章 840【军校】第751章 748【岛主进化史之三】第1060章 1056【新几内亚和澳大利亚】第190章 188【铁面无私的投机者】第1063章 1059【圣人无情】第451章 449【赵菩萨的信徒】第403章 401【破海州】第579章 576【辽宁 河北与陕甘】第316章 314【崇·最佳内应·祯】第276章 274【盘七妹】第757章 754【英荷战争】第987章 983【印刷革命】第737章 734【政策调整】第367章 365【围困】第262章 260【宗族势力】第689章 686【奇袭中的奇袭】第748章 745【海难漂流记】月票第八,感谢诸位书友第1053章 1049【葱岭回来了】第334章 332【物理】第983章 979【金陵画派】第1009章 1005【大争之世】第668章 665【仓颉馆】第64章 063【朱子】第426章 424【全身板甲】第753章 750【岛主进化史之终】第1019章 1015【文青可汗】第39章 038【神来之笔】第1002章 998【占领北海】第856章 852【三千里奔袭】第1018章 1014【关窗户】第116章 114【得道者胜】(为盟主“奈文摩爾第775章 772【东宫官】第118章 116【种田吃饭】第714章 711【万国来朝】第1036章 1032【日本锁国】第381章 379【诈城与投降】第867章 863【运输大队长】第555章 552【背叛者真多】第96章 094【占领黄家镇】第383章 381【国号 年号 内外制度】第514章 511【遵义还是归贵州了】第331章 329【百无一用是书生】第235章 233【铅山费氏】第1004章 1000【造反宣传家】第807章 804【已阅:狗屁不通】第84章 082【费家儿女】第85章 083【落魄巡检】(为企鹅大佬加更)第795章 792【处处受挫】第966章 962【又一个乐不思蜀的】第82章 080【杀人抛尸】(为企鹅大佬加更)第608章 605【岁入二千五百万两】第748章 745【海难漂流记】第131章 129【又是农民暴动】第881章 877【夹缝生存的商贾】第347章 345【龙骑兵出战】第598章 595【荷兰的新总督】第553章 550【凤凰城】第1009章 1005【大争之世】第235章 233【铅山费氏】第59章 058【时装大佬】第464章 462【南京见闻】第620章 617【律吕】第1022章 1018【“聪明”国王】第881章 877【夹缝生存的商贾】第57章 056【会社组织】第37章 感谢各位大神!第172章 170【钞能力发威】(为盟主“一人独第961章 957【通货膨胀扩张与中庸殖民】第76章 075【吃了上家吃下家】更新很晚,别等了第505章 502【向外开拓】第1003章 999【封王】第401章 399【奇袭辽东】第342章 340【崇祯募捐】第188章 186【鸟铳与黑火药】第792章 789【你逃你的,我走我的】第121章 119【朝堂】第987章 983【印刷革命】第49章 048【侠耶?匪耶?壮士耶?】第487章 484【东珠】第798章 795【决胜冲锋】第1003章 999【封王】第719章 716【骄敌之计】第1034章 1030【广交所之狼——郑芝龙】第49章 048【侠耶?匪耶?壮士耶?】第259章 257【军票?纸币?】第683章 680【围困萨尔浒】第434章 432【对孔家的处理】第628章 625【嘉禾祥瑞】第528章 525【新型朝会】第373章 371【回击】第746章 743【批评大会】第1章 001【崇祯元年】第776章 773【三十一岁的布政使】第711章 708【汉家海外故土】第29章 029【严师高徒】第23章 023【卖官鬻爵】第469章 467【改良纺织机器】第122章 120【从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