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四 分基地的打算

按照正常步骤,升御史中丞,继而入阁拜相,实在轻而易举。

然而刚过易折,因得罪蔡京,罢谏官职事,改任户部员外郎,后迁起居郎。

都说吃一堑长一智,李纲没有。

明年,也就是宣和元年,京师大水,李纲上疏直言朝堂内忧外患,不可不查。

赵佶认为其议论不合时宜,谪监南剑州沙县税务。

一个收税的能干什么?随便一个识字的都能干,李纲做那,不过白白浪费了七年时间而已。

讲道理,若非李纲,原身可能都做不了皇帝。

宣和七年,金兵来攻,赵佶急召李纲回朝,任太常少卿。

朝堂内外惊恐异常,赵佶也欲南下暂避,李纲却坚持认为东京不能不守,且必须皇帝留守。

在宋廷一派慌乱情况下,李纲向宋徽宗提出了传位给太子赵桓。

于是,徽宗甩锅成功,钦宗粉墨登场。

即位后,钦宗升从龙之臣李纲为尚书右丞,就任亲征行营使,负责开封的防御,着实过了段甜蜜的日子。

只是好景不长。

李纲坚决反对割地求和,不合钦宗心意,被罢官,只是由于开封军民愤怒示威,迫使宋钦宗收回成命,才又被起用。

在李纲主持下,金兵不能破城,搜刮钱财土地后退兵。

因为性格不讨喜,加之投降派的排斥和诬陷,靖康元年五月,李纲被驱逐出中枢,随后被迫请辞。

只是未被放过,先责建昌军安置,再谪夔州。

其被贬不久,金兵二度南下,钦宗又想起用李纲,任命他为资政殿大学士、领开封府事,但已无济于事。

当李纲在长沙得知此命时,钦宗已然沦为阶下囚。

那么问题来了。

原身为何被俘?实乃太过愚蠢!

所谓不作不死,宋钦宗可不就是把自己作死的典型。

想起这些,赵桓不能不感慨莫名。

但凡多给李纲一些信任,也不至于国破家亡,成为皇帝之耻。

当然,灵魂换了,君臣二人的命运同样会改变。

只是如何安置李纲,还需仔细考虑清楚。

看赵桓直直地盯着他,李纲略感不自在,于是问道:“殿下怔怔出神,未知在思考甚么。”

赵桓回过神来,道:“今日,伯纪于朝堂上公开支持吾,定为小人记恨,不可不防。”

“多谢殿下挂念,然不足为虑。”李纲不以为意地说道。

他就是这样一个人,全不把奸邪小人放在心上,否则,也不至于宦海沉浮许多年。

赵桓沉吟片刻,道:“伯纪以为,居于中枢,可有施展的余地?”

李纲脸上出现一丝愤懑,低喝道:“奸邪当道,群贤退避,官家又是那般模样,便有鸿鹄之志,又能如何!”

“即如此,伯纪可曾想过自请外放?”赵桓挑明了想法。

李纲下意识地否决道:“吾岂能因惧奸邪而退避忍让!”

赵桓劝道:“居于中枢,不过貌似风光罢了,以父皇的性子,想做事实在难于上青天。

与其于中枢浪费时光,不如外放,也好造福一方。”

李纲回过味来,道:“殿下有何想法不妨直言,若有益于社稷民生,吾自往之。”

“目下朝廷之弊,首在于父皇庸政,奸邪当道,吾等无能为力。

然,冗官冗兵此二等弊病,我等或可筹谋解决一二。”赵桓道。

“愿求其详!”李纲来了兴趣。

为了保证皇帝绝对权力,宋庭采取了增加办事环节、增加官僚职位的方法以实现权力制衡。

这导致各级官员众多,远超出实际需要。

又因为无节制荫官、科举过多录取,导致有官无职者太多。

当官的太多,工资又开的高,朝廷开支自然不菲,此乃冗官。

遭遇天灾时,为防当地百姓沦为盗匪祸乱地方,宋庭大多将之收为厢兵,只能进没有出,数量日多。

又因厢兵不能战,须得另行招募精锐,导致兵员过多,拖累财政,此乃冗兵。

冗官冗兵,加上战事不断,导致朝廷的日子一直紧巴巴的。

有志之士当然认识到了这点,因此才有宋神宗支持王安石变法。

可惜,刚取得一些成果,便因党争败坏殆尽。

李纲这般有见识的,当然想解决这个问题。

可以说,若是解决了冗官冗兵,那么即便赵佶挥霍无度,也能够支持朝廷过好日子。

赵桓道:“吾之法,不能一劳永逸解决二冗,却可以极大程度上缓解。”

“治标不治本,恐易反复。”李纲皱眉道。

显然,他以为太子在吹牛逼。

只是朝堂之事刷了许多好感度,因此不曾发怒。

赵桓神秘一笑,问道:“伯纪可知流求?”

“三国东吴时《临海水土志》有述,时称夷州,隋时改称流求,沿用至今。

据悉,孙吴并隋杨先后各遣派万余人往之,意图开发,只是毫无所得。

殿下所言,可是欲效前人,开发流求乎?”李纲道。

“不错,解决冗兵,便着落在流求上。”赵桓颌首,道:“福建出海,往东三百里,便是彼处。”

李纲却不以为然,道:“恕我直言,千里迢迢移民而去,耗资必然不菲,未必合算。

且路途遥远,气候、地理不熟,移民必不甘心留下,最终亦如前朝般,白费功夫罢了。”

“伯纪顾虑有理。”赵桓顺着李纲的话说道:“然前朝所为,终有遗民存在,岂非是为基础?

流求虽然是海外孤岛,然面积广大,善加经营,当得许多良田。

其地气候,种植稻谷一岁三熟,且盛产甘蔗,于制糖业颇有前途,此皆是立身良法。”

“人从何来?”李纲又问。

“与其强制百姓去,不如调拨厢军去,此非战阵,不过种地而已,正合适厢军施展。

先期不用太多,只要千余精壮,十余海船,备齐生活物资,开垦土地,修建房舍,待这千余人见识了好处,安能不迁移家眷随行?

基础即立,按部就班调拨厢军前往,以流求广大,容纳百万人口轻而易举。

移民安顿,再去厢兵籍,想来他们定然乐意。

如此,冗兵岂非解决?”

李纲思考了一阵,道:“倒是可行,只是要查看清楚,免得变成戕害移民之举。”

“是故劳烦伯纪走一遭,查勘虚实后再行实施。”怕李纲不同意,赵桓又道:“此事若成,于社稷黎庶皆有裨益,先驱者亦可名流青史,未知伯纪可愿走一遭。”

“虚名不图也罢,只求为国为民,殿下既有谋划,吾走一遭又当何妨!”李纲昂首道。

“为国为民者,如何不名留青史?”赵桓笑了。

与其让李纲当七年税监,不如让他试着开发流求。

此时用不上流求的国防门户作用,根本还是为了解决冗兵。

开发流求成功,以后开发南方亦有模板可以借鉴,如此,轻而易举解决人口与土地的矛盾。

最重要的是,待流求开发成熟,可以作为练兵基地。

不需要太多,只要有三两万精锐,守卫开封不难。

嗯,篡位也有底气。

一箭三雕的事,如何不做?

说服了李纲,赵桓又道:“伯纪自请外放,莫要他处去,自去泉州,其再多有海岛,可为渡海之中转。

当然,实情如何,须伯纪实地勘探,在做确定。”

“殿下放心,吾定当尽力办得妥当,务必不出纰漏,”李纲拍着胸脯道。

分基地有了着落,赵桓很欣慰。

好好经营三五年,积攒足够的实力,万一事有不济需要“清君侧”,也有足够的实力发动不是。

当然,这层心思不必与李纲细说。

赵桓就着后世的记忆,把医疗卫生、台风预防、船只准备等事说了一遍。

“初期朝堂定然不允,东宫每年可支五万缗,若有缺额,还需伯纪自筹解决。”赵桓最后道。

“只要有前途,钱财好说。”应了一句,李纲又道:“行止决定,事不宜迟,吾便往集文殿查阅典籍,再访海外行商。只是殿下生辰,怕是不能赴约。”

“无妨,正事要紧。”赵桓笑得如同吃了鸡的狐狸。

二百三十五 轻下马城一百一十八 狗咬狗三十三 收之桑榆二百一十三 惊雷一百六十四 宣和元年二百零二 种子一百八十七 坑一百五十 圣意三百四十九三百四十 金国迎战一百二十四 太子暗算太子一百四十四 得手二百三十四 菜鸡二百四十一 三寇动向一百九十四 发狂的赵楷二百二十七 图谋大理二百五十二 东宫危急一百九十四三百四十四 绑架案二百四十九 火器出击二百二十八 还是要做皇帝一百六十一 征剿梁山决议通过一百三十六 沙门岛上无题三百零三 糜战杭州二百三十六 马城民事五十九 金明池二百零二 种子二百零七 突发变故二百七十五 庞万春被擒二百六十九 壶关战事一百四十三 压制二百二十一 露一露肌肉七十一 心情不好三十六 干劲十足七十二 二次收获二百三十六 马城民事四十九 王诜寿宴一百七十九 士大夫二百六十七 改土归流策三百二十 雪天议事二百九十九 全面进攻开始十三 武备渐废四十六 蒸酒三百零四 江宁内外二百九十二 搦战三百四十七 兵出西夏五十四 赏罚一百一十 清算一百六十一 征剿梁山决议通过二百三十四 菜鸡二百一十五 皇太孙二百七十一 准备登基八十四 巾帼三百一十五 江南形势四十九 王诜寿宴十九 朝会三百三十四 兵发云中三百一十 厮杀二百三十五 轻下马城二百八十一 内阁二百三十九 秦晋之好?六十三 钱财仍缺二百六十七 改土归流策一 绝不做钦宗一百八十五 真正的目的无题七十三 实施三百零七 太原二百五十 挂逼六十五 高达上路三百三十八 旗开得胜三百零三 糜战杭州二百九十八 火并九十四 又救一女三百一十九 应对六十三 钱财仍缺一百六十 东宫武力十八 回报二百九十六 二次赌斗二百七十九 宫中事二百八十一 内阁三百零三 糜战杭州二十八 讨个开门红二百四十一 三寇动向一百八十五 真正的目的三百五十六 时光荏苒三百一十六 联姻政策一百二十五 太湖四杰二百五十五八十九 杨再兴四十八 产业和危机三百五十二 占城作死无题一百一十 清算一百三十八 强军雏形九十六 杀猴儆鸡三百零六 土官就是土豪二百五十二 东宫危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