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一章 安排善后

李治才十二岁。↖頂↖点↖小↖说,..

自从李素认识他后,便在心中不停提醒自己这个事实。

若是千年以后,一个十二岁的孩子正在干什么?撒尿和泥巴玩或许对他来说有点幼稚掉价,不过终归脱不开“玩”这个字。只是玩法高级了一些而已。

爬树掏鸟窝,下水捉泥鳅,实可谓“敢上九天揽月,敢下五洋捉鳖”的初级1.0版本,这个年纪大多数的孩子对读书学习总是很懵懂且反感,但又迫于家长的大棒不得不苦撑,至于人生三观,尚正处于非常稚嫩的雏形阶段,简单的对错或许清楚,但大是大非却不一定能够明辨。

如果拿千年后的孩子跟李治比的话,不得不说,李治确实高出一大截。

小屁孩明显沉稳多了,生于皇家,各种礼仪做得行云流水,读书都是房玄龄,孔颖达这些当世大儒亲授,衣食住行都有贴身的宦官宫女打理,他要做的仅仅只是在睡醒吃饱喝足以后,静静坐在院子里发呆思考人生……

所以,投胎是门技术活,这门技术比绝大多数的技能更有用,有的人生下来便必须营营碌碌,从长大到变老都不得不为生计奔波,而有的人,从出生到老死,饭来只须张嘴,衣来只须伸手,这都是命。

同行的这段日子,李素与李治的交情也越来越深厚,刚开始是拴在同一根绳上的蚂蚱,多少带有几分不大情愿,更何况二人相识的过程还那么的神奇。

只是到最后这两只蚂蚱越来越投机,都发觉同拴在一根绳上的现状貌似也很不错,李素存着刻意交好的心态,毕竟他很清楚眼前这个十二岁的小屁孩几年以后一不小心捡了一个天大的漏。而李治,则完全被李素吸引,吸引他的,大抵应该是李素的……人格魅力?

投了眼缘便是如此,看什么都顺眼,任何话任何举动都觉得正确。

于是。莫名其妙又似乎是意料之中的,李治和李素越来越熟稔了。

而李素对李治的亲近,则很注意分寸尺度,别人都不知道,唯独他清楚,这个小屁孩可是继承了李世民皇位的,而且他看似性格懦弱,实则在当皇帝的那些年里,却干出了不少大事。大唐在他的治理下,甚至隐隐超过了父皇的功绩。

面对隐藏版的超级**oss,李素其实压力很大,在不明白小屁孩心性的情况下,与之交往既要不卑不亢,也不能太过强势,活在这个世上,李素不怕得罪人。哪怕对那位太子殿下,李素都敢主动布局坑他。可唯独眼前这个小屁孩,他却不能不小心,得罪李治的后果可比得罪太子严重多了。

******

晋州粮食危机解决,余刺史是最后一个知道消息的,这些日子他领着全城官吏没日没夜守在城外的难民棚帐区里,从搭建到分区。从赈粮到如厕,数千难民的吃喝拉撒都得他来操心,几日下来,余刺史已然眼圈发黑,形体消瘦。连眼神都显得有点呆滞了,看起来就像关在大牢被王桩方老五用过刑似的。

“称职”,余刺史当得起这两个字,大唐别的官吏是什么样子李素不清楚,但余刺史这些日子的所作所为却实实在在看在李素眼里,盛世官员,为天子守牧一方,虽无杀敌血战之功绩,却有解万民倒悬之劳苦。

得到消息是在地主们告辞后,余刺史匆忙回府,得知晋州躲藏逃难的地主们被晋王殿下的禁卫们挖老鼠似的挖出整整一窝,而且从他们身上敲诈……借得近万石粮食,余刺史呆若木鸡,沉默许久忽然扑通跪下,一边放声大哭,一边朝李治和李素磕头,哭嚎之声,震荡前堂。

小屁孩一点也不见脸红,很坦然地把功劳揽在自己身上,扶起余刺史一边温言安慰,一边用一种隐晦的得瑟语气,述说这些日子自己如何殚精竭虑,如何为民操劳,如何一拍脑袋想到这个主意等等,总之,很伟大,比忙前忙后的余刺史还伟大。

李治一边吹嘘自己,一边不忘扭头朝李素讨好地笑笑,似乎怕李素当场拆穿他,李素翻了个白眼,懒得跟小屁孩计较,李治闻弦知意,立马又把李素抬出来,并且以王爷的身份很不客气地做了裁断排名,解晋州粮危的功劳,晋王殿下第一,李县侯第二,至于忙前忙后累得跟狗一样的余刺史,则很不公平地排在第三。

偏偏余刺史却对李治的排名很服气,忙不迭地点头,多日的愁苦脸色瞬间变得阳光灿烂,不时还捋着胡须仰天发出豪迈惬意的笑声。

粮食是压在晋州上下官员身上的一块巨石,李素和李治虽然整日在刺史府里吃吃喝喝啥都不干,连挖地主的行动都由手下的禁卫代劳,可是不得不说,这一大一小两个懒散之人,却悄无声息为晋州解决了一桩天大的麻烦,仅以此功,李治李素二人的功劳便比余刺史大多了,更何况,难民棚帐分区的严律,渐渐也显露出它的妙用。

…………

“棚帐分区之法,委实高明,下官钦佩万分……”狂喜过后,余刺史说起了城外的难民棚帐,一开口便露出无比钦佩的表情,朝李素拱了拱手:“到底是长安陛下阶前的重臣,见识与本事与地方官员无异皓月之比秋萤……”

李素笑着谦虚两句,李治在旁边嘴唇嗫嚅,神情跃跃欲试,李素飞快一记眼镖甩过去,用眼神无声地警告他,小屁孩若连这个功劳都敢跟他抢,今日不管他王爷不王爷,非抽他一顿不可。

李治中了眼镖,尴尬地嘿嘿一笑,讪然坐了回去,并且朝他露出讨好的笑容,表示绝无抢功劳之意,李素满意地收回杀气,很好,玉不琢不成器,小屁孩不抽不长记性……

余刺史没注意一大一小的暗潮波动,捋须笑道:“初时李侯爷坚持棚帐分区,下官当时很不解,眼下大灾之时,官府能调动的官吏和兵丁不多,难民成千上万,这种无谓之事徒费材料,既繁琐又无用,先给侯爷赔个礼,说实话,下官当时心中对侯爷甚至有些怨气的……”

说着余刺史很诚恳地起身,向李素长长一揖,李素急忙回礼,连道不敢当。

余刺史重新坐下,缓缓道:“这些日子,下官整日整夜守在棚帐内巡弋,对侯爷的布置也用心开始观察,却渐渐发现了一些妙处,‘居住区’内干干净净,乡亲们秩序有条不紊,虽是男女老少妇孺住在一起,却丝毫不见乱象,放饭时都自觉地走出棚帐,到用餐区排队领饭,吃完后若要如厕,则走到如厕区解决,之后再回到居住区,下官初时不解,后来却发现晋州刺史府和辖内大小县合起来不到百名官员,管理数千近万的乡亲却易如反掌,游刃有余,直到昨日,居住区内有一位乡亲忽然腹泻,按侯爷的规定,下面的兵丁将其移到隔离区,不准任何人出入,守在那里的大夫立马为其诊治,发现那位乡亲竟然得了痢疾,若不是事先分了区,而且有了侯爷的铁律,痢疾一旦扩散传染出去,对城外上万百姓而言,又是一桩天大的祸事……”

余刺史神情充满了赞叹,拱手道:“李侯爷心思灵巧,机智无双,短短几条铁律,却是万家生佛,活人无数,善哉善哉。下官代晋州父老多谢侯爷了!”

说完余刺史起身再次行礼。

李素起身谦逊回礼,小屁孩李治则在一旁幽幽叹气,似乎为自己没抢到这桩功劳而幽怨懊恼。

…………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粮食的近忧已解决,可从长远来看,晋州这一整年的日子也不好过,闻讯而来的难民只会越来越多,粮食只会越吃越少,更何况李素一行即将启程赴晋阳,也要带走大半粮食。

启行之前的几日,李素在晋州刺史府内安排善后,除了派人向长安奏报之外,还召集晋州官员训话。

灾年里农耕没了指望,却也不能坐以待毙。脑子活络一些,眼光长远一些,终归要百姓们找条活路出来。

晋州位于河东道,自古便属于关中平原,若非灾年,晋州的气候和土地都是非常怡人的,所以晋州境内特产已颇丰。比如鸭梨,松木,沉香,布绢等等,皆是上等,既然粮食种不成了,官府就必须发动城外百姓生产自救,采木,采梨,织布等等,不能真让这些百姓聚集城外吃睡而不劳作,久之亦生祸患。

于是李素定下了以劳换食,多劳多得的律条,不仅如此,在李素的授意下,李治以晋王的身份,连同泾阳县侯,晋州刺史等,联名向河东道以外尚未受灾的河南道,江南道等诸州县递发公函,以本地特产换取他们的粮食,形成一条良性循环的产业链条。

一切安排妥当,李素和李治带领禁卫和部曲队伍,顺便带走了近五千石粮食,终于启程出城,开赴晋阳。

**

ps:这几天暂时先一天一更吧,接连几天思路打结,脑子灌了浆糊似的,打开文档一片茫然空白。。。

这可能是传说中的瓶颈期吧,诸君且包涵勿催,待看我安然渡劫飞升。。。(未完待续。)

第二百五十七章 江湖伎俩第六百零九章 鸿门烤宴第五百三十五章 有所必为第九百五十四章 烫手山芋第三百五十二章 西州立威 上第二百七十七章 行冠加弁 上第二百七十二章 坦诚相对 上第七百五十九章 复官晋爵第八百五十九章 随军出征第五百八十五章 平息民怨第四百九十四章 绸缪先机第八百三十九章 借得东风第三百八十七章 星夜兼程第六百一十章 水落石出第二百二十三章 吹皱秋水第九十一章 英国公府第一百五十二章 王师凯旋第四百零四章 恩怨释怀第九百四十四章 设宴游园第六百零五章 烽烟突起第一百一十章 铁蹄铮铮第二百九十七章 夫妻如戏第四百九十三章 领罪圈禁第二百二十八章 以退为进第八百五十九章 随军出征第八百八十一章 航海回讯第九百五十八章 临别衷肠第一百六十九章 欺人太甚第一百一十二章 松州之变第八百三十五章 党羽聚头第五百四十八章 欲静不止第三百四十八章 水落石出第三百九十六章 求兵乞命第八百五十九章 随军出征第二百八十二章 骄奢之心第一百四十章 再生波澜第五百一十七章 召入宫中第七百四十一章 迎刃而解第五百一十七章 召入宫中第六章 王家损友第二百二十五章 流言四起第一百零九章 帅帐论战第一百二十五章 久别重逢第二百二十六章 魏徵上疏第六十五章 少年英杰第五百一十二章 才人武氏 下第三百四十二章 圈地建宅第一百七十六章 李家破财第六百五十三章 狭路相逢第四百一十章 去留之争第五百六十六章 困龙入海第一百三十三章 坦率小人第十四章 善因善果第五百六十四章 兕子顽疾第三百一十四章 灞桥折柳第九百五十二章 初入东宫第二百二十六章 魏徵上疏第五百九十四章 驾至晋阳第一百六十九章 欺人太甚第三十一章 程府夜宴第二百五十四章 相逢隔世第七百九十一章 邀宴铺路第八百九十章 城外激战第五百五十三章 低卑谦逊第五十三章 最后一搏 下第三十六章 再入长安第二百八十六章 动摇国本第五百五十二章 风云变色第六百三十四章 善恶之念第二十二章 村学冷清第七百一十四章 重筹在手第五百四十八章 欲静不止第三百四十一章 西州隐秘第四百八十二章 中秋游园 下第七百二十二章 君臣议农第二百三十章 朔望朝参 中第一百八十四章 香满长安第五百零八章 火烧寺门第四百五十七章 所谓圣心第九百四十章 流年不利第一百零三章 再次封官第六百三十八章 和亲利弊第五百三十四章 了无遗憾第八百五十四章 两家兴亡第一百五十三章 群魔乱舞第四百四十九章 圣心难测第六十章 再谈人生第四百二十八章 至死方休第二百一十八章 铁案如山第二百三十二章 因果圆满第十章 试治天花 下第五百九十六章 事起生变第七百七十八章 登门赔礼第四百零五章 胡搅蛮缠第七百章 武家兄弟第八百九十一章 反败为胜第九十五章 公主索酒第一百三十五章 官职加身第三百八十九章 恩将仇报课业繁重,不堪重负,今天请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