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一章 局中局外

朝堂生存是一门艺术,长孙无忌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

李世民和长孙无忌的关系当然不是外人眼里看来那么简单,君臣如鱼得水般融洽是表面,实际上李世民和长孙无忌之间之所以那么融洽,是因为二人背后代表的势力集团必须互辅互助,相互依存。

李世民代表的是皇权天家,大唐的统治者,长孙无忌代表的是关陇集团,大唐势力最大的世家门阀,两者必须互辅方能安稳地治理天下。

所以李世民和长孙无忌的关系有点微妙,外人眼里看来是君臣知己,而且长孙无忌确实也对李世民忠心,但这“忠心”里面难免掺杂一点私心,二人所谓的知己关系,其实多少带了几分炒作的因素,做戏给外人看,营造出一种“君圣臣贤”的和谐氛围,有利于社稷的稳固。然而实际上李世民和长孙无忌之间是有着不可化解的矛盾和问题的。

作为皇帝,李世民自然不希望世家门阀势力太大,任何皇帝都不可能接受皇权被分化,更不能接受皇权在地方上的威信甚至还不如当地门阀家主的一句话管用,早年李家必须依靠关陇集团来推翻隋朝,此一时彼一时,如今李家坐稳了江山,世家门阀渐渐便成了李世民的眼中钉了。

作为李世民最倚重的左膀右臂,长孙无忌自然明白李世民的意思,于是小心翼翼的做人做官,尽量少参与天家皇族里面的敏感事务,尤其是跟立储有关的事,一旦被李世民察觉,以他的为人秉性,一定会翻脸无情的。

所以今日此刻,当李世民问起皇子之事,长孙无忌毫不犹豫否认,站在中间和稀泥,李世民也终于熄了怀疑之心。

事情总有个酝酿酵的过程,长孙无忌根本不需要多说什么徒惹怀疑,一旦事情结束了酵过程,自然会爆出它原本的实质,跳出来太早便是愚蠢了。

李世民自然也是深谙朝堂政治的厉害角色,所谓成年皇子赴任地方的话题生得太突然,背后必然有更深的内幕,他也不急,和长孙无忌的想法一样,该爆的时候自然会爆。

“既然是祖宗成法,自不可违,眼下留在长安城的成年皇子不少,吴王恪,齐王祐,蜀王愔,蒋王恽……”李世民眼睛半阖,历数留京的成年皇子,不数不觉得,一个个数下来,现成年皇子中除了性格最老实的蒋王李恽早在三年前便主动离京赴任洺州刺史外,其余的全部留在长安城,而且留京的原因无一例外,全是“薄体染恙,不克跋行”。

李世民顿时有些无语,自己明明是龙精虎猛的身体,为什么生了一窝病秧子?这不科学!

“出京!全部出京!”李世民狠狠挥了挥手,断然下令:“明日朕便下旨,所有成年皇子全部离京赴任,不得借故拖延,违者削其王爵,收其授田,绝其俸例。”

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人马上行礼,齐赞吾皇圣明。

李世民叹了口气,道:“既生在帝王家,为帝王治理地方,造福黎民当为本分,冯渡的奏疏没说错,实为良谏也,朕可纳之。”

几位重臣又是一阵“吾皇圣明”。

李世民含笑收下这一波马屁,表情看似很受用,眼中却闪过一道冷光。

这个冯渡……一定要查一查!查清楚他上疏的原因,敢拿天家皇子说事,除非他是像魏征那样满腔正义无所畏惧的缺心眼,否则必有内情。

既然决定了成年皇子全部出京赴任地方,剩下的事当由房玄龄去办了,包括以皇帝的名义拟草文书,回复诸位御史等等。

房玄龄捋了捋长须,眉心拧成了一团。

这个差事……实在不好接,尤其事涉皇子,更容易给自己埋下祸患,所以有些具体的事情,房玄龄必须问清楚,不然一时疏忽,将来倒霉的可是他。

“陛下,容老臣多嘴问一句,陛下刚才说是全部成年皇子皆须离京赴任?‘全部’?”房玄龄小心翼翼地问道。

李世民点头:“全部,让他们都滚,一个个装病死赖在长安,当朕真糊涂了么?全部都滚。”

房玄龄沉默片刻,愈小心地道:“也包括……晋王殿下?”

李世民一呆:“晋王?”

房玄龄道:“晋王殿下今年已十六岁,也行过冠礼,自然是成年了,贞观十年被陛下封任并州都督,当年晋王年岁尚幼,并州都督一职自是遥领,今年他已成年,那么……是否也照诸皇子例,一并离京赴任?”

见李世民表情复杂,房玄龄急忙补充道:“原本老臣不该有此问,不过晋王殿下与诸皇子不同,他是陛下嫡出,嫡庶有别,老臣以为还是问清楚了再行事比较妥当。”

李世民深深皱起了眉,脸色愈阴沉。

“晋王治是朕亲自抚育长大,这孩子聪慧儒雅,难得的是对朕一片孝心,不像别的孽子,他自幼丧母,性子软弱,朕怎忍将他调任到并州,受那风霜之苦?”李世民语气隐含怒意。

房玄龄是个非常有眼力的,见李世民快飙了,马上识趣地道:“是,老臣明白了,除晋王殿下外,其余成年诸皇子皆须出京赴任地方,老臣明日便着尚书省拟草公函。”

李世民重重一哼,脸色稍霁。

长孙无忌目光闪动,笑着出来打圆场:“陛下所言甚是,晋王殿下和魏王殿下一样,皆是嫡出,魏王因身体贵恙,特旨留在长安,晋王亦是嫡子,且刚刚成年,赴任地方哪里理得清那些繁杂的公务?陛下尽驱庶子,留下嫡子在身边尽孝,实是合情合理,天下人想必也说不了什么的……”

一番话四平八稳,李世民满意地点点头,随即忽然神情一怔,目光露出深思之色。

长孙无忌的这番话不知有意或无意,李世民似乎听出了别的味道,然后,他深深陷入了沉思。

基调已定,成年皇子出京已成定局,房玄龄等诸臣看了看李世民深思的表情,互相交换了一下眼色,然后一同起身告退。

李世民心不在焉地点点头,三人于是缓缓退出殿外。

…………

离开甘露殿,长孙无忌,房玄龄和褚遂良三人并肩往宫门外走去。

走出数十丈,离甘露殿很远了,房玄龄这才捋了一把长须,若有深意地看了长孙无忌一眼。

“辅机贤弟今日处处置身事外,是何缘故?”

长孙无忌挑了挑眉,笑道:“玄龄兄何出此言?愚弟只是对天家之事不便多言罢了。”

房玄龄呵呵笑道:“相识半生,你我二人的秉性彼此都清楚,辅机贤弟何必在老夫面前装糊涂?”

长孙无忌笑道:“愚弟是真糊涂了……玄龄兄,可不敢给愚弟扣大帽子啊。”

房玄龄自然不信,望向长孙无忌的目光愈有深意了。

“陛下如今的心思,一则是炼丹求长生,二则是东征高句丽,他尚觉得离体衰身恙早得很,怕是暂时没想过立储之事,那个叫冯渡的御史如今这么一闹,立储之事算是搬上了台面,陛下想避都避不开了,老夫却觉得,主动揭起此事甚为不妥,届时陛下龙颜大怒,朝堂恐将生乱,于国不利……”

长孙无忌面不改色笑道:“玄龄兄言重了,一个御史的胡言乱语而已,陛下为东征大局计,亦不会把此事闹大的,至于立储,我们做臣子的自然不能多说,再说陛下如今确是春秋鼎盛之年,迟几年立储亦无不可,愚弟怎会主动揭起立储之事?”

房玄龄叹了口气,都是老狐狸,道行谁也不比谁低,简单两句擦边试探后,房玄龄心中大概有数了。

边走边沉吟,不经意似的看了看落后三四步的褚遂良一眼,房玄龄轻轻道:“那个冯渡……胆子可不小啊。”

长孙无忌笑道:“监察御史么,如今个个以魏征为榜样,胆子自然是不小的。”

房玄龄声音压得愈低了:“陛下既允了冯渡所请,想必那冯渡应知适可而止了吧?”

长孙无忌笑道:“这个……,玄龄兄得去问他才对。”

房玄龄哼道:“搞出这么多名堂,还不是为了晋王殿下,差不多够了,如他所愿,陛下会妥协的……但愿此事到此为止,宫闱之事,决止于宫闱,朝堂和天下不能被牵连。”

长孙无忌目光闪动:“哦?刚才陛下可没答应放晋王离京呀……”

房玄龄胸有成竹地笑了笑:“辅机贤弟还在装糊涂,你我二人岂能不知陛下性情?不信打个赌,咱们三人还未踏出宫门,陛下的旨意就会拦住我们……”

正说着,身后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房玄龄露出“果然如此”的表情,长孙无忌亦淡淡一笑,神情不见丝毫意外。

一名宦官匆匆小跑到三人面前,喘着气道:“陛下有旨,诸皇子无论嫡庶,朕皆一视同仁,晋王治既已成年,当法诸例,不日启程离京,赴任并州都督,着尚书省二相拟草文书,颁示于朝堂。”

宦官说完朝三人行了一礼,便回去复命了。

房玄龄与长孙无忌对视一眼,二人表情平静,房玄龄眼中露出明悟之色,嘴唇嗫嚅几下,终究还是长长一叹,不复多言。

话不必说透,该明白的都明白,房玄龄心中忽然涌起一阵忧虑。

立储之争恐怕已无法避免,只盼长孙无忌能够控制住局势,勿将东宫之争牵连到天下,在房玄龄眼里看来,长孙无忌和魏王李泰在玩火,他们在李世民的屠刀下跳舞。

褚遂良一直离二人很远,似乎有意给二人一个单独试探和较量的空间,在宦官传完旨意后,褚遂良的眼睛忽然盯住前方长孙无忌的背影,嘴角勾起一抹冷笑。

*****

旨意传得很快,不到一个时辰,散落在长安城各处的皇子府邸皆已知道李世民的决定了。

年幼的皇子尚不觉得,可那些成了年又死赖在长安城不走的皇子们,却一个个气得暴跳如雷,在王府里摔盘子砸瓶子的同时,监察御史冯渡的祖宗十八代女性全部被皇子们用嘴轮了一遍,而且体位颇富创新。

对这些自小骄纵霸道的皇子们来说,仅仅在王府里骂娘自然是不解恨的。

很快,三四名皇子聚集一处,集体骂了一阵后,趁着脑子里热血上涌,几人聚头一商量,索性领着各自的部曲护卫,百来人浩浩荡荡齐赴冯渡府门外。

当然,毕竟是在李世民的眼皮子底下,太出格的事这几位皇子还是不敢干的,不过指着冯府大门骂街,然后指挥部曲护卫们朝大门扔石块,吐口水什么的,皇子们表示毫无压力。

冯渡自知捅了马蜂窝,于是任由皇子们在门外叫嚣辱骂,他却一直没露面,直到皇子们过足了瘾,愤怒且悻悻地离开,冯府的大门仍旧紧闭。

找冯渡麻烦的皇子只是其中的一拨,另外的一拨则聪明的抓住了事情的本质,得知消息后第一时间匆匆赶往太极宫,在李世民膝前跪满一地,个个嚎啕大哭,扯着嗓子中气十足喊着身体太虚,地方州府气候风俗不宜,好想一辈子陪着父皇,在父皇膝前尽孝,半步都舍不得离开父皇,亲爱的听我说,你快乐就是我快乐云云……

胡编着各种鬼都不信的烂借口,费尽唇舌和演技,为的只有一个目的,那便是请求父皇收回成命,别把他们赶出长安。

一个简单的决定,李世民没想到见识了自己儿子的众生相,一个比一个丑陋,李世民刚开始还耐着性子劝慰,后来越来越火大,最后勃然大怒,下令禁卫将这些不争气的儿子全部赶出宫,并限令时日马上滚出长安。

第四百九十七章 凉亭烹茶第三百一十四章 灞桥折柳第三百六十六章 美人恩重第一百九十九章 田陌相见第七百三十三章 威逼妥协第七百零七章 意外来客第三百九十七章 慷慨赴义第二百三十六章 大棚绿菜第二百七十七章 行冠加弁 上第三百八十七章 星夜兼程第三百一十九章 重逢相认第九十五章 公主索酒第一百二十二章 进退难取第六百三十六章 重礼收买第二百八十一章 帝心欲糜第八百七十四章 渡河之战 下第二百五十三章 李素出宫第三百二十九章 隐见妖风第三百四十二章 圈地建宅第七百二十七章 登门认亲 上第四十九章 脱困求生 上第一百九十二章 倾轧猜疑第一百四十章 再生波澜第三百五十七章 敌友难辨第三百三十八章 魑魅魍魉第八百零八章 谏臣辞世第一百四十八章 暖玉生香第六十八章 微服访贤 下第八百八十六章 拂晓捷报第一百七十三章 度尽劫波第五百五十一章 失望寒心第九百章 纳谏撤军第二百四十五章 李二拒婚第七百一十四章 重筹在手第二十六章 童叟无欺第九百二十七章 君臣决战 上第一百八十九章 何妨轻狂第十五章 封官赐田第一百六十四章 提点凶险第九百一十三章 过客归宿第二百三十八章 选秀纳妃第三百零一章 谏书犯颜 上第四百八十八章 东宫生变第六十二章 驴唇马嘴第三百六十二章 收获颇丰第七百零三章 大相登门第五百四十六章 荒野截驾第七百七十二章 突陷危局第六百四十章 所谓真相第一百三十七章 新官上任第八百九十九章 亲自上阵第六百二十八章 天翻地覆第七百四十三章 皆大欢喜第九百五十章 人生七苦第七十七章 鸡飞狗跳第七百四十八章 送亲启程第五百五十章 上达天听第九百二十三章 封其后路第八百三十九章 借得东风第七百二十二章 君臣议农第五百六十九章 李家贵客第七百二十八章 登门认亲 下第八百三十章 舅甥计议 上第四十七章 遭遇挟持第一百六十七章 监正出马第九百一十八章 水落石出 上第二百三十八章 选秀纳妃第二百二十二章 无形的刀第四百九十五章 侯爷出狱第九百一十三章 过客归宿第四十五章 行刺有因第三百四十四章 无辜牵扯第一百零九章 帅帐论战第六百二十九章 缺口难开第八百三十八章 晓以情理第五百二十七章 祸起事变第六百三十五章 不造杀孽第九百章 纳谏撤军第八百五十四章 两家兴亡第七百零九章 王爷所请 下第六百六十五章 所思所谋第一百一十六章 献计破城第六十四章 横截圣意第八百六十六章 擒拿审问 下第五百九十六章 事起生变第六百五十七章 雨夜刺杀 上第四百一十二章 舍生取义第二百八十三章 相逢夜色第三百八十九章 恩将仇报第四百零八章 善始善终第六百四十四章 暗中查证第七百一十四章 重筹在手第四百六十七章 官赐土地第八十四章 有舍有得第六百七十六章 先抑后扬第三百七十六章 贬谪原由 下第四百五十二章 破财救命第六百零八章 打破平衡第四十九章 脱困求生 上第二百七十二章 坦诚相对 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