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零九章 临危受命

时艰,势危,大军顷刻颓溃之时,李素应下了断后重任。

无论从任何角度来说,这都算是临危受命,李世民做出这个决定自然有他的道理。

首先断后的这支军队本就是身处敌境的一支孤军,没有后援,没有粮草,没有任何军械方面的补充,甚至举目四顾,连周围城乡的老百姓对他们都抱着仇视态度,说是“孤军”,实在是名副其实。

正因为这支孤军的处境本就艰险交困之极,所以李世民不得不将军中威望最盛,打仗风格最稳重的李绩留下当主帅,李绩作为大唐仅此于战神李靖的军方二号人物,李绩的一身本事自然会令阻敌断后的任务完成得更完美,至于李素,一则因为年轻,二则与李绩是舅甥关系,三则,李素本人也有一肚子的本事,更且当年有过领兵的经验,对战阵之事并不陌生。

李绩的稳重,李素的诡谲,舅外二人一则以“正”,一则为“奇”,兵法所云“以正合,以奇胜”,两者相辅,事可成矣。

作为大唐帝国的皇帝,李世民做出这个决定实可谓用意深远。

而李素的反应却着实出乎李世民的意料之外,他原以为李素会拼命的推脱逃避,毕竟在李世民的心目中,李素就是一个有着一身大本事,但身上的毛病实在太多了的人,爱财,洁癖,懒惰,贪生怕死等等,在这个普遍奉行成仁取义的儒家国度里,李素这个人的存在实在是个异类,他似乎从来不在乎儒家的教化,甚至反其道而行之,凡事首先考虑的是个人的私利,仗着一身莫名其妙的本事偷奸耍滑,懒散不为。

这样一个人,若要让他留下来为大军断后,李世民自己都觉得说服他太困难,召见李素之前准备了一肚子的说辞。

谁知李世民刚开了口,李素却毫不犹豫地答应了,这个反应委实令李世民万分意外。

“子正今日为何如此爽快?”李世民不解地看着他。

李素叹道:“臣常亏于小节,但每有大义临头之际,臣从来未曾逃避过,今日亦是如此。”

李世民深深地看着他,良久,终于露出了欣慰的微笑:“假以年月,子正必是国之柱石,不可缺撼也。”

李素苦笑道:“臣没想过那么远,或许某天臣厌倦了当官,一道奏疏递上去便告老了,但如今臣仍在食君之禄,那么就必须要为君分忧,再说,臣也实在不忍见到我大唐将士再添无谓的伤亡了,臣愿意留下的理由没那么伟大,只是想凭自己的能力为大军撤退争取更多的时间,也算是为臣那或许已经出生的孩子多积几分功德福报吧……”

李世民一怔,缓缓道:“朕想起来了,说来子正的孩子怕是已经出生了……”

李素露出温情的微笑:“是。”

李世民注视着他,沉声道:“一定要好好活着,朕在长安待你和李绩平安归来,你的孩子朕回长安后必有加封,为了幼儿,你也该保重自己才是。”

“臣明白。”

**

退出帅帐,凛冽的寒风正劲,吹得李素情不自禁打了个哆嗦,仰头望着灰蒙蒙的天空,李素再次露出苦笑。

好吧,再次发了一回疯,接下了这个九死一生的任务。

明明是个文弱的书生,偏偏担当起这玩命的重任,想想都觉得应该自抽三记耳光为敬,活腻了的人都没敢这么玩自己,偏偏自己却毫不迟疑地答应了。

当时……应该是鬼上身了吧?

重重叹了口气,李素脚步沉重地朝自己的营帐走去。

中军大营里人来人往,帅帐周围的营房差不多已快拆完了,所有的军械和辎重已装上了马车,在将领们的指挥下,士卒们整理好了行装,有的已开始启程西撤,一片喧闹声中,大唐的这一次声势浩大的东征不得不进入了尾声。

李素没走多远,迎面便遇到了一身披挂的李绩。

李素刚准备行礼,李绩却一把拽住了他的胳膊,粗鲁地将他带到一处偏僻的角落里。

“老夫听说,你刚才答应陛下留下来辅佐老夫领军断后?”李绩的神情有些焦急。

李素笑了:“是,这个时候陛下的旨意应该已发下来了。”

李绩一怔,接着露出怒色:“陛下怎能如此?我李家一门双公,留一人断后已是为国为君效忠了,何必将你我二人全留下来?断后本就是九死一生的勾当,凭什么让你这个年轻人留下……”

跺了跺脚,李绩怒道:“子正且在此等候,老夫与陛下论论道理!”

李素却忽然拽住了李绩的袖子,笑道:“舅父大人息怒,留下断后说起来是陛下先开的口,实际上,我也正有此意,就算陛下不说,我也会主动请求留下的。”

李绩愣了:“为何?你难道不知留下断后多么凶险吗?”

“知道。”

“那你为何要留下?老夫老矣,享了大半生的荣华,生死早已看淡,你却为何非要往鬼门关上凑?家里的老爹和婆姨扔下不管了?”

李素神色一黯,叹道:“总有人要留下的,我留下,比其他人留下更好,咱们的胜算更高,若是我不幸为国尽忠了,家里的老父和妻儿,相信陛下不会亏待……”

李绩猛地一跺脚,这回是真的愤怒了:“老夫问你为何要留下!你疯了吗?手不能提肩不能扛的文弱小子,怕是连一支长戟都拎不起,你留下有什么用!不是送死吗?不要以为当年守了一回西州就有资格领军了,固守城池跟如今的平原山地交战能比吗?都是与敌人面对面玩命的活儿,而且还是以寡敌众,这是何等的艰困危急,李子正,你是嫌命长了么?”

李素苦笑道:“我才二十多岁,家中老父妻儿尚在,一家老小,多么沉重的责任,只能由我来担当,若不是不得已,谁会做出这样不要命的选择?”

李绩神色一缓,沉声道:“那么,你留下的理由是什么?”

李素沉默片刻,道:“我留下的理由很复杂,这场战争,从开始便打得很窝囊,我不知道你们君臣究竟在想什么,一位令天下万邦敬畏的天可汗,一群威名赫赫的老将军,你们这些人带领一群如狼似虎的大军,以狮子搏兔之姿扑向高句丽,结果呢?结果打成了什么样子?”

“战争与政治,是互为延续互相影响的关系,可是这场战争里,君臣们将政治的因素过多地掺入了战争中,为了政治影响,为了成就天可汗的英名,硬生生放弃了更合理的分兵而击之策,非要将几十万人绑在一起,进退攻守由陛下一人而决,他一个人的对错,决定了这场战争的胜负,决定了数十万将士的生死,时至今日,舅父大人扪心自问,我们出征时带出来的三十万大军,如今只剩二十万出头,这伤亡的十万人里,究竟有多少将士是真正不得不阵亡的,有多少是因为陛下一个轻率糊涂的决定而错误造成的?”

李素越说神情越愤怒,紧攥着的双拳微微发颤,长叹了一口气道:“太窝囊了,这场战争打得太窝囊了,更窝囊的是,我明明知道哪条路是正确的,哪条路是错误的,却偏偏没有任何决定的权力,一次又一次的进谏,一次次冒犯龙颜,几乎到了君臣反目的地步,可我的逆耳忠言,陛下却一句都没有采纳,最后终于失败了,退兵了,陛下仰天长叹一声‘非战之罪’,然后拍拍屁股班师回朝,而那些因为他的决定而阵亡的将士们,却随着他的长叹永远埋骨他乡……”

话越说越露骨,李绩露出谨慎之色,小心地左右环顾一圈,低声叱道:“子正,祸从口出,慎言!”

李素回过神,长长呼出一口气,压抑住激动的情绪,望着李绩展颜一笑。

“外甥失态了,舅父大人刚才问我为何愿意留下断后,原因其实很多,或许是为了不再让更多的关中好儿郎们无辜丧命,或许是为家人孩子多积点功德福报,甚至不愿意与那位昏聩糊涂的皇帝陛下一路同行也是理由,这些理由里,唯独没有满腔正义为国为君死而后已,说起来大逆不道,但是,我就是这样一个人,这些年过去,连我都以为自己的性子已被岁月磨练得更世故更圆滑,可是事到临头,我骨子里的棱角和锋芒便不由控制地冒了出来,不服软,不服输,不屈从,不苟同,我以我自己愿意的样子而活着,做人与做事,只凭本心,这一次,我的本心告诉我,我应该留下来,为千千万万鲜活而陌生的人尽一份心力。或许,这才是我留下的真正原因吧。”

说完这些,李素的神态渐渐松缓下来,脸上带着一种尽情发泄过后的疲惫。

有些怒火,有些怨恨,积蓄在心中太久太久了,从东征开始,李素就觉得自己肚里憋了一团火,随着东征的进程发展,这团火越积越多,现在憋不住了,只想将这混账似的天地烧个精光。

说了许多话,李绩的神情从最初的惊愕,到后来的松动,最后终于变得恍然。

他听懂了李素的话,他更明白此刻李素的心中究竟积压了多少愤恨与怨恚,当一位领头的人带领着大家走上了一条错误的道路,而队伍中有清醒的人一次又一次指出来了,领头的人却因自己的刚愎而不肯采纳,不但没有采纳,还将指出错误的人的嘴堵上,于是清醒的人只能眼睁睁看着大家走错了路,付出无数鲜血和生命的代价,这种心情,恐怕只有他自己才能体会。

“子正,罢了,事已至此,别说了,老夫知你心中有恨,但是,眼下不是泄恨的时候,从今日此刻开始,老夫与你可要生死与共了,咱们舅甥二人一起并肩杀敌,管教世人看看我李家一门双公可不是浪得虚名!哈哈……”

发泄过后的李素心情终于好了一些,笑容也变得没那么冷峻了。

“但愿舅父大人比陛下强一点,听得进逆耳忠言。”

李绩指了指他,大笑道:“还没点齐兵马,你便拿话套老夫是不是?断后阻敌之时你若进言,老夫只有一个态度,觉得对的便采用,觉得错的便否决,莫忘了,这支孤军的主帅是老夫,决策也在老夫。”

李素笑着叹了口气:“说了半天,外甥还得跟舅父大人您斗智斗勇呀。”

“没错,而且态度必须要端正,否则仍有挨军棍的风险,还望子正小心谨慎,莫跟自己的屁股过不去。”

******

李素回到自己的营帐时,方老五等人已将行装收拾完毕,百余人列队站在凛冽的寒风中,如同一片笔直的白杨林,静静等待李素的归来。

看到这群精悍骁勇的汉子,李素心中莫名多了几分安全感,然而一想到即将到来的断后之战是何等的艰苦凶险,这些部曲中不知多少人会因为保护他而埋骨他乡,李素心头不由愈发沉重。

见李素走来,方老五迎了上去,笑道:“公爷,弟兄们已整装待发,咱们还是跟着后勤辎重一起撤吧?”

李素缓缓环视一圈,迟疑片刻,道:“五叔,弟兄们,恐怕你们要失望了……我已决定留下来,跟随舅父大人一同为大军断后阻敌。”

方老五和部曲们呆住了,目光惊讶地看了李素一眼,随即很快恢复如常,仍如刚才一般剽悍,对李素的决定没有任何质疑或犹豫。

李素望向他们的目光渐渐变得柔和,这是一群真正铁打的汉子,是值得自己托付性命的人。

方老五惊讶过后,脸色迅速一变,如往常一般恭谨地笑着,笑容里竟带着几分李素平日惯有的懒散和满不在意。

“公爷说留下,弟兄们当然也留下,公爷您放心,除非弟兄们的性命全交代了,否则包管公爷不会少一根毫毛。”

百余名部曲这时也抱拳异口同声喝道:“愿随公爷征战沙场!”

吼声震天,吓得远处树林里的寒鸦振翅惊飞。

李素哈哈一笑,心中也不知不觉被感染了满腔的豪气。

“弟兄们愿以性命相托,李子正多谢了,咱们便生死与共,在这敌国的土地上纵横驰骋,汉代的霍去病只凭一支孤军留名青史千年,咱们也一样名垂青史千年!”

…………

行程改变了,部曲们纷纷散开,三三两两聚在一起,拔出自己的兵器,安静地擦拭着刀锋剑刃。

郑小楼板着一张脸走过来,走到李素跟前,也不说话,只是静静地盯着李素的脸看,李素本来不打算搭理他,但渐渐被他的目光盯得后背发毛,李素只好叹了口气,道:“小楼兄,我知道自己很英俊,你说惊鸿一瞥也好,说顾盼风流也好,人世间所有褒扬的词汇我都有资格拥有,不过……我对男人没兴趣,尤其是那种板着一张棺材脸装酷,但其实在我看来一点也不酷反而有种如丧考妣的表情的人,嗯,更没兴趣,所以,……你看够了吗?”

郑小楼面无表情地道:“留下断后阻敌是你的决定,还是陛下的旨意?”

“既是我的决定,也是陛下的旨意。”

“陛下留你阻敌我不奇怪,我奇怪的是,以你的性子,怎么可能主动留下断后,你明明是个贪生怕死的人,有了危险跑得比兔子还快……”

李素:“…………”

这家伙究竟知不知道我现在手里握着两万兵马?肯定不知道,否则他的嘴一定不敢这么贱……

作为真正手握兵权的大将军,李素觉得自己应该宽宏大量一些,不跟这个不知死活的家伙计较,等他下次嘴贱的时候再剁了他。

“跟随我这么多年,难道你没看出我其实是个很有气节而且大义凛然的人吗?所谓‘时穷节乃见’,说的就是我这种人。”李素冷冷地道。

郑小楼断然道:“不,你不是这种人,所以我想不通,贪生怕死的人突然变得大义凛然,实在让人心里不踏实,以前的你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做出这样的决定,当年死守西州之前,你还领着大家逃出城外几十里,路上想通了才灰溜溜地带着大家回城……”

李素黑着脸,咬牙:“…………”

郑小楼说完后便不再说话了,却仍死死盯着李素的脸,他的目光透出一道讯息,该死的是,李素居然看懂了这道讯息。

——狗子,你变了……

…………

…………

幸好郑小楼大部分时候是沉默寡言的,嘴贱只是间歇性发作,否则李素肯定会下令把他剁成肉馅充当军粮,不管他武功有多高。

“……那个高素慧,你和弟兄们一定要把她看紧了,我还是那句话,这个女人有用,或许有大用。”

部曲们磨刀拭剑的当口,李素召来了方老五,在他耳边轻声叮嘱。

方老五连连点头:“公爷放心,弟兄们知道这女人不简单后,日夜都有人盯着她呢,呵呵,这女人流年不利,遇到了公爷和咱们弟兄,想跑,弟兄们逮只鸡似的把她逮回来,想玩弄小聪明小诡计,公爷一眼便看穿,老汉看得死死的,这女人翻不了天。”

李素笑着拍了拍他的肩,挥退了他。

形势很严峻,内忧外患全齐了,李世民留下李绩和他断后,却只给他们三日的粮食,这支孤军在与敌人交战之前,首先要面对的便是非常严峻的粮食问题,两万兵马人吃马嚼的,三天之内到哪里弄粮食?

拧眉沉思之时,忽然听到中军大营方向传来低沉呜咽般的牛角号声,大军终于启行,缓缓向西面撤去。

李素身后的空地上,两万轻骑整齐列队,静静地目视着大军主力退去,这两万人从今日起,便要跟随李绩和李素舅甥二人在高句丽的境内奔波,交战,牵制阻击泉盖苏文的十五万大军。

第二百四十六章 魔王示警第七百七十八章 登门赔礼第六百八十三章 叛军入城第六百三十七章 深宫奏对第四百零八章 善始善终第八百四十七章 子夜良缘第二百九十五章 醉舞马槊第八百一十六章 开诚布公 下第三百五十三章 西州立威 下第十五章 封官赐田第三百五十九章 忠君之事第一百八十一章 风雅妙物第八百九十四章 分兵驻隘第七百二十三章 进退两难第二百六十七章 出家避世第二十一章 上学读书第五百九十四章 驾至晋阳第二百九十一章 顺势逆势第五百六十一章 责罚甚重第九百一十三章 过客归宿第四百七十二章 才人武氏第八百一十七章 聚合为党第八百三十三章 再生波澜第六十七章 微服访贤 中第五百章 市井情怀第五章 谈谈理想第一百二十八章 蹊跷亲事第三百三十七章 事不可为第八十一章 水落石出第五百一十八章 人间烟火第一百五十六章 一亲香泽第九十三章 官媒上门第一百八十八章 再次入狱第一百八十二章 少年城府第四百七十八章 东宫消息第六百八十章 纵火示警第九百章 纳谏撤军第二百三十二章 因果圆满第七百二十六章 父母情事第八百四十七章 子夜良缘第六百一十七章 回程还乡第八百八十章 遇伏兵败第七百五十二章 开花结果第九百四十四章 设宴游园第四十四章 行宫遇刺第八百三十章 舅甥计议 上第三百零八章 释归回家第五百八十三章 灾年百姓第七百一十九章 进谏挽澜第七百零一章 强势威压第六百二十九章 缺口难开第六百五十六章 献计除敌 下第一百零七章 牛大将军第八百三十一章 舅甥计议 下第五百四十九章 善后清理第二百四十四章 太子保媒第七百九十五章 公主夜宴 中下第二百六十三章 联姻作罢第三百八十四章 璀璨明珠第六百一十四章 图穷匕见 下第八百二十二章 诡谲莫名第七百六十六章 众将登门 下第八十章 御笔亲题第八百七十五章 未雨绸缪第九百零四章 乱后反击第四百一十六章 震慑威吓第五百九十九章 迷局如雾第五百八十五章 平息民怨第三百二十五章 大漠盗匪第六百六十六章 流归长安第二百五十五章 破釜沉舟第三百五十四章 进退维谷第一百二十九章 登门悔婚第三百九十七章 慷慨赴义第八百六十四章 刺王杀驾第二十六章 童叟无欺第七百三十五章 必有所欲第七百六十一章 功臣何觅第三百五十九章 忠君之事第八百四十四章 水落石出第五十三章 最后一搏 下第七百九十章 渐生疏离第一百二十二章 进退难取第六百五十二章 一日定情第六百三十二章 各怀鬼胎第九百零五章 大败之后第三百八十六章 君子之战第三十六章 再入长安第二百二十九章 朔望朝参 上第八百一十七章 聚合为党第八百零三章 无药可救第三百一十九章 重逢相认第二百六十一章 子夜大乱 下第八百六十九章 帅帐论策 上第八百四十九章 御前献计第六百二十六章 强行送贿第二百二十章 高阳闹丧 下第五百九十章 最坏打算第七百八十一章 断腕筹谋第五百八十一章 前路多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