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六十二章 未了憾事

昭陵送葬回来后,李素病了。

也许是送葬时受寒淋了雨,回来后李素便浑身发冷,到了夜晚又发热,额头烫得厉害。许明珠急坏了,整晚用凉巾给他降温,好不容易熬到天亮,急忙命部曲飞马赶去长安城,请太医署太医令刘神威。

整夜发烧,李素迷迷糊糊说着梦话。他做了许多梦,零零散散的,梦到十年前刚来到到这个年代时的家境艰困,梦到河滩边与东阳的初识,梦到穿着吉服神情羞涩的许明珠,转瞬又梦到这些年南征北战,大唐旌旗飘扬,梦到李世民举盏痛饮,与座皆是豪士英雄,还梦到千年后的前世,那个拎着货四处陪笑兜售受尽委屈的推销员……

这一梦,便是千年。

时光很短暂,一生须臾而过,恨壮志未酬。时光又很漫长,一双眼仿佛看尽千年王朝更迭,荣辱兴衰。

迷迷糊糊睁开眼,天已大亮,不知什么时辰,不知睡了多久。

许明珠坐在床头,紧紧握着李素的手,脸上的泪痕俨然。床边还围着许多人,有刘神威,李道正,郑小楼,方老五,连东阳也在。

见李素睁开眼,刘神威长舒了口气,神情释然地笑道:“好了,公爷醒了,这一劫算是过去了……”

许明珠伏在李素胸前大哭:“夫君,你可吓死妾身了!”

东阳神情憔悴了许多,见李素醒来,她没说话,只掩面而泣。

李素勉强挤出一丝笑,一开口声音嘶哑难听。

“我……睡了多久?”

许明珠泣道:“三天,夫君整整三天没醒,整个长安城都急了,陛下昨日暂停了朝会,亲自来探望夫君,太医署的太医们轮流过来给夫君诊治,陛下还给夫君请了道士做法驱邪……”

李素失笑:“有这么严重吗?不过是发烧感冒而已,多睡多喝白开水就好……”

刘神威神情严肃地道:“公爷这场病来得凶险,万不可小觑。此病为心郁难平所致,您平日心里积压了太多事而致气血不畅,受寒淋雨只是由头,将您久抑的病原激发出来了,可费了咱们太医署不少力气。”

李素虚弱地靠在床头,朝刘神威眨眼:“我现在动弹不得,你说什么都有理……”

这些年与刘神威来往颇多,大家的关系很熟稔,刘神威也不介意,捋须呵呵笑了笑。

李素又笑道:“救命之恩不敢言谢,等尊师云游完回到长安,我定在尊师面前少说你几句坏话,开心不?”

“……开心。”

李素又朝李道正笑道:“让爹担心孩儿了,是孩儿不孝,幸好福大命大,有惊无险。”

李道正眼眶含泪,故作威严地哼道:“你是家里的顶梁柱,也是大唐的顶梁柱,说是‘千金之体’也不过分,自己的身子不知道爱惜,却令家人至亲担心,确实是不孝。”

说着李道正吸了吸鼻子,转身喝道:“好了,我儿已醒,大家都莫围在他身边了,散了吧!”

郑小楼等人纷纷散去,李素朝许明珠和东阳使眼色,二女会意,留了下来。

房内只剩三人后,李素拉着许明珠的手,片刻后,又将东阳的手拉住,二女一愣,显然不适应如此亲密的接触,顿时脸红城一片,慌乱地望向别处。

李素不管这些,拉着二人的手,目注许明珠道:“有件事想与夫人商量……”

许明珠吓了一跳:“夫君想做什么径自做便是,妾身妇道人家,都听夫君的。”

李素摇摇头:“这是家事,夫人当家,必须征得夫人的同意。”

许明珠神情闪过一抹明悟,飞快扫了东阳一眼,道:“夫君想商量什么?”

李素缓缓道:“我一生做人做事无愧无憾,唯独有一件恨事不能释怀,今日你们都在,我不妨把话说透,东阳……她也是我的女人,不管身份地位,她终究是我的女人,此生最憾者,不能给她一个正当的名分,让她独自一人在那幽冷的道观里出家,别人享受阖家之乐时,她只能孤苦地在老君像前诵经……”

“当年我与东阳的事,夫人应该都清楚,便不多说了,总之,我的女人不能孤苦一生,东阳落到如此境地,是我的责任,当年太年轻,许多事不曾考虑周全,连累她不得不出家避祸。现在,我想给东阳一个堂堂正正的名分,她和夫人一样,都是我的妻子,我要风风光光将她迎娶进门,从此她便是我李家妇,此事还请夫人宽容,成全。”

李素说着话,东阳在一旁已是泣不成声,握着他的手力道却越来越紧。

许明珠神情恍惚半晌,幽幽叹了口气:“妾身早已将公主殿下当做自家人了,这几年与公主殿下相处情如姐妹,将她迎娶进门不过是迟早的事而已,夫君这件事做得对,妾身怎会不答应?”

李素深深看着她:“夫人受委屈了,多谢夫人成全。”

许明珠摇头笑道:“真正委屈的是公主殿下和夫君,公主殿下孤苦十年,妾身常去道观,每次都为她心酸,而夫君少年封侯,爵至县公,家中不但没有美婢侍妾,连权贵人家皆有的歌舞乐伎都没养过,成亲十载,后院只有妾身一位妻子,已是长安城权贵中难见的异数了,夫君非渔色之辈,迎娶公主殿下进门是因为你与她相爱多年,也必须要给她一个结果,夫君……真的是好人。”

李素笑道:“夫人也是好人,我很庆幸这辈子能遇到你与东阳,咱们三人共度此生,是我上辈子的福气。”

李素望向哭得梨花带雨的东阳,柔声道:“说了半天,我还没征求你的意见,东阳,你愿意堂堂正正嫁进我李家么?”

东阳哭着点头,说不出话来。

李素肃然道:“你要清楚,你会失去公主的名号,陛下和朝臣们不可能容许一位金枝玉叶的公主与别的女子同侍一夫,所以,陛下纵然要玉成你我,也不得不先除去你的公主名号,从此你只是一位普通的妇人,再无任何高贵的身份。”

东阳哽咽道:“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公主的名号怎比得上我终生的幸福于万一?我早就想舍了的。”

目注许明珠,东阳上前朝她盈盈一礼,泣道:“多谢姐姐宽容成全,妹妹感激不尽。将来我入李家当以妹妹自居,家中一切仍是姐姐打理……”

许明珠急忙扶起她,道:“纵然除了公主名号,你仍是公主,妾身怎敢为姐?”

二女推让不已,李素笑道:“行了,不过是个称呼罢了,按年龄分姐妹吧,这样最公平。”

二女互相换了生辰,东阳却比许明珠大一岁,许明珠叫她姐姐,东阳却坚辞不受,也叫许明珠姐姐,二女姐姐来姐姐去的,互相推脱半天。

李素笑道:“行了,你们以后随便怎么叫,接下来我便要找机会向陛下说说这事了。

许明珠迟疑道:“陛下会答应吗?”

东阳道:“姐姐放心,陛下当年还是晋王时便有过成全之心,李县公……夫君与陛下情同手足,他若去说,陛下定然答应的。”

家事安排妥当,东阳盯着李素的脸,忽然道:“夫君大病一场,醒来便说要给我名分,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李素叹道:“为何一定要发生什么事我才能想到给你名分?这些年,我心里时刻都在想着这件事,只不过当初时机未到,现在总算等到了……”

东阳黯然垂头。

李素说的“时机”,她知道是什么意思。李世民若在世,是无论如何也不会答应东阳嫁入李家的,如今李世民逝去,新君登基,这些年横在李素和东阳之间最大的阻碍已消逝无踪了,自然便是“时机到了”。

李素看着东阳黯然神伤的模样,叹道:“生老病死,人之常情,你莫太伤心,人活着终归得向前看,你好好为你父皇守孝三年,三年孝期满后,我堂堂正正迎娶你。这几日让明珠陪你四处走走,散散心,有什么苦闷伤怀之事,你莫独自闷在心里,当心闷出病来,我便是一个很好的反面典型,一场大病差点没命了……”

东阳红着眼眶,默然点头应了。

许明珠深深盯着李素,道:“夫君大病一场醒来,似乎……有些不一样了。”

李素笑道:“哪里不一样?”

“妾身说不上来,只有隐隐有些察觉,夫君身上那股子懒散的味道好像淡了一些,说话做事更主动些了。”

李素沉默半晌,缓缓道:“亲历了先皇的崩逝,紧接着又是一场大病,醒来后我似乎想通了许多事,念头也豁达起来……”

二女好奇地看着他。

李素叹道:“逝者已矣,生者如斯。人这辈子太短暂了,连陛下那般圣明英武之人,临终总归也有一些憾事无法释怀,我还如此年轻,又坐在如此高位上,掌握的权力也越来越大了,享受荣华富贵的同时,我在想自己是不是还能做点什么?为大唐社稷也好,为黎民百姓也好,天下百姓用血汗供养着我们这些权贵,我们难道真的能够理直气壮的享受这些血汗民脂么?掌握这么大的权力,一定要做点什么……”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懒懒散散安享太平富贵,以前可以心安理得,可是随着自己的位置越来越高,权力越来越大,我便越来越寝食难安。老天让我来到这里,难道真的只是让我来过享受日子的?等我老了,临终前躺在病榻上,细数今生的作为,我能数出几件引以为傲的事迹?我为天下受苦的黎民百姓做过什么?等到那个时候再去羞愧,一切都晚了……”

李素说着露出了笑容,道:“既然陛下需要我的辅佐,那么,我便认真的辅佐他,助他创下一个闪耀千古的煌煌盛世!”

…………

…………

大病后,李素在家调养了大半个月。

饮食清淡,身心放松,调养身体的日子似乎与平常李素在家的做派没什么不同。

不过还是有一点点不同。

李素忽然向李治要求看奏疏,从中书省门下省发下来的各地奏疏,李治和长孙无忌批阅过后,便命人送到太平村,李素大致看一遍再命人送回尚书省。

对李素的变化,李治感到很意外,甚至有点惶恐,一度以为李素大病后烧坏了脑子,心怀忐忑地亲自过来探望了几回,发现李素说话做事仍如往常,没有抽风癫痫的迹象,这才放了心,欢天喜地的回去了。

深夜的孤灯下,李素拧着眉注视着面前的一份奏疏。

奏疏上写的什么他并没看进去,此刻心里想的却是另一件事。

沉吟良久,李素披衣而起,走出后院,吩咐下人叫来方老五。

半晌之后,方老五睡眼惺忪地走过来,一脸疲惫地打着呵欠。

李素抱歉地道:“实在对不住五叔,这么晚把你叫来,扰了你的清梦。”

方老五笑道:“公爷说的啥话,小人是府中部曲,任何时候只要公爷有吩咐,径自唤来小人便是。”

李素点点头,道:“那就不说废话了,上次我让你派人盯着那个倭国僧人道昭,他最近有举动吗?”

方老五摇头道:“最近国丧,这一批遣唐使也被礼部安排参加陛下的葬礼,前前后后近一个月了,道昭没有任何举动,老老实实的按礼部的安排参与国丧大礼,回到寺里便老老实实念诵经文,并无异常之处。”

李素沉吟片刻,道:“如今大礼已过,道昭应该沉不住气了,派人盯紧他,我估摸他应该快有动作了。”

“公爷的意思是,他果真会去找武姑娘?他会那么听话吗?”

李素笑道:“他当然不会那么听话,尤其是我对他们倭国人的态度如此敌视,他更不会信我的话,道昭这种人对任何事的判断都必须是自己亲眼所见,亲耳所闻,所以,国丧这段日子他没有任何动作,估摸便是暗地里在打听,打听武氏这个人的身份,以及她在陛下身边究竟有没有那么重的分量。”

方老五恍然:“所以,现在他应该打听清楚了?”

“我对道昭说的话其实都是真话,稍微一打听便知武氏如今在陛下心中的地位,可以说,她是陛下身边最重要的幕僚,或许……将来某一天她已不止是幕僚了。道昭想要咱们大唐的改良稻种,武氏完全可以办到,因为陛下对倭国并不设防,这种体现泱泱宗主大国气度的事,陛下不会拒绝的。”

李素嘴角一勾:“那么,接下来咱们便慢慢等待道昭的动作了,快则一两日,慢则三五日……”

方老五点头:“是,这几日小人会多派几个伶俐的兄弟日夜不停的盯着他。”

…………

李素的猜测很少落空,聪明人做事总是很省心,对方的心理和性格在自己心里推敲几遍,这个人会做出什么事来便大致不差了,状态发挥得好的话,连具体的时间都能推测出来。

第三日,家中部曲传来消息,道昭果然有了动作,长安城一家酒肆里,道昭与一个戴着面纱蒙着头巾的神秘女子见了面。

没人知道二人具体说了什么,大约半个时辰后,二人便匆匆而别。

通过部曲描绘那女子的身段和习惯动作,李素顿时知道此女正是武氏。

院子里的微风拂起几片青翠的落叶,也翻动着桌案上的书页。

李素躺在院子里,嘴角的笑意越来越深。

“权力果然诱人心呀,你纵是天生聪慧机敏,初尝权力的滋味后渐渐上瘾了吧?”

“但是你知不知道,权力同时也是一柄杀人杀己的刀。”

方老五站在李素身后,听着李素的喃喃自语,表情却分外惊异。

他惊异的不是李素这番似懂非懂的话,而是李素对道昭和武氏这二人的举动的掌握程度。

仿佛这二人的私下会面是李素早已安排好的,他们的每一步都被李素算计在自己的棋局里,分毫不差。

“公爷,您太厉害了,小人不得不服……”方老五朝李素行礼,脸上一片崇拜。

李素淡然一笑:“算计人心无非是以己度人,天下人都知道权力是个好东西,一个寄人篱下多年,处处忍气吞声的女子,乍晋高位初尝权力之后,自然是要充分使用一下手里的权力的,什么人或什么事找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她要使用权力,明白吗?更何况,道昭找她的这件事,若换个角度去想,似乎还能给她带来一些政绩和功劳,她若想在陛下面前站稳脚,此刻她必须要一份拿得出手的政绩,道昭送上门来,她焉有不受之理?”

李素神情疲倦地揉了揉脸,道:“五叔,派人继续盯着道昭,这几日他与武氏必然还有第二次见面,待到他们第二次见面后,再派人告诉许敬宗,让他马上在农学内散布丢失稻种的消息,消息散布一日之后,许敬宗要马上在农学将消息严厉弹压下去,然后对外宣布并无此事,给农学和外人一种‘欲盖弥彰’的假象……”

李素说着,眼中忽然闪过一抹寒芒:“这些事办完后,道昭这个人已无存在的必要了,让郑小楼出手把他杀了,制造成意外而亡的假象,从此以后,这颗雷算是在武氏身上埋下去了,爆或不爆,什么时候爆,由我决定。”

方老五一一记住,最后忍不住道:“公爷……果真如此恨那位武姑娘么?”

李素看了他一眼,似乎对他的问题很意外。

“我什么时候恨过她?我若真恨她,岂能容她活到如今这么风光得意?”

方老五满头雾水道:“可公爷您现在分明是在设计对付她呀。”

李素神情恍惚了一下,最后叹道:“我只是在防她,防她的同时,我又要用她,她的能力不比我差,若用之正途,对大唐是好事。五叔,朝堂很乱,人心很脏,要想在这个波谲云诡的朝堂活下去,活得好一点,有时候不得不把自己变得跟其他人一样脏。”

第四百九十六章 齐王李祐第二百七十章 醉翁之意第一百九十七章 李家秘闻第五百二十章 欲静不止 下第五百六十一章 责罚甚重第四百章 终见曙光第九百零七章 退兵部署 下第九百零一章 危机暗伏第七百九十七章 公主夜宴 下二第三百五十七章 敌友难辨第五百二十三章 侯爷灭佛 上第三百六十四章 迫在眉睫第一百八十三章 王桩出路第六百八十九章 遇伏功败第二百五十三章 李素出宫第七百三十九章 金殿认错第六百三十一章 小小冲突第六百六十六章 流归长安第六百五十六章 献计除敌 下第八百二十九章 清者自清第八百零八章 谏臣辞世第四百四十二章 萧规曹随第一百八十五章 勾兑利益第四百八十五章 内外亲疏第三百七十六章 贬谪原由 下第七十七章 鸡飞狗跳新章节 三百九十三章 在审核第三百八十章 兵临城下第二百一十二章 工部尚书第四百六十一章 长安秘辛第五百三十章 掘地三尺第六百三十六章 重礼收买第六百四十八章 雷霆罚过第四百零五章 胡搅蛮缠第九百四十七章 故人夜归章节发重了,大家只要订一章第六百章 长安多事第三百六十八章 经略丝路第六百二十九章 缺口难开第五百六十八章 武氏出家第二百六十章 子夜大乱 中第八百二十八章 夫妻夜话第一百零一章 唐吐恩怨第三十五章 憨直权贵封推感言兼求双倍月票!!第四百五十九章 太平归人第十五章 封官赐田第八百六十一章 临别饯宴第一百三十二章 峰回路转第八百六十七章 卧榻养虎第八百三十九章 借得东风第二十八章 卖诗鬻文第一百六十七章 监正出马第七百五十六章 出乎意料第五百八十七章 立箸即倒第三百四十七章 所谓民心第八百二十六章 天下共之第三百一十章 揣度圣意第二百六十五章 解除婚约第六百八十八章 哭诉衷肠久违的单章求月票!!第七百三十九章 金殿认错第七百五十五章 解决麻烦第四百五十二章 破财救命第八百五十九章 随军出征第八百一十六章 开诚布公 下第九百五十八章 临别衷肠第五百六十九章 李家贵客第四百零五章 胡搅蛮缠第三十九章 皇庭夜宴第六百二十三章 惩戒清洗第二百一十八章 铁案如山第五百七十五章 不信不敬第二百一十章 流水生产第四百五十二章 破财救命第二百三十三章 终脱囹圄第九章 试治天花 上第一百二十三章 奉旨回京第八百四十四章 水落石出第三百八十章 兵临城下第七百九十章 渐生疏离第七百二十六章 父母情事第九百四十一章 善始善终第八百零四章 姐弟亲情新章节 三百九十三章 在审核第四百七十七章 庄户进村第七百七十章 夫妻同路第五百四十三章 丈人登门第三百三十一章 初见刺史第七百一十三章 恩泽苍生第九百三十七章 归乡团聚第十二章 上达天听第九百二十九章 意外所遇课业繁重,不堪重负,今天请假第二百六十章 子夜大乱 中第三百八十五章 走留之争第三百三十章 民心不稳第五百八十四章 晋州乱象第四百八十二章 中秋游园 下第八百七十二章 兵发柳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