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9章 子贡赎人

夏鸿升将手中装有四十五贯铜钱的包裹,很是礼貌的双手奉上。语气恭敬,态度也恭敬——毕竟书屋中有这么多读书人在看着,若是让他们有了不舒服的感觉,那可就不好了。这些文人最重什么?脸面!要是夏鸿升不恭敬一些,而让他们觉得给稿酬如同施舍钱财一般,那只怕今后就没人会投稿了。

不仅仅是李义府,连同周围看书的人,此刻也都将注意力从书本上转移了过来。夏鸿升明白,不管对面的人是李义府,还是其他的什么人,这都是一个绝佳的机会。

夏鸿升表面上不动声色,暗中却密切的留意着李义府,果然,就见他眼中闪过了一丝贪婪之意,不过,很快便就又强自控制住了,深吸了一口气,说道:“这,还请屋主收回这些钱财,在下虽然出身贫寒,却也知道文不可论财。在下将这些拙作交于屋主,只是希望有幸能够刊出,而欲与天下有识之士共同论解先贤,说解时事,却并非是为了钱财。”

此话一出,果然旁边不少的人都频频点头,看上去颇为赞许。

夏鸿升笑了笑,问道:“却不知李兄如今如何过活?”

“在下四方游学,如今方才至于长安城中不足月余,故而还未有安身立命之所处。”李义府说道。

夏鸿升听了,点点头,说道:”既如此,李兄何不接下这四十五贯来?当可使李兄度过眼下困境,岂不更好?“

却见李义府神色一肃,正色道:“义府虽然出身寒门。但却自幼通读圣贤之书。百闻先贤之言。也知道富贵不能淫。平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些钱财,在下是断然不会要的,若是屋主强行要给,则就是对在下侮辱了。在下当收回文稿,立刻离开。”

李义府这一番义正言辞的话,立刻引来了周围那些文人的叫好和附和。李义府挺了挺胸膛,夏鸿升却注意到他的眼中有一丝得色不经意间划过。

“李兄清高。在下自愧不如!”夏鸿升笑着拱了拱手,抬高了一些声音,又说道:“在下却想要给李兄讲一个故事↑↓↑↓,。”

“愿闻其详!”李义府拱手回道。

夏鸿升点了点头,随即朗声讲道:“《吕氏春秋·先识览·察微篇》之中,记载过这么一个故事——说当时鲁国有一道法律,如果鲁国人在外国见到同胞遭遇不幸,沦落为奴隶,只要能够把这些人赎回来帮助他们恢复自由,就可以从国家获得金钱的补偿和奖励。孔子有一个学生,名字叫做子贡。子贡以言语闻名。利口巧辞,善于雄辩。且有干济才,办事通达,善于经商之道,富致千金,为孔子弟子中首富。在得知了这条法律之后,子贡就把鲁国人从外国赎回来,但是,他却不向国家领取金钱。子贡就觉得自己做了一件好事,于是说给了自己的老师孔子。不料,孔子却说,子贡,你做了一件错事了!圣人做的事,可用来改变民风世俗,可以传授和教导百姓,而不仅仅是有利于自己的行为。现在鲁国富的人少而穷的人多,向国家领取补偿的金钱财务,对你没有任何损失;但不领取补偿金,鲁国就没有人再去赎回自己遇难的同胞了。孔子还有另外一个弟子,名字叫做子路,他也听到孔子的话,于是后来有一天,他救起一名溺水者,那人感谢他送了一头牛,子路收下了。孔子知道了,就很高兴地说,鲁国人从此一定会勇于救落水者了。诸君都是博学的文士,当可知道这个故事吧?”

“不错,即是子贡赎人之举。”旁边有一个读书人说道。

“不过,既然这个故事诸位都知道,那在下便想要请教诸位一个问题。”夏鸿升环视一周,说道:“子贡自损财物,赎回了奴隶,做了一件好事。这本应该是一件体现仁德的事情,可是,孔子为何反而要批评他?又为何要说,若是子贡不去领取奖赏,那鲁国就没有人再去赎回自己遇难的同胞了呢?”

“这……”李义府眼珠转了转,说道:“还请屋主明示。”

夏鸿升看看李义府,又看看周围的那些文士们,然后朗声说道:“其实,鲁国的那条法律,是为了鼓励百姓的,每一个百姓,只要有机会,就可以做一件大好事,哪怕是暂时没有付赎金的能力,也应该去借来赎金为同胞赎身,因为你不会损失任何东西,因为国家会奖赏你。如此一来,人人都会去赎回鲁国的奴隶,救回鲁国的子民。像子贡那样家底殷实,不需要国家补偿的人能有几个?像子贡那样愿意主动拿出自己的钱去帮助不相干的奴隶的人又有几个?子贡的错误在于,把原本人人都能做到的事情,达到的道德标准,拔高到了大多数人都难以企及的高度。诸君试想,倘若鲁国君主将子贡赎人之举树为典范,大肆传扬,会造成什么后果?”

环视四周,见众人都露出了一副沉思的神情,夏鸿升又继续说道:“后果必然是,从表面来看,道德的标准提高了,人人都要向子贡学习,去赎回奴隶,却不要国家的钱。可实际上呢?道德其实是下降了,因为有子贡在前,后者谁若赎回同胞后,再去领取了国家的赎金,那就会被认为是不如子贡的,是不道德的。然而,又有几个人有足够的财力可以保证损失这笔赎金,又不接受朝廷的补偿,而不至于影响到自己的生活呢?很少啊!所以最终的结果呢?因为不领取补偿的钱财吧,那赎了奴隶,就要苦了自己。可是领取吧,又会被拿来同子贡比较,所以干脆就不去赎。于是原本人人都可以做到的事情,变成了只有少数几个人可以发善心的事情。所以,孔子才说,子贡这件事情做错了。而子路呢,他救了人,接受了那个人的感谢。这让其他人看在眼里,就会效仿子路,以后遇到溺水的人,也会勇于去救——因为可以得到感谢啊!所以孔子就赞许了子路的做法。”

“李兄纵然可以为了清高而拒绝这些本该就是李兄的稿酬,可是如此一来,那些无家无业,又无父母亲友资助的寒门士子靠何而话?靠什么来买粮米,靠什么来换取路费和纸笔,以期来日有养家糊口之资呢?今日李兄手下了这稿酬,他日投稿的寒门子弟,就能坦然接受这笔心血付出之回报。而今日李兄若是不手下,他日有李兄在前,其他的寒门子弟便就是真的需要这些钱财,却又如何敢收呢?”夏鸿升说道:“如此一来,李兄且不也成了子贡赎人之举了?”

说完,夏鸿升淡笑着环视一圈,见众人都是若有所悟。只见其中走出一个文士来,躬身行了一礼,说道:“多谢屋主点醒,吾等险些因一己之颜面,而坏了无数寒门士子的活路了!这位李兄台,既是如此,兄台还是收下吧!一篇文章一片心血,此非是不义之财,而是兄台心血之回报,便就是收下,也该问心无愧。”

李义府点了点头,躬身行礼道:“既如此,此乃在下文章之酬劳,非为不义,那在下便收下了!”

书屋之中,登时便有不少人击掌叫好。(未完待续。)uw

第243章 眼熟的身影第783章 倭国反应第516章 如何处置薛延陀第一百章 打赌第959章 离间第347章 天火熊熊第1204章 大功成矣第816章 转移登陆点第173章 谢师仪式第243章 眼熟的身影第304章 报纸,舆论的引导第463章 王玄策的“中亚梦”第705章 李世民观书院 二第四十六章 出发洛阳城第662章 书院年味儿足第780章 跪在夏府门前第611章 民以食为天第724章 上钩第611章 民以食为天第636章 陈玄素第1213章 大食败迹第1091章 “借尸还魂”第1132章 忆苦思甜第1011章 防备第177章 岗前培训?第377章 酒后……第926章 关于蒸汽的讨论第801章 跳眼法第539章 爱显摆的李老二第五十九章 马掌第三十一章 实验第611章 民以食为天第892章 遭受攻讦第1210章 推销第1127章 书院改革第六十四章 名声重要么第903章 中用的县丞第937章 靠利益来说话第116章 蒸馏酒成第510章 豁出帝王颜面第380章 太常少卿第313章 希腊火第1160章 戒日王的如意算盘第541章 找个会做船的第292章 抓闪电第841章 夏鸿升的奏疏第226章 重返长安第1008章 席君买献策第347章 天火熊熊第898章 一县决断之权第656章 初识火器 一第691章 大唐飞天第一人袁天罡第684章 棉纺织机第279章 接走月仙第1057章 大鱼咬钩了第十章 亲手做道叫化鸡第232章 万里觅封侯第719章 来个将计就计?第1001章 兵围辽东第446章 发行报纸,广开言路第860章 愿掏腰包第267章 活生生的药王爷第951章 顺路放个流言第1042章 手榴弹第758章 什么怪鱼头?吃了!第697章 二踢脚第256章 李元昌第809章 火炮之威第295章 高飞的风筝第966章 德育智育体育第282章 扒房子第602章 劳改第103章 锻体之法第十四章 纨绔之路任重道远第741章 测试第663章 找妖道帮忙第414章 大开校门第七十二章 搬救兵,我也会啊!第428章 十二音第1207章 天助我也第155章 玻璃第1181章第1075章 要啥自行车第四十二章 见证奇迹的时刻第886章 齐勇有情况了第837章 攻占倭国之后要做的事第599章 相互微笑,就十分美好第1214章 捷报传长安第916章 长街百桌宴第1228章 归家前第569章 临行之托第273章 李世民的突击检查第228章 摆在眼前的三件事情第784章 倭使第790章 倭国暴民第883章 波斯之地第1168章 火枪第707章 实验课与启民智第1047章 勾起渴望第930章 可以试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