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5章 大唐缺钱啊

“原来如此!”李世民恍然的点了点头,显然是已经理解了夏鸿升的意思,笑道:“官府达到了兴建学堂的目的,百姓有了学堂可以供子弟进学,商人花钱买来了好的名声和声誉。各取所需,一举三得。这法子好啊。呵呵,渭河公园,就是这么来的罢?”

夏鸿升笑着行了道:“陛下果然圣明,一听就明白了。微臣花费了好些口舌,给那些商贾们解释了一天,他们才明白过来其中的好处。”

“倘若年内这五所学堂能兴建起来,明年便可使泾阳之孩童入学。这普及教育,朕看好处不少。起码,不会因为刮个风闪个雷就说三道四。”李世民揉了揉头,这几年每逢有了灾害,还是会有人拿君王失德来说事。

见李世民揉着头一副头疼的样子,想想以后这也是要成为自己的老丈人的人,于是夏鸿升问道:“陛下可是遇到了甚子事情?”

李世民叹了口气,说道:“前些时下面报上来,河南、山东等地四十余个州县闹了水灾。今年经历了两场战事,东瀛道和林邑道两边都须驻军,粮食消耗的不少。现如今还须赈灾,真是捉襟见肘啊!朕已经将这几年来内务府的收入,都添了进去了。呵呵,所以朕听闻你使得那些富商们自愿出钱出物才觉得新奇,不过如今看来,此法却也没法来给府库增添些收入啊!”

夏鸿升不禁好笑,原来皇帝也有缺钱的一天啊!

其实,朝廷缺钱,并非仅仅是这一时。在长久的封建王朝中,从来没有过国家财政十分宽裕的时候。盖因国家的收入形式单一,且严重依赖于丁身和土地之缘故。

中国古代封建王朝之中,为了增加国家的收入,想过许多办法。其中最重要的,可以从根本上改善这一问题的,就是税制的改革。从周的井田制,到清的摊丁入亩,封建王朝的“经济家”们一直在走在探索税制的路上。

但是,无论税制如何改革,却始终都拘囿于农业和土地上,因而始终有其局限性,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国家收入单一,严重依赖丁身和土地的本质,结果也只能是达到“修修补补”的程度,却无法“焕然一新。”

当然,税制的改革,需要经济和社会的基础,并须随着经济和社会情形的转变而适时的做出变革。

眼下,因为夏鸿升的到来,和对皇帝潜移默化的影响,如今虽不敢说商业繁荣,却也好过之前太多了。算是正处于一个“生意好做”的时候。而倘若保持现在的境况不变,又或是朝廷有了鼓励经商的政策的话,那么可以预见接下来商业井喷式的繁荣。

商人赚了比以前更多了,可是却还如同以往一样不需或只需纳极少部分的税。夏鸿升觉得,是时候该将商业税纳入到税收里面来了。

在夏鸿升看来,税制的改革绝对不能够急于求成,更不能够忽视当前阶段的社会和经济状况。更不能够想要“毕全功于一役”,步子太大,结果扯淡。

后世里先进的税制很多,但是绝对不可能放到现在来施行。可以作为大唐税制改革的一个方向,但是却绝不能够直接拿来用。

现阶段,最为适合大唐现阶段使用的税制,应该是先是《两税法》,进而过度到“一条鞭法”。至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而诞生的摊丁入亩,它虽然增加的国家的收入,但是却更加强了封建集权,夏鸿升暂时不予考虑。因为夏鸿升希望在大唐通过了两税法阶段,到达了一条鞭法的时候,就可以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两税法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而“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使古代赋税制度由“舍地税人”到“舍人税地”方向发展,反映出过去由封建国家在不同程度上控制土地私有的原则变为不干预或少干预的原则。

两税法改变了租税徭役据丁口征收,租税徭役多出自贫苦的劳动群众头上的作法,它以财产的多少为计税依据,不仅拓宽了征税的广度,增加了财政收入,而且由于依照财产多少即按照纳税人负税能力大小征税,相对地使税收负担比较公平合理,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广大贫苦人民的税收负担,同时简化了税目和手续。这对于解放生产力,促进当时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调动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是一个历史的进步。它奠定了宋代以后两税法的基础,是中国赋税制度史上的一件大事。

但是,两税法作为一种封建的税收制度依然有其封建性和局限性。

长期不调整户等,不能贯彻贫富分等负担之原则,此其一。货币的不发达,导致两税中户税部分的税额是以钱计算的时候,因政府征钱,而市面上钱币却流通量不足,不久就产生钱重物轻的现象,农民要贱卖绢帛、谷物或其他产品以交纳税钱,增加了负担,此其二。两税制下土地合法买卖,土地兼并更加盛行,富人勒逼贫民卖地而不移税,产去税存,到后来无法交纳,只有逃亡,土地集中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而农民沦为佃户、庄客者反而更多了,此其三。

两税法的部分内容超越了当时的客观条件,即“尽管社会经济有了相当的发展,货币经济的发展仍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租税改按货币计征的条件还不充分具备。

不过,既然夏鸿升已经知道这些缺点,那么就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修改和调整,使其更加符合当下大唐的实际条件,而去粗取精,顺利实施。

想了一想,夏鸿升觉得这是一个提出来两税法的好机会。于是对李世民说道:“陛下,要想使国家富裕,单单依靠农业和土地是不行的,太过单一了。”

“哦?”李世民扬了扬眉头,看向了夏鸿升,说到:“那夏卿觉得,如何才能使国家富裕呢?”(未完待续。)

第988章 有朕坐镇,足矣!第855章 惬意啊第102章 军训第一天第829章 这么打仗?有点懵……第436章 提前拉拢第335章 老窑头的手第956章 碾碎他们!第892章 遭受攻讦第497章 突厥使团的情报第1060章 编故事第459章 侠客行第511章 李泰拜师第795章 捐钱捐粮第1079章 文艺晚会第1052章 传闻第282章 扒房子第189章 第三股势力第1142章 秦家定不相负第七十章 寻芳阁第189章 第三股势力第503章 请你喝酒……头!第314章 西行商队第156章 夏鸿升名士风流?李老二严重警告!第八十一章 启程赴长安第1213章 大食败迹第十八章 以貌取猪是不行滴第1207章 天助我也第1107章第904章 基层官员第865章 大唐缺钱啊第278章 兵制改革的长远方向第612章 大唐未来的粮仓第1151章 道士解密第857章 开口要钱第854章 回家第1066章 指路第1195章 登陆三兰国第178章 肉汤里的死人手第882章 归宁第363章 撰写法案第504章 去个什么长安呐!第878章 公主府中第1077章 吐蕃之地的战略意义第六十六章 土法儿制糖第246章 流水线生产法第1186章 不能做女皇第336章 蒸馏石油第522章 大唐不做免费苦力第460章 商队归来第129章 煤炉子第五十章 侠客行第494章 不能正面刚第三十四章 制盐之法第465章 又是槐花香第222章 段瓒至第1118章 牛痘第946章 怒怼吐谷浑第932章 以利诱之第462章 世界很大,大唐很小第799章 从长安来的匠人第502章 拖字决第784章 倭使第723章 下套第1160章 戒日王的如意算盘第490章 是个机会第七十七章 剧本第782章 探探虚实第1193章 定计第628章 安排第213章 吃蝗神!第902章 县衙借钱第436章 提前拉拢第834章 威逼利诱第693章 飞到你面前第137章 跟踪与反跟踪第630章 投其所好第923章 试行新商法的准备工作第258章 结怨第978章 回光第159章 千里马常用,而伯乐不常用第1083章 所谓民族第十四章 纨绔之路任重道远第662章 书院年味儿足第十八章 以貌取猪是不行滴第376章 欣喜若狂第1053章 看一眼也好啊!第307章 皇帝给配的保镖第1097章 红莲一现第1060章 编故事第853章 面圣第376章 欣喜若狂第168章 种下种子要趁早第537章 装醉第623章 打铁先须自身硬第256章 李元昌第1204章 大功成矣第557章 要做有益于社会的道门第581章 截击第1090章 又是麻烦第558章 道士做军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