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 天下英雄进入吾彀中矣 (1)

隋朝虽然是个短命的王朝,但是却是一个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都算是有所作为的王朝。

它不仅结束了魏晋南北朝三百余年的分裂割据局面,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二次国家统一,开凿了贯通南北的京杭大运河。

尤其是废除了以门第取士的九品中正制,代之以科举制,也起到了加强皇权作用。

唐承隋制,并将科举这一制度逐渐完备起来.大安宫的那位爷早在武德五年的选举诏令:择贤任能,救民之要术;推贤进士,奉上良规。

自古哲王,弦风阐化,设官分职,惟才是与。然而岩穴幽居,草莱僻陋,被褐怀珠,无因自达。

实资选众之举,固籍左右之容……招选之道,宜革前弊,惩劝之方,式加恒典,苟有才艺,所贵适时,洁已登朝,无贤自进。

宜令京官五品以上及诸州总管、刺史各举一人。其有志行可录,才用未申,亦听自举。具陈艺能,当加显擢,授以不次。……”

这就是说不论门第出身,只要能通过考试,就可以授官,这也算给科举制定下调子。

科举设科也比较繁多,其常设的科主要有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字、明算等科。至于这考试的方法却有五种之多,即口试、帖经、墨义、策论、诗赋.。

考的多也就算了,还有那么多礼仪要遵守,这也让跟随皇帝来校阅的李承乾不由一真头疼。

但也打心眼儿佩服旁边抚着花白胡子的萧瑀,老头子脾气虽然不好,但要说这方面的门道,确实不是其他人所能比肩的。

看着学子们在官员们的组织下鱼贯而入,李世民志得意满说道:“天下英雄进入吾彀中矣。”

“武德五年的时候,老臣主持秋闱,那时候大唐刚刚立国不久,这考场上的学子寥寥无几。

可今年就不一样了,真可谓群贤毕至啊。可见陛下这几年耕耘并没有白费。”

萧瑀这个人是又臭又硬,能从他嘴里听出好话来确实比太阳打西边升起来还难。这马屁把李世民派的真是舒坦了,连连摆手。

“唉,时文过誉了。论识卷阅文,为国伦才,萧时文当世第一,真不愧是我朝大儒。”

花花轿子人人抬啊,李世民虽然是皇帝,但这点做人的道理还是懂了,周围的大臣也都跟着随声附和。

这情况不对啊,从李承乾的角度来看,萧瑀就是一头倔驴,牵着不走打着倒退,他要是以前都能像今天一样还能丢了相位吗?

哦,明白了,萧瑀这是有所图啊。这次北伐他的姐姐萧皇后被压了回来后,直接就送到李世民的后宫里。老头儿这是想把皇帝哄了乐,好换回自己的姐姐。

而皇帝呢,也假装听不懂,也就跟着打哈哈。对于自己老爹的这个毛病,让李承乾不由的头疼。一个土埋半截的老太太了,能有多漂亮啊。

这也不是第一次了,从齐王妃到李瑗的爱姬,这回轮到了萧后。难怪那些世家总是嘲笑李家是胡汉两家的结晶,这点儿游牧民族的劣根性能不让人家笑话嘛。

折腾了大半天皇帝的虚荣心终于满足了,而李承乾也拖着病体回到东宫,等张玄素到书房的时候,御医正好给李承乾把完脉。

“殿下,不是老臣唠叨,您以后可不要亲自上阵了,这要是出了什么差错,那是会动摇国本的。”

自打李承乾回来,每一次张玄素都要数落他几句,这回竟然还碰到御医请脉,自然也是说教一番的。老夫子的好意李承乾自是知道的,所以每次都是躬身受教。

“殿下今天贡院一行还顺利吧。”

“本宫是第一次看到学子们考试,只是见人数众多,足见学子们侍君报国之心,父皇和萧老还难得感慨一番。”

北伐的风头出的太大,皇帝之所以让他主持军祭,一方面是堤防李靖做大,另一方面对他未尝没有警告之意的。所以李承乾这次回朝不管是什么事都不轻易的表态。

“额,殿下是否知道通榜和行卷?”

“本宫对此略知一二,师傅有什么直说就是。”,从老头期期艾艾的样子来看,这肯定又出什么幺蛾子了。

对于张玄素说的通榜和行卷,李承乾多少还是知道一点的,不少的文人墨客都是通过这两种方法入仕和扬名的。

所谓通榜,即主考官根据学子在民间上的才德声望,制成“榜贴”,有时候也委派专人进行这种采访,叫做“通榜贴”,简称通榜,为考官在录取时参考。

所谓行卷就是学子在考试前,将自己平时所作的诗文择其佳者汇集成册,投献达官显贵,世族门阀,以求其赏识,向考官推荐。

还有学子直接向主管考试的尚书省礼部投卷,称之为省卷,又称公卷,以供考官参考。

“殿下,这一榜一卷本就有些水分了,贵者以势托,富者以财托,亲故者以情托。可最近有个叫薛子收的,只要肯花钱,他都能帮人列甲科。”

这可有意思了,花钱就能买,那特么还考什么,直接办场拍卖会好不好。

国家花费这么大的人力和物力就是为了挑选治国理政的干才。现在倒成了一些人发财的途径了,这和东汉卖官鬻爵有什么区别。

啪,李承乾直接就砸了手中的茶盏,随即大怒道:“这个薛子收是个什么东西,拿国家的法度当什么,他是那部的官员。”

“殿下,这个薛子收只不过是礼部的一个小小的郎中,听说和萧瑀的小女儿刚定了亲事。而且现在还没有放榜,要是现在抓了他人家矢口否认怎么办。”

老头儿这话得对,现在要去抓了人就打草惊蛇了,回头人家说就骗财,你能把人家怎么样。

第八百三十四章 禽兽与禽兽不如!第四百四十一章 感恩者-李世民第六章 承庆殿定策第五百零三章 饭桌上的学问第三百七十六章 压到骆驼的后一颗稻草第九十九章 血战恶阳岭第三百七十章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第三百六十二章 给脸不要脸的东西第四百四十九章 承庆殿外的棋局第三百九十九章 摘茄子也特么不看看老嫩第六百五十二章 锦上添花第七百四十九章 挣扎与抉择第九百五十六章 纵横天山!第五百七十五章 颇思蜀否?第四百七十六章 有情人终成眷属第五百三十八章 密道?第一百四十六章 愤怒下的食欲第五百六十八章 禄东赞的香饵儿第五百零三章 饭桌上的学问第一百三十二章 郑家有女名丽婉第三百一十四章 赵节,贫道日你大爷第七百六十三章 何苦来哉呢!第九百二十八章 讨价还价!第八十七章 初游翠微宫第九百二十八章 讨价还价!第二百九十二章 坑人绝不含糊的李丽质第八百七十四章 秦琼是什么用意?第九百六十五章 凌烟阁(二)第四百二十四章 魏王抢亲第四百二十九章 南衙的第一场血第七百八十一章 傅奕的“故事”!第二百四十八章 这枕头送的太及时了吧第九百三十章 喲,你也有这一天!第五百六十八章 禄东赞的香饵儿第五百九十八章 臭显摆的李世民第九百七十五章 再说一遍,这是私事!第二百零五章 丽政殿里的小嘴巴第八百四十章 错综复杂的贺兰山!第五百六十六章 反攻进行时第三十九章 李恪的春天第七百零二章 路有冻死骨第七百三十六章 以德服人第五百八十章 反转第四百四十七章 鱼儿终于浮出水面了第六百四十四章 不会让你为难的第一百六十二章 倔强的孙思邈第三百一十九章 政治低能不说,情商也不高第三十五章 出使风云(1)第三百七十二章 曲江池的奇景第九百六十三章 一团和气第二百二十章 告诉伏允,老子来了第七百九十二章 长孙家的另一个外甥!第二百二十七章 皇帝有旨,攻击立止第三百零五章 大哥,你能给点反应吗?第三百七十五章 唾沫星子满天飞第四百九十八章 抽丝剥茧第八百八十八章 秋天的第一捆菠菜!第二百二十七章 皇帝有旨,攻击立止第二百八十五章 就你这样的蠢货也想当太子第五百六十章 多余吗?不一定第六百六十二章 流血中的卑沙城第五百四十四章 你知道圣人的名讳吗?第九百五十七章 尽归于唐!第一百三十二章 郑家有女名丽婉第六百三十七章 鬼哭狼嚎的刑部大牢第一章 初临贞观第三百四十八章 会吃醋的小家伙第五十八章 并省官吏(5)第六百一十四章 新一年春围的风头儿第六百五十五章 哎,算卦得给钱啊第八百四十三章 瘫子?第四百二十三章 好色,是一种遗传第二百二十二章 库山终战第七百零四章 你们爷俩商量好了?第四百九十八章 抽丝剥茧第八百零三章 算是个商量!第八百九十七章 祸兮福所兮!(一)第四百三十二章 瞅你那点出息第七百七十八章 这操作,太溜了!第四百八十七章 这么小就会看花姑娘了?第八百六十七章 不可逆转的转型!第六百二十六章 南阳旧事第五百一十四章 咸吃萝卜淡操心第四百一十八章 孤给你派个新活儿第一百七十七章 李承乾到底是什么样的人第四百四十七章 鱼儿终于浮出水面了第五百五十五章 长史进门是非来第五百章 你到底是谁家的丫头?第七百七十四章 另有其人第三百八十五章 论补脑的重要性第八百九十四章 你的舒服日子过多了!第九百六十八章 又弄出一个意外第一百七十八章 黄鼠狼来拜年了第一百二十一章 萧瑀的险恶用心(2)第三百一十一章 别矫情了,喝吧第九百一十八章 刑部大堂的闹剧!(二)第二百四十八章 这枕头送的太及时了吧第二十五章 王家的投资第八百八十七章 大唐豪放姐!(三)第三十章 你们真是让夫子蒙羞啊(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