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六章 真有人敢在太岁头上动土

打发完了这个满头白发,哭的跟月里的娃一样的钱九陇,李承乾就准备去观云殿用午膳,那丫头一早就派人过来传话,今儿她可是准备了一桌子好菜,这个面子是必须要给的。再说因为赈灾的事,自己把大婚的钱都花了,这心里多少还有点儿对不起人家。

可刚走出殿门,赵节慌慌张张的跑了过来,呼哧带喘的说:“殿,殿下,丘神绩在,在邙山被当地的官府扣下了,说是,说是他屠了一个村子。”

“别急,把气喘匀了慢慢说,到底怎么回事,他不是查那宦官的事吗?”,丘神绩虽然不爱说话,为人阴沉,但是做事及其沉稳,比赵节不知道强了多少,他是绝不会给自己捅这么大的篓子的。......

原来,自打那天在顺天门收拾掉那个抱薪救国的的家伙后,给他出注意的宦官就消失了,查了宫中的内档才知道,那个吃里爬外、背主忘恩的家伙叫王谷,是洛阳北邙山人士,这才有丘神绩等人前往洛阳的查案的差事。

因为王谷出身的村落在邙山之深处,道路堵塞所以就带来二十多人轻装进了山,把剩下的人直接就留到的驿站。可是五天以后,他们就得到当地县衙的通知,说丘神绩带着手下的人屠了王谷的全村。

更为奇怪的是丘神绩自己都说不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一觉醒来他就躺在王村之中,周围全是村民和他手下们尸体,而他自己也被几个采药的山民抓了起来送官了。

“去找长孙嘉庆,让他出面把人保出来,然后在都督府调人接着查不就完了吗?”,王治到河南道整饬吏治,现在洛阳的主事还是长孙嘉庆,还有他这个洛阳大都督府长史保不出来的人,用得找费劲巴拉跑回长安求援吗?

听到太子提出的疑问后,赵节不由的苦笑的回道:“殿下,这正是臣要跟你说的第二件事,长史是在前往邙山路上遇袭,现在重伤昏迷中!”

什么,长孙嘉庆可不是一般将领能比,李承乾和他一起打过仗,当然知道他的身手,就算是偷袭那也是不容易得手的,今儿这事儿太特么寸啊。

“殿下,殿下,你说话啊。”,看到李承乾不说话,赵节就感激催促着,丘神绩关在大牢里倒没事,可是要不抓紧处理,那这线索可就断了。

自从他和丘神绩入主司经局替太子经营密谍部以来,什么时候让吃过这么大的亏,都特么让人家团灭了。这个事儿要是差不清楚,那他们俩以后在东宫还怎么混啊。

沉思了片刻之后,李承乾眯着眼睛说:“洛阳是保证两道赈灾的大后方,那里绝对不能乱,不然的话,朝廷这段时间的心血可是付诸东流。

传诏中书省,拜吏部右侍郎杜淹为洛阳大都督府长史,即刻启到赴洛阳赴任,并释放被羁押丘神绩。

同时,命长孙冲为正差,你和丘神绩为副,调六率一千精骑赶赴邙山继续调查,不管后面藏着的是那个王八蛋,都把他给孤揪出来。”

话毕,李承乾从怀里掏出一块令牌交到赵节手中,他不是不想去,可朝中正是多事之秋,边境打仗,国内赈灾,实在是脱不开身,要不然他非得亲自去邙山看看这事到底有多大的鬼儿。......

观云殿,有了洛阳的这事,就是再好的饭菜,他也没有胃口了。有一筷子无一筷子的吃着,这心思早就跑到九霄云外去了。

看到李承乾这般的心不在焉,独孤般若往里靠了靠,温声问道:“殿下,有什么烦心的事吗?如果不是有关军国要事,不如说给臣女听听,一人计短,二人计长嘛。”

在宫里这么长时间了,独孤妙音知道,李承乾要比皇帝更加忌讳后宫干政的问题,除了上次他出征那次叮嘱外,在观云殿他是从来都不提的,今要不是见眉宇间愁云不断,独孤妙音是不会主动问的。

看独孤妙音这么小心翼翼的样子,李承乾不由的在心中叹了口气,自己这是干什么啊,都把人家吓成什么样,要是这样过一辈子那也太没意思了,反正也不是什么机密的事,说说就当给她解闷了。

于是,李承乾就从那个报薪救国的家伙开始讲起,一直讲到了长孙嘉庆的遭遇,不过,这次皱眉头的却是独孤妙音,起身就开始踱起步来,她这么一出,倒是把李承乾给整蒙了。

“妙音,你这是怎么了?”

“妙音,妙音。”

被李承乾这么一叫,独孤妙音这才回过神来,蹦蹦跳跳的跑了回来,给李承乾讲述了他对邙山的了解。确实,那里是什么情况,李承乾当然没有这个洛阳独孤家的掌家小姐清楚了。

邙山古时候原名太白原,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谷水》说:“谷水东左会金谷水,水出太白原,东南流,历金谷,谓之金谷水。东南流经晋卫尉卿石崇之故居。金谷水又东南流入于谷。谷水又东经金墉城北。

这里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相传很久以前,昆仑山上住着一位老道和他的两个小弟子,他们整天在一个仙洞里修行。一天,老道对两个弟子说:“我要去天外一个朋友那里作客,这口大锅里煮的是从东海抓来的一条蟒,锅下面要不时架上柴禾烧,锅内要不时地加水,千万记住!”说完骑鹤而去。

可是这两个小徒弟因为没有好的耐性,就忘记添柴和加水,师傅回到仙洞,一看锅底火已熄灭多时,锅里黄蟒不在了。

后来,两个小弟子追到天黑,眼看着蟒逃进了东海,正想休息,老师傅骑鹤赶到。大喝一声:“畜牲!你俩使黄蟒给人间留下了灾害,那你俩就永远守住这水道吧!”

说完,两个小弟子便变成了两座山,永远守在这水道的两边,人们就把这条黄蟒留下的黄水道叫黄河,把两个小弟子变成的山叫追蟒山。后来,黄河南岸的人们觉得追蟒山不好听,就改叫邙山,一直沿用到现在。

原本,李承乾以为独孤妙音只是知道奇闻异事,独孤妙音接下来的话却给他打开另一扇窗户。自北魏到隋统一中原前,那里不知经过多了多少次的大战,当地的不少百姓和溃兵们也在那里过起了打家劫舍的营生,慢慢的那里就成了个鱼龙混杂之地。

他们白日为农,黑夜为匪,用这种黑不黑,白不白的方式形成了一种地方势力,让当地的官府拿他们也没有办法,处处碰壁,处处好似打在棉花上一样。

独孤家以前的货被他们截过几次,后来还是同过中人,花费了不少钱财才打通了关节,自此以后,独孤家的东西就再也没被截过。

李承乾一边轻轻的敲着桌子,一边思考,这邙山的水太深了,丘神绩就是因为太过招摇了,所以才落得这样的下场。

片刻之后,李承乾将恒连喊了进来,将自己顾虑告诉他,随即吩咐道:“你亲自去通知长孙冲,让他们隐秘行事,既然那么如此的复杂,那咱们就得有点抽丝剥茧的耐心.......”

第五百一十五章 时不时就有惊人之举的皇帝第一百九十七章 老谋深算的岑文本第三百二十一章 螳螂捕蝉第五百四十七章 殿试第一百三十三章 进退维谷的李绩第七百五十章 这,这不可能!第三百九十七章 火辣辣的挑战第八百零六章 老冤家,新思路!第二百五十九章 大师,有些事是急不得的第四百二十六章 开天辟地的李世民第七百四十三章 有一个智者曾这样说过!第六十四章 还有爷们吗(1)第六百零一章 单道真立威,分全羊第二百六十四章 老李纲后悔了第四百二十四章 魏王抢亲第三百七十三章 一念成魔第四百二十九章 南衙的第一场血第六百八十七章 送上门的小媳妇第一百三十九章 都想当这个官(1)第三百八十二章 说话不算话的李世民第六十二章 包工头杜构第一百七十三章 太极宫前上演的全武行第六十三章 李承乾也有媳妇了第七十六章 我胡汉三又回来了第九百七十章 有这么玩的吗?第二百一十四章 战前会议第二百六十二章 媒婆皇帝李世民第三百零四章 永平坊见闻第六百零三章 人心啊,放着放着就臭了第六十六章 李恪的怨念第三百九十六章 爱卿,你得多读读书啊第五百七十五章 颇思蜀否?第九百九十章兄弟和睦!第五百六十四章 退守麦洼第七百八十二章 傅奕的担忧!第七百五十八章 这是人情,也是体面第二百四十一章 龙有逆鳞,触之必死第四百七十三章 福兮祸所伏第四百五十八章 真假李承乾第五百七十章 永昌府的席面第七百七十三章 此宴会,非彼宴第一百零三章 最后一战(1)第九百六十九章 都围着小家伙转!第七百二十九章 聪明人话不用说多了第三百八十一章 姜还是老的辣第三百五十三章 是男人就应该对自己狠一点第四十四章 大安宫第五百七十四章 知道你崔爷是混那的吗?第二十六章 朕要杀了这老匹夫第一百六十章 你可要记住了!第五百五十六章 表哥,能赏口汤喝不?第九百七十九章 好言相劝!第四百九十四章 艳名一夜盖长安第三百三十一章 天下掉下来的馅饼第二百六十八章 玄武门上还有散去的疑云第九百三十八章 俩小老头的算计!第八十二章 论粮道(2)第五十七章 并省官吏(4)第四百二十六章 开天辟地的李世民第七百九十四章 来而不往非礼也!第七百一十六章 真神计划 (一)第二百六十九章 马周送来的枕头第二百七十六章 你是谁家养的狗第一百五十章 疯魔的窦奉节第一百六十九章 寸步不让的孙伏伽第三百四十一章 会算账的宋州刺史第九百九十二章九州归一,新皇现!第八百七十章 你去把兵权夺回来!第八百七十章 你去把兵权夺回来!第八百五十二章 啥玩意,进去了?第二百四十四章 你舅爷永远是你舅爷第三百七十二章 曲江池的奇景第三百零二章 岑长倩的选择第一百二十四章 对李靖还是不放心啊第三百五十一章 不把朕放在眼里吗?第四百三十六章 单道真第五百五十五章 长史进门是非来第七百七十九章 这屁话到底是谁说的!第二百八十九章 被老头儿玩儿坏的吴黑闼第九百零八章 手脚干净的“贼”!第九百三十六章 烂摊子!第一百一十二章 到处都闹幺蛾子(1)第二百零七章 进了贼窝的李靖第二百三十六章 太子到底想干什么第七百零五章 父子之间是要糊涂着过的!第二百六十一章 喋血鸿胪寺第六百九十七章 官儿当大了没好处第九十六章 祭天求雨第二百五十五章 殿下,这里面的水深着呢第一百一十五章 杯酒释兵权(2)第八百七十三章 靓丽的风景线!第四百五十六章 有些话是不能当真的第六百九十七章 官儿当大了没好处第六百四十六章 尊严和活命第二百二十九章 一辈子就硬气一把的李靖第八百八十三章 你就没事找事吧!第八百六十二章 婚姻革命!第三百零二章 岑长倩的选择第三百四十八章 会吃醋的小家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