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一章 感恩者-李世民

对于李承乾的去而复返,皇帝感到很纳闷,可当他看到儿子身后的一身孝服的李立言后,脸上的表情瞬间凝固了,指着李立言的同时还把头转向儿子。

当他在李承乾那里得到肯定的答案后,李世民悲怆的说道:“痛煞朕也,朕失去了一位良师益友!”

李世民是个恩怨分明的人,跟他有仇的,他绝不会手腕,即使是自己的亲兄弟,他也会毫不犹豫地用刀砍下对方的头颅。

可对于他有恩的人,他也绝不会忘记,就说萧瑀吧,就因为在武德朝的时候帮过他,李世民不仅给他封官加爵,更是包容了多年的跋扈之举。

在朝中的大臣中,能让他心存感激的人不多,李承乾的三个老师,李纲、张玄素、秦琼绝对算是排在前面的。知子莫若父,三岁看到老,李承乾从三尺长到入主东宫前是什么样,没有人比他再清楚了。

在李世民看来,高明就好比是个没装满的茶壶,一瓶不满半瓶子慌,性格懦弱,喜欢说大话,而且又没有担当,说实话,他当年确实不是比李恪差了很多。

可自从这孩子入主东宫以后,身上的毛病一个个都消失不见了,而且还为国家和宗室屡立功勋,说他是历代储君的典范,一点都不为过。

李世民不得不承认,就算自己在他这个年纪,比较起来的话,也是失色不少的,他把这种改变全部都归功这三位老师。

尤其是李纲,不亏是皇家御用的老师,再总结了前代失败的例子后,因材施教,洗涤了高明的精神,让他由内而外的建立起了强大的自信。

不管是作为皇帝,还是作为父亲,李世民都是应该感谢这位老者的,因为他为李唐培养了一个合格的继承人,为国家的社稷传承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就凭着这一点,封他一个公爵,一点都不为过。

所以,每当四时八节,皇帝赏赐群臣的时候,他们的三个的赏赐从来都是最重的一份,不管别人有什么闲话,李世民始终坚持着这一点。

坐在龙椅的李世民,用手拄着脑袋沉默了很久,一直到长孙皇后端了一杯清水来,才把他的精神又拉了回来。

片刻之后,皇帝让李承乾来研墨,一边写着诏书,一边说道:“追赠李纲为司空、尚书左仆射,观国公,谥号为贞,其爵位三代而不递减。着皇太子承乾,亲自扶灵至昭陵功臣吉地。.......”

嘶,侍立在一旁的李承乾,听到皇帝的追赠圣旨后倒吸了一口凉气,他原本以为追封一个侯爵,开府仪同三司就不错了,可没有想到皇帝竟然给予他如此重的追谥。

更让他意料不到的是竟然陪葬是昭陵,而不是献陵,不要看这小小的一字之变,这里面的说道可是不少呢。

按照常理说,李纲是受李渊恩诏入仕大唐的,而且武德朝的时候又出任了礼部尚书、太子少保,于情于理在他离世之后都是应该陪葬献陵。

而进入昭陵的标准只有两条,要么就是秦王府的旧臣,要么就是在贞观一朝立下大功的,而皇帝之所以这么决定,一定是看在李纲出了教导自己有些苦劳的份上。

“臣李立言,代先父及阖家八十五口,叩谢陛下隆恩!”,李立言听到皇帝的圣旨后,狠狠地在地上给皇帝扣头。

从追谥上就能看出来,皇帝对父亲的评价极高,不仅追赠了三公和宰相的职务,更是赏赐了国公的爵位,三代不减啊,这是多么大的荣宠。

“卿父,品德高尚、清净高雅,自武德朝至今,常有治国良言奏闻于上,先帝和朕都受益良多。随后又不顾年高体弱,在东宫治学多年,不仅培养了太子,更是为我大唐培养了的未来耗尽了最后的心血。区区的官职和爵位,不足以表其劳苦,这一切都是他该的。”

话毕,李世民从龙椅上走了下,推开了殿门,一股冷风吹进瞬间就让本来温暖的大殿,骤然的降了几度。可李世民却毫不以为意,抱着膀子一边看着外面漫天的白雪,一边叨咕着:李文纪,李文纪,一个不错的老头!

武德朝的时候,听说李纲出任东宫的太子少保,李世民的心里多少还是有些不是滋味的,这不是因为李纲历仕三朝,门人学子遍布天下。

而是因为李纲是天下公认的帝王之师,有了他做老师,不仅能皇帝的圣意归属,更是能在大义上证明那个皇子拥有当皇帝的资质。

可惜啊,自己是没有这个福气的,所以在为李承乾选择老师的时候,他就意属李纲了,即使没有长孙无忌的推荐,李世民也会把他请出来。

以前,好学的李泰上书求了好多次,希望可以拜在李纲的门下,或者执以弟子礼去请教学问,可都被自己一一驳回了。

为什么,没有为什么,这不是说忌惮李泰的那点小心思。而是因为这个老头儿在安州之乱后,上了一道密折专奏,清楚明了的说了诸位年长皇子们优缺点。

再他看来,高明是块完美的璞玉,让他雕琢了几年反而大大限制了他的天分。

其他的皇子非但没有当皇帝天分,更是容易招来灾祸,身死国除将是他们最终的归宿。皇帝要是想让他们能安稳的度过余生,最后趁早断了他们的念象。

否则,一旦矛盾激化,仇恨的种子发了芽,在皇帝百年之后,难免还会有一场血雨腥风,即使没有高明的命令,或者说是高明的命令根本就不管用。

在东宫多年,他太知道,那些热血青年的德行了,说他们有志的年轻人,不如说是荆轲一类的慷慨之士,高明对他们恩遇越高,他们的做的就会更绝,和这种卫主的忠贞之士,在这方面是讲不清道理的。

所以李纲的这份奏章是皇帝在上元节前对宗室进行织剪的一个重要原因,历经了一场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太知道人心的重要性了。

“父皇,天寒,您还是应该保重龙体才是!”,就在皇帝在深思之时,李承乾将自己大氅解了下来,披在他的身上。.......

第七百二十八章 陵园中的对话第七百四十五章 世上最大的谎言第三百零八章 女人嘴,骗人的鬼第三百一十一章 别矫情了,喝吧第五百五十章 陛下,还记得您表叔吗?第四百六十六章 夫妻夜话第二十三章 大唐版舌战群儒第二百零六章 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第五百八十四章 楼下的是你爹第五百一十七章 爹和儿子一样不好说话第六百二十七章 张大财主第五百八十四章 楼下的是你爹第九百八十六章 强烈的对比!第五百四十六章 有人要上吊!第五百二十二章 算盘不要打的太精第九十章 含风殿议事(2)第八百五十二章 啥玩意,进去了?第六百零三章 人心啊,放着放着就臭了第三百九十章 腼腆的长孙无忌第四百三十二章 瞅你那点出息第九十六章 祭天求雨第十章 新华州刺史第四百一十八章 孤给你派个新活儿第五百四十七章 殿试第三百六十三章 内卫在行动第七百九十七章 滚出去,开府!第九百五十六章 纵横天山!第六百一十九章 有些人就适合当枪用第七百三十八章 晋阳风暴(一)第三百六十一章 咋地,你特么还想开直播啊!第八百一十五章 物“事”人非第五百七十八章 迟迟露面的钦差副使第二百二十四章 不可沽名学霸王第八百六十四章 呦呵,绑了个爹回来?(一)第八百一十九章 是胖折,还是砸折?第九百二十八章 讨价还价!第四百八十二章 绝不惯着这样的刁民第四百六十一章 醉在梨树下的李承乾第三百三十九章 比唐俭更不要脸的人第一百三十八章 长孙皇后是菩萨第一百六十七章 东宫的特务组织第二百一十一章 本宫就是要树立一个榜样第六百二十九章 欲盖弥彰第八百一十六章 狭乡迁宽乡!第九百一十七章 刑部大堂的闹剧!(一)第十六章 国舅爷升官了第一百五十一章 交易第六百四十八章 跟不上时代就只能被淘汰第二百五十四章 食民而肥的鸭子们第四百七十九章 承庆殿驳论(2)第七百七十一章 九尸迎宾第六十三章 李承乾也有媳妇了第五百七十四章 知道你崔爷是混那的吗?第八百零二章 老臣受教了!第四百七十一章 美女和野兽第五百八十六章 掉井里就捞出来嘛!第八十三章 论粮道(3)第二百六十三章 没有同类的李承乾第三百七十章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第四百七十章 难以降服的畜生第二十五章 王家的投资第二百一十章 瘦骨嶙峋的长孙无忌第九百三十三章 杜如晦搞事情!第二百七十九章 马屁高手李丽质第一百二十章 萧瑀的险恶用心 (1)第二百八十七章 奇葩的法律第六百一十六章 下官请你们吃肉!第九百八十七章牙咬崩了!第六百七十五章 别给脸不要脸第七百三十一章 狗起秧子了!第七百六十五章 有些礼,必须收!第七百二十八章 陵园中的对话第六百六十四章 大将军威武第六十七章 岷州之战(1)第四百七十八章 承庆殿驳论(1)第六百五十四章 封王?没问题!第五百五十五章 长史进门是非来第二百六十七章 大唐官场降职记第五百九十四章 临海公主的最终决断第六百二十一章 就是那么简单第九百九十章兄弟和睦!第一百五十一章 交易第五十六章 并省官吏(3)第三百零九章 霍王李元轨第八百八十三章 你就没事找事吧!第三百二十一章 螳螂捕蝉第六百零六章 我说你是咋想的第八十三章 论粮道(3)第八百七十六章 就轻轻的一拳!第一百七十七章 李承乾到底是什么样的人第一百四十一章 谋杀亲夫的郑丽婉第一百七十七章 李承乾到底是什么样的人第三百七十四章 殿下,我劝你善良第六百八十四章 洛阳宫级别最高的保安第五百九十九章 申州府的新年第八百一十六章 狭乡迁宽乡!第七百七十章 我真冤枉!第五百五十七章 你这老不死的咋又来了?第一百五十八章 没人敢接的杀人案第七百五十九章 扑朔迷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