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一章 希望在田野上

人皆有私心,这和个人修养、道德情操、门第出身没什么关系,没什么人能真正做到大无私,即便李承乾在用人的时候,同等条件下也会以人情为先,没办法,谁让这个国家自古以来就是讲人情世故的呢。

独孤妙音只有这一个胞弟,将来李承乾登基,势必要和皇帝当初一样履行议亲议贵、封爵赐地。如果独孤睿不争气,早早地把德丧了,那么这份富贵就会落到独孤谋的身上。虽然都是一家人,但毕竟嫡庶有别,自己的便宜也不能让嫡脉再占了,所以她不得不狠下心来,让弟弟去血与火的战场上走一遭,成不成人就看他自己的了。

对于爱妃的这点小心思,李承乾表示支持,人不能活成独夫,太子妃的地位是尊崇无比,可要是六亲不认,那就太没有人情味了,像独孤妙音这样,顾家,顾小,正是李承乾所以希望看到的。......

这入了宫的女人,一辈子也就没有什么自由了,基本上没有什么机会出去享受外面的新鲜的空气。今年关中的雨水不错,庄稼地长的极是喜人,据京兆府上报,按照目前的长势来说,肯定又是一个丰收年。

所以,李承乾想趁着视察各县水利工程和农桑的机会带着她一起出去看看,至于小李象嘛,由陆芸带着没什么不放心,毕竟这样的机会是极为难得的。

在马车里,独孤妙音扒着车窗,瞪着眼睛看外面的街道和风景,对什么兴致都极高,不时的还发出几声感叹,从她的样子上就可以看出来,这几年宫廷生活真是把她憋坏了。

且让高兴去吧,笑着摇了摇头后,李承乾倒了两杯茶放在桌子的凹槽中,然后又拿起从皇帝那坑的汉书看了起来。

稍时,车队到了万年县,夫妇二人就在乡间的地头中散步,看看颗颗饱满,迎风飘飘的麦子,李承乾满意的点点头,看来下面的官儿也不全说假话,今年不用担心吃不饱了。

“殿下,关中的粮食很便宜,斗米仅四文,为什么你还担心百姓吃不饱呢!”,独孤妙音觉得自己的夫君有些小题大做了,现在的日子比从前好多了,吃的、用的,都不贵,干嘛担心这些呢,再说就算百姓的家底不厚,可也不差那几文钱吧!

“爱妃,没那么简单,老百姓过日子都是精打细算,家底都是一文文攒下来,今儿多花三文,那明儿就少三文买药,随时都有可能家破人亡、妻离子散,所以能省下来一文都是好的。

不要觉得问题小就可以忽视,很多事都是由小的问题,慢慢发展成了祸患,以至于民怨沸腾,国家根基动摇,这是先太师在世的时候讲给孤的,所谓治大国如烹小鲜就是这个道理。......”

独孤妙音出身豪门世家,享尽了荣华富贵,即是善于经营,但也绝不会懂什么是一文钱难道英雄汉。贞观初,六率征兵的大旗往外一放,那过往的关中汉子无不踊跃参加。这绝不是因为爱国,这些质朴的庄稼汉连饭都吃不饱,那还关心这些。

但凡能当上兵,那就能为家里的妻儿老小剩下一口救命的口粮,可以想想当初有多少关中的汉子在家中饮上一瓢清水,勒紧腰带,趁着家人熟睡偷偷从家中跑出来,看看自己能不能用命为家人挣一口安生饭。

阴山会战前,李承乾和士卒们躺在冰天雪地,他们最大的愿望就是朝廷能论功行赏,不要克扣了赏赐,如此一来他们家人就能吃上两年饱饭了,至于自己的命嘛,不要紧,反正早晚都是死,战死总比饿死强吧!

独孤妙音将来是要作国母的,虽然母后调教的不错,在宫务上多有建树,可说道民间的柴米油盐,那她就是绝对的外行了。她赶上好时候了,不像长孙皇后一样经历过那么多的血腥,所以李承乾想让她从庄稼地里领悟到治大国的不易。

都说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李象作为东宫的嫡长子,将来势必要继承他的位置,言传身教的作用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这也就是他为什么只带了独孤妙音,而以有孕不易走由头将勃律公主留在宫里的原因。

“是,殿下的教诲,臣妾都记下了,农桑是兴国之本,百姓是立国之基,两个缺一不可,相辅相成,这就像道家讲的阴阳之道是一个道理。”,待李承乾的话说完,独孤妙音笑嫣嫣的回着。

能如此快的举一反三也算是她的本事,还没等李承乾夸她,远处传来爽朗的笑声,定眼一看原来是薛国公-长孙顺德,老头儿龙行虎步到了跟前,乐呵呵给夫妇二人行了一礼。

“老臣离着老远就看到一对璧人在田地间散步,心想这是谁家的小俩口如此的惬意,所以就想上前看看,真没想到竟然是殿下夫妇。”

“老国公,你怎么也有雅兴来地头?”,依着李承乾对他的了解,每年这个时候,长孙顺德不是狩猎,就是在家中大宴宾朋,什么时候见他在地头遛过弯,所以也就有此一问。

呵呵......,“殿下,您忘了,万年县有老臣的封邑,离这里不远的庄子就是老臣家的,当初换封地的事还是您去找陛下求的情嘛,要不然这寸土寸金的好地方怎么能轮到老臣呢!”

长孙顺德这么一说,李承乾恍然大悟,是,确实有这么回事,这还是第一次征讨吐谷浑回来的时候办的呢,这么多年过去,长孙顺德不提,他还真记不来了。

“殿下,今儿这么得空,不如就到老臣的庄子里坐坐,也让我那老妻陪陪太子妃说说话,咱们爷们也整上两杯如何!”

长孙顺德致仕了,所以不像其他臣子有那么忌讳,说起话来自然格外亲近,都是亲戚,到了人家门口了,不进去坐坐就显得外道了。再者说,太子妃也陪自己走了这么长时间了,也该歇歇脚了,要不然这腿肯定得肿起来。

“好,盛情难却,那孤就去老国公的庄子上讨两杯水酒吃吃。”........

第六百零九章 帝幸鄠县第五十九章 新造纸术带来的影响(1)第六十八章 岷州之战(2)第三十七章 出使风云(3)第三百八十二章 说话不算话的李世民第五百四十四章 你知道圣人的名讳吗?第二百九十章 是不能让老实人吃亏的第九百九十一章 出来混总是要还的第三十章 你们真是让夫子蒙羞啊(1)第三百四十一章 会算账的宋州刺史第二百八十七章 皇帝也有被自愿的时候第五百二十五章 踏破胡虏、唐军威武第四百五十三章 坑爹、坑全家第二百八十三章 儿臣赌他们的脑袋第六百九十五章 吃亏是福第九十一章 争粮打井(1)第八章 华州之乱(2)第五百八十九章 哎哟,你这个小东西第二百一十一章 本宫就是要树立一个榜样第三百三十八章 活阎王长孙冲第六百三十八章 人间最恶莫过于此第三十六章 出使风云(2)第七百六十六章 有钱,任性!第四百五十四章 武照第四百三十八章 母妃说不让我吃你的东西第三百三十章 鬼精鬼精的狄仁杰第九百六十三章 一团和气第一百三十五章 喝还是不喝,这是一个问题第二百五十八章 去告诉那秃驴,本宫在这等着他第九百四十七长孙之殇!第七百三十七章 不一样的北巡第九百三十三章 杜如晦搞事情!第八百五十五章 想不通死去!第二百八十五章 就你这样的蠢货也想当太子第八百三十五章 刘员外!第二百七十四章 家父裴仁基、家父就叫裴仁基第八百三十二章 行了,你也下去凉快下!第一百一十五章 杯酒释兵权(2)第二百三十一章 虚怀若谷的李承乾第九百六十章 哎呀,层层封锁啊!第九百零五章 我的活祖宗!第八百零八章 京兆府后堂的乐子第二百九十二章 坑人绝不含糊的李丽质第二百二十二章 库山终战第三百四十三章 不要小看读书的第七百三十三章 真特么回来事啊!第七百四十一章 晋阳风暴之收利息第六百零一章 单道真立威,分全羊第四百八十一章 哎呀我去,你这是打谁脸呢?第五百一十五章 时不时就有惊人之举的皇帝第一百三十八章 长孙皇后是菩萨第四百一十二章 欺人太甚的老匹夫第一百四十八章 给皇家丢脸的贱人第二百三十六章 神仙?妖怪?第七百二十章 真神计划之刺王杀驾第一百八十四章 可怜天下父母心第二百三十二章 历史第一个房地产商第一百五十八章 没人敢接的杀人案第七百一十九章 真神计划 (四)第六百九十三章 地头蛇的作用第四百五十八章 真假李承乾第二百三十章 父皇,有个新买卖,您看怎么样?第五百二十章 大唐运动会(二)第七百二十九章 聪明人话不用说多了第三百五十九章 文武并治,两手都要硬第六百八十八章 你这老匹夫耍滑头第二十七章 未雨绸缪第六百八十三章 应天门兵权第四百八十章 老头儿,你太放肆了第六百九十三章 地头蛇的作用第三百零七章 不省心的家事,不省心的人第五百一十一章 小兄弟,这世上最不可靠的就是人心第九百三十一章 有认干爹的!第一百三十六章 暗流涌动(2)第四百六十二章 狐狸也有打盹的时候第一百一十九章 你特么也要拿命去拼第七百三十章 你们!你们都是一伙的!第九百零八章 手脚干净的“贼”!第二百二十九章 一辈子就硬气一把的李靖第九百一十六章 秋风扫落叶!第七百五十五章 诡异的胜利与勒石燕然第二百一十四章 战前会议第三百一十六章 谯公之殇第八百七十七章 别特么给脸不要脸!第二百五十四章 食民而肥的鸭子们第六百六十四章 大将军威武第五百二十章 大唐运动会(二)第九百五十九章 胖子的桃色新闻!第七百一十一章 爱妃,你辛苦下!第一百一十六章 长安城的大搜捕第一百七十四章 陛下,你太过分了第五百四十七章 殿试第七十五章 岷州终战(2)第三百七十六章 压到骆驼的后一颗稻草第五百五十九章 夜半报丧第六十二章 包工头杜构第八百一十章 赖上门的长孙冲!第三百九十六章 爱卿,你得多读读书啊第六百二十章 有钱能使鬼推磨第九百一十六章 秋风扫落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