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三十四章 马屁精-刘洎!

《诗经·大雅·江汉》:“明明天子,令闻不已。”,自周武王定天下之后,君权神授的周天子,就成为了人间的至尊,行使特权敕封诸侯。

随后又历经秦、汉、隋至今日的大唐,为了天子的宝座,数不尽的英雄豪杰折戟沉沙,这其中也包括李承乾的长辈和兄弟。

可自从去军工区看过铸造好的其余八鼎之后,不管是皇帝,还是李承乾心中都有了一种莫名的感觉,怎么形容呢,就是心里激动,澎湃不已。

特别是李世民,那是敢杀从小一起长大的兄弟,且让自己老爹地方的主儿,看到这象征“天子权力”的九鼎,手握“祖龙”传国玉玺的他不膨胀就怪了。

可好景不长,就在九鼎要移送太庙去,等着年节祭祀时使用的时候,李世民的主意突然就改了,特意下旨要将九鼎摆在含元殿前,让臣子们上朝的都能瞻仰到九鼎的风采,所以才放到这么显眼的位置。

这不,刚刚把九鼎呈圆形摆放,象征关中的雍州之鼎摆在中间,他就急吼吼的把李承乾、房杜等人叫来品鉴,让重臣们看看这样摆放是否妥当,如果谁说出更好的建议,将有意想不到的重赏。

一共就九鼎,其实无论怎么摆都无所谓,就算谁站出来说什么花样来,也不过是变一个位置,除了容易被人当成阿谀奉承的弄臣外,根本不会出现其他的结果。所以自持重臣身份的大伙儿也都缄口不言,面面相觑,谁也不愿意当这个出头鸟。

李承乾是想到了怎么能让皇帝高兴,他相信其他的重臣也都想得到,只不过当小丑太特么丢人了,他作为一国储君,怎么着也得顾着点威严不是!

【看书领红包】关注公..众号【书友大本营】,看书抽最高888现金红包!

可这世上永远都不缺投机取巧的人,侍中-刘洎在众人“诧异”的目光下站了出来,随即言道:“陛下,臣以为怎么摆放都无所谓,陛下的天子气派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随心所欲便是大道,臣等都无异议!”

就在大伙以为刘洎的废话说完的时候,这家伙便趁着皇帝高兴吊起了书袋子,听得除了皇帝在外的所有人都无比的“汗颜”,对于刘洎的都投去了异常“赞赏”的目光。这能拍马屁不是关键,关键是能豁得出面皮,最起码今在这,没人比他更不要脸了。

九鼎为大禹所至,其意欲是护佑华夏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也一直都被当成祭天最重要的礼器使用;周武王立国之后,仍然继承了夏、商的典制,以九鼎为王权的象征。

秦昭王在位时,迁九鼎入秦,象征着周朝的社稷从此断胙!除了李承乾带回来的豫州之鼎,其余八鼎均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这是个很老套的故事,在场的诸位谁不是满腹经纶之辈,这种连顽童都能“如数家珍”的小典故,刘洎未免就显得有卖弄剩饭的嫌疑。

可刘洎既然能跻身宰相之列,自然不是那种只会炒剩饭那么简单,只见这家伙,立刻就把话题的重点从九鼎引到了“天子”这两个字上。

众所周知,自武王伐纣,即天子位,成康继之,那皆是守成令主。又有周公、召公、毕公、史佚等一班贤臣辅政,真个文修武偃,物阜民安。

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和政权,自称其权力出于神授,是秉承天意治理天下,故称天子。如此一来,天子不仅成为了人间的至尊,更是相当于给自己找了个“天”当爹。

而其副作用也是很明显的,有的朝代因为皇权的衰弱,还出现神权凌驾于皇权之上的事,比如那个三次出家被臣子们赎回来的梁武帝。

刘洎敢这么说,是因为他了解皇帝,连自己的爹都容不下,他怎么能容易自己年年给老天这个“干爹”心甘情愿的磕头呢!再加上太子所提出的限制佛教的政令,从这点上就能看出来皇帝对于所谓的神权多么的深恶痛绝。

如果他能在大义上,将所谓神权和皇权合二为一,那这功劳其实不是大大的,几句空话就能成为皇帝对抗神权的中流砥柱,何乐而不为呢!

于是,在这种心理作用下,刘洎拱手言道:“商以前,对至尊的称呼是人王或者人皇,后纣王被武王所取代,人王的称谓从此截止,改用天子称谓,让原本人间的至尊,成为了天地之子,臣以为这个称谓有所不妥。”

“昭王的时候,称西帝也是想摆脱天子的称谓的桎梏,另辟蹊径以成帝王大道;可因为时势所限,不得不作罢。今,我朝国力强盛,陛下的功业远超秦皇、汉武,那为什么不能即位人皇,将神权和皇权合二为一,成为凌驾于那些所谓神灵之上的帝王。”

话毕,马屁精刘洎还向魏王李泰挤了挤眼睛,示意他可以站出来捞一把了;是以,心领神会的李泰赶紧把话接了过去:“父皇,儿臣以为刘相所言甚为有理。.......”

李泰的学问不错,脑子也不笨,他当然知道刘洎是什么意思;既然刘洎把头开好了,那他自然要把话接下去,只听他摇头晃脑的从纣王,那个被臭了一千多年的昏君说起。

纣王在即位之初,经略东南,征讨东夷,将商朝势力扩展到江淮一带,巩固了中原王朝的统治。可人到中年,尤其功业达到了一定的程度,就难免骄傲自满,专横霸道起来,所以就引得了很多诸侯国的不瞒。

最终在牧野之战,败于为周为首的诸侯国,身死国灭为天下笑。随后周朝的史官们就在上意的关照下,将他这个被叛臣们弑杀的亡国之君记载成了千古暴君。

特意将他“不敬神”记载为“反对神权”、“改革旧俗”,将其“任用罪人”、不重用贵族,理解为打破诸侯国的世袭制。这样做无非就是想在保证他们利益的前提下,掩盖弑君犯上的事实。

为了彻底淡化商王朝在民间的影响,更加衬托出他们的“正义之举”,故而采用“天子”这一称谓,利用天的名义把自己的谋逆合法化。........

第三百八十八章 真是白活了一辈子,谁也看不上他啊!第七百二十章 真神计划之刺王杀驾第一百零四章 最后一战(2)第八百九十六章 师生之谈!第七百五十二章 我可有诚意了!第三百一十三章 牛鼻子,下来吹牛批行吗?第四百五十八章 真假李承乾第三百二十九章 买猪肉的小男孩第九十四章 你算个什么东西?第六百零八章 发昏当不了死第二百八十七章 奇葩的法律第八百二十四章 臣不能白拿殿下的东西!第五百三十七章 姐妹当差第九百四十六章 天上掉下一名副帅!第八百二十九章 你们,给老子放尊重一点!第九百七十八章 乱花迷人眼!第一百九十六章 皇帝也听墙角第八百二十七章 豫州之鼎第八百八十八章 秋天的第一捆菠菜!第六百八十八章 你这老匹夫耍滑头第四百零八章 知错能改的皇帝第八百九十七章 祸兮福所兮!(一)第四百一十六章 禄东赞 (1)第七百九十九章 你没听错,就是造反!第七百七十九章 这屁话到底是谁说的!第五百三十一章 萧瑀的新爸爸第六百八十二章 被揍成猪头的阿使那步真第二百七十一章 来,美人给朕笑一个第一百零八章 长安城弥漫的阴谋(3)第二百六十三章 没有同类的李承乾第四百二十五章 打死你个龟孙第八百九十章 没想得那么简单!第五百七十一章 窦宽受贿第三百三十三章 陇西王府的夜宴第四百三十九章 反正你得帮忙第六百三十七章 鬼哭狼嚎的刑部大牢第一百一十七章 李世民的花边新闻第五百九十六章 遂安夫人第六百九十五章 吃亏是福第五百五十一章 见过坑的,没见过这么坑的第一百九十七章 老谋深算的岑文本第七百六十二章 追本溯源第七百三十章 你们!你们都是一伙的!第一百四十一章 谋杀亲夫的郑丽婉第二十一章 丽正殿叙话第四百四十四章 甩包袱的李世民第三百一十三章 牛鼻子,下来吹牛批行吗?第三百二十三章 新的疑云第一百八十五章 骂的就是你萧瑀第六百八十章 龙虎会第二百三十六章 神仙?妖怪?第三百八十九章 你真是个坏怂啊第七百五十七章 妥,还是不妥!第二百一十八章 突袭鸣海第九十三章 争粮打井(3)第三百一十八章 老子是你们活祖宗第九百二十四章 今生父子,前世冤家!第六百四十一章 结束代表着新的开始第二十一章 丽正殿叙话第五百七十八章 迟迟露面的钦差副使第二百零八章 弘文殿选将第三百八十八章 真是白活了一辈子,谁也看不上他啊!第二百二十三章 宜将剩勇追穷寇第九百四十章 最好给我一个好的理由!第六百九十六章 目标-陈家?第五百三十八章 密道?第一百七十七章 李承乾到底是什么样的人第六百七十二章 大枣交情第八百零二章 老臣受教了!第五百九十六章 遂安夫人第六百零七章 “妥”善处置第二百七十九章 马屁高手李丽质第三百三十章 鬼精鬼精的狄仁杰第五百五十八章 汉中风云第三十章 你们真是让夫子蒙羞啊(1)第一百二十章 萧瑀的险恶用心 (1)第五百四十五章 乱拳打死老师傅第七百八十八章 新发现与小和尚第五百二十六章 明德殿里的大耳刮子第六百一十三章 做客王府第六百二十七章 张大财主第五百二十章 大唐运动会(二)第三百零六章 大唐的工匠精神第三百五十章 老师,您可得想清楚啊第三百六十六章 放屁砸脚后跟的裴律师第七百九十八章 不对,全都不对!第四百零八章 知错能改的皇帝第一百三十一章 老子好欺负呀第三百二十四章 宝志,又见宝志第三百零一章 布衣傲王侯者第六百五十六章 哦,还有这么个人呢!第一百二十五章 当官也不容易啊第三百九十九章 摘茄子也特么不看看老嫩第四百二十九章 南衙的第一场血第七百八十六章 祖宗,救命!第四百一十三章 鄠县农场的小老头第七百四十五章 世上最大的谎言第七百八十章 小题大做第三百三十九章 风这么大,你不怕闪着舌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