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3困鸣沙断炊连三日 问解脱多数迷一生

马周说:“陛下,臣的确针对这些问题想过破解之法,但是在没有被验证之前,臣不敢妄奏,还望陛下谅解。”皇上点点头说:“既然你没有破解之策,却把这件事情告诉朕,难道这么做就是为了增加朕的烦恼吗?”马周说:“自古以来做天子没有安逸的。”皇上说:“你是觉得朕过的太安逸,才上了这一道奏疏?”马周说:“陛下,老子曾经说过,为难必于易,为大必于细。在问题还没有发生之前,就能够未雨绸缪,才真正能做到长治久安。”皇上点点头说:“好吧!不过你也应该知道食君之路禄,解君之忧。我给你时间,让你去验证自己的破解之法,如果最后被证实有用,你要及时把它献给朕。”马周点点头说:“多谢陛下体谅。”马周退下了,皇上一个人坐在那里,反复地阅读这一篇奏疏,心中像是一锅煮沸的水、上下翻腾。正感到烦恼之际,皇后走了过来,皇上就把这一篇奏疏给她看,说:“马周真是一位良臣。”

皇后却没有看那篇奏疏,而说:“自古内外有别,朝政上的事我就不过问了。”皇上说:“马周的这篇奏疏说的是咱家的家事,他在里面提到了一个典故,开皇年间,社稷安定、百业兴旺,可当时房乔和他的父亲就只出大家多疑、皇嗣柔弱、诸王强悍,最终不幸言中。如今朕看到了类似的内容,不能不小心应对。”皇后说:“陛下能够重视这一篇奏疏就是吉兆,当年房先生就能够看出其中的端倪,如今他身为宰辅,又怎么能瞧不出来呢?你应该找房乔问一问,看他对这件事情是什么看法?”皇上说:“你说的没错,朕怎么把他给忘了。”这个时候皇上释然了,认为房乔一定有破解之法。当即让人把房乔请到内廷,见面之后,皇上开门见山的提到了马周的那一篇奏疏,房乔认真的听着,最后皇上说:“在开皇年间你就能指出当时天子以及皇室存在的问题,所以马周提出的问题,你应该心知肚明。朕把你视为知己,你把朕当做腹心了吗?”

房乔说:“陛下,曾子曾经说过,修身、齐家、治国,然后才能平天下,臣在开皇年间看到天子虽然勤于政事、崇尚节俭,却也在修身方面有着很大的瑕疵,而这个瑕疵在当时没有被人们所重视。既然在修身方面有很大的不足,齐家也就无从谈起,有了这两条不足,那就是在在治国平天下方面取得一时成就,却也很容易突然崩塌。”皇上说:“朕也知道隋文帝这个人有很大的不足,你觉得朕有不足吗?”房乔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最关键的是人要能看见自己的不足,而隋文帝最严重的问题就是他完全感知不到自己身上的问题。”皇上说:“你觉得朕身上有什么问题会导致社稷不能安泰呢?”房乔笑着说:“若论匡正君王过失,我不如魏征,陛下如果能够重视魏征之言,大可以保社稷无忧,这也是臣从未就这件事情,想陛下禁进言的原因。”

皇上一边听房乔说话,一边频频点头,说:“听了你的话,朕安心多了。”房乔说:“陛下身上以及皇室内部的问题现在还没有浮出水面,所以皇上暂时不必为这些事情烦恼,等到这些问题逐渐浮现的时候,皇上会面临很多两难的选择,到了那个时候,陛下要格外慎重。”一听这话皇上又忧虑起来,说:“天下人大概都羡慕天子家大业大,其实治天子家是很不容易的,家大越业大麻烦越大。”房乔说:“有隋文帝的例子放在前面,皇上只要切记不追随他,大概就可以保证天下太平。”房乔离开之后,皇上陷入了沉思,这个时候他注意到身边一个小太监也在那里做沉思状,皇上忍不住说:“你在那里想什么?”那位小太监说:“小的在想隋文帝治家出了问题,上皇治家是不是也出了问题呢?隋文帝错在把皇位传给次子杨广,而上皇却错在立长子建成为皇嗣,大概这就是房先生所说的两难吧!”

一听这话,皇上陷入了巨大的困惑当中,皇上回过头那位小太监说:“你觉得朕作为父亲怎么样?”那位小太监说:“人生在世时难两全,陛下立志做明君,为了天下人的福祉,陛下殚精竭虑,自家这件事几乎全部有皇后料理。皇后为人贤惠,众人皆知,但母亲再贤惠也是取代不了父亲的作用的。”皇上说:“这么说朕在这方面果然做得很不够。”那位小太监说:“不知道陛下有没有注意过这样一个问题,古往今来,很多慈父都没有办法将儿女培养成才,有许多寡母却生下了圣人。”这个时候皇上脸色一沉说:“你不过是一个无根之人,也敢说圣人的是非?”吓得那位小太监浑身发抖,只听见皇上发出一声断喝,那个小太监连滚带爬逃了出去。

正在发愁之际,萧瑀前来向皇上汇报皇嗣在功课上的进展,出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萧瑀说的都是一些让皇上宽心的话。皇上点点头说:“只要皇嗣不让朕失望,朕还有什么可忧虑的呢?”萧瑀当着皇上的面,把皇子狠狠的夸赞了一番,之后回到家里又觉得自己把话说的太满,万一皇嗣的真实表现被皇上知道了,自己反而有了欺君之嫌。他越想越觉得害怕,这个时候夫人说:“你其实不必为此焦虑,就算是皇上知道了,你就说之所以蛮是担心皇上一怒之下将皇嗣废掉,如果真的是那样,岂不是重蹈隋文帝的覆辙了吗?”一听这话,萧瑀立刻挑起大拇指说:“夫人果然聪慧。”尽管如此,萧瑀每一次冷静下来都会感到不安,于是每次见到皇嗣都忍不住要说教一番,可他越是这样就越让皇嗣感到厌恶。皇嗣越是感到厌恶萧瑀就越担心,越担心就越要说教。如此因果循环,使得皇嗣与萧瑀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紧张。

皇上和皇后夫妇两个平常都非常的忙碌,所以很少有时间陪着诸皇子,就算是皇嗣也不能例外。皇嗣平常总是觉得非常的失落,觉得父母根本不关心他。还找了一堆人对他进行说教,他每天都在跟这些人斗智斗勇。因为到了年根底下,他们好不容易抽出时间来见皇嗣,繁琐的礼节严重的限制了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情感。皇上说:“先生们都夸你功课做得好,朕的很欣慰,希望你跟着先生们好好学习、再接再厉,将来大唐的百姓就拜托给你了。”因为出生在这样的家庭,皇嗣很早就学会了说场面话,就算是与父母也不能坦诚相见。唯一能够让他说得出真话的,就是每天陪伴在他身边的太监。这些太监知道皇嗣虽然身份尊贵,却又出奇的寂寞。

腊月二十六日,各家各户都在忙着做肉,宫里的御膳房也不例外。因为皇上崇尚节俭,养尊处优的皇子也不能挑肥拣瘦。只要皇上在场,再也不喜欢吃的肉也要咽下去,而且不能露出痛苦的表情。皇嗣被请到皇后那里用餐,因为不能表现出厌食的毛病,这一顿饭吃得很不舒畅。回到东宫,皇嗣竟然将吃进去的东西尽数吐了出来。太监在一旁皱着眉头说:“皇上也是为什么对你要求这么严格呢?天子之家、富有四海,就算是吃一点瘦肉有什么不妥呢?哪里就能吃的,天下大乱。”皇嗣一听这话立刻变了脸色,说:“住口,你这个不知轻重的东西,敢说皇父的不是仔细你的狗头保不住。”嘴上虽然这么说,心里却觉得那个太监说的对,那太监说:“我知道我说的只是犯忌讳的话,我只是心疼皇嗣而已。”皇嗣说:“有些话你只要心里想就可以了,不必说出来,要不然我就要失去你了。”

一听这话,那太监立刻开始了自己的表演。流着眼泪说:“如果真能让皇嗣心情舒畅,我就算是死了也值得。”两个人越说越伤心,以至于抱头痛哭。正所谓没有不透风的墙,很快皇后就知道了这件事。她特意来到了东宫,说:“自古以来皇嗣都是很难做的,我知道这些年你过得很不易,但是你要咬紧牙关把你该做的每一件事都做好,千万不要让你的父亲失望,你若是出了问题,不但影响你父亲的一世英名,也会在将来给你埋下极大的祸患。”一听这话皇嗣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情绪,说:“我在什么还不懂的时候就被立为皇嗣了,如果我将来出了什么问题,证明我不适合做皇嗣,那也不是我的错。”皇后说:“就算是最后证明是你的父亲错了,或者别的什么人错了,对你有好处吗?你只有把每件事都做对了,有朝一日你才能够光大你父亲的基业,你作为皇嗣的人生才算是圆满。”

皇后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说服自己的宝贝儿子努力尽到一位皇嗣的本分。尽管如此,她回到自己的寝宫,仍旧感到非常的不安。但她为了不给皇上添麻烦,竟然没有将这件事对皇上说一个字。皇上仍旧沉浸在美好的幻觉里,虽然他隐约的感觉到房乔的话里面藏着机锋,却没有往深里去想,因为所有人都愿意相信对自己有利的东西,对于那些对自己不利的东西,他们都会刻意的选择回避。只有等到没有办法回避的时候,才会选择面对。随着新年的临近,敦煌也变得更加热闹了。周敦作为新到人的自始,当然不会错过这样一个与民同乐的机会。在各个衙门封印之后,他没有老老实实待在官暑过节,而是到处去视察。而且他根本没有穿官服,每到一个地方都主动上去跟人寒暄,询问菜价米价,任何一个地方发现有不妥之处就立刻传令有司进行整改。

周墩如此卖力,底下的人自然也不敢偷懒。虽然如此,他们却各有怨言,觉得新刺史让为了一己私利,让他们没有办法好好的在家里过节。在敦煌除了周敦自己,没有人会相信他这么做只是为了百姓。为了最大限度的给自己积攒阴德,周墩甚至到了犯人服苦役的地方,在那里我第一次见到了周墩。如果是按照以往的惯例,上面的官员来视察,说要和服刑的人进行交谈,他们都会事先安排表现比较好的人去表演。而这一次因为来的突然没有办法安排,我就成了那个被点到的人,周墩把我叫到跟前,说:“你对于目前的生活感到满意吗?”我不禁露出一丝苦笑说:“像我这样的人也配说满意或者不满意吗?”周敦说:“没错,你是犯了事的人,但并不表示受什么样的罪都是应该的,朝廷让你们在这里服役,归根结底还是为了你们好,让你们深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好洗心革面,重新做人,我保证只要你们能够真正悔过,保证不再犯,我就会给你们一次重生的机会。”

这个话说的是留了一个活扣的,什么叫重生的机会呢?你可以解释成给我们这些人减刑乃至于释放,也可以理解成让我们好好修行,接受佛陀的点化,最终能消除自己的业障,来世脱生的一户好人家。无论是二者当中的任何一个,都对我们有着极大的吸引力。而此时弥勒院仍旧非常的热闹,为了住持的位置,大家争的脸红脖子粗。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应该拥有更好的位置,每个人都觉得自己还有未被重视的才华。只有圆融和圆弘两位法师似乎不觉得这件事与他们有关,即便如此,还是有很多人非常憎恨他们,有阅历的人都知道有时候人越是表现出自己的不争,越有可能得到大家都在争抢的东西,王羲之东床快婿就是这样的例子。

因为弥勒院住持这位置实在是太过重要,朝廷在决定人选之后,立刻派人骑着快马将委任状送到敦煌。腊月二十七这一天,从长安来的使者先去了刺史的官署,然后在众多不良人的护卫之下来到了弥勒院。弥勒院众比丘用极高的礼节接待了这位使者,使者来到高处,当众宣读了皇上的敕令,圆融法师被任命为弥勒院新任住持,就在这一刻,有人很快注意到圆弘法师的脸色非常不好。他看起来非常的沮丧,两眼无神精神恍惚,他的这个表现让大家更加感到困惑。因为在这之前所有人都觉得他是一个修为极高的比丘,难道说他真的会因为自己没有得到住持这个职位而感到如此沮丧吗?圆弘躺在那里,他的支持者围在他的周围,一位小沙弥从人群当中挤了进去,说:“使者要回京复命了,住持法师说要所有比丘去为他送行。”

圆弘是不想去的,却又觉得如果生硬拒绝十分不妥,两眼一翻假装昏了过去,以至于陪在他身边的比丘也有借口不去。小沙弥不敢怠慢,马上去把这件事情告诉了圆融,圆融说:“你立刻去找郎中给他医治,医药费不用担心,我们会想办法。”然后自己带着众人去给使者送行,到了现场才知道,圆弘法师不来送行是非常大的错误。因为前去送行的除了有弥勒院的僧众,还有很多来自其他寺院的和尚,除此之外许多财力雄厚的施主也来了,更重要的是在地的官员悉数等在场。大家见面少不得要寒暄一番,这一次见面让彼此之间的关系更加近了一步,也让圆融法师在弥勒月的地位得以巩固。在场的人当中,也有很多人对这位以前并不知名的比丘非常不满,不过朝廷的命令竟然下来了,那就没有办法违反,除非圆融法师圆寂了,或者他触犯了戒律。

如果直接让他圆寂,一来破了杀戒,二来触犯刑律,一旦东窗事发,自己这一颗脑袋也要赔进去。最好的办法,还是想办法让圆融自己破戒。于是他们找人伪装成施主,来到弥勒院,表示希望不失财物供养僧人。没想到圆融说:“每年施主给我们布施的财物,足以供养弥勒院的僧众,所以你的好意我心领了,在敦煌还有很多别的寺庙,那里的僧众比我们更需要你们的施舍,如果你们愿意的话,就请你把财物布施给他们吧!”这一番话说的对方没有办法拒绝,于是说:“我这个人最嫌麻烦,能不能行个方便,劳驾你把这些财物转交给他们。”这样一来,皮球又踢回给了圆融,圆融笑着说:“按说我们应该行,这个方便,但是这样一来,你们的功德就不见了,反而是我们在接济他们。这种窃取别人功德的事,我们是不能做的。如果你们嫌麻烦,我们可以找人帮你们运用总财物。”那个家伙脸色阴沉,心想没想到这厮如此的狡猾,他怀疑自己眼前看到的真的是一个异心修行的僧人吗?他简直看起来像是官场的老手。

他想了很长时间,竟然没有想出办法来破解圆融的说法。于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扭头就走,弥勒院的僧众立刻将他们围了起来,这个时候那位假施主觉得自己得了理,说:“我听说你是一位高僧大德,正因为你的修行很高,所以才有今天的位置,不过我看你方才的表现,觉得你不过是欺世盗名而已。你让你的人赶紧让开,否则我就到衙门告你的状,说你囚禁施主。”圆融说:“不怕你笑话,你这一次还真的眼拙了,不管我在别人的眼里是不是修为很高,但一定不合你的口味,那就请你将你的财物原封不动的带回。你想想看,有这样的事实在,就算是到了衙门,又如何能自圆其说呢?”

双方争执不下,不过最后那位假施主还是带着财物离开了。这件事在弥勒院内部引起了很大的争议,有一位比丘说:“我还从来没有听说过有比丘拒绝施主施舍的,如此一来,谁还愿意给我们布施财物呢?没有信众来布施,我们怎么活得下去呢?”圆融说:“比丘是靠信中不失财物过活的吗?要是这样的话,我们与那些行乞之人有什么区别?人们之所以愿意把财物布施给我们,是因为他们能够从我们这里得到他们想要的东西,佛陀在世的时候就说过,比丘应该有三千种美德,一万中种威仪,我们就算是没有那么圆满,也应该往那个方向走,这样才能够得道。僧人应该是信众的导师,众生之良心。”对于圆融说的话,弥勒院多数人都不认可,他觉得圆融的说法迂腐不堪。只有圆弘觉得认为圆融的说法很有远见,竟然当众表示支持。出人意料的是,这件事情发生之后,有更多的人跑到弥勒院来布施财物,这可把寺里僧众乐疯了。

圆融仍旧坚持自己的看法,对那些贡献财物的人说:“我注意到你们当中有很多人生活并不富裕,你们有这样的想法是好的,一个人如果没有什么钱,但只要他尊重比秋,愿意听从彼秋的教导,他的功德就和那些不失财富的富人是一样的。孔子曾经说过自己周贫而不续富,希望大家去接济那些生活困苦的僧人,让他们有条件继续修行,到时候就有更多的人有机会得到解脱。如果把所有的财富都捐献给少数人,过多的财富会让人迷失初心、聃于享乐,这无疑是开了地狱之门,必定会导致佛法不能持久流行。”尽管我在服苦役,总有来自长安的消息传给我,说有一个非常不堪的妇人在等着我回去跟他一起过日子,还有一个非常恐怖的地方,就是我的家人打算彻底摧毁我自己的想法,让我变成另外一个人,为了寻求解脱,我一个人去了鸣沙山,在那里整整待了三天。

145李淳风制作浑天仪 苗山幽智救童女王第十二回刘文静行年犯灾星窦建德英雄至末路172弥勒院推举新住持 甘露殿上书谏天子105闻直言下旨毁新宫 感无常奈何失皇子346孙伏伽六条察四方李卫公小心答上问219高甑生获罪赴边境李卫公闭门安住家143浪人入庙风尘相随 学士登科举家庆贺第91回览圣迹更知三教语见众生皆是平凡人218宗室姻亲出镇北门西域浪子梦回长安307孙伏伽不耻当年贫苗山幽冒险游吐蕃第45回祖孝孙考古复雅乐萧玉蓉抱膝叹飘零第53回南山寺驱逐苗山幽太上皇梦游两仪殿第73回伊苏尼失颉利失蹄京兆风华房杜染疾311上天示警旨停东封皇嗣失德宠溺宦官339玄奘法师回归长安洺州刺史见驾行在278赵元楷媚上苦斯民尧君素岁寒知寸心162苗山风介入盗蚕案 杨铁超奉命来敦煌243老相公故作闲散状大居士骑驴陇上游234皇后患病闲暇时光药王进宫参详病理228遇卢生大谈养生术盼方士多言命早夭第97回鞠文泰游历东西市李世民献俘大安宫176查命案偶然失旧部 争功劳记杀老将军184移心性西域迷幻术 守中道东土取经僧246狂宫人侍宠忘远近贤魏王无力挽败局第51回法雅和尚斩之闹市刺史都督书于屏风295傅令公锐意破正门西胡虏南北分两门113慈父知礼为女消业 罪官起复算计功名第97回鞠文泰游历东西市李世民献俘大安宫第85回御史大夫弹劾李靖入值门下拟改衣服311上天示警旨停东封皇嗣失德宠溺宦官第22回尉迟恭谏言行特赦李世民宽宏得良臣300王师所至不破国丧智盛诈降石如雨下185大法师寂静坐台上 萧玉蓉只身游敦煌153李承乾游戏明德殿 唐皇上置酒未央宫104弃急计决议缓吞并 止逐兔华夷共明王第80回论往昔前事皆落空说来年此生成追忆215宗庙之制三昭三穆据祀武王非业所因164苗山幽因故去嫌疑 房玄龄尚书请致仕第77回苗山幽拜谒楼观台萧玉蓉夜游平康坊第68回苗山幽自诩登徒子颜师古写就王会图第67回惧流言停仪罢纳妃续相国拜庙求子嗣第十二回刘文静行年犯灾星窦建德英雄至末路第80回论往昔前事皆落空说来年此生成追忆319魏夫子病受宅新堂褚遂良上疏助皇嗣133长乐公主近嫁长孙 御史马周直言戒上第48回尽礼数顺理而正心修人事遵道而贵己275温彦博六月死忧国柳御史连夜弹罪王305侯君集藏宝触刑律张玄素数与皇嗣争第71回在碛口发现敌踪迹居九重览疏断万机231知天命甘心受死难行篡逆挥刀弑君王175徐嘉尚献上言事疏 李卫公出任黜置使356司空奉敕知三省事房公病重为诸子忧220大勋贵关门做居士浮浪子当街被人殴318李建成追复储君号房玄龄请旨禁自残271粉色军团支援凶邪西南之民抵御外侮272銮驾抵达东都洛阳王圭光临李泰府邸192大唐皇帝演说古事慕容伏允再袭扰凉州第30回筑台求雨祈福避灾反躬罪己噩梦不止222奉上谕群臣议谥号立高庙众人拒太原第二十回银安殿众人逼秦王玄武门一役定社稷244翻旧书以方治病龟拜上神寻花解重罪231知天命甘心受死难行篡逆挥刀弑君王232慕容纯辅主登汗位侯君集领兵平王城170遭天谴因果原有报 化无常诸事奉道行127幸温汤天子问知政延王位行善德继真平第99回一心护主李纲病故修建新宫戴胄请止第十一回刘武周北上归胡虏房玄龄设卦解迷局第十五回王世充客舍遭横祸李建成奇谋定山东330罗石头直言谏李佑杜行敏阴谋执齐王288鞠文泰阴谋举大事白肥儿面君陈实情255白肥儿对峙长公主田有钏拜会萧玉蓉第37回义安王兴兵清君侧李世民杀鸡儆群猴114政事堂廷臣议孝道 飞鸟城宾主争礼仪254长公主逞怒囚居士不良帅冒险救山翁307孙伏伽不耻当年贫苗山幽冒险游吐蕃第69回卢夫人知心劝夫婿鞠文泰举酒送唐僧290侯弘仁锐意开道路李思摩奉旨出河南355苗山幽朝见叶子柒惠恩善挑战陆一蝉227悟人生此行多惨淡饮黄汤局中多颇凄凉335房玄龄看重李大亮唐尚书夺官封德彝第十回惧内忧天子杀废帝 惮功臣雄主失人心298党仁弘罗窦击反獠流鬼国遣使朝天子119服幻药误入博泰谷 计无常困在深水宫239番邦监国提前卸任河源郡王遣子来唐210术门师徒寻找吉壤契苾何力解救袍泽287尉迟恭不忍弃鄙妻于志宁上疏斥分封229无常横死小龟寿尽大道流行心何能依257宫司上奏遗作示君言事者流多相谗告第77回苗山幽拜谒楼观台萧玉蓉夜游平康坊195深宫里帝后起争执在御前群臣论大礼206陈太守降身访名士隐大德过府论人才260魏王泰骄横诬群臣今皇上言法不多变217契苾何力顾全大局临洮县主下嫁将军299阎立德修造襄城宫鞠文泰忧死清凉殿196皇甫德上书言主失高季辅以礼正宗室117上谕连三禁止乱鸣 极数九五盛而必改258闭门不纳勅使待明依山建陵后世之规284李元轨贤能无所长刘处士置酒会骚客357徐惠妃上疏戒穷奢梁建方扬威在松外303李元景再谋封禅事禄东赞奉命请婚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