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8房玄龄随驾幸洛阳李淳风问道在青院

当我第一次看到雪山日出的时候,心情是无比激动的。就在此时,我听到了远处的歌声,这歌声极为动听。寻着歌声走过去,看到一位妙龄女子,约莫在十五岁上下。我拱手说:“请问逻些城怎么走?”对方用手一指说:“你是要去那儿朝圣吗?”我赶紧说:“我是来观光的。”一听这话对方似乎听到了什么,不干净的东西赶紧捂住了自己的耳朵。她的这个举动把我吓了一跳,我只好走了。走了没多远,又回头看了看,发现她背着我。后来我遇到了一位前往逻些朝圣的人。此人看上去三十岁出头,我说:“在这里朝圣是一种风俗吗?”对方说:“在我们突破每一座山,每一条河,每一道光,都是有神灵护佑的。人在世上的日子是短暂的,当人离开之后要去哪里呢?如果每天虔诚的祈祷,就可以免受很多的苦难,如果能够前往逻些朝圣,离开人世之后就可以前往天堂。”我说:“天堂在哪里呢?怎么去呢?”

对方说:“天堂在雪山上,天堂在阳光里。只有有德行的灵魂才能够去天堂,而德行是日行一善,慢慢积攒下来的。朝圣不仅可以洗刷罪恶,还可以为自己黑暗的前程点亮一盏灯。”他说的时候一脸虔诚,让人不知不觉之间为他的热情所感动。我说:“我小的时候也在寺庙里生活过,长大之后到处游荡,见到了很多杀戮,也见识了人间的繁华。我们的皇帝陛下励精图治,现在中原风俗淳朴,百姓安居乐业,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这样的情形是很难遇到的,却让我给赶上了。”当我说到这些的时候,对方一脸羡慕,说:“我们的赞普也是一个非常伟大的人,他就像是太阳一样点亮了黑暗的天空,温暖了寒冷的大地,让每一个在痛苦中挣扎的人看到了希望。赞普选择与大唐结交,我觉得这是非常对的事情,相信他会给吐蕃的百姓带来很多福祉?”我说:“以后的事情很难说,我觉得最终的结果应该是不错的。”

对于我这样说,对方是不能理解的,我说:“在遥远的洪荒时代,那个时候内地散落着很多大大小小的部落,凡是有圣人降临的部落,就会有其他的许多部落依附于他,从而让这个部落成为当时天下的中心。在后来,随着产出的东西越来越多,来自自然界的压力越来越小,而人与人之间围绕利益争夺而产生的冲突越来越大,于是天下纷争不断。在战争的时候有一个常见的现象,就是从敌营当中掳掠大批的妇女,而这些妇女会被用来为本族增加人口,于是战场上的人在互相杀戮的时候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有的人在战场上砍死了自己的表弟,有的人在战场上杀死了自己的舅舅。当大家发现彼此是在骨肉相残之后,杀戮就没有办法进行下去了,在这个时候,天下融为一家,而那个把天下人的人心凝聚在一起的人,就被称为天子。所谓天子,就是对天极为了解之人。”

对方听得目瞪口呆,我说:“之前大唐与吐蕃发生了冲突,现在虽然和亲了,但不表示以后不再发生冲突,但我相信当冲突在不断发生的时候,总有一天人们会发现,在战场上遇见的不是自己的表弟,就是自己的舅舅,甚至有可能是同母异父的兄弟。”对方说:“这个问题我从来没有想到过。”不知不觉我们已经到达了逻些城,这果然是一座非常壮丽的城市。它与长安有着显著的不同,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在这里我听到了很多关于文成公主的传言,大致意思就是这里的人并没有把她当做是一个外人。而是把她当做当地人的保护神。她的作用不过是把利益从唐朝带到了吐蕃,在这一点上,内地人与吐蕃当地人的想法可能会有不同。不过有一个相同的地方,就在于彼此都非常的尊重文成公主。只不过大唐把她当做为国牺牲的人,而吐蕃的百姓也习惯于把自己对幸福的期待寄托在她的身上。

在当地我有这样一种感受,就是每个人看上去都非常的暴躁,一言不合就要跟你动手。同时要注意到当地的狗,一个比一个温顺。虽然这些狗个头很大,可是趴在地上一动不动。为了尽可能的让自己不至于被骗,我无论走到哪里都要及时亮出佛门居士的身份,而那些人很愿意跟我讨论佛法。这一天我在城郊看到了一处经房,我也没怎么想,直接就走了过去,门竟然没有关。当我出现在他们面前的时候,他们一脸惊愕手下意识的按住了刀柄。我不慌不忙的双手合十说:“阿弥陀佛,我是佛门的居士,听到各位的诵经之声特意来向各位致敬!”这个时候坐在正当间的一个老者说:“你到这里来做什么呢?”我说:“一来是向各位致敬,二来希望向各位请教,我长期以来参悟佛法而不得药灵,希望在于各位的谈论当中得到启发。”

于是有人给我让出了一个座位,我也没多想,就坐了上去。众人眼睛一眨不眨的看着我,我说:“我听说贵国的赞普是观音菩萨转世,也有人说贵国的赞普是转轮圣王,所以我不远千里来到吐蕃,就是要亲眼看一看在佛国生活的百姓。”老者说:“其实在吐蕃生活的百姓,长期以来过得非常的痛苦,佛法让大家看到了希望,帮大家驱散痛苦,我们这些人修行是为了从无尽的痛苦当中解脱出来。”我能够从他的目光当中看得出来,他的回答非常的虔诚,我说:“我之所以修佛法,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与佛法有缘,同时我又感觉自己与佛法的缘分很浅,比如说我曾经几次在庙里修行,却又离开了,因为我与比丘们相处的不是很和睦。”那位老者斜眼看着我说:“比丘可都是大德,你大德们处不来,看来你这个人有很大的问题。”我说:“这世上有谁没有问题吗?要不然大家怎么还没有得道呢?”

当我从经房离开的时候,身后又响起了诵经的声音。这声音像是洪流,又像是从头顶倾泻而下的瀑布。在吐蕃,凡是有身份的人,你都能注意到他们手里有一串佛珠。这些人在走路的时候,往往一边诵经一边走路。如果看到有比丘走过来,他们会主动绕道,他们甚至不敢用眼睛直视比丘。而我却没有这样的习惯,这样我就在吐蕃显得非常的显眼。终于有一次我被一群人围住了,有一个人挥舞着明晃晃的刀说:“你是哪里来的狂徒?竟敢用眼睛直视我们这里的比丘。”我说:“我来自大唐,与吐蕃关系很好的盟邦。”那个人一脸不屑的说:“我管你是哪里来的,只要你敢对比丘不敬,我今天就剁了你。”

我说:“我对比丘不敬罪过,在我的身上,我怎么忍心连累你呢?佛佗是怎么教导你的,难道你都忘了吗?身为佛弟子是不许杀生的。”对方说:“解决你这样的狂徒不算是杀生。”我说:“上天有好生之德,佛陀更是非常的慈悲,他就像是冬天里的太阳,给所有的人带去温暖和希望,比丘连蝼蚁都不忍心杀害,你既然那么尊敬,比丘为什么不愿意接受他们的教导呢?”看见我振振有词,那些人有些不明所以。我说:“大家生活不易,都散了吧!”这个时候那人用刀尖顶住了我的喉咙说:“我为什么要听你的?”我说:“我的话自然你是不用听的,佛陀的教导你要不要听呢?佛陀在快要圆寂的时候,告诫弟子要以戒律为师,而一旦进入佛门,第一条戒律就是不许杀生。我是佛门居士,如果死在你们的刀下,有一天你们到了地狱,一定会有人向你们提起今天所犯的罪行。”我的话让这些人倍感沮丧,最后竟然一哄而散。

也不知道怎么回事,这件事就这么传开了。又过了一段时间,竟然有人跑来向我请教佛法。当时我坐在一块大青石上,告诉他在佛门之中存在三宝,佛就是觉悟,法乃是宇宙万物运行之法,僧是代替佛陀传播佛法之人。法没有形状没有颜色,却时时刻刻左右着人的想法和生活。人只有在日常生活当中不断的去证悟法,只要坚持不懈,总有一天会大扯大悟成为佛。如果你学佛只是为了祈福消灾,这也不是什么大错,只是有些遗憾。对方说:“遗憾什么呢?”我说:“佛门广大,佛法宏深,不求觉悟,只想祈福消灾,就好比有一锅肉放在自己的面前,不想吃肉也不想喝汤,只想闻一闻味道就算了,难道这不可惜吗?来到图波之后我也观察了,虽然喜好佛法的人有很多,但是真正想要觉悟的人却很少。”这个人听了我的开示之后,就把我的这些说法告诉了很多人。

很快,这些说法就在逻些城引起了很大的争议,一些高僧甚至点名要跟我进行辨经,不久之后,就有衙门里的人找到了我,说:“如果你能接受他们的挑战,我们将会帮忙安排。”我说:“对方很多都是修行多年的大德,我不确定自己是不是应该与他们辩论,但如果他们已经提出了这样的要求,我也不能退缩。”不久之后,这些大德们在一座很大的寺院里举行了会议,他们觉得与我这样一个不知名的居士进行辩论确实跌份,可话已经放出去了,突然收回实在说不过去。于是他们给辩经增加了条件,如果他们输了,愿意割掉自己的舌头。如果我输了,希望我能留下自己的头颅。如果这样的赌注能够把我吓走,他们的目的就算是达到了。我平静的说:“我愿意与他们辩论,就意味着我也愿意压上他们要求的赌注。”

这么一来事情就没有办法挽回了,我们约定在三天后进行辩论辩论的地点,在布宫门口的广场上。清晨这里就聚集了很多人,等到太阳升起之时。这里到处飘扬着彩色的经幡,当参加辩论的几位大德出现在现场的时候,心中开始欢呼。我不慌不忙的坐到他们的对面,在这之前我已经了解过当地人辩经的习惯,就是他们在辩论的时候总是不停的拍着巴掌。因为要入乡随俗我也开始练习因为要入乡随俗,我也练习了一段时间,虽说不是很熟练,但也觉得可以凑合了。好在这些僧人大多不会说汉话,双方进行翻译的时候,给彼此提供了思考的时间。眼睛开始之后,第一个向我发问的是一个年近五十的僧人,他说:“你把觉悟这件事看得非常的容易,这是因为你对佛陀的崇敬不够,如果你真的了解了觉悟之难,你就不会说出如此不知深浅的话。现在你对自己说过的这番话有反省吗?”

我说:“我反省自己说过的每一句话,但反省的结果是我没有说错。佛陀就是通过觉悟成佛的,他也是用这种方法来教导弟子的。难道这位大德觉得佛陀错了吗?”对方立刻说:“佛陀自然是不会错的,但你把自己比作佛陀,不觉得有点太过了吗?”我说:“佛在觉悟之前与众生并没有太大的差别,众生在觉悟之后与佛也没有太大的差别。”此言一出,立刻就有第二个大德向我发问了,说:“难道你忘了佛经里面是怎么描述的吗?佛陀在降生的时候走了七步,脚底下长出七朵莲花,然后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说,天上地下,唯我独尊。之后很多条龙朝着他吐水,这就是浴佛节的来由。”我说:“这段描述我自然是知道的,但我要提醒这位大德,在这个时候他还不是佛陀,他成佛还要等到多年之后,没有二年的修行,他是不会成佛的。”那位大德说:“我就简单问你,他与你一样吗?”

我说:“我曾经说过众生平等,无论你是何等出生?又以何为生?只要你能够虔诚的皈依三宝,你就可以通过修行成佛。”那位大德说:“你这是顾左右而言他,不光在天主是这样,在我们吐蕃也是如此,很多高贵的比丘一出生就有各种各样的异象,以显示这些人与普通众生的不同,我之所以说众生平等,是说佛会平等地对待众生,但并不意味着众生是一样的。我给你举个例子,你和唐朝的天子一样吗?”我说:“我说众生平等并没有说众生一样,龙生九子各有不同,何况是普天之下的众生呢?虽然他们有各种各样的不同,但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佛。”就在这个时候,第三位大德向我发问了,说:“对于一个生活困苦的人来说,去病消灾就是上上之福,至于成佛,那对他们来说实在是过于遥远。他们最应该解决的是眼前的困难。”

我说:“你说的这个问题不应该是你操心,我听说贵国的赞普非常的仁慈,他像爱护自己的儿女一样,爱着生活在这一片土地上的百姓,儿女如果生病了做父母的难道会不担心吗?他会派手底下的官员把草药送到病人的手里,他会像父母照顾自己的儿女一样,想尽办法让百姓免于疾病带来的痛苦。僧人对于百姓来说就像是教书的先生,先生会教给他一些东西,但真正关心他的永远是父母。”我这么一说,赞普听了非常的高兴,一边点头一边露出赞许的目光,这个时候大德们显得有些被动了,终于最后一位大德向我发问了,说:“你这么说已经偏题了,比丘所面对的不仅是百姓,还有各级官员乃至于赞普,我们要集智慧之光,点亮吐蕃的天空。赞普想要去除百姓身上的疾病,难道不需要我们的祈祷吗?”

我说:“我从来没有听说佛陀为去除谁的疾病祈祷过。”这个时候现场的气氛有些尴尬了,赞普意识到这样一个问题,要是他手底下的这些大德输了,而自己过去一直是推崇这些人的,难道他要告诉自己的百姓,自己搞错了?可如果硬说这些大德赢了也是不妥的,于是果断叫停了辩论说:“居士不远千里来到吐蕃,与我国的大德进行交流,这是非常好的,希望你们以后更多的就任何问题进行讨论,希望以此可以造福吐蕃的百姓。至于是去掉脑袋还是去掉舌头,我看就不必了,我们与大唐在松州打了一仗之后,知道没有什么事情比太平更可贵。大家同为佛弟子要以和为贵,不可以互相攻伐,反而不利于佛法的传播。”我一看人家给我坡了,我怎么能不下呢?于是说:“多谢赞普的救命之恩,贵国的大德果然非常厉害,要是继续辩论下去的话,我的脑袋肯定是要搬家了。”

一听这话,这些大德们一个个喜笑颜开,第一个向我发问的大德说:“其实对于一个居士来说,你已经非常了不起了,很多修行多年的比丘遇到今天这样的阵势,往往吓的话都说不出来了。”之后赞普设宴招待了我,那些和我辩论的大德们作陪。宴会之上其乐融融,但我心里知道赞普之所以这样做,是急着要把我送走。好在我也没有长期滞留在这里的打算,明日一早就悄悄的走了。曾经我在逻些掀起了很大的风浪,等我离开之后迅速的就恢复了平静,再也没有人谈起我。文成公主听说了我的事迹之后,对身边的一位侍女说:“这是一个识时务的人,知道保护自己。”侍女说:“母国来人,我真的想要见他一面。”文成公主说:“我也是这么想的,可人家已经走了。”

这个时候长安非常的平静,可是在这表面的平静之下,隐藏着很多的波澜。过去乖巧聪明的皇嗣现在已经变的任性狡诈,而且非常的贪婪。这引起了身边人的注意,他们纷纷劝诫皇嗣,可皇嗣根本听不进去。有意思的是皇帝其实更喜欢魏王泰,大臣们生怕知道了皇嗣的所作所为,导致皇帝废了他。于是大家相约包庇皇嗣,皇帝被蒙在鼓里,竟然什么都不知道。清晨皇嗣被叫到了大内,皇上说:“朕要去趟洛阳,你要在京中留守,这一次真要把房先生带走了,朝中的事务你要多费一份心,不能像过去一样把他们全部丢给房先生。”皇嗣听到黄山要走,不禁感到一阵窃喜,听说房乔要被带走了,他感到不悦。因为房乔这个人非常有特点,只知道埋头办事,是一个没有刺儿的人。于是说:“不知道阿爷打算留下谁来辅佐我呢?”皇帝说:“尚书右仆射高士廉。”皇嗣面露蓝色,皇上说:“他是你母亲的亲舅舅,你母亲在世的时候,把高家当作是自己的娘家,现在皇后已经病逝了,你就替你的母亲好好尽孝吧!”

一听这话,皇嗣感到一阵酸苦。原来留下的不是一位帮手,而是一个祖宗。但是当着皇帝的面也不好发作,等到皇后终于带着众人走远了,以至于马蹄掀起的灰尘都落了下来。皇嗣终于忍不住说:“阿爷这不是给我出难题吗?”旁边高士廉赶紧说:“殿下,陛下就是给你出难题,你要好好的解答,只有你把这些难题都解决了,将来陛下才能放心的,把天下交给你。”皇嗣说:“他要是那么喜欢老四就把天下交给老四好了,何必又在这里折腾我呢?”一听这话,高士廉的脸都被吓绿了,说:“殿下,一定要慎言,在这京城之中,皇上不知道有多少耳目,一旦你的话被皇上听到了,后果不堪设想。”夜深人静的时候,李淳风正在翻阅着一卷旧书,在这书中提到了青院两个字。

332铸炉造鼎偷马盗牛欢喜乐童刺杀李泰351段志充请上禅大位苗山幽听琴解心声141晒伏节天上瑶池会 秋分日对月祈苍生162苗山风介入盗蚕案 杨铁超奉命来敦煌279邓世隆表请集上文魏夫子直言引自省347皇嗣李治听政东宫刑部尚书死于西市193新宫落成显主孝心上皇染疾不能入住100大匠窦奉旨造新宫张蕴古执法得横死第52回天子修身垂范天下全民皆兵以护苍生180苗山幽入门做居士 袁天罡讲学陷囚笼第62回杜如晦病闻真人语任城王怒斩杨义成360房玄龄死谏伐高丽褚遂良一省为堂官120别蜀地还回长安去 过林邑又到新罗来355苗山幽朝见叶子柒惠恩善挑战陆一蝉358王玄策借兵教天竺萧相公病死入冥国第二十回银安殿众人逼秦王玄武门一役定社稷277高士廉率为氏族志贞观帝西游砥柱山第81回突利可汗爵封郡王失意胡儿进位将军278赵元楷媚上苦斯民尧君素岁寒知寸心199慕容顺直言获猜忌高甑生求利有去心130河南北千里走黄汤 九成宫皇上往避暑310唐尚书奉旨诛宣王李承乾谋杀于詹事290侯弘仁锐意开道路李思摩奉旨出河南第37回义安王兴兵清君侧李世民杀鸡儆群猴260魏王泰骄横诬群臣今皇上言法不多变184移心性西域迷幻术 守中道东土取经僧219高甑生获罪赴边境李卫公闭门安住家第68回苗山幽自诩登徒子颜师古写就王会图359李君羡缘丧亲命太史令深言后来人107哀山幽人前失体面 俏龙波掌掴济平衡311上天示警旨停东封皇嗣失德宠溺宦官204天子孝心不斩良臣黔首心愿赦免罪囚311上天示警旨停东封皇嗣失德宠溺宦官274上欢喜群臣请封禅下忧心魏征有谏言272銮驾抵达东都洛阳王圭光临李泰府邸149推美于上事功不居 耍尽心机维持气势354孙思邈探视房玄龄万辩机入侍陈玄奘第43回智显受封法雅夺号圣德彰显上皇蒙羞121致厚礼番邦显诚意 去深情寒士保尊严第41回蝼蚁命莫有治世心无用人何谈慷慨志297国子监名儒行讲论华清池上谕访大德261权万纪失言丢官位孙思邈诈病请门徒第六回李留守领兵入长安 月雨公往生去极乐127幸温汤天子问知政延王位行善德继真平334诛君集不幸累魏征诈胡虏皇上不循古272銮驾抵达东都洛阳王圭光临李泰府邸243老相公故作闲散状大居士骑驴陇上游第十九回老学究两定必杀计李杨氏冒死救秦王113慈父知礼为女消业 罪官起复算计功名155往来书信触犯禁忌 进出监狱赦免贤人191弃宗弄赞遣使入贡 大唐制史前往抚之第49回越王泰欢喜清商乐苗山幽秘密洞天机287尉迟恭不忍弃鄙妻于志宁上疏斥分封352李世民著书成帝范中书令病重谢红尘157去辽东雪中遇法隐 望江岸风里叹朴灵第45回祖孝孙考古复雅乐萧玉蓉抱膝叹飘零169利益众生魔窟传法 意气用事谋害高僧166奉祀上天以光圣道 不昧因果放弃执着278赵元楷媚上苦斯民尧君素岁寒知寸心165居士沉浸水墨世界 浪子执着宜假嗣续272銮驾抵达东都洛阳王圭光临李泰府邸第43回智显受封法雅夺号圣德彰显上皇蒙羞第67回惧流言停仪罢纳妃续相国拜庙求子嗣第五回观音婢力齐兄弟心 李二郎奇谋定大计第三回二公子从戎战雁门 观音婢出阁成大礼第十九回老学究两定必杀计李杨氏冒死救秦王第29回帝后合璧推行古礼文武兼用力兴大唐第59回落魄马周进入长安失意颉利深夜遇袭第二回窦夫人饮恨去西游 李玄霸飞锤致横祸324裴刺史请旨伐高丽党仁弘罢死罪君王第99回一心护主李纲病故修建新宫戴胄请止257宫司上奏遗作示君言事者流多相谗告334诛君集不幸累魏征诈胡虏皇上不循古215宗庙之制三昭三穆据祀武王非业所因211李大亮扬威蜀浑山侯君集挥师取柏海147为人臣自当解君忧 逢天究何以济苍生119服幻药误入博泰谷 计无常困在深水宫320拒忠言皇上又自惭委良吏孝恪巧扶御278赵元楷媚上苦斯民尧君素岁寒知寸心124使者山风谈判救人 突利可汗寿尽薨逝第十四回三五奸佞谋害秦王十八学究演说孔孟213西平郡王复辟旧邦东宫承乾留守长安328尉迟敬德表乞骸骨慕容幽兰跪拜焚香122苗山幽深山开学馆 唐皇帝南郊祭上天269苗山幽远走西南国白毛怪着力害苍生176查命案偶然失旧部 争功劳记杀老将军110凤鸟坠地误入陋居 商人闻言更晓事理160福报护佑上师脱险 圣德日隆不纳奸财308房玄龄随驾幸洛阳李淳风问道在青院205魏夫子御前论周齐苗山幽树下说佛法106梓莯书院事多妖娆 官家职房辱己求生第48回尽礼数顺理而正心修人事遵道而贵己第十一回刘武周北上归胡虏房玄龄设卦解迷局262萧玉蓉孝心致险境苗山幽念佛祷平安第83回张玄素谏止洛阳宫李思摩拜授右侯卫126利州都督请求封禅 孙氏珍妮管教英雄第九回中原大地一片纷扰 北方胡天换代改朝132魏夫子依礼规天子 温令公举酒解君忧343岑文本军中染暴疾李世勣进兵拔盖牟145李淳风制作浑天仪 苗山幽智救童女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