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6张行成夜作言事疏魏王泰献上括地志

魏征一番话说的皇上十分惭愧,而魏征一拱手挺胸抬头出去了,最早的时候,魏征在贞观朝绝对是一位孤臣。但魏征一次又一次仗义执言,使得他越来越多的赢得了朝中大臣们的好感。再加上多年以来皇帝鼓励直言,而魏征成为直言第一臣。话说到了十冬腊月,所有的一切都被冻得非常的结实。人走在户外,嘴里不停的冒着白气,甚至连眼睫毛上都沾着冰。在这样的天气,有很多人是歇在家里的,当然也有的人觉得这样闲着太浪费了,出去务工赚钱贴补家用。当然每逢到了农闲时节,官府一定会派下摇曳,让大家去忙活。另外还有一群大狼人,每天早起,天还没有亮就要聚集在大内,一年到头几乎天天如此。这一天皇上也起得很早,廷臣们先来到政事堂,太监把本章放到了龙书案上,皇上一边看一边想着,一个又一个的问题,他都需要仔细的琢磨。在大臣们见到他之前,他要先想出一些办法,然后与大臣想的办法进行对照。

快到晌午的时候,廷臣们来到御前,房乔把需要商量的事情以及商量的结果向皇帝说了,皇上说:“明日要举行大朝会,朕需要听到更多人的意见。”魏征说:“人多嘴杂,很多事情你一言我一语就没有了局,只要商量出了眉目,就应该定下来让大家去执行。”皇上说:“事情重大不应该更谨慎一些吗?”魏征说:“孔子曾经说过再思可矣!”皇上说:“那就按照你说的办吧!”房乔说:“我们已经把这些事情商量妥当了,中书省很快就会起草好文本,皇上很快就会看到。”众人退出大内之后,太监说:“陛下,事关重大,还是应该与更多的人商议。”皇上脸上露出笑容,说:“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朕既然用了他们就应该相信他们。”太监还要多嘴,往上一抬手说:“朕与股肱之臣商议大事,关你什么事,你为何如此多嘴呢?”太监摆出一副好心没好报一般的委屈表情,皇上说:“明日就是大朝会,要好好准备。”

相比于小型朝会而言,大型朝会的实用性要差一些,它更大程度上是一种礼仪。每次举行大朝会的时候,大臣们集中在御门以南的广场上,在御门的门洞里面会织起一个台子,上面挂上帷帐,皇上坐在帷帐之内听政。大臣们先要在外面三叩九拜,然后按照典礼官的指引发表自己的看法。对于群臣上奏的内容,皇上一般不会马上作出答复,而是在数日之后,该大臣就会在本章上看到皇帝的朱批。李世民不是一个喜欢亲力亲为的皇帝,他把国家大事委托给大臣处理,而皇帝就是坐在那里威严的注视着忙碌的众臣。谁要是敢不好好干活,立刻就会遭到严厉的处置。从贞观初年到现在的贞观十三年,朝廷取得了之前历朝历代所不曾取得的成就,皇帝的威望也达到了空前的程度。在这样一种状况之下,皇上仍然能够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一来这已经非常的难得,二来也让底下的大臣感到无比的担忧。

转眼就到了第二日的凌晨,当太监过来要把皇帝叫醒的时候,皇上早已经坐在灯前阅读本章了。太监说:“陛下什么时候起的?”皇帝说:“先不说这个了,把水端来,朕洗一把脸。”洗完脸之后,又有人送来了漱口水,皇上一边拿着本章,一边说:“这样吧!赶快让他们把莲子羹送来吧!”对于很多熟悉皇帝生活的人来说,莲子羹是非常熟悉的一种东西。只要不是在宴会之上,其实皇帝也很少去吃一些整鸡整鱼或者整羊,倒不是因为皇上家里穷,吃不起这些东西。而是皇上早就吃腻了,一般情况下也就是吃一些家常便饭而已。没一会儿有人把帘子都送来了,皇上很快就喝掉了,太监把碗收走了。

没过多一会儿,太监说:“陛下,御门那边已经准备好了。”于是皇上换上朝服,登上御撵,来到御门后面,进了帷帐之后,太监过来把帘子挑了起来。群臣三叩九拜,太监说:“有事出班,早奏无事,卷帘散朝。”大臣们开始接二连三的奏事,皇上坐在里边仔细的听着,一开始他的情绪还没什么变化,但是慢慢的就感觉不中听起来。尽管如此,他还是忍着。因为这些大臣在做事的时候似乎有意无意的在为自己争功。皇帝终于等大家说完了,大家尝出一口气准备走的时候,皇上说:“你们话里话外都觉得自己有功,其实你们有什么功劳呢?朕虽然是人主,可这还是兼职,做了很多将相做的事情。”然后他就一件一件地列举自己做过的事,群臣们听得无不惭愧,特别是几位廷臣一个个面红耳赤。这个时候给事中张行成觉得皇上此举十分不妥,却有一时间想不出什么话来驳斥皇帝。散朝之后左思右想不得要了,一直折腾到后半夜,正所谓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写成了一份奏表。明日一早他就亲自把这份奏表送到了大内。

恰逢旭日东升之时,皇上看到了这一份奏表。之间里面写的意思大致是这样的:陛下固然替大臣做了不少事,可陛下贵为人主,与大臣争功,与他们比试才干,窃以为不可。皇上觉得张行成说的很有道理,立刻派内官将张行成带到了御前,见礼之后皇上说:“你觉得朕不应该与大臣争功,不应该与大臣,不应该与大臣比试才干,那么你觉得朕怎么做才是对的呢?”张行成说:“陛下,君有君道,臣有臣道,二者并行不悖,对于江山社稷才是最有利的。陛下可能真的在很多方面才华和贡献都超过大臣,但皇上应该在这一方面保持低调,大禹曾经说过,满招损,谦受益。又好比当年隋炀帝在位的时候,也很喜欢把功劳都算在自己的头上,而把大臣当做是摆设,可到最后天下大乱之时,皇帝的才华却于事无补。”

不知不觉已经到了腊月二十三,家家开始祭灶,皇室也不能例外。皇宫里太监宫女们变得比以往更加的忙碌,而皇上却因为生活当中的一些变故,感到非常的凄凉,说:“惠子去世之后,庄子就再也不想与人说话了。皇后过世之后,朕就变成了孤零零的一个人,现如今朕是名副其实的孤家寡人。”说这番话的时候,皇上的表情看上去十分痛苦,身边太监说:“陛下,在这后宫之中有很多贤德的嫔妃是非常爱护陛下的,为什么陛下觉得自己是孤零零的一个人呢?”皇上叹口气说:“千金易得,知己难求。”皇后去世最初的一段时间,皇帝每一天都打不起精神,后来魏征屡次劝诫,皇上终于能强打精神,面对繁杂的公务,可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他又会感到深深的绝望。

他经常一个人在深夜里自言自语,对于这些,魏征早有耳闻,皇后在世的时候与皇帝琴瑟和鸣,这当然是非常吉利的。皇后离世之后,皇帝每天看上去都十分的愁苦,这就不是什么吉利的事了。每当皇帝在不经意间说到自己如何思念皇后时,魏征总是提醒他,如果思念上皇会更好。皇上与太武皇帝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复杂的,这二人其实是彼此成就了对方,打天下的时候可以互为助力,等到共享富贵之时,两个人的利益就开始冲突起来。因为当时的秦王功劳过于显著,要是他被立为皇嗣,皇上很可能就要提前失去权力了。于是他把更加温和的长子建成立为皇嗣,光一个建成根本没有办法制衡秦王,于是元吉与建成组成了一个联盟。这二人在众人的眼中是人杰,在秦王的眼中,他们却根本算不得什么人物。甚至可以这么说元吉和建成的联盟仍然不足以制衡秦王,他们必须。拉拢自己的皇帝老子才勉强可以与秦王对抗。

玄武门之役发生之后,按道理来说,这一对父子的关系算是彻底破裂了。可有意思的是,太武皇帝不得不在秦王的屋檐之下讨生活,太武皇帝最后的日子一定过得很不愉快。但在这极不愉快的日子里,他也感到些许欣慰。因为他亲眼看着自己打下的这一片江山,在秦王治理之下释放出了极大的潜力。天下一统、四夷宾服、国安民乐。但是在这欣慰之中又觉得心有不甘,太武皇帝自认为也是雄才大略之主,到头来堂堂的开国天子竟然成了辉煌年代来临之前必不可少的过渡。不过即使把这些因素全部不考虑在内,就算他们父慈子孝。比起夫妻之间真挚的感情,父子之情恐怕没有办法得到比夫妻之情更大的位置。这件事虽然合乎情,却不一定合乎礼。在礼教之中,情莫重于父子。虽然皇上看起来因为为魏征劝谏而一再收敛,但内心深处的想法,甚至一些非主观的东西是很难改变的。

再说苗山幽随军来到了漠南,在行军作战的过程中也留神观察这里的风土人情。发现这里有一个小部落,在汉朝的时候有一群流民流落到了塞外,之后与当地人混血杂居形成了这个部落。风俗与内地迥然不同,在内地一般父系血源可以清晰的追溯,而母系血缘追溯起来是非常困难的。而这里的情况比较特殊,大部分都是所谓俩头婚。无嫁娶之仪,婚后虽然合作生育,实则仍就是两家。至少要生两胎,一胎有女方抚养,一胎有男方抚养。女方抚养的追随母姓,男方抚养的追随父姓。在内地的人看来,这是蛮夷戎狄的典型作派!但是在当地人看来,内地婚俗实无可取之处,这些人说:“女人十月怀胎一朝分娩,而这些苦是男人不曾吃过的,凭什么孩子生下来一定要随父姓呢?”

苗山幽说:“由此可见这种两头婚制可能只是一个过渡,随着时光变迁,应该会变成之前听到过的走婚制。母系血缘可以清楚的追溯,而父亲这个角色在实际生活当中不复存在。”何刀儿对苗山幽了解这种事情,感到有些不解,说:“我想不明白你为什么会对这种东西有兴趣呢?连华夏的风俗你都未必清楚,为什么这么着急要了解蛮夷戎狄的风俗呢?”苗山幽说:“孙子不是说过吗?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谁能保证数年之后,我们不会与他们发生战事呢?”何刀儿说:“我担心的是你对他们越研究越了解,有朝一日走火入魔可怎么办呢?”苗山幽笑着说:“放心吧!我这个人非常的顽固。”不久之后何刀儿发现,当地人还是很喜欢跟苗山幽接触的,而苗山幽在于这些人交流的过程当中,得到不少关于薛延陀北遁的消息。

在追击薛延陀的过程当中,何刀儿抓获了不少的俘虏,缴获了大量的财物。苗山幽说:“下次你希望缴获一点什么东西呢?”何刀儿说:“我希望能够缴获几个薛延陀的女人,听说那里的女人非常的壮实,想必能够为我何家广延子嗣!”苗山幽抚掌大笑,说:“那要一直打到他们的本部才可以,一般军营之中,哪有女人呢?”何刀儿说:“之所以会有这种感觉,是因为你经历的战斗还不够多,如果你能够冲入一位可还在大帐之内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就好比现在他们之所以要北遁,是因为没办法得到补给,我们不还是缴获了大量的财物吗?”苗山幽说:“你说的很对,那就祝你心想事成。”何刀儿的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用手拍着苗山幽的肩膀说:“兄弟不是只想着自己的人,只要我真的俘获了女人,只要有两个我一定会送给你一个,好兄弟讲义气,大家有福同享嘛。”

不知不觉已经到了腊月二十七,衙门已经封印。大家都在等待着新年的到来,廷臣仍旧每天要去皇宫面圣。朝阳洒落在皇宫的金砖上,几位廷臣结束了正式堂的会议,来到了御前。皇上说:“前线的进展总体来说很不错,但也有些问题,因为我们的进军速度不够快,使得这一次很有可能只是大胜而不是全胜。”房乔说:“过去是李靖将军与李世勣将军相互配合,现在是李世勣将军独当一面。”皇上说:“这的确是一个问题,朕希望你们能够注意从年轻的将军当中选拔一批人加以培养,日后这些人就是国之爪牙。”房乔说:“之所以这些年将星有凋零之感,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年不打仗了,所以受关注的大部分是治世能臣。”皇上说:“忘战必危,如果有一天我们的军队不能打仗了,那个时候四方蛮夷一定会深入腹地,毁我华夏神器。”

魏征说:“陛下,只要主明臣直,四方蛮夷怎么敢犯我华夏呢?”这一场聚会仍旧讨论的非常热闹,不知不觉已经到了晌午,皇上留大家吃了饭,然后各自回归本部。不久之后长孙无忌到了,皇上简单的说了上午讨论的内容,长孙无忌说:“臣并非廷臣,这些事不宜知道。”皇上笑着说:“你是贞观元勋第一,怎么能与那些一般人相提并论呢?”长孙无忌说:“陛下,那些人可都不是一般人。”皇上说:“世人都说你有周公霍光之才,你可是真正的国家柱石。”一听这话长孙无忌后背上开始冒汗,说:“陛下,此言与事实不符,臣不敢领受。”皇上说:“人都期盼着自己能够长寿,可朕自从登基之后,就一直受到各种疾病的困扰,这些疾病都是当年在战场上落下的。朕也想过了汉文帝不满五十就离开了人世,可见明君圣主,未必都长寿……”

长孙无忌说:“陛下何故说此不祥之言?”皇上还要说下去,长孙无忌拦截道:“陛下,匹夫都知道一定要慎言,因为一不小心就会一语成谶,陛下贵为一国之君,怎么会不明白这个道理呢?人只有慎言慎行,调和阴阳,遵道而贵德,保持中正平和,怎么会不长寿呢?臣知道自从皇后过世之后,陛下就始有寂寞之感,以至于屡屡有厌世之言,一国之君,背负天下之众,怎么可以说这种话呢?怎么可以这么想呢?陛下如果一心要做个痴情的天子,那么天下苍生在陛下的心中又是什么地位呢?”长孙无忌的话说的皇上十分惭愧,长孙无忌接着说:“陛下如果真的没有办法忘记皇后与陛下一起经历的那些时光,那就请陛下为诸位皇子选合适的师父来教导他们,让他们兄弟和睦相处。”皇上说:“朕知道你想说什么?可能一生一世真做不了称职的父亲了。”长孙无忌说:“这叫什么话呢?”

皇上在教导儿子的时候,经常犯这样的错误,平常对儿子非常的纵容,等到儿子闯祸之后他的处罚要过于严厉。很多大臣都指出过这个问题,皇上也曾经一次又一次表示要改正,可改来改去还是老样子。随着皇嗣一次又一次的让皇帝失望,魏王在皇帝心中的位置越来越重要。在皇帝看来魏王喜好文学,又善于结交,颇有太平天子的风度。然而百官的看法又迥然不同,特别是一些贞观老臣对于魏王的好感几乎没有,这些老臣对皇帝有极大的影响。对此魏王也是非常的头疼,对手底下一位谋士说:“为什么阿爷如此赏识我?而那些众臣却有坚持支持皇嗣呢?比起我他到底好在哪里呢?难道仅仅因为他是嫡长子吗?”谋士说:“殿下说到了问题的关键,其实殿下不应该去想自己与皇嗣有什么不同?而应该去想与陛下有什么不同?”

魏王说:“你说的对,可这些年我不是一直在学习阿爷的样子吗?”谋士说:“模仿皇帝的样子,未必就是皇帝。请你想想看,殿下如此模仿当年的皇上,如果是一般人就会觉得殿下与当年的陛下无二,可这些人都是一直以来的追随陛下的人一定能够看到其中的不同,又能够看到殿下之所以这么做的动机,你说这还让他们怎么喜欢殿下呢?”魏王挠着头皮说:“不过他们这一关是不行的,这些人都是深受皇帝信任的人,如果他们都不支持我,我还怎么达成心愿呢?如果说我与当年的阿爷有什么不同的话,那就是我没有在战场上立下过军功?”谋士说:“如果你有军功的话,你在朝中的地位一定会非常的牢固,可如今朝廷并不缺少能征善战的武将,就算是有这样的机会,殿下也不曾出现在战场,去了也未必就能够立功。”

对于皇嗣承乾与魏王李泰两个人之间的竞争,大多数人第一是不支持李泰,第二也不怎么喜欢承乾。承乾虽然贵为皇嗣,可他一只脚是跛着的,堂堂一国之君,走路一瘸一拐,哪有一点上国天子的威仪呢?魏王李泰虽然颇有文采,但此人身材臃肿,连走道都费劲,完全没有当年秦王只风度。吴王李恪是大家都喜欢的一个人,无奈不是嫡长子。皇嗣的问题不光让皇上感到非常的困扰,就连大臣们也是非常的纠结。魏王在一位司马的建议之下,利用编书的机会广结才俊,形成了一个规模庞大的组织。因为要编书,所以开销非常大,以至于皇上给他的待遇要超过皇嗣,这个时候大成上书了,说陛下如此偏爱魏王,是足以害之也!一旦陛下百年之后,魏王失去了一口,要如何自处呢?于是皇上减少了给魏王的待遇。又是为了编书的方便,皇上打算让魏王住在武德殿,这样一来,他居住的地方距离皇帝比皇嗣还要近,又是大臣上书阻止了这件事情的发生。终于书以编成献了上去,皇上御笔提名《括地志》。

120别蜀地还回长安去 过林邑又到新罗来207南路军穿越逻真谷贼偏师大败寺海平309太常博士斥伪数术果毅都尉平吐谷浑317岑文本蒙赐知机务张玄素遇害几丧身236上临御门听四方声诏命降下改诸王号第九回中原大地一片纷扰 北方胡天换代改朝230慕容顺亲唐远斯民苗山幽谒见大可汗182李淳风惊闻坏消息 孙思邈营救老相识第59回落魄马周进入长安失意颉利深夜遇袭第31回崔判官阴间解主忧尉迟恭街头动肝火第77回苗山幽拜谒楼观台萧玉蓉夜游平康坊276武士彟献女入宫禁王尚书进言震内庭214虞世南尚书请薄葬刘德敏率兵击叛羌第29回帝后合璧推行古礼文武兼用力兴大唐221苗山幽游荡至庙门老法师失言惹灾祸258闭门不纳勅使待明依山建陵后世之规314薛延陀行兵进漠南苗山幽随军奔前线第76回李世民即位天可汗杜如晦死荐李卫公第66回裴司空奉旨回京兆唐制史受命践高台第83回张玄素谏止洛阳宫李思摩拜授右侯卫168弥勒院布施腊八粥 清凉洞饱尝人间苦第四回新婚夫妇琴瑟和鸣 天命所致潜龙出水363郭孝恪轻敌死贼手金春秋请旨改服章228遇卢生大谈养生术盼方士多言命早夭191弃宗弄赞遣使入贡 大唐制史前往抚之180苗山幽入门做居士 袁天罡讲学陷囚笼第81回突利可汗爵封郡王失意胡儿进位将军258闭门不纳勅使待明依山建陵后世之规173困鸣沙断炊连三日 问解脱多数迷一生316张行成夜作言事疏魏王泰献上括地志311上天示警旨停东封皇嗣失德宠溺宦官第十六回苗怀仁携子归乡里杨文干举兵谋皇唐第75回大唐故主威服远人异域酋长拜舞君上321宇文士及疑是小人慕容幽兰觅挥鞭自持第98回李孝恭上奏乞封禅萧少傅请旨行冠礼第91回览圣迹更知三教语见众生皆是平凡人第86回改军制侯李二虎斗逞性情萧瑀丧职官270显仁宫皇上责官吏白石厅郎中刺川王154苗山幽行情日渐坏 蓝毘尼远路初登程187赵德楷出使遭囚禁 王神机见面问吉凶224何刀儿服役阳关外苗山幽再入吐谷浑345薛仁贵勇武承恩遇左庶子狂言致寿终135张公瑾一病死襄州 大可汗举国请内附317岑文本蒙赐知机务张玄素遇害几丧身152居命处运存乎天数 争名逐利近于人情第50回高皇帝泪洒临湖殿三野老动情寄江声250房玄龄上书请旨意孙思邈妙手难回春209太上皇崩于垂拱殿李承乾临朝少阳宫207南路军穿越逻真谷贼偏师大败寺海平158开宗派终是一场空 结因缘祸福由天算第85回御史大夫弹劾李靖入值门下拟改衣服第十八回李世民谏言迁都事观音婢泪语释上疑180苗山幽入门做居士 袁天罡讲学陷囚笼第41回蝼蚁命莫有治世心无用人何谈慷慨志156二位路人御前辩论 两次赦免群臣争执346孙伏伽六条察四方李卫公小心答上问第53回南山寺驱逐苗山幽太上皇梦游两仪殿216李道彦纵兵逞凶顽薛万钧贪功乱胡汉342萧特进留守洛阳宫高士廉佐嗣定州地第99回一心护主李纲病故修建新宫戴胄请止155往来书信触犯禁忌 进出监狱赦免贤人268刘德威一言平断狱川之代即位潘森南328尉迟敬德表乞骸骨慕容幽兰跪拜焚香第49回越王泰欢喜清商乐苗山幽秘密洞天机第九回中原大地一片纷扰 北方胡天换代改朝277高士廉率为氏族志贞观帝西游砥柱山第84回萧皇后凄凉返京兆杨政道服官入大内169利益众生魔窟传法 意气用事谋害高僧128贺新春群臣请封禅 乐平康女王开学堂350惧风疾修缮隋废宫听朝议偏师伐高丽292秋十月鸾驾回京师在清晨廷臣议大事153李承乾游戏明德殿 唐皇上置酒未央宫206陈太守降身访名士隐大德过府论人才第88回林邑王献珠进妄言李大亮请旨停捐献295傅令公锐意破正门西胡虏南北分两门第67回惧流言停仪罢纳妃续相国拜庙求子嗣107哀山幽人前失体面 俏龙波掌掴济平衡186传佛法因故减苦役 习道经意外开岔支205魏夫子御前论周齐苗山幽树下说佛法240温彦博进位右仆射魏夫子以疾辞侍中247乳母进言请求换新东宫辛苦厌倦礼法第一回苗怀仁外出奔晋阳 拓跋燕承恩置南厢144集仙殿赐宴众进士 地下室俯首见主人第79回冤情昭雪道士出狱战场落败酋长投唐123一时说事书生感伤 孤僧圆寂俗人寻骨209太上皇崩于垂拱殿李承乾临朝少阳宫第74回草原雄鹰落地京兆皇帝罢相震动天威293京兆小民不孝获罪弘化公主远嫁西垂214虞世南尚书请薄葬刘德敏率兵击叛羌320拒忠言皇上又自惭委良吏孝恪巧扶御第八回秦府开张良禽入慕 怀恨娶亲引火烧身第89回孙思邈回山寻清静苗山幽出游解天机362苗山幽拜访袁天罡陆一蝉难弃房遗爱107哀山幽人前失体面 俏龙波掌掴济平衡100大匠窦奉旨造新宫张蕴古执法得横死229无常横死小龟寿尽大道流行心何能依284李元轨贤能无所长刘处士置酒会骚客226深入观想沉迷幻觉放下分心禅灯虚明328尉迟敬德表乞骸骨慕容幽兰跪拜焚香273南平公主下嫁臣家守礼老叟强力持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