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帝国阴霾

北方的深秋,总是喜欢提前赶到。

当圣龙帝国南部的疆域依旧骄阳似火,当圣龙帝国中原的都城至今绿树成荫的时候,北方伦玉关的梧桐树叶黄了。

她现在还好吗?

看着秋叶飘落,苏杜的心不知怎得突然有些抽搐。

去年今日,自己应该正在圣京的郊外策马扬鞭、饮酒狩猎吧?

而如今,伦玉关内,风雨身旁,暂时代替金岑担任随军长史的苏杜,却必须面对堆积如山的公文——整个帝国的军政大事,都等待着帝国宰相的最终裁决。

就心性而言,相对于去年那逍遥从容然而却虚度光阴的生活,今天虽然事务繁忙废寝忘食,却是如此近距离得靠拢帝国的权力核心,出将入相、文治武功、开疆拓土、列国封侯,这些少年时的期望和憧憬,如今是如此真实地呈现眼前,似乎触手可及。

对此,苏杜是由衷地感激风雨。

没有宰相风雨的赏识、宽容和破格提拔,他苏杜,只怕至今都只不过是一个口吐狂言怀才不遇的落拓书生。

可惜,这一切却因为少了一个人而失去了原本的色彩。

那个曾经一同纵酒放歌,一同策马周游的伊人,如今嫁人了,嫁到了更为寒冷的辽东,也许不久之后,便要远离神州,成为高丽王妃。

高丽王妃?

多么显赫的尊称!

想到他心中的她,此刻必定正和另一个男人,一个出身高贵地位显赫,出色而且优秀的男人在一起,苏杜的心有些痛楚。

他不是没有想过做些什么来避免现在的情况发生。

但是在最后的一刻,他却步了。

阻止他的力量无形但是强大。

他凭什么去和那位未来的高丽王抗争?

他更无力反抗帝国宰相!

更重要的是,他无法舍弃如今的一切。

“男儿自当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直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这,才是他苏杜梦寐以求的,是他苏杜十余载寒窗苦读的目标。

他不能对不起自己的满腹经纶,对不起父母的含辛茹苦。

不得不承认,王光宇,这个最近几年来彼此针锋相对的情敌,比自己更强。

至少,这个家伙有勇气偷偷潜入渤海郡主的闺房,企图带着美人私奔。

想到这里,苏杜有些好笑,有些佩服,也有些轻松。

好笑的是王光宇这个家伙,还真的是肆意妄为;佩服的是王光宇的勇气;轻松的,是风馨最终拒绝了他。

也许自己前去,也是同样的下场吧!

这些天,苏杜总是用这个想法来安慰自己。

他觉得应该是,因为宰相的权势和威严,依旧高丽王妃的荣耀,似乎很难让人拒绝;更为重要的是,他并不觉得自己比起王光宇,在风大小姐的心目中有更重要的地位。

但他又觉得可能不是,因为在他眼中的风馨,性格豪迈而且开朗,有着自己的主见,绝对不应该是那种畏惧权威、听天由命的弱女子。

如果自己前去,也许结果会不同。

不安中,这个揣测,便如同毒蛇一般吞噬他的内心。

“苏杜,军师那边有消息来了吗?”

正自怔怔的出神,里屋传来的问话将可怜的年轻人又拉回了现实中。

“还没有!”

苏杜赶紧起身,恭敬地回答。

整个帝国,能够让他如此由衷的恭谨的,除了帝国宰相风雨之外,不做第二人想。

风雨醒了。

这段时期每天只小寐两三个时辰的帝国宰相,在他休息过后,再次询问了他今天已经重复了五遍的问题。

早在上月中旬,帝国宰相便以巡边的名义,逗留在了伦玉关。

几乎所有人都非常疑惑风雨的举动。即便是想要亲自北伐,却也似乎逗留的时间太多了,毕竟北伐再重要,但是需要帝国宰相亲自处理的,还有更多更琐碎更千头万绪的事情。

然而,风雨逗留伦玉关给各方面带来的影响,却是一目了然。

如今的天下,没有人敢无视风雨的存在。

跟随在风雨身边的苏杜目睹了这一切,旁观了所有朋友、敌人和投机者们因此而做出的种种反应。

只是当所有人欢呼、愤怒、振奋、胆怯和惊疑的时候,他却知道,表面上气吞山河的北伐,如今正因为麦坚人的态度而变得前途扑朔迷离,甚至可能虎头蛇尾。

“麦坚人绝对不会允许圣龙人放手解决北方的忧患!”

当朝中的大臣们正因为麦坚人参与了印月半岛和西南半岛的战事,而在“和战”以及是否继续开放贸易等问题上争论不休的时候,风雨便曾经在一次饭后的散步中,面带忧郁地对苏杜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如今的问题,不在于帝国是否要和麦坚保持友好的关系,也不在于开通海上贸易究竟对帝国有益还是有害!这些长远的全局考虑,已经完全被如今现实的一个利害冲突给排挤到了不怎么重要的位置上去了!”

苏杜至今还清楚地记得,当时的风雨背负着双手,与其是在询问自己的意见,都不如说是自言自语:

“呼兰和圣龙这两大帝国相互牵制的东大陆,方才符合麦坚人的利益。而一个在陆地上没有了安全问题,可以放手进军海洋的圣龙,则是麦坚人所面临的最大敌人!所以,当我们准备进攻草原的时候,麦坚人必定会进攻我们。现在的问题是,麦坚人能够产生多大力度的钳制,而我们又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承受这样的损失!”

正是在这样的考量之下,帝国宰相压制住了主战派的强硬立场,坚持让军师云济缓解和麦坚人的紧张关系。

令人遗憾的是,这番努力似乎并没有获取太大的进展。

在印月半岛和西南半岛的两次捣乱之后,麦坚人似乎并没有就此收手的打算。

于是,一个十分可怕的预测在很多明白人的心里,浮现了出来。

海疆。

万里海疆。

从冰天雪地的辽东,到四季炎热的岭南,帝国的万里海疆,曾经是帝国最为坚定的盟友,屏蔽了几乎所有的敌人,让帝国在对抗北方游牧民族入侵的同时,拥有着一个可以高枕无忧的后院。

然而,这一切随着麦坚舰队的崛起,改变了,全部改变了。

如今,万里海疆不再成为帝国永不陷落的防线,相反,他成了帝国防不胜防的软肋。

倘若麦坚人乘着帝国大军全力北上之际入侵神州,怎么办?

这个疑问,成了如今帝国的官员们心中一块无法挥去的阴霾。

无论是出于对帝国安全的担忧,还是纯粹因为权力斗争和利益斗争的考虑,放弃北伐、防备麦坚的呼声,似乎在帝国越来越强大。

“就此放弃吗?放弃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让草原恢复元气继续成为随时南下的威胁?要知道,帝国和麦坚不同,他不可能在安全的拥有大片陆地领土的同时,放手大胆的发展它的舰队!”

风雨不经意间的自语,似乎暴露了帝国宰相的心意。

至少,苏杜对此十分理解。

千百年来,圣龙帝国的君王们,不是没有人注意到了海洋。

事实上,圣龙帝国曾经拥有过全天下最强大的舰队。

但是和北方草原上胡人的对抗,显然消耗了帝国太多的力量,让帝国最终不得不放弃了对于海洋的开拓。

地理上的劣势,战斗力上的劣势,更重要的是两个国家尚武精神上的差异,让圣龙帝国纵然曾经有过压倒性的胜利,也并没有彻底解决这个隐患。

如今,帝国的胜利,只不过是以往胜利的一次重复,而且还绝对不是历史上最辉煌的一次胜利。

更糟糕的是,如今的帝国,已经没有了高枕无忧的后院,万里海疆之外,已经崛起了另一个更为可怕并且强大的敌人,一个拥有可以和圣龙帝国的疆域媲美的领土,却远比草原人更为文明发达,也根本不用像帝国那般担忧自己陆地安全,可以在强大的物力人力支持下全力以赴进军海洋的强大敌人。

可以说,帝国如今之所以还能够占据着主动权,完全只是因为一个人,一个布衣起家的传奇。

但是,当苏杜看见眼前这个支撑着整个帝国的年轻人,因为过度的操劳而苍白的脸色和日渐瘦弱的身体,心中却不由自主地涌来一股不祥的预感,并联想起了一句最近方才被广为散播的不祥的预言——

“三又三,鬼上山,巨星落,天下乱!”

“三又三,鬼上山,巨星落,天下乱!”

苏杜并不知道,就在这时,远在帝都圣京城的宰相府内,一个身披鹅黄轻纱端坐于书房内的少妇,也同样轻声地喃喃这句近两个月方才流传开来,却如同瘟疫般迅速蔓延,搅得整个帝都惶惶不安的谣言。

“夫人!”

进门的,不是别人,正是如今整个帝国闻之色变的血衣卫统领魏廖。

圣龙帝国是一个崇尚谋略的国度,自古以来权谋机变者层出不穷,因此统治这个帝国的君王们,无一例外,都会为了巩固自己的王位,而在暗中大力扶植拥有强大特权,可以帮助他们监控百官和臣民的秘密组织,并做一些无法公之于众的事情。

如今,实际统治着圣龙的是帝国宰相风雨,而充当风雨眼睛和匕首的,便是血衣卫。

当年只是为了获取情报以便在残酷的战争中抢占先机而建立的血衣卫,随着风雨地位的日益显赫而越来越强大,俨然成为了一只杀人于无形的手。

“查出来了,谣言最初从江淮传出,以童谣的方式,很快散播到整个帝国,恰好和之前传言宰相大人经江湖第一神医华一针和天池剑宗宗主白飞云联手诊断,不能够活过四十岁相呼应,因此在民间影响很大,有些地方甚至因此起了恐慌,更有一些别有用心之徒,乘机煽动生事,不过目前基本还在血衣卫的掌控之中!”

“江淮?”

李中慧停止了对手中奏折的翻阅,立时抓住了魏廖汇报中的关键所在——江淮。

在所有已经归顺了帝国宰相的区域中,也许江淮是最复杂的地区。

不仅仅因为同一教和庞勋余党在这个地区盘根错节,也不仅仅因为朱全这个拥有兵权和野心的家伙驻扎在这里,更重要的是江淮本身便是帝国重要枢纽之一,它东靠大海,西逼中原,南联帝国的经济命脉江南行省,北接公孙世家控制的齐鲁行省,并可以通过齐鲁行省,影响到如今帝国争议最大的幽燕行省。

在这样一个地区,散布这样一个谣言,的确能够收到最大的成效。

“对于所有胆敢乘机挑衅宰相权威的乱党,无论是谁都必须予以雷霆之击,但是中慧不希望看到宰相正准备北伐之际后院失控!”

想到这里,李中慧果断地指示道。

“是!”

魏廖躬身应道。

李中慧的这道指示,无疑为血衣卫大开杀戒亮起了绿灯,却同时又暗藏着约束血衣卫肆意妄为的利刃。

魏廖是个聪明人,他立刻明白了李中慧的用意。

血衣卫理所当然要成为弹压一切宰相敌人的大刀,但同时宰相夫人显然也并不介意在关键时刻把血衣卫当作危害到宰相声誉的污垢清洗掉。

“那么,天子那边……”

针锋相对,魏廖也给李中慧出了一个难题。

当初血衣卫的组建,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李氏家族的力量,虽然后来在风雨的干预下,李氏家族退出了对血衣卫的干预,但是魏廖很清楚,李中慧,李氏家族的铁血女皇,恐怕始终都窥视着血衣卫这把利刃,以期为己所用。

而魏廖本人,除了在争夺血衣卫领导权方面和李氏家族有着利害冲突,作为宰相风雨身边的影子,他更肩负着不让任何势力,其中也包括了李氏家族太过于强大,损害到风雨军的权力平衡体系的重任——毕竟,外戚干政的故事,在历朝历代都很容易会上演。

在这样的情况下,魏廖也同样乐意看到李中慧为难。

“魏大人不必担忧,宰相之所以上月就离开帝都,便是相信中慧的能力。这件事情中慧自有安排,到时候只需要血衣卫配合便是!”

李中慧美丽的双眸,凝望了血衣卫统领片刻,缓缓地说道。

“是!”

魏廖的脸上没有丝毫的表情,只是恭敬地应了一声,随即缓缓地退下。

“看来,真是该为风雨清楚帝都上空阴霾的时候了!”

望着血衣卫统领退下的身影,李中慧轻轻地伥叹了一口气。

轼君不祥!

在注重“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圣龙帝国,杀害主君的事情虽然也不是没有发生过,事实上在激烈的权力斗争中,可以说时有发生,不过一个聪明的弄权者,显然会十分谨慎的对待,并且尽可能地给自己披上一道伪装的外衣。

只因为,今朝你杀君,明朝你做了君王,别人也同样可以杀你。

一个轼君者,自然没有资格来号召臣子履行圣龙传统的节义。

这样的主君,从一开始便将失去人心和舆论的支持,以及法统。

所以,李中慧非常理解风雨为什么这么早便离开帝都,前往眼下北伐的大本营伦玉关,只因为风雨如今关注的,不仅仅是北伐呼兰的烽火狼烟,还有在帝都即将发生的另外一场看不见硝烟的刀光剑影。

这场无形的刀光剑影,将是她李中慧导演的舞台。

作为风雨的妻子,李中慧责无旁贷,而且她也自信,没有第二个人能够替代她来完成这一出改变整个帝国的好戏。

要怪,只能够怪那位被称作贤君的天子,生不逢时,偏偏和风雨同一个时代,更要怪他不愿意顺应大势,偏偏要做出螳臂当车的蠢事。

李中慧微微冷笑,她不愿意再为这件事情再伤神。

“夫人,辽东传来密报!”

正在李中慧思绪之间,却见负责处理呈报文件的幕僚,迅速地走了进来。

每一个人都知道,在风雨离开了帝都之后,李中慧便是帝都,甚至可以说整个帝国绝大多数事务的主宰者。

而如今,在这位铁腕的主宰者心中,辽东一定是她最为关心的地方。

因为李逸如,李氏家族最杰出的子弟,刚刚成为风雨妹夫的辽东总督,此刻已经离开帝都前往辽东。

“拿来!”

李中慧迅速接了过来,并且展开。

“咦!”

看到了来自辽东的密报,从来都神色从容的李中慧,也不仅流露出了惊异之色。

“一举何止数得!风雨,这就是你的未雨绸缪吗?”

良久,李中慧方才长长得吐了一口气,从书案前站立了起来,走到窗户旁边,神情复杂的遥望着北方。

那里,天色已经逐渐黯淡了下来,乌云密布的天空,仿佛正酝酿着*的到来。

第4章 扑朔迷离第7章 重病猛药第10章 昌马会谈第1章 宫帏禁忌第7章 燕府迷案第5章 围点打援第2章 魔法水晶第3章 帐中论势第6章 两军会师第10章 最后机会第1章 圣京协议第5章 文明战争第8章 欧静到来第6章 海战之际第5章 名将威慑下的屈服第3章 雨中突围第8章 高丽大捷第8章 凉城疑兵第15章 潇洒出京第13章 从容突围第16章 野外遇袭第4章 志同道合第4章 巴蜀皇甫第1章 敦煌求援第6章 渡河之战第5章 文明战争第8章 霸主美人第9章 乘风破浪第4章 各怀心事第25章 为何而战第4章 巴蜀皇甫第9章 激烈海战第8章 潜在的危险第3章 意外敌情第11章 愤怒和野心第18章 麦坚特使第26章 天池剑宗第9章 扬州战火第6章 义结金兰第7章 往事不再第11章 攻守圣京第5章 尼国遇刺第3章 干戚济世第8章 不速之客第16章 如此佳人第9章 风聚云动第4章 别无选择第6章 踏上印月第6章 战后余生第16章 野外遇袭第19章 逍遥遗墨第7章 生死之间第8章 万里戎机第6章 书生论战第11章 回伦玉关第2章 剑起花落第6章 占领交趾第5章 家事国事第9章 变故突生第6章 战场余波上第1章 风云变幻第6章 远方对立第7章 权力斗争第5章 家事国事第2章 剑起花落第5章 同盟使者第11章 帝国宰相第3章 唇枪舌剑第10章 调兵遣将第7章 燕府迷案第4章 驾驭战车序宝剑利盾第17章 喜收义妹第4章 各怀心事第23章 集思广益第5章 军中立威第4章 风景美人第2章 冒雨追击第3章 战略大局第10章 天下纵横第18章 渗透武林第14章 生死关头第7章 意外相逢第11章 回伦玉关第2章 故友重逢第3章 魔法的威力第1章 远方来的客人第3章 陷阵之驰第5章 两军对峙第16章 野外遇袭第7章 重返玉门关第7章 重病猛药第9章 主动请缨第9章 半道遇袭第5章 意外波折第5章 落荒而逃第8章 轻易得城第2章 风侯进京第8章 山中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