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四章 最喜欢的字眼

这是秦始皇嬴政的晚餐时间。

赵高不敢抬头直视秦帝的相貌,只是低垂着头,用余光暗暗看了一眼。便迅速地将整个头颅埋到了胸口的位置。

从形式上来看,这位被称为千古一帝的君王吃的甚是简单,完全没有后世宣扬那些喧糜纷繁的膳食种类。矮矮的长几上不过摆着一份肉菜,一罐鱼汤以及一碗淡黄色的小米饭。他的周围也没有人专门服侍他,甚至从瓦罐中倒汤都要自己亲力亲为。

这并不意外,秦国君主向来如此。

他们筚路蓝缕而来,最初建国的时候不但不受其他诸侯国的重视,饱受了各自屈辱,便是连公主出嫁时的嫁资都十分拮据。在将绝大多数收入投入到军费之中后,历代国君平日里的生活向来十分节俭。即使后来经过数百年的经营,国家变得越来越强大,各个诸侯国被迫向他们朝贡之后,这些生活习惯依旧被当成是某种不可打破的准则被保留了下来。

这不是忆苦思甜,而是对于这些从骨子里就好战的君王来说,衣食不过足用即可,能够让他们兴奋满足的点不在这里。

“弘毅先生,坐!”

和赵高的拘谨不同,和名士相处已经十分熟练的秦始皇见赵高两人在原地躬着身子,笑着放下了手中的小碗轻轻吩咐了一句,然后右手一招,立即有两名内侍抱着两片竹席而来,放在了长几的下手不远处。

赵高和麦玲珑不敢怠慢,恭敬行礼过后,端端正正地跪坐在了席子之上,耐心等待着第二次的发问。

“先生是儒门弟子?似乎刚刚登堂入室尚未炉火纯青,不知何以教我?”秦始皇嬴政稍稍表示了一下自己的态度,手上并没有停下自己的动作,依旧一边吃着饭,一边随意地问道。

这就是简易奏对了,赵高和麦玲珑这才有资格抬起头,观察起这位历史上独一无二,剧情世界中叱咤风云的绝世豪雄。

在他们有限的感知中,眼前这个人除了秦朝皇帝的冠冕之外,等阶上甚至和普通人没有什么区别。从剧情世界通行的等阶名字颜色来判断,秦帝不过是最普通的白色,是剧情人物中除了没有神智灰名之外最低的一级。

历史人物最低也是紫色,历史史诗更是七彩绚烂。这不是他们在故意炫耀,而是围绕在他们身边那些固化规则世界的具现。而一旦到达了历史传奇,那么他们对应的那些规则已经无法被剧情世界或者众神之地感知,这就是等阶上最直接的压制。

或者说,他们已经返璞归真之后和底层规则共生共存,天地灭而不灭,与千万位面亿万生灵齐寿了。

这个时候白名的秦始皇一开口,立即就点出了赵高身上最主要的规则的组成部分,甚至对他掌控这些规则程度也了解到了精细入微的程度。在这样的情况下,纯从规则的角度来看,只要他愿意,两人在秦始皇面前完全没有任何秘密可言。

这就难怪他此时的态度了。

秦朝国君的确代代礼贤下士,到了秦始皇这里依旧如此。然而从士的角度来看,那也要有被礼遇的资格。否则的话,天子的帝王之威雷霆之怒,又岂是一般的凡夫俗子所能够承受的?

就像是尉缭子,他凭什么能够被秦王“以身下之”?那是因为当时的秦国猛将如云,蒙恬王翦都是旷世之名将,蒙氏和王氏家族里更是战将成群。然而可惜的是,这些人为将为帅统军作战没有任何问题,却没有一个能够在国家战略层面统筹全局的军事家。在常规的战斗中,他们拼战术能够不落下风,可是战略上的价值往往要大于战术,没有一个完整的军事计划,攻城略地的效果肯定是事倍功半的。

这个时候,作为《武经七书》中《尉缭子》的作者,尉缭对于秦国的价值无异于战略核心。为了显示恩宠,秦始皇对他“推食食之”“解衣衣之”就都是可以理解的行为了,因为他值这个价。

这就是贤士对于国家的价值。

就譬如说是现在,如果跪坐在席子上的来是诸葛亮,秦皇嬴政别说是吃饭,大概在第一时间就会下座迎之,或者直接动用国家的力量举行盛大的仪式来专门迎接都是大有可能。毕竟即使扣除政治上的才能不说,单单从军事理论的角度来看,武庙十哲之一的他在秦国的地位,绝对不会逊色于杀神白起。

至于赵高,在秦皇眼里还没有“炉火纯青”,大概就是还没有这个资格了。

“是的陛下,臣师从儒门心学圣人门下。”

赵高刚刚坐下,见秦帝发问,不敢怠慢,立即站起了身回答。

在各个剧情世界中混了这么许久,其实赵高身上可以挂上的标签有无数个,可偏偏那些功绩在秦皇嬴政看起来都算不了什么,算起来也勉强只有这个圣人嫡传弟子的名号最值得一问。

“哦,阳明弟子一脉,不错不错。”秦皇大笑着喝了一口汤,连连赞叹了两句。

讲究仁政王道的儒学在强秦自然不好使,可如果是后世王阳明传承到下来的心学一脉,其中承载了阳明先生的兵道就完全不同了——至不济地说,这样的人物拉到战场上充作一支偏军的主帅也是绰绰有余的。

“臣不才,所学不过先生的三分之一,实在愧对先生的谆谆教导。”赵高将自身规则完全放开,阳明先生留在他手臂上的那枚小剑的标记立即熠熠发光。

也许是有所感应,当秦皇目光投向小剑标记的时候赵高猛地一抽身,一股愤怒中夹杂着些许无奈的情绪无视时空的距离真真切切地通过标记传递给了赵高,算是做出了某种程度的警告。

即使是心学圣人,大概也是不愿意将自身道基的某一部分给秦皇嬴政看到,赵高这是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毫不犹豫地将老师拉出来挡在自己前面。

“刚刚臣孟浪,惹得老师生气了。”面对刚刚一不小心的君前失仪,赵高并不慌张,给自己找了个最正常不过的理由。

王阳明也是流年不顺倒了八辈子大霉。原本收赵高为嫡传弟子就并非他的本意,只是在那个倭寇剧情世界中被赵高狠狠地坑了一把——当初只不过发布了一个常规任务,结果硬生生被做成了无上限任务。当赵高用巨舰血淋淋地对所有海外区域完成了所谓的“教化”之后,大量相关规则的涌入一度影响到他成道三种基本法则“立德”“立功”“立言”的平衡。最后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将赵高收为弟子并将这一部分规则全数反馈到了他身上,留下了这枚剑形的独有标记。

“难怪你以个人之力,强行辅佐智氏称霸,果然已经得到了阳明先生的真传——只是学得不到家,太勉强了一些。”秦帝点了点头,很自然地将两件事情联系在了一起,然后得到了最合理的结论。

这个做法虽然无耻了些,秦皇嬴政倒也不会对赵高有什么特别的看法,毕竟臣为君谋,就算有错也不在臣那里。

“侥幸而已,陛下麾下人才济济,臣这些微末之技,实在不值得一提。”赵高也不反驳。事实上也如秦皇所言,灭个把家族这点小功绩在别人那里也许还值得炫耀一番,但在灭了六国的秦始皇面前,还是算了吧。

“嗯,你也不必过谦,丞相既然推荐你来见朕,就必然有你的过人之处。”秦始皇的耐心显然在这一番简单的奏对过程中已经用完了,弄清楚了赵高的能力上限之后也不再以先生相称,语气也更加直白地问道,“朕只有这一顿饭的功夫,现在朕已经吃完了,你若是想留下,直接找丞相给你安排个官职,若是要离开,也请自便吧。”

这就是李斯的面子用完逐客了,事实上除了回答,赵高几乎一句主动说话的机会都没有。

“陛下且慢,臣只有一句话要说。”他止住了上前引路的内侍,躬身对已经准备离开的秦始皇朗声说道,“臣并非来求仕的,而是来送礼的。”

“送礼?”听见这两个最喜欢的字眼,秦帝果然停住了步伐,转过了身,眼中的热切似乎比得到人才更甚。

第四百六十一章 痛苦和愉悦第三百八十六章 棋子的命运第二百六十章 郑和的宝船第五百二十六章 切入的角度第四百三十六章 自由的指引第五百九十一章 痛苦的幸福第五百七十六章 慕容垂的决定第二百二十五章 千里送人头第二百三十二章 令狐潮入彀第四百七十一章 真正的交手第七百零七章 秦帝的慷慨第二百零四章 创造的机会第四百五十九章 失之于交臂第五百八十四章 老八的大招第七百五十一章 奔赴前线第五百八十九章 巨大的波澜第二百六十三章 多余的麻烦第三百三十一章 自己的道路第七百三十八章 野心之光第二百九十七章 大势的威压第十八章 困杀第四百章 第一阵袭击第二百零一章 有人砸场子第二百七十六章 战斗胜负手第六百四十九章 一面倒的交锋第百五七章 你来第七四章 入队第六百八十五章 碰撞第百四零章 百人第四百八十七章 生存的法则第五百三十七章 祖天的谋划第二百八十二章 剧情的完结第五百零二章 撕裂的军阵第七九章 三人第六百六十八章 矛盾的转换第四章 攻防第三百七十六章 彻底的碾压第七百五十八章 鲜艳的颜色第三百六十四章 必败的战争第二百三十二章 令狐潮入彀第百九七章 英雄的传说第二八章 强化第三百五十五章 蓝蛇的野望第八九章 眼界第七百五十六章 见见他们第九四章 现实第九六章 照顾第九九章 重回第百二二章 旧事第二百三十一章 仓皇的逃窜第五百二十章 书圣的落幕第四百六十四章 另一项投入第六百一十三章 命运的战场第六百八十六章 交手第六百三十四章 任务的来临第三百四十五章 不容许拒绝第三百一十二章 特殊的礼物第六百八十三章 不是秘密的秘密第百七一章 觉悟第三百一十四章 智果的选择第三百七十二章 众神的反扑第百一九五章 脱身的计划第四二章 地利第四百三十九章 新生的生命第六百二十三章 莫名的危险第四百零二章 追击和被追击第四百七十七章 完美的理由第百零一章 便宜第七百八十二章 邯郸学步第三零章 科举第百四五章 突围第五二章 整合第三百三十五章 赵氏的落幕第六百一十三章 命运的战场第八四章 夺运第二百二十四章 被放弃的人第三百一十四章 智果的选择第七百一十六章 领地战争的前奏第三四章 帝心第七零章 选择第六百三十三章 这就是“混乱”第百七二章 分层第七百三十七章 雅室第二百四十二章 不识金镶玉第二百零八章 红花会会首第百五九章 生死第四百七十五章 赵高的渴求第三百四十四章 磨刀的功夫第二百七十章 打不死的强第六七章 抢功第七百六十六章 断舍离第四百二十二章 争夺归属权第三百六十二章 正面的态度第百六六章 好意第四百四十九章 残酷的真相第二百四十章 鉴定术升级第三百六十五章 无奈地被坑第三百四十章 活着的装备第百九一章 趁火之打劫第三二章 交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