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六章 大明皇帝要出新书了

金濂继续说道:“其实在两浙和两淮、福建、广州等地区有大量的私营盐田,他们雇佣当地的百姓,当做灶盐工,每日煎盐,规模极大。”

“大明的盐引,在官盐场可以承兑,在私人盐场同样可以承兑。”

“所以,朝廷超发了那么多的盐引,并没有引起什么波澜,反而是各地州府县,始终希望可以多一些盐引。”

朱祁钰在当老师的时候,其实一直有个疑问。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在宋朝的时候就出现了。当时的教科书上写的是最早的信用货币。

后来到了元朝时候,是至元宝钞,到了大明就是大明宝钞。

但是这些纸质货币很快就因为超发,通货膨胀,变得比厕纸还便宜。

那这些纸质货币出现的基础是什么?为何又变成了废纸一堆呢?

出现纸钞的理由很简单,因为缺少货币,来完成民间的商贸交易。

大明的产银年十余万两,还有朱元璋的祖训,为了推行大明宝钞的使用,民间不得用金银交易。

大明宝钞滥发从洪武年间就开始了,大明宝钞的泛滥成灾,从最初的一钞可以换一贯,到现在一钞几钱都没人要的废纸。

但是另外一种纸质货币,依托于粮食和盐的货币,出现了,那就是盐引。

大明的盐引是可以到盐场去承兑的,即便是无法到官盐场承兑,私盐场同样可以承兑,这些盐引,就变成了实质性的货币。

在大明未有大量白银输入之时,承担货币的功能。

所以,正统三年、正统六年、正统九年、正统十四年的超发,的确是朝廷欠了商贾们盐,但是商贾们并不是很在乎,即便是不能在你官盐场承兑,我也可以到私盐场承兑,换给水商,也有得赚。

因为大明足够的强大,人口日益增长,食盐和粮食需求在增长,以食盐和粮食为信誉的货币,才能够在大明如此畅通无阻。

正因为大明足够的强大,大明财经事务,才可以处于一种可持续的崩溃状态,而不崩溃,拥有极其强大的自适应调节能力。

朱祁钰坐直了身子说道:“我们不应该窃喜这种现象的出现,虽然看似朝廷获利颇丰,但是我们要时刻谨记大明宝钞的教训。”

“滥发、超发,必将导致盐课,彻底的崩坏。”

金濂附和的说道:“陛下言之有理,事实上,去年盐引的超发,就引起了官盐场和私盐场的挤兑,人满为患。”

“九月处,一小盐引仅值粮三斗五斛,按江南粮价计算,一小盐引仅值银一钱七分五毫四厘。”

“官盐场人满为患,人心汹汹,私盐场关门大吉,盐丁无以为生,盐价粮价飙升。”

朱祁钰稍微算了算,大约相当于0.1754两银子。

金濂话锋一转说道:“但是随着京师之战,大获全胜,这种惶恐情绪得到了极大幅度的缓解。”

“各私盐场窝,再次开场煎盐,挤兑之风立减,这盐粮价慢慢的下来了,这盐引慢慢涨了起来,恢复到了一两二钱的价格。”

“我所说的银,并非现银,而是粮价和盐价折合之后,参考价格。”

陈循呆滞了许久,有些疑惑的说道:“不是,为何如此?盐粮价贵,盐引应该贵才对,为何会是贱价?”

“盐粮价贵,盐引反而贱,盐粮价贱,盐引反而贵?这…”

“陛下,臣愚钝。”

陈循是个大学士,自从永乐十三年状元及第之后,一直在京为官,擅长念经,集古代帝王行事,撰写《勤政要典》,劝谏皇帝勤政,这方面陈循一直是很积极的作用。

但是长期任京官,让他无法了解这天下事儿,脱离百姓,不明白也很正常。

朱祁钰试图解释此事,对着陈循说道:“坊间多用盐引做钱,土木堡兵败,盐引挤兑,私盐场关停,官盐场内,引多盐少,盐价飞涨,引价暴跌,因为人们不知道是否能够换出盐来。”

“京师胜,则不再挤兑,盐引继续如同往常那般,充作大量交易的货币,不再挤兑,则在官盐场内引和盐平衡,引价恢复。”

“陈学士,你能听懂朕在说什么吗?”

陈循呆滞的摇了摇头,愣愣的说道:“盐引一引等于大同府一石的米,等于江淮两百斤的盐,盐价贵,盐引也当贵才是。”

其实不光是陈循,在场的都察院御史、六部尚书、侍郎,六科给事中,也有不少人在挠头。

于谦能够理解,石璞、金濂、王直也都可以理解。

把盐引理解成为民国时期的金圆券就很容易理解了,战败了,开始通货膨胀,金圆券立刻贬值,就是正统十四年九月盐引暴跌的样子。

朱祁钰取了一张白纸,画了三个圈,拿起来说道:“诸位明公请看,此乃盐引,盐引分为两部分的价值,一部分是使用价值,一部分是交换价值。”

“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加起来,才是盐引的价值,也就是货币的价值。”

“使用价值是可以承兑的盐粮,交换价值则是在贸易之中充当交换媒介的作用。”

“国朝战败,人心汹汹,则交换价值大跌,远超使用价值的增长,所以才会暴跌。”

“国朝战胜,人心稳定,生产恢复,使用价值虽然略有跌幅,但是交换价值却恢复了,所以引价恢复。”

陈循这才恍然大悟的说道:“臣明白了。”

他看着那张图立刻才明白,原来如此!

盐引不仅仅代表的是盐,它更是大明发行的类似于大明宝钞一样的钱。

国朝战败了,那盐引薄纸一张,自然是无用,国朝胜了,那盐引还是盐引,大家一切照旧。

朱祁钰这才松了口气,他讲的内容,并不复杂,其实就是最简单、最基础的货币的作用。

陈循搞政治,尤其是帝王行事、文书这方面,很有成就,但是在经济领域,就是两眼一抹黑了。

于谦反而看着皇帝,眼神闪烁。

按理来说,陛下做郕王的时候,是不会学这些东西才对,陛下又是怎么如此透彻的、清晰的理解盐引,在坊间流通的作用的呢?在去年九月份的这次动荡中,这货币是何等价值呢?

这时候,于谦更加确信,陛下背后有高人!九十九尺那么高!

至于陛下是否是真武大帝转世,于谦是不信的,他更相信是陛下身后的高人,类似于姚广孝于太宗文皇帝那般。

但是于谦琢磨来琢磨去,也没琢磨出高人是谁。

金濂认真的记下了笔记,陛下这部分关于交换价值和使用价值,也是足以让他茅塞顿开。

金濂思前想后,还是觉得银子最适合做大明的货币,为何银子可以作为货币呢?

因为银子没什么使用价值,但是有着极高的交易价值。

金子也是也可以,但是金子实在是太少了,还是银子靠谱一些。

朱祁钰坐在凳子上看着金濂的反应,觉得有必要写一本大明版的《国富论》了。

大明的财经事务,简直是一塌糊涂!

财富即权力。

没有个健康稳定的财政体系,大明怎么能长驱万里,扬鞭域内呢?

与《国富论》相比,朱祁钰其实更喜欢《资本论》,但是在大明写《资本论》,实在是太超纲了…

金濂已经坐下,他还在思考去哪里搞银子,听说倭国很多,可不可以利用大宗商贸,来大量获得稳定的货币呢?

盐引实在是太不稳定了,而且关切到了的大明的民生起居,这东西做货币,实在是牵一发则动全身。

金银稳定,但是大明一年产银十万余两,根本就是杯水车薪。

按照金濂在户部盘账的估算,大明一年至少得五百万两以上的白银流入,才能让白银全面充当货币。

朱祁钰继续说道:“朕在之前就说了,打算让算账的太监和户部的度支部主事,成立一个计省,暂时挂在石景厂名下,计算每年石景厂生产,偶尔也替朕算算这笔账。”

嘉靖皇帝别号大明户部尚书,就是完全控制了钱袋子,才会二十年不上朝,不视事,但是依旧可以独断朝纲。

朱祁钰没打算做金濂的活儿,金濂干的挺好的,但是大明这本经济账,不能这么一直糊里糊涂下去了。

“若有异议,可以现在提出来,或者写成奏疏呈奏文渊阁,只要是现象、问题、原因、方案等四个大方向上说得通,朕都会认真看的。”朱祁钰从来没有不允许朝臣们参政议政,但是朱祁钰反对泛泛其谈,胡搅蛮缠的空谈谬论。

参政议政,朝臣们就是干这个的!

大明的科举,把他们从茫茫人海中选出来,不就是为了让他们参政议政吗?

但是一些人这官当着当着连三分人样都没了,只剩下了七分兽样,若是那胸前补子上的禽兽。

“陛下,臣以为盐政兹事体大,还需再派出能吏前往两浙巡盐,将此事摸排清楚,以稽为决,没有任何调查,反而是空谈。”王直在奉天殿内天天打瞌睡,今天可没有,他一直聚精会神的听,也积极献言。

以稽为决,翻译翻译就是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经过多方调查,结合州府县巡盐御史奏疏,再加上陛下耳目之臣,前往地方巡查,再做出决断。

“可有人选?”朱祁钰点头问道。

王直作为吏部尚书,举荐贤能是他的职责,他俯首说道:“翰林院庶吉士李贤,颇为有才,臣以为可以前往两浙、两淮、福建、广州等地巡查,日日上奏。”

“那个在土木堡天变中侥幸逃脱的李贤吗?”朱祁钰记得此人,之前于谦在彰义门外大破瓦剌先锋军,俘虏了不少人,其中就有侥幸逃脱的李贤。

这人朱祁钰还有点印象,他点头说道:“那就他了。”

至少李贤对大明是忠诚的,朱祁镇这个皇帝都降了,他这个臣子反而跑回来了。

虽然李贤在大明啥都不是,但是这样的人,在瓦剌,那都是打着灯笼都找不着济国治世之才。

比如明末时候,黄台吉手下的范文程,在大明,连个进士都考不中。

“陛下,臣以为应该定下章程来,这盐法是什么情况,该怎么改良,定期商议,才能推动,而不是想起来,就议一议,想不起来,就弃之如敝履。”胡濙再次俯首献策,在朝堂上,整天打瞌睡。

陛下一杀人,胡濙和王直俩人就睡觉,都是师爷一样的人物,装糊涂的高手!

胡濙并不是老了不中用了,他只是奉行自保罢了。

他从永乐至今历任四十余载,大明朝政他早就看透了,今天想起来了,改一改,明天就忘了!

大明盐法是今天第一次讨论吗?

可是每次都是议着议着,无疾而终。

但是陛下显然不是这样的人。

朱祁钰点头说道:“那就一月一次吧。”

第一百二十三章 大阅第822章 比杀了他还难受第四百一十四章 公车诣阙,上书鸣冤第二百四十五章 送太医院第五十七章 八百里分麾下炙第八十九章 你在教朕做事?第一百九十五章 大明银币供不应求第一百零八章 别团等人齐(均订加更)第858章 被皇帝给摆了一道第一百二十章 大明天下无敌第839章 让你体面你就体面第980章 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第957章 皇权特许,瓜蔓连坐第一百二十一章 天道好还,人心效顺第三百七十一章 改土归流的本质第一百二十九章 直钩钓鱼第一百七十章 随他们去吧第652章 公者千古,私者一时第931章 跟饿肚子的人讲礼法,是无耻的第三百四十五章 徐州是南京的门户,应派虎将把守第714章 大皇帝驻跸九江府第719章 抛开立场不谈,讲个小故事第三十三章 国体之根本第三百六十九章 甚至包括肉食者第683章 非常一般的高丽姬第四百七十四章 瑕瑜互见,长短并存第二百四十九章 寒暑往来相继,兴衰周而复始第920章 禁牙行 禁烟 摘铃铛第708章 陛下在后院看庖厨杀猪第951章 微雨见晴,六合清朗第一百零三章 大明皇帝体察民情(求订阅)第777章 铁匠皇帝第五百五十三章 他想干什么!第689章 某平生不善斗,唯好解斗第七十二章 我笑那于谦无谋,石亨无智第六百零六章 海贸,比赌坊一直赢还赚钱第四百六十一章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第三百四十七章 吾愿和南衙共存亡第715章 开海一念起,刹那天地宽第840章 一辈子在走别人铺好的路第961章 给古老的土地,带来一点小小的大明第二百零九章 兵贵神速第962章 自由之城—弗里敦第十三章 拿去!第778章 十万大山一条路 唯有谅山可通行第二百二十五章 判官笔和朱笔的重量第三百四十二章 商舶税十抽一,给银再减四分第五百二十六章 视自己的命如草芥第698章 靠骗,可以把人骗到当牛做马!第二章 喋血奉天殿第一百六十三章 明正典刑,再斩一遍第一百九十三章 今日无事第844章 有些事儿,不开始最好第二百五十五章 登岛作战第二十三章 不得人心庶皇帝第729章 一贯作风,敢打敢胜第二百零七章 群臣惶恐 京师非议第四百六十七章 泰安宫的经纬度第二百六十章 勃勃生机第785章 大道至简 光明正大第十七章 骑白马的朱祁钰和于谦第八十五章 朕的前半生第三百一十六章 天下罪朕,还是朕罪天下!第五百四十七章 大明人的善良第三百七十三章 大明皇帝也不行!第九章 皇权更替,腥风血雨第680章 豺狼虎豹,吃尽血肉!第一百三十六章 是非曲直,难以论说第四百八十章 人啊,最怕一点利用价值没有第三百八十七章 畏威而不怀德第三百九十二章 逆子就是逆子,甚至不肯叫一声君父第843章 送解刳院,天公地道第七十五章 于谦,你比王莽还要王莽!第893章 偷得浮生半日闲第三百九十三章 陛下更喜欢大明女子第四百九十三章 廪盈法第二百一十四章 胡马不可用第三百九十二章 逆子就是逆子,甚至不肯叫一声君父第二百九十七章 皈依者狂热第六百三十八章 大明的基石不能有任何松动第733章 皇帝赐物,青兕献宝第一百五十三章 五十两!第一百一十五章 磔!第939章 引经据典等于懂的都懂第六百四十章 西域苦,苦在没有大明第五百三十三章 雪花飘飘,北风萧萧第五百七十章 朕和她清清白白,毫无瓜葛!第774章 《诡辩二十四法》第九十一章 临时抽检第十七章 骑白马的朱祁钰和于谦第651章 还天下万民一个太平盛世!第788章 机器一转,人心不古第二百一十五章 陛下有太祖遗风第二百三十一章 他们总是紧密联合在一起第888章 此业一定,世世常安第三百章 夫尊于朝,妻荣于室第三百四十章 赵辉伏诛 还有同谋第787章 大军凯旋,因功授勋第914章 驰道入交趾第三百六十一章 钞法比钱法,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