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九章 公平,公平,还是的公平!

朱见深的病复杂吗?

其实并不复杂,在陆子才看来,朱见深病,只不过普通的伤风感冒而已。

风寒、风热、气虚、时行四类,朱见深不过是气虚引发的伤风罢了,其实之前在南宫的时候,留下的病根,大冬天的连个炭都不点,钱氏都被冻出了疮,朱见深两岁的孩子,更受不住。

“咱们最近不是有了醋泡出来的柳汁吗?为何不用?”欣克敬有些疑惑的问道。

柳汁可以清热解毒、祛风散寒,乃是退热之良药,欣克敬和陆子才最近在不少凌迟的犯人身上,好好验证了一下这柳汁去热的法子。

柳汁去热极佳,但是却会导致剧烈的胃痛,严重时,胃反刍烧心,极其难熬,只能米粥流食度日。

以前的时候,若非大热之疾,绝不会轻易使用柳汁。

陆子才和欣克敬已经搞明白了柳汁烧胃的这个原理。

其实很简单,柳汁下了肚,会把胃腐掉,他们亲眼看到的,凌迟犯人不死,灌以柳汁,胃部甚至会被烧穿。

这就是他们这些日子里,泡在太医院里,得到了成果之一罢了。

但是只要将柳汁浸泡在醋中半日,再服下,便不会腐蚀胃了,惠民药局那边,已经开始有人用了,效果极佳。

陆子才却是摇头说道:“伤风不可用柳汁,你忘记了前日那人了吗?”

“呕吐不止、腹泻无神,而后变得惊厥,最后昏了过去,醒了过来,却是变得糊涂了几分。”

“此药若非救命,慎用。”陆子摇头说道:“世子之疾,还远不到用到柳汁的地步,医者仁心,我们在看病,不是在杀人。”

陆子才继续看护着朱见深,用温水擦拭着朱见深的身体,待到热证稍缓,他才认真的诊脉之后,写下了药方,对于孩子而言,他用药极为温和,大青叶、板蓝根、白薇和藿香,只求清热解表。

别说柳汁这类生猛的药,就是连翘、生石膏、地黄他都未曾用,突出一个稳健。

在陆子才的悉心看护下,朱见深的高烧逐渐褪了,随后又服了药之后,这呼吸慢慢的平稳了下来。

次日的清晨,陆子才再到稽王府的时候,朱见深已然能下床了。

陆子才再写了一副方子,看着桌上的米粥,清汤寡水,嘱咐道:“还是吃一些肉食,陛下说的有理,吃些肉食,强气血。就是些米粥,不养人。”

之前陆子才就替朱见深看过一次病,那时候,朱见深还是在南宫,当时就有点肚胀,周氏就只让朱见深喝小米粥,这是还被朱见深在御前告了状。

结果挨陛下训诫的却是稽王妃钱氏。

陆子才就提醒过一次,稍微进点肉食。

“哦哦,知道了,知道。”周氏忙不迭的点头,就吩咐宫婢们去加一点小菜,尤其是弄些野葱,吩咐着煮了撺鸡软脱汤,陆子才才满意。

撺鸡,就是将小鸡切好以后,放入滚水中焯水之后,再放入砂锅中炖汤、

佐以红枣、枸杞、姜片和香菇,将整个鸡炖到软烂脱骨的地步,叫做撺鸡软脱汤。

眼看着朱见深这病,慢慢大好了。

所有知道此事的人,都是重重的松了口气,提着的那颗心,立刻便放下了。

眼下稽王府的孩子们,就是太后陛下之间的那根脆弱的弦儿,一旦这根弦儿断了,大明朝野上下,就立刻变得扑朔迷离了起来。

但是朱见深的王府教习们,又开始给朱见深上课,这件事就算是过去了。

当然,大家都知道了,陛下让兴安去了稽王府,这病才好起来。

而廷议也如期召开,二十六人廷议,三人缺席。

朱祁钰坐稳了身体,今天要办的有三件事。

第一件就是夏秋二税征缴,第二件事则是朱祁钰交代下的关于弛用金银之禁。

夏秋二税,主要讨论折色,就是实物折算成银两,这和盐铁会议上讨论的大同小异,归根到底还是货币。

大明渴望着一种长期的稳健的货币,来支撑日益庞大的商贸活动。

第三件事就是于谦那本奏疏,农庄法的若干事宜。

其实要办的这三件事,是公平、公平,还是特么的公平!

“参见陛下,陛下圣躬安否?”廷议二十六人俯首行礼。

朱祁钰挥了挥手说道:“朕躬安,坐。”

廷议的氛围总体比朝议轻松许多,谈的内容百无禁忌,可惜,五军都督府诸都督,除张懋以外,再次缺席。

五军都督府不上朝之事,要追溯到了正统二年五月,行在鸿胪寺劾奏:太师英国公张辅等二百四十人,无故不朝参,合寘于法。

英国公为何带着五军都督府不朝?

勋臣的所有上奏都被驳回,每天廷议、朝议都是被弹劾,最后张辅根本没法正常廷议、朝议。

所以,桌上缺了五军都督府的勋臣,已经长达十二年之久,今日张辅庶子张懋,九岁坐在了这里,他什么都不懂,但是他是旧勋最后的压舱石了。

英国公府,黔国公府一直是大明勋臣们,最大的牌面。

杨洪以讲武堂祭酒,位列赐席,这五军都督府,阙了三位。

户部尚书金濂站了起来说道:“陛下,夏税无过八月,秋税无过二月,陛下登极,大赦天下,亦有尽蠲福建、京畿、大同府二税。”

“正统元年,上敕谕:米麦一石,折银二钱五分。南畿、浙江、江西、湖广、福建、广东、广西,米麦共四百余万石,折银百余万入内承运库。谓之金花银,其后概行于天下。”

“正统十四年秋税,今年二月入库,所得折色银一百一十二万三千四百七十二余两。”

折色银,张居正的一条鞭法的核心,但也非张居正一蹴而就,其实早在宋朝时候,就有折缗,洪武九年,亦有天下税粮,以银钞钱钞折色之说。

户部给事中任元祥立刻站起来说道:“陛下容禀。”

“依臣看来,赋役之弊,莫甚于折色,何也?”

“自开辟以来,取于民者,不过三端。孟子所称粟米、布缕、力役。唐初租庸调是也,此三者,古有古之定额,今有今之定额,虽欲过加之而有所不可。是故谋利者,巧立为一切之法,以愚天下。”

“折色有五害,正色有五善。折色用银,银非明之所固有,输纳艰难,此为一害。”

“轻宝易匿,便于官役侵欺,此为二害。”

“银非贸易不可得,人多逐末,三害也。”

“银不制之于上,如泉府之操其柄,又不产之于下,如布帛之可衣,菽粟之可食,而偏重在银,使豪猾得擅其利,四害也。”

“银虽多,非国之本货,一旦有急京边空虚,五害也。”

……

任元祥这段话,很长,朱祁钰认真的听完了他的话,说的很有道理,至少从现象、问题、原因和方案四个方面,说的极为清楚。

“很好,请坐。”朱祁钰示意任元祥坐下。

位于士大夫阶级的任元祥能够站在百姓的立场上看问题,能看到并揭露,赋役折银,给贫苦百姓带来的灾害,是难能可贵的。

任元祥的这段话的意思,非常明确,银子百姓没有,但是粮食百姓有,如果把粮食折色之后,反而给了地方操柄契机。

任元祥以泉州举例,泉州在正统九年和十年,就是这么干。

头年用绢折钱,次年用粮折钱。

头年,泉州桑田被淹,绢价极高,但是泉州地方,用绢折银。

等到次年,百姓们恢复桑田,可是这粮价又上去了,泉州不折绢了,改折粮了。

这般折法,百姓苦不堪言,今年种粮绢折,明年种绢米折,这谁受得了?

右佥都御史李宾言说道:“而太仓之储,宁红腐不可匮细,一旦不继,何所指手?臣以为任给事所言有理。”

金濂却摇头说道:“输正粮一石至京师,需费三倍,民力不支。可见采用折色的办法,仍有便民之处,全部正色,而非折色,亦国之大害也。”

文华殿内,总是议论纷纷,朱祁钰敲了敲桌子,示意大家安静。

他总结性的说道:“大明商贸繁荣,太祖仁德天下,以行商不纳税,坐商三十抽一为税,低税则天下承平。”

“大明生产发展到今天这个范围,会由实物纳赋变为货币纳赋,已经是大势所趋。”

“但是眼下最大的问题是,大明货币不够,银贵物贱,但是太祖高皇帝的金银之禁犹在。”

折色是个好法子,但是银少物多,则伤民。

张居正搞得一条鞭法,极其有效,让大明的朝廷富了起来,万历十年之时,太仓有粮一千九百万石,银四百万两。

万历皇帝亲政,废张居正一鞭法,改为正色赋役,立刻出了问题。

万历十三年,太仓贮粟,陈陈红腐,京、军类多不食,卖与酒保,止得银二三钱。

京师银贵物贱,商贸几近停滞,可是万历皇帝想要再恢复一条鞭法的时候,却是怎么都无法推动了。

到了崇祯年间,又变成了银贱物贵,粮价奇高无比,大明上下,苦不堪言。

没有一项稳定的货币政策,对大明这个巨人而言,就是最大的一道血口。

朱祁钰杀了朱祁镇,堵住了一条血口,但是大动脉,还在流血。

于谦站了起来说道:“陛下,之前讲武堂聚贤阁议事,臣以为颇有所得,盐引兹事体大,上下略有浮动,则是民不聊生。”

“松弛金银之禁,也是势在必行。有钱无轮廓文章,不便人用,臣以为,大明应该铸币了。”

什么叫做无轮廓文章,不便使用?

于谦的意思是铸币应该在正面反面印花,轮廓作为铸尺牙,确定重量,百姓方能使用。

金银之禁依旧不废除,而是将金银之物,铸钱,正反面印花铸尺牙,这银的重量充足,则好用。

群臣一时间议论纷纷,大多数都知道陛下在讲武堂开了几次盐铁议事,这盐铁议会的第一个成果出现了。

诸多朝臣议论纷纷,毕竟是违反祖宗的决定,大家都在小声的讨论。

兴安看大家议论纷纷,便走了出去,没多久,就又回到了文华殿。

他手里捧着一个红色布盖着的方盒子,放在了陛下的面前。

这番动作引起了诸多朝臣们的目光,大家慢慢停止了议论,看向了那个红布。

第941章 玩归玩,闹归闹,不拿九族开玩笑第一章 乱糟糟的朝堂第809章 霍光传不可不读第四百一十七章 法不责众,冤魂何以慰藉!第五百九十九章 颙颙十目窥,龊龊千人指!第693章 穷生恶计 富生良心第三百五十五章 景泰通宝第三百五十六章 不能再犹豫了,一定要出重拳!第三十章 失去了兵权的皇帝,就像是西方失去了圣城第891章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第二百六十八章 如有抵抗,格杀勿论第一百二十二章 胸章胸前挂(均订加更)第四百六十二章 富得流油,遍地黑金第二百三十章 朱见深朝拜贺岁,李贵人得偿所愿第四百九十二章 讲义堂扩招第一百三十九章 百姓最是狡猾奸诈(打赏加更)第二百七十三章 只道当时是寻常第二百三十五章 有些事不上称,没有四两重第672章 文人曲笔,是非黑白颠倒说第695章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第五百七十一章 红颜薄命,公子无情第一百四十三章 大明守夜人——夜不收(均订加更)第二百八十九章 钞关商税不能免第837章 就像是猫爪子在心里挠一样第八十九章 你在教朕做事?第五百七十章 朕和她清清白白,毫无瓜葛!第三百零八章 你想办法我干活第五百零二章 出去躲一躲!第二百五十二章 三倍利,则无法无天第二百九十三章 戏子无情耍翰林,入戏贪嗔恨寻觅第647章 三寸气在千般用,一日无常万事休第三十五章 朱祁镇在阳和第一百零三章 大明皇帝体察民情(求订阅)第三百九十九章 吕洞宾与狗,大明与番夷第一百一十章 教科书(均订加更)第817章 京宣驰道的若干问题第三百六十五章 看他宴宾客第五百八十三章 权臣的诞生,是双向奔赴第664章 贯城塞拥 流言四起第685章 给他们机会,他们也不中用啊!第700章 换家战术第六百二十四章  时来顽铁生辉,运去黄金失色第五十三章 朕,朕,朕,狗脚朕!第840章 一辈子在走别人铺好的路第二百零四章 进攻与防御的成本第一百六十九章 不仅要杀,还要有理有据第三章 待明日,权在手第974章 天生的航海家抵达古巴岛第957章 皇权特许,瓜蔓连坐第四百六十章 景泰四年的奇功牌第二百二十四章 都察院年终弹劾第五百七十三章 日月永照!杀!第二百九十八章 于谦打鱼说第840章 一辈子在走别人铺好的路第一百一十章 教科书(均订加更)第五百一十章 在流干最后一滴倭国武士的血之前,决不投降!第899章 先炸他三天,看看效果第五十九章 朱祁镇,陛下让臣带句话第六十六章 南下!南下!南下!第935章 失道失道,即失此道第912章 宣皇是谁?第818章 没心没肺的怪物第六百一十七章 给你机会,你不中用第756章 怀死名之义,以沽名钓誉第九十三章 冠军旗第五百七十三章 日月永照!杀!第六百一十四章 全靠同行衬托第九十章 历史的风会把垃圾吹干净第二百五十二章 三倍利,则无法无天第679章 这蠢话,把朕都给逗笑了!第六十八章 士农工商,高低贵贱第一百六十四章 勋章…又见勋章!第一百八十六章 朕,大明户部尚书!第三百一十九章 像模像样的造反第871章 先上一道开胃菜第二十二章 合理?合理个…第一百七十九章 送稽王归京第五十五章 真·朱棣遗产第四百零九章 如何系统性的欺负皇帝第五百六十五章 立皇嫡子为太子第957章 皇权特许,瓜蔓连坐第三百三十七章 原来陛下如此辛苦第四百二十四章 这就是贤臣良相?第四百二十五章 令有缓急,物有轻重第一百七十八章 天子北狩第二百二十八章医者刳腹 岐圣门庭第五百五十二章 大明今日好,明日好,日日好第三百三十章 贼,全是贼!偷,就硬偷!第二百八十九章 钞关商税不能免第三百四十二章 商舶税十抽一,给银再减四分第五百六十二章 大皇帝的至仁之心第一百三十一章 杀鸡给猴看,却没有鸡第三百一十九章 像模像样的造反第855章 天堂有路你不走第971章 祥瑞?不,是专利!第745章 匠城存在的意义第六百一十七章 给你机会,你不中用第一百三十七章 接着奏乐,接着舞第九十三章 冠军旗第一百八十一章 迎稽王回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