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1章 世世相保,垂利无穷

生产资料就是世袭的桥梁,在大明,土地就是最大的生产资料。

兴安确切的知道了陛下为何要对土地进行集体化农庄化,目的就是减少这种世袭制的危害。

相比较收租,出海贸易,会增加更多的不确定性。

朱祁钰拿起了桌上的奏疏,处理着来自京师的政务。

沈翼沈不漏作为户部尚书,延续了户部一贯的、一毛不拔的特性,和计省一起,对大明的支出,进行了吹毛求疵的盘查。

一如往常的抱怨着以工代赈的庞大支出,一方面又在积极推动着以工代赈,因为沈翼也明白,要想富先修路,这路是必须要修的,但是昂贵的造价,也让沈不漏牢骚满腹。

“沈尚书作为师爷是极为合格的。”朱祁钰看着手中的奏疏感慨的说道。

沈翼在奏疏中提出了自己的谏言,他认为景泰通宝到御制银币之间需要新的货币,景泰通宝的价值太低,御制银币的价值太高。

换算到后世就是大明眼下的货币只有一百元和一分币,这显然是不符合货币规律的。

一枚御制银币等于七百枚景泰通宝。

既然要推行记账货币,就应该完善整个货币体系。

在这个基础上,沈翼希望增加大小钱以便民。

具体而言是增加面值为十的景泰通宝铜钱,这是小钱,再增加面值为一钱银的御制银币,这是大钱。

这样大明就有了铜钱、十枚面值铜钱、一钱银御制银币和一两御制银币。

朱祁钰最终朱批了沈翼的奏疏。

一钱银的御制银币,仍然含银七成,依旧可以吹响,依旧十分的精美,比御制银币小了一圈,但是一钱银的御制银币,朝廷和内帑的收益并非三成,而是两成半,因为成本增加了。

制造一枚一两的御制银币和一枚一钱的御制银币,所需要的工艺、工匠劳动时间都是一样的。

沈不漏一改往日的扣扣索索的性子,少赚钱也要方便百姓?

沈翼是大明的师爷,一切以朝廷的财政收入为主,这人属于典型的保守派,连朝廷有点赤字都无法接受。

朱祁钰想发行点国债,沈翼都扣扣索索,一副朝廷问百姓借钱,暴政虐政的车轱辘话一直说,还跟皇帝砍价到了五百万银币,说到底,沈翼就是不想付利息罢了。

沈翼赚钱小妙招,就在这十枚铜板面值的景泰通宝身上。

十枚铜板只是面值,其大小要大于景泰通宝,却远没有十倍,只是大了一圈,成本上涨了不到两成,面值却涨了十倍。

翻译翻译,就是铜制的小额大明宝钞。

李贤在南衙僭朝出仕的时候,曾经跟僭朝的主事孙忠、僭朝文武算过一笔账,就是维护一个朝廷的成本极其昂贵甚至是入不敷出。

但是贵有贵的好处,贵就有权力,发币权也是一种权力,只要大明百姓认可这个面值十枚铜钱的景泰通宝,大明的记账货币就跨出了一大步。

以大明朝眼下钱荒的状态,不计后果发行宝钞,百姓、商贾捏着鼻子也就忍了。

连盐引都拿出来当钱用的势要豪右、富商巨贾们是不会挑挑拣拣的。

毕竟新大明宝钞精美无比,还能到宝源局承兑御制银币,实在不行也能到倭国换取倭银。

沈翼是个合格的师爷。

另外一位合格的师爷,大明工部尚书石璞,第七十二次上书乞骸骨致仕。

石璞年岁已高、精力不济,上次要到开封府治理黄河,就已经开始上书请旨致仕,但是朱祁钰一直以【石尚书看起来很有精神】给否了。

时至今日,石璞已经真的打不动灰了,言词之间,颇有一种再不准就只能自缢以谢天恩。

朱祁钰终于准了石璞的请辞,给石璞加了太子少师,送到了讲武堂养老。

大明现在的致仕和以往的致仕却不相同,现在致仕不再视事,但是并不回乡,而是仍留在京师,加太子少师官,住官邸,俸禄领到逝世的那一个月,不满月按满月算。

可谓是恩荣至极。

这是景泰朝的退休制,大明朝正四品以上京官,致仕不离京,加官一级,朝廷荣养。

朱祁钰付出了俸禄,但是减少了一个乡贤的诞生。

万历十年,张居正死后,申时行接任了内阁首辅,这个和稀泥的老好人和稀泥,随着万历皇帝的怠政,终于和不下去了,在万历十九年请辞归乡。

苏州府在叶向高的支持下推行役田之法,就是将劳役按照黄册进行了摊役入亩,这不是让老申家服役吗?

结果申时行立刻就带头闹了起来,还威胁当时的浙江巡抚胡雅斋要上京询问陛下为何有辱斯文。

申时行的理由是[世世相保,垂利无穷,非所谓三代之道公其义而不私者欤]。

这个理由道尽了官选官到世袭制的真谛,世世相保,垂利无穷。

朱祁钰搞这个离退休制度,完全是为了防止这些权倾朝野的明公们,回到地方之后,作威作福,形成新的高赀著姓、仕宦子孙。

减少缙绅、宗族这个蛀虫对大明这棵大树的伤害,首先就要减少缙绅和宗族的诞生。

这个离退休制度会加官一级,那于谦这种加无可加,又该如何办?

在奉行可持续竭泽而渔的陛下手下,于谦还想退休?

而新任的大明工部尚书是工部右侍郎、江淮厂总办王卺。

大明工部尚书的人选有前往胜州厂的蒯祥,有江淮厂总办王卺,有大明治水至师、巡河御史徐有贞。

徐有贞和大明皇帝在观澜阁送行外逃富户缙绅,算是纳了投名状,于谦安排徐有贞一起送行,目的也是把徐有贞拉上船,消除间隙。

但是朱祁钰犹豫再三,还是没有把工部尚书的位置给徐有贞,而是让他老老实实的继续治水。

“于少保问徐有贞要不要回朝,他自己说不要回京要治水的,这可不是朕对他有偏见啊。”朱祁钰朱批了新任的工部尚书,对着兴安解释了下自己的人事安排。

无论是能力还是名望,徐有贞都非常适合工部尚书这个师爷的位置,王卺虽然在正统六年已经代替了前任工部尚书吴中成为工部尚书,后来又跟王振起了冲突被迫致仕。

但是论能力、论名望,徐有贞远强于王卺。

兴安接过了奏疏,看到了上面工部尚书王卺的名字,俯首说道:“陛下说的是,是徐御史自己放弃回朝为官,一心只想服波平浪,安民生息。”

兴安满是笑意,就是陛下让徐有贞回来,徐有贞也不敢啊。

有一个天天盯着他,随时打算砍了他的皇帝在,他敢回去吗?

只有治治水,才能维持生活的样子,要是连治水这点本事都没有了,那离人头落地就不远了。

朱祁钰做了新一轮的人事任免。

“陛下,咱什么时候回京啊?”兴安似乎是装作不经意的问道。

朱祁钰一乐,问道:“谁给你递条子了?皇叔?宗亲?朝臣?”

兴安见瞒不住,笑着说道:“都有,皇后千岁也问了。”

高婕妤不受宠,这是一件让人比较意外的事儿。

按理来说高婕妤普遍比后宫诸妃嫔小了近十岁,正是水灵的时候,男人嘛,都喜欢年轻的,不稀奇。

高婕妤也是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手谈也堪称国手。

皇帝不宠爱高婕妤,这是事实,时至今日,陛下也多数去冉思娘的房里过夜。

朱祁钰也不是有毛病,而是这个高婕妤实在是优雅,整日里不是弹琴就是谱曲,玩的东西,朱祁钰大抵不会。

朱祁钰是个俗人,他喜欢钓鱼。

襄王问,是因为襄王有点顶不住压力,请求陛下支援;

宗亲武勋们问,自然是希望陛下回京主持公义;

朝臣们问则是陛下离京日久,冬序已经有了缓解,陛下到南衙就是募集善款、推行记账货币、推行农庄法,这些都在稳步进行;

也该回京了。

朱祁钰摇头说道:“再待几个月吧。”

兴安猛地瞪大了眼睛,陛下的行程就安排到了松江府,而且一切按计划进行。

按之前的预计,陛下应该在十月份回京,一路上游山玩水,不耽误回家过年。

可是陛下这一开口就是几个月,显然是还有事要做。

朱祁钰解释道:“江西农庄法的推行受阻,就这件事就需要几个月的时间,凤阳、湖广、两广、浙江、江苏都在看着江西。”

“朕此时回京,姚龙、杨翰是办不下这些江西缙绅的,最后的结果就是农庄法推行受阻。”

“而且废太子黎宜民回到交趾之后,交趾定然大乱,朕在南衙,也好及时应对不是?”

“今岁就不回京过冬了,让皇叔再挺一挺。”

兴安俯首称是,陛下的决定就是最高意志。

北衙是绝对忠诚的,这一点毫无疑问。

围绕着降袭制展开的政斗,大家都非常有默契的将影响,缩小在极小的范围之内,都在等着皇帝回去。

一个小小的交趾,为何陛下如此忧心?

因为郡县安南为交趾,是大明开海之路上,极其重要的一环,是大明再次伟大的重中之重。

而且,交趾每年超过三百万石的粮食进口到大明,从宏观上将,可以有效平抑大明粮价。从地方上讲,交趾的粮食是大明松江府粮食的主要来源。

松江府种棉花不种粮食,而且工坊遍地,几乎不产粮食,如果交趾大乱影响到了松江府的粮食供应,那些个早就磨刀霍霍的缙绅们,会直接把松江府粮价抬到天上去。

“那就只能让襄王殿下再撑一撑了。”兴安倒是没有反对。

襄王还能撑得住吗?

人不逼一逼,是不知道自己的极限在哪里的。

大明皇帝的圣旨,在官道驿路上飞驰着奔向了九江府,而杨翰提前收到了消息,鸽路比官道驿路要快很多很多。

杨翰收到了消息之后,就找来了姚龙宣旨。

鸽路来的圣旨并未加印,就是个提前通气儿,也并没有加黄锦,就是一张很单薄的纸张。

姚龙也见怪不怪了,陛下尚节俭,就是通过官道驿路来的圣旨也没有。

但凡是不是恩封需要传家的圣旨,陛下都不用黄锦,因为一丈黄锦至少要三百银币,能修三里路了。

姚龙犹豫了下说道:“杨指挥啊,趁着圣旨还没到的时候,还是我去和白鹿洞书院好好谈谈,只要白鹿洞书院肯让了,自然就没事了。”

姚龙的性情,典型的折中性格,他是愿意谈的,不要将事情撕破了脸,弄的大家都难堪。

陛下不是不允许发财,更不是要让宗族们断根绝种,就只是不想让缙绅们再收租,混吃等死。

眼下海贸事,正是如日中天的时候,早下场,早赚钱。

杨翰想了想说道:“方伯有心了,加印的圣旨顶多三天就到了,到那时,陛下虽然还非常的温和,但是已经怒从心生。”

“你知道的,陛下要是发起火来,于少保劝仁恕也是无用的。”

“省得。”姚龙算是一表人才,相貌堂堂,浑身的书卷气,大抵就是大明文臣的风范,他家境殷实,做事不喜欢做绝,比较喜欢绥靖。

陛下的脾气暴戾,人人皆知,非要惹得陛下不快,都不好收场。

缙绅是大明人吗?

显而易见是。

陛下对大明人下手如此之重,这风评绝对好不了,陛下丢了面子,缙绅们丢了里子,这是何必呢?

姚龙倒是会骑马,但是也就仅限于踏青的水平,他坐着车,出了九江府的城门,向着庐山白鹿洞书院而去。

白鹿洞书院并不是一个洞,而是洞天福地的意思。

白鹿洞书院共有五组院落,沿贯道溪自西向东串联式而筑,坐北朝南,每一组院落都是三进出的四合院,以白墙黑瓦的徽派建筑为主。

天空淅沥沥的下着小雨,山中清风出吹拂着树梢,发出了沙沙的响动,贯道溪汩汩流动着,时不时有游鱼跃出水面。

车驾停在了下马石旁,姚龙挽着裤管,下了车驾,看着面前的青绿色的拱桥。

姚龙立于桥头,感慨万千的说道:“圣人曰:吾道一以贯之,此溪故此得名,溪山石桥独立,桥下流水潺潺,好一副世外桃源的教化之地。”

“铁蹄踏处,安有祥和?”

浙江巡抚胡雅斋在江苏推动役田之法的史料我找到了;申时行作为高赀著姓代表苏州地区的缙绅和胡雅斋谈判的史料我也找到了;包括申时行后来拿出了两顷田助役的史料我也找到了。唯独找不到申时行威胁胡雅斋要上京的史料没找到,我印象里确有其事,但是找了两个小时也没找到,只能做罢了。但是申时行阻挠胡雅斋推动役田之法,就是大明离退休制要确立的原因。求月票,嗷呜!

第一百八十八章 有病看病第五百三十五章 你在此温酒,待我去去就回第三百零二章 礼法岂是不便之物?第九十三章 冠军旗第六百一十六章 《寰宇通志》第二百四十一章 衍圣公,他有几个团营?第二百九十八章 于谦打鱼说第830章 什么是天命?第917章 废物就是废物,连被利用的价值都没第四百二十一章 死后住金山陵园还是落叶归根?第四百四十八章 站着喝酒穿长衫的孔乙己第五百三十四章 山野银山的名主第五百四十三章 先义后利为荣,甲胄有劳曰襄第十一章 谁给你的胆子第六百二十七章 时代的悲剧第四百零三章 海的那边是什么?第四百八十五章 椰子壳丹书、庆功宴喋血第一百五十八章 胜利者是不受谴责的第一百五十六章 恐怖的压制能力第五百九十二章 腰缠万贯进此地,身无分文雁拔毛第四百零四章 天的尽头是什么?第五百四十二章 生老病死,时至则行第700章 换家战术第二百四十二章 臣请陛下杀人第四百零二章 贰臣贼子的一般下场第五百零七章 这一生,放荡不羁爱自由第四百四十一章 一个悲痛的消息和一份谢礼第一百一十二章 灭虏上策第780章 升龙城不战而降第876章 贡院大火,九十贡生俱成灰第715章 开海一念起,刹那天地宽第四百一十三章 我欲借剑斩佞臣,黄金横带为何人第五百一十章 在流干最后一滴倭国武士的血之前,决不投降!第四十二章 为陛下贺,为大明贺第五百六十九章 女子学舍第729章 一贯作风,敢打敢胜第六百二十五章 皇帝陛下,不觉得羞愧吗?第五百零二章 出去躲一躲!第847章 不守规矩朱祁钰第一百五十五章 大明:已经吃的很饱了,别送了(打赏加更)第967章 不动如山,侵掠如火第673章 容易折磨才子气,最难消受美人恩第973章 一个徘徊在泰西的恶魔第798章 错把鲁莽当勇敢第672章 文人曲笔,是非黑白颠倒说第六百一十七章 给你机会,你不中用第873章 瓦剌人没有武德第847章 不守规矩朱祁钰第799章 《论世界帝国》第八十九章 你在教朕做事?第849章 到了时间,该死就去死第四百八十六章 罪恶滔天、罄竹难书第二百九十九章 来人,取三尺白绫!第845章 开门,自由贸易第956章 景泰一二式定装火铳第三百三十章 贼,全是贼!偷,就硬偷!第二百七十七章 得加钱第二十章 登基第三百二十二章 赐永乐剑!第952章 望之颇似人君第942章 陛下威武!大明军威武!第986章 远洋舰队抵达珊瑚宫海第四百一十七章 法不责众,冤魂何以慰藉!第五百零九章 狼子野心,昭然若揭第五百九十章 怀疑的种子一旦种下,便会生根发芽第900章 人头来见,再言和战第二百七十章 丝路有山水,更有财富第一百四十一章 剪除羽翼第五百二十章 这天底下最难得是两个字是:知耻第776章 工业革命的本质就是烧开水第788章 机器一转,人心不古第二百七十七章 得加钱第三百一十九章 像模像样的造反第703章 虽然削减了待遇,但是获得了自由第756章 怀死名之义,以沽名钓誉第一百八十二章 稽王伏诛 天公地道!第780章 升龙城不战而降第795章 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第938章 如此二十九载,直到大厦崩塌第八十四章 朱叫门迤北娶亲第1000章 朕就是亡国之君第三百二十一章 烂泥扶不上墙的兵部尚书第五百零四章 松江造船厂第二百三十七章 有什么话,跟陛下说吧第五百六十二章 大皇帝的至仁之心第一百三十七章 接着奏乐,接着舞第四百七十一章 很好,很有探索精神第五百五十一章 高道德劣势怪圈第795章 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第964章 纯粹数学和自然机械论第五百六十七章 天下最伟岸的大丈夫第一百四十章 英名无损,功业无瑕第六十九章 撤撤撤,连夜拔营!第五百二十一章 东罗马帝国的落日第790章 大皇帝回到了忠诚的顺天府第三十八章 臣等正欲死战,陛下何故先降第五百七十九章 脱脱不花在津口第683章 非常一般的高丽姬第五百六十六章 装在套子里的人第768章 天底下第一号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