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二章 前有卢建斗,后有高英吾(第二更,求订阅,求月票!)

拿下广平府后高杰并没有多做停留,而是继续北进。

广平府的北面是顺德府,下领九县,距离京师一千里。

弘治年间全府在编民户有两万一千六百一十四,口一十八万一千八百二十五。万历六年时在编民户有两万七千六百三十三,口二十八万一千九百五十七。

可到了崇祯十七年,顺德府全府在编民户只剩下了一万出头,口九万余人。

连年旱灾蝗灾当然是重要原因,但更重要的原因是兵乱人祸。

崇祯年间东虏多次犯边破口,劫掠畿辅。属于北直隶下辖的顺德府也难幸免。

在崇祯十一年,这里曾经爆发了一场震惊朝野的大战,交战双方便是满洲八旗与卢象升统领的明军。

崇祯十一年八月二十三,皇太极命睿亲王多尔衮为奉命大将军统领左翼军,封贝勒岳托为扬武大将军率右翼军,并贝勒杜度等大举征明。

九月二十二,岳托从密云墙子岭破口入寇,杀明蓟辽总督吴阿衡。随后不久,多尔衮率领左翼军于九月二十八从青山关破墙而入。

两路大军最终在通州会师,直逼北京。

崇祯帝大为震惊,下令京师戒严。同时崇祯帝赐予时任宣大总督的卢象升尚方宝剑,统领天下勤王兵马。

不过说是统领天下兵马,但卢象升真正能够统率的只有他从宣大带来的两万多兵马以及监军太监高起潜统率的数万关宁军。

明军兵马相较于多尔衮、岳托统领的八旗军并没有数量优势,但若是上下一心,在卢象升的带领下并非没有一战之力。

可问题是这时的崇祯帝已经有了议和的心思,派兵部尚书陈新甲和清军私下接触,商量议和的细节。

东阁大学士杨嗣昌与监军太监高起潜忖度上意,知道崇祯帝想要议和,便对主战派的卢象升一再打压。要粮草不给粮草,要甲胄不给甲胄。

高起潜还以替大明保存家底的理由向卢象升提出分兵的要求。

卢象升在一再力争无果后无奈之下只得答应高起潜,由高起潜统领关宁军,卢象升统领宣大军。

明军就此分兵。

这次分兵后卢象升手中的兵力大减,不过还是主动出击,出京师,过涿州,抵保定,最终在庆都和清军展开了一场遭遇战。

这一仗卢象升胜了,而且胜得十分漂亮。

偏偏当时的杨嗣昌和卢象升有私人恩怨,不想眼睁睁看着卢象升立功,便向崇祯帝请求将卢象升手下兵马的一部分交给陈新甲统领以达到制衡的目的。

崇祯帝同意了。

结果陈新甲从卢象升手中夺走了两万宣大精锐,只给这位宣大总督留下了不到五千人的老弱残兵。

这是第二次分兵,此次分兵后卢象升便再不具备和清军一战的实力。如果强行出战,肯定难逃兵败身死。

但他深知以崇祯帝的性格,若是他不主动应战,肯定会被皇帝以消极怠战的罪名抓捕押回京师,很可能还要受那断头一刀。

这是卢象升绝不能接受的。是以他还是决定主动寻求与清军对决。

这一点很像当年北伐前上奏出师表的诸葛亮,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只为无愧于天地,无愧于本心。

在行军路上,卢象升遇到了自发从大名府赶来的百姓。他们见到卢象升后都劝其移师大名府休整一番再做计较。

但卢象升拒绝了。

他自知此战必败,不想再把兵祸引至大名府,使得大名府百姓白白牺牲。

一军孤胆向巨鹿!

崇祯十一年十二月,卢象升领兵抵达巨鹿贾庄。

在距离贾庄不远的蒿水桥卢象升遭遇了清军主力。他曾派人突围向高起潜求援,而此时领着数万关宁铁骑的高起潜就驻扎在距离贾庄不到五十里的鸡泽。

结果高起潜完全无视卢象升的求援,任凭清军把卢象升合围,一步步蚕食。

卢象升大喊杀虏报国,率领五千儿郎奋力拼杀,直到弹尽矢绝,全军覆没。

高杰率军抵达巨鹿贾庄时特地命军队驻扎,他只身匹马亲自前去蒿水桥旁凭吊。

六年过去了,如今的蒿水桥旁早已没了当年大战的痕迹,只剩下一个个小土丘以及一簇簇杂草,十分的荒凉。

高杰翻身下马,拿出牛皮酒囊将酒水一撒而尽道:“卢督师,奸臣误国害死了你,高某知道你死不瞑目,你是想亲眼看到剿灭虏寇大明中兴的那一天。如今东虏入关连克京畿、河南、山西、陕西,天下危在旦夕。高某奉陛下之命率军北伐,誓要把大明失去的土地重新夺回来。还望卢督师保佑高某此次北伐大获全场!”

照理说高杰和卢象升的出身完全不同。

高杰是流寇出身,而卢象升是宣大总督是督抚大臣。

即便是高杰降明之后也只是做到了总兵。

一个文臣,一个武将二人没有太多的交集。

可高杰就是打心眼里钦佩卢象升,钦佩这种忠直之臣。

崇祯朝的督抚无数,但真正能让高杰钦佩的只有卢象升、孙传庭二人。

二人都以身殉国,以至于李自成兵临京师时崇祯帝无人可用,这是何等的讽刺。

崇祯帝自缢的消息传来后,高杰甚至一度以为大明近三百年国祚就要毁于一旦。

所幸崇祯帝的嫡长子,东宫太子朱慈烺登基后的一系列举动让高杰重新看到了希望。

亲贤臣,远小人,整吏治,肃朝纲。

这绝对是英明圣君,中兴之主啊!

最让高杰感到欣慰的是,当今天子是积极的主战派。

即便是先帝崇祯,也曾经动过和东虏议和的念头。

而今上早在践祚之初就曾对六部九卿说过,敢言与东虏议款者死。

这是最直接的表态,有了天子的表态,高杰这些武将也敢甩开膀子和清军干到底。

高杰没有读过什么书,不懂太多的大道理。但他知道这天下是汉人的天下,不是东虏的天下。

要是让东虏取了江山,那神州大地的百姓便不是亡国而是亡天下了。

家国天下危亡之时总得有人站出来。前有卢象升、孙传庭,现在轮到他高杰了!

......

......

第一百九十章 一箭定乾坤(第三更,月票六百票加更!)第一百七十五章 朱慈烺的布局(第二更,求订阅,求月票!)第二百八十一章 吹出来的名将(第一更!)第二十五章 钱谦益第二百六十二章 练兵当如神策军(求保底月票支持!)第一百四十二章 八大晋商(第二更,求订阅,求月票!)第二百四十六章 备战伐明(第二更,求订阅,求月票!)第四百一十一章 入虎穴第四百七十一章 郑鸿逵出逃第四百六十九章 宁波水寨,大战在即第三百五十九章 博洛的决断(第一更!)第一百五十九章 水师很烧钱(第三更,为盟主荷塘V听雨加更,加第二更!)第一百七十八章 左贼,吃我一箭!(第二更,求订阅,求月票!)第三百七十六章 有僧自远方来第三百六十六章 魏城血战(第二更!)第二百五十五章 左顺门哭谏(第一更,求订阅,求月票!)第七十章 何腾蛟与左良玉第三百四十九章 我沐天波,回来了!(第一更!)第一百六十五章 调兵回援(第二更,求订阅,求月票!)第一百八十章 跑路将军左良玉(第二更,求订阅,求月票!)第五百三十六章 火攻第一百四十四章 心累的范文程(第一更,求订阅,求月票!)第三百零二章 这波不亏(第二更!)第二百八十九章 运气背到极点的勒克德浑(第一更!)第六十九章 分而治之第三百三十三章 种土豆,不纳粮!(第二更!)第四百二十七章 吴三桂统兵第二百零八章 揣摩圣意(第二更,求订阅,求月票!)第二百八十章 连老天都哭了!(第二更!)第一百七十三章 灭阉党,清君侧(第二更,求订阅,求月票!)第二百五十一章 决裂(第二更,求订阅,求月票!)第四百零一章 帝后情深第二百八十一章 吹出来的名将(第一更!)第四百七十四章 哗变第一百五十八章 朕要复设登莱水师(第二更,求订阅,求月票!)第二百八十六章 损失惨重的八旗骑兵(第二更!)第一百六十八章 俸禄问题(第一更,求订阅,求月票!)第五十一章 阳谋第二百四十章 孙可望的军屯制度(第二更,求订阅,求月票!)第四十章 降臣的自我修养第四百九十一章 朱由榔率部入安南第三百七十六章 有僧自远方来第四百七十五章 桂王的决断第四百九十一章 朱由榔率部入安南第二十五章 钱谦益第三十七章 大抄家(上)第四十章 降臣的自我修养第四百四十一章 东南乱起第六十九章 分而治之第四百二十五章 天子的防疫论第一百五十四章 争功(第三更,为盟主荷塘V听雨加更,加第一更!)第二百七十三章 红衣大炮也有克星(第一更!)第七十七章 颗粒化火药第三十一章 招降德州第四百六十四章 郑氏内讧第二百一十六章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第二更,求订阅,求月票!)第四百九十八章 但求一见第四章 血战第四百八十九章 李定国受降第三百八十七章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第二更!)第二十六章 欲谋拥立第三百一十二章 群臣逼婚(第二更!)第四百七十一章 郑鸿逵出逃第四百二十二章 谁是真凶第六十九章 分而治之第一百五十四章 争功(第三更,为盟主荷塘V听雨加更,加第一更!)第三百九十章 假死第五百三十八章 阿济格暴毙,多尔衮病亡第四百三十一章 陷阱第四百二十九章 杀荆州第五十四章 众志成城第三百七十四章 田忌赛马第一百零九章 神策军抵济南第五百二十章 北伐第一战第一百五十八章 朕要复设登莱水师(第二更,求订阅,求月票!)第五百一十九章 文安之点将第五百一十章 朝廷需有威信在第八十章 对策第一百七十章 接风宴(第一更,求订阅,求月票!)第四百六十三章 陈顺才出逃第三十六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第五章 去淮安第二百九十二章 勒克德浑之死(第一更!)第一百一十二章 圣天子的用意(第一更,求订阅,求月票!)第四百五十六章 金鼓齐鸣万众吼第五百零七章 一桩买卖第三百四十六章 奇耻大辱第五百一十九章 文安之点将第三十九章 明正典刑第十一章 各取所需第四百五十二章 火烧粮仓第一百四十四章 心累的范文程(第一更,求订阅,求月票!)第二百一十七章 多铎班师(第一更,求订阅,求月票!)第四百一十九章 各怀鬼胎第二百六十四章 大沽口第二百一十章 来自尚可喜的伏击(第二更,求订阅,求月票!)第二百六十一章 组建巡抚标营第四百五十一章 此非真倭也第一百三十一章 开封戒严(第二更,求订阅,求月票!)第一百四十四章 心累的范文程(第一更,求订阅,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