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征召文安之

史可法致仕,内阁首辅的位置便空了出来。

内阁不像司礼监,司礼监可以空着一个掌印太监的位置,内阁却不能一日没有首辅。

遍数朝中诸公,较得朱慈烺青睐的是吏部尚书张慎言,礼部尚书刘宗周,兵部尚书路振飞。

可惜张慎言在前不久突然病重,朱慈烺虽然派太医前去诊治,但并没有太好的效果。

原本历史中张慎言就是在崇祯十七年病逝的,照这个节奏看似乎命不久矣。

剩下的两人,二选一的话朱慈烺倾向于选择刘宗周。

一来刘宗周是礼部尚书,且加了东阁大学士的头衔,接任首辅名正言顺。

二来刘宗周比路振飞更有资历。

刘宗周是万历二十九年的进士,经万历、天启、崇祯三朝,历任礼部主事、右通政、工部侍郎、左都御史,是名副其实的三朝元老。

崇祯十七年的时候刘宗周已经六十六岁,资历足够。由刘宗周接任首辅,朝中诸臣不会有什么异议。

路振飞就不同了,在任兵部尚书前他做到的最高官职是漕运总督兼淮安巡抚,虽也算是封疆大吏,但和刘宗周比起来却是小巫见大巫了。

当然,朱慈烺这么安排还有一层考量。那就是他需要路振飞这个鹰派执掌兵部,这样他就可以更好的贯彻自己的新军方略而不会被掣肘。

若是由路振飞入阁接任首辅,兵部尚书的位置势必会空出来。眼下王铎自杀,史可法致仕,张慎言病重,能够接替兵部尚书的人几乎没有。若朱慈烺强行进行内部调动,只能调礼部尚书刘宗周去兵部,可刘宗周是个坚决反对发展火器的人。他曾经向崇祯进言“臣闻用兵之道,太上汤武之仁义,其次桓文之节制,下此非所论矣。”“今日不待人而恃器,国威所以愈顿也。”“火器终无益于成败之数。”

这和朱慈烺的战略构想实在相去甚远。

再说若不发展火器,穿越者最大的优势岂不是浪费了?

所以,朱慈烺绝不会让刘宗周染指兵部。如此看来,路振飞留任兵部,刘宗周接任首辅是个最好的选择。

反正内阁首辅在朱慈烺的人事架构中只是个吉祥物,并不会对大政方针产生太大的影响。

但坐在这个位置上的人,必须是绝对忠于大明忠于皇室的。

在这一点上,刘宗周和史可法倒是一致。

与他的政治天赋相比,刘宗周的儒学天赋显然更强,他上承阳明心学,下开蕺山学派,是为一代大儒。大名鼎鼎的黄宗羲等人都是他的弟子。

刘宗周也的确是有风骨的。

在原本历史中清兵南下一路势如破竹,当时已经乞骸骨在杭州寓居的刘宗周在城破后效法伯夷叔齐绝食而死。

如此之人,绝对是忠义之臣,作为内阁首辅表率天下再合适不过了。

当然,仅仅用好眼下这些臣子是不够的。

年轻一辈的可以放到皇明军校培训,老资历的臣子却是急缺。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如今的南明朝廷还是需要一些老臣撑场子的。

而大部分有名气的官员在北京城破后或殉国,或降顺、降清。

南京的官员就这么多,朱慈烺实在找不出合适的人选。

既然南京城中没有,朱慈烺决定把范围扩大一些。

细细考量一番,朱慈烺决定征召文安之。

文安之这个名字很多人听来可能会觉得陌生,即便在南明的诸多英雄人物中,其也不如郑成功、李定国、张煌言等人出名。可在朱慈烺心目中,文安之绝对是个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文安之是天启二年的进士,曾任南京国子监司业、祭酒,后被薛国观所构罢官回乡。他在夷陵老家一待就是十数年,直到甲申国变,神京陷落他仍然赋闲在家。

弘光帝和隆武帝都先后诏起过他,但因为当时夷陵在敌占区,交通不便,文安之都没有应召。

不过朱慈烺觉得这其中除了交通不便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文安之对福王、唐王等人争相称帝的不满。

文安之是天启二年的进士,是堂堂天子门生,自然不会因为争立藩王的一句话就应召为官。或许在文安之的心目中,对这些国难当头仍然争立火并的藩王十分不屑吧?

至于后来文安之应召永历朝廷东阁大学士,肯定不会是认为永历天子比之弘光、隆武优秀,而是文安之清醒的认识到大明已经到了大厦将倾的时刻,故而他决定放弃对永历的成见前去广西。

“共持精进心,贾勇寻幽壑。起视桃李烟,春光未云薄。长松相与青,同志有余乐。下马理清言,不复问寥落。”

路过龙泉时,文安之留下了这首《龙泉晓发》,足以表达其光复天下的决心。

这位老臣在广西梧州陛见永历时已经是六十八岁高龄,却仍然满怀雄心。

可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为了抗清大业,文安之自请督师川中联合闯军余部。永历帝封文安之为太子太保兼吏兵二部尚书,总督川、湖诸处军务,并赐尚方宝剑。

在文安之的努力斡旋下,原本与明廷不死不休的夔东十三家最终联明抗清。

这才有了后来永历十三年的袁宗第、李来亨水攻重庆。

不过这个计划最终因为谭宏、谭诣投降清朝而失败,永历也在不久后逃到缅甸,最终南明覆灭,文安之郁郁而终。

从文安之有效基集结夔东十三家联明抗清来看,他不仅是个史可法、刘宗周式的忠贞死节之臣,更是个极有能力的干臣。

如今国事艰难,朱慈烺需要更多文安之这样的干臣!

是以朱慈烺决定以礼部左侍郎征召远在夷陵的文安之。

与原本历史中的弘光帝不同,朱慈烺是以崇祯太子的身份继承皇明帝统,可谓名正言顺。

所以文安之绝不会有原本历史上媚侍藩王这方面的顾虑。

唯一的问题是此时夷陵仍然处于敌占区。

李自成当初控制湖广荆州、襄阳、承天、德安四府后留下大将白旺驻守,而夷陵正处于荆州府辖制内。朱慈烺要想联系到文安之就必须派人穿过敌占区。

......

......

第二十五章 钱谦益第四百六十七章 豪格多尔衮决裂第三百五十七章 突围(第一更!)第三百八十二章 再相见,已是物是人非(第一更!)第二百四十八章 此一时彼一时(第四更,为盟主桐棠加更,加第二更!)第四百八十五章 几家欢喜几家愁第四百一十一章 入虎穴第五百零三章 天子的旨意第二百九十章 招安的筹码(第二更!)第二百八十六章 损失惨重的八旗骑兵(第二更!)第四十九章 蝼蚁草芥第一百九十九章 用生命在”演戏“(第一更,求订阅,求月票!)第九十四章 提督操江第十八章 神策军第四百八十六章 民生多艰第九十一章 问罪第四百四十七章 交手第三百七十一章 明军西进(第一更!)第三十八章 大抄家(下)第三十章 驰援山东第四百一十五章 陛下圣明第二百五十六章 廷杖(第二更,求订阅,求月票!)第二百六十章 撑起重庆一片天(第二更,求订阅,求月票!)第二百七十六章 杀杀杀!(第一更!)第五百一十七章 朕想听听你的意见第二百一十三章 朝廷利益高于一切(第一更,求订阅,求月票!)第四十章 降臣的自我修养第十章 赴宴第四百四十章 两难第九十五章 哄抬米价第一百五十五章 关中危矣(第一更,求订阅,求月票!)第四百一十三章 抓周第十七章 欲取山东第一百五十二章 墙式冲锋(第一更,求订阅,求月票!)第二百七十七章 朕为将军擂鼓助威!(第二更!)第四百二十九章 杀荆州第四百一十八章 一石激起千层浪第一百一十六章 汝可识得此阵(第五更,求订阅,求月票!)第三百零二章 这波不亏(第二更!)第十七章 欲取山东第三百七十六章 有僧自远方来第三百三十五章 郑成功初出茅庐(第二更!)第一百七十四章 湖广乱局(第一更,求订阅,求月票!)第五百二十九章 如潮攻势第二百八十三章 夜袭烧营(第一更!)第三百五十一章 屯兵保宁州(第一更!)第二百三十章 长沙府的急报 (第三更,月票四百票加更!)第二百八十六章 损失惨重的八旗骑兵(第二更!)第二百七十八章 炮灰(第三更,月票五百票加更!)第四百一十一章 入虎穴第三百五十章 急召回川(第二更!)第一章 关帝庙第二百五十六章 廷杖(第二更,求订阅,求月票!)第二百五十一章 决裂(第二更,求订阅,求月票!)第二百二十四章 杀你如屠狗(第二更,求订阅,求月票!)第一百三十三章 地道战(第二更,求订阅,求月票!)第三十九章 明正典刑第二百二十五章 多尔衮的野心(第三更,月票三百票加更!)第三百四十七章 多事之秋(第一更!)第五百零七章 一桩买卖第四百八十七章 设镇安置第四百八十七章 设镇安置第三百一十九章 敦伦之礼第二百六十四章 大沽口第三十八章 大抄家(下)第七十章 何腾蛟与左良玉第三十三章 练胆第二百二十二章 官绅勾结,无法无天(第二更,求订阅,求月票!)第三百五十九章 博洛的决断(第一更!)第五百零六章 如何北伐第二百四十九章 顺军内讧(第五更,为盟主桐棠加更,加第三更!)第三百二十九章 一山不容二虎(第二更!)第四百五十四章 鏖战第四百二十八章 勾心斗角第一百五十二章 墙式冲锋(第一更,求订阅,求月票!)第一百二十七章 天子的决断(第二更,求订阅,求月票!)第二百九十九章 土豆、番薯的试种(第一更!)第一百零四章 牵一发而动全身第三百二十六章 破敌(第一更!)第三百四十三章 局中局(第二更!)第二百七十五章 改造冲车(第三更,月票四百票加更!)第二百五十七章 做皇帝不能甩锅(第一更,求订阅,求月票!)第七十五章 两虎相争,坐收其利第二百四十四章 好像一条狗(第二更,求订阅,求月票!)第五十六章 德州血战(二)第三百零六章 骑墙的郑芝龙(第二更!)第六十章 姜瓖第四百五十九章 多尔衮的心结第二百六十八章 御驾亲征(第一更)第四百四十四章 客军第三百二十四章 郑芝龙翻脸(第一更!)第二百一十二章 得民心者得天下(第二更,求订阅,求月票!)第七十二章 李自成的心结第三百八十七章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第二更!)第四百四十一章 东南乱起第五十五章 德州血战(一)第五百二十八章 当以国士报之第一百八十八章 势如破竹(第一更,求订阅,求月票!)第二百零九章 骑兵对冲(第一更,求订阅,求月票!)第二百零一章 关门打狗(第一更,求订阅,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