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三章 申旧章饬学政,以振兴人才

朱翊钧看完了南衙来的奏疏,骆秉良对于崇正书院的集会的辩论,描写的非常详细,把那些腐儒的模样刻画的惟妙惟肖,骆秉良没有自己的意见,就只是奏禀事实的本来面目。

风力舆论真的很重要,因为风力舆论真的可以改变一些价值观和世界观,顾宪成的学问不是不如焦竑,而是他从小到大受到的教育就是如此,小民就是草芥,权豪缙绅的命才是命。

这就是夫子一直提到的礼崩乐坏,或者说社会风气糜烂。

腐儒腐儒,在粪坑里打滚,还非要把人一起拉进粪坑了。

或者用荀子的话说,就是贱儒。

作为被开除了儒籍的儒门圣人荀子,就喜欢骂冥顽不灵,生搬硬套的儒生为贱儒。

陆光祖被起复了,这就是小皇帝的蹬鼻子上脸,孙丕扬考成法出了纰漏,廷议让其出京任事,这便是空出了位置,而张居正举荐了陆光祖。

张居正跟着小皇帝一起上嘴脸,一旦科道言官怕了,就直接超级加倍。

夺情梁梦龙,科道言官自我安慰说是金革无避,夺情赵梦祐,科道言官可以说怕赵梦祐廷杖真的把人打死,那么夺情陆光祖,这帮科道言官是不是给诤谏一轮?

朱翊钧准备好了弹药,就等科道言官送上门来了!连孔子、孟子那个年代都不遵守的东西,却要在万历年间遵守,如此冥顽不灵顽固不化之徒,自然要把这个风力舆论给纠正过来。

小皇帝围绕着抬到皇城来的三体水翼帆船,看了一圈又一圈,有些疑惑的说道:“这么大个的船,怎么送入宫门的?它能通过城门吗?”

面前这艘水翼帆船最长处为二丈八尺三寸(8.91米),最宽为一丈九尺四寸(6.1米),这个长宽比的原因是两个水平平衡翼比较长,桅杆大约和帆船等长,是全钢打造双面刷着一层致密的桐油,反射着阳光。

“桅杆可以拆下来,分别送入。”陈璘解释了小皇帝的疑惑,这样全须全尾的抬进来自然不行,但是把桅杆拆下来就可以入城门,实在不行还可以吊装。

只要想让皇帝看到,皇帝也想看到,办法总比问题多。

怕的就是不想让皇帝看到,和皇帝自己不想看到,那就坏了。

朱翊钧连连点头,看看这个,看看那个,颇为志得意满的说道:“好好好!好得很!”

陈璘拿出了一本松江船厂志,递给了张宏,上面是各类水翼帆船的详细数据,造型各异,有短小水平翼的单人舢板、有单桅两帆双体舢板、有双桅双帆急速帆船等等。

详细记录数据,是小皇帝专门要求的,从松江府下海每一条船,船长、宽、长宽比、桅杆高度、吃水深、水线、人员配置、载货、用料之数、造价、帆面、水密舱设计等等等等,都要用详细的数据去记录,方便管理。

这种详细记录的方式,还是要说到王国光主持编纂的《万历会计录》,里面就详细的记录大明朝国税数据。

王国光向来提倡度数旁通,也就是用具体的数字去度量天下无穷万物,才能触类旁通,让大明变的更好。

万历初年,以挽救大明日益颓废的国势为目标,以大明再起为崇高志向,团结在张居正周围的臣子们,用自己的方法来解决各式各样的问题。

吏治上有考成法、国税有度数旁通、戎政有募兵制练兵、营造有去芜存菁改良火器、风力舆论有冒死诤谏直言君过等等。

朱翊钧要做的事,就是保护好这些做事的臣子,保护好他们的政治遗产,遴选出更多的忠良循吏干臣,坚定不移的带领大明再兴。

“俞帅请命设立海事巡检司,专事海防巡检掌令传讯。”陈璘看小皇帝高兴,立刻俯首说道。

大明巡检司都是设立在关津、要冲之处,巡检司的职责是稽查无路引外出之人,缉拿奸细、截获脱逃军人及囚犯,打击走私,维护正常的商旅往来等。

巡检司隶属于兵部,巡检司巡检为正九品,多由武举人或者庶弁将担任,每一司养弓兵若干,这些弓兵不领朝廷俸禄,他们只领赏赐,分捕获200名、100名、30名等层次,地方府县参考有无过失,加以升降奖惩。

巡检司的设立完全看地方的治安情况,如果治安恶化,就会设立,比如嘉靖二十六年六月,四川添设竹箐山、沙子关、金子山、铜罗关、羊圈山等五处巡检司,专事缉盗。

巡检司的弓兵其实就是巡检到任后,招募地方的‘豪杰游侠’,不给钱只给奖金,是朝廷行使暴力的重要补充。

巡检司第一次大规模的废除是在洪武十三年,天下安定,之前负责治安的巡检司被裁撤了354处巡检司,第二次大规模废除,是在弘治年间,因为孝宗行仁政,国泰民安,陆续裁革巡检司,再到嘉靖年间,大量复置。

朱翊钧要搞的稽税千户、百户、缇骑,招募豪杰游侠做事,这可是自洪武年间的祖宗成法!

“要多少钱?”朱翊钧询问着具体设立。

“俞帅奏疏。”陈璘摸出了奏疏,递给了张宏,他带着强烈的期盼看着小皇帝,希望这本奏疏能够得到恩准。

俞大猷就要几个正九品的官职,遴选浪里白条十名,任职海防巡检,每巡检配一条水翼帆船,通报各临海府州县急报消息的同时,侦查海寇动向、传递消息、稽查走私等。

朱翊钧看完了奏疏,颇为惊讶的说道:“不要钱啊?”

俞大猷知道朝廷用度紧张,国帑空空如也,也没给朝廷找麻烦,巡检司各司自负盈亏,以稽查走私抽分为主,有商舶无船引下海,缉私百值抽六,押送市舶司罚没货物。

但同样,免费的就是最贵的。

这种巡检司全看巡检本人,若是缉私船主贿赂,私自放行,那岂不是等于各个巡检司都变成了钞关?财用自主,不过几年,就变成了海寇,横行四海。

安东尼奥一路从泰西而来,一路上贿赂殖民地的总督和税务官,这件事朱翊钧是很清楚的。

若是用这免费的法子,大明绵长的海岸线上恐怕要多一大堆的海寇了。

俞大猷的意思是,这两年先对付着,等到过几年,朝廷财用,不是那么紧张了,再做打算和处置。

朱翊钧将奏疏递给了张宏说道:“巡检司缉私是必须的急务,也是防倭理所当然之事,巡检招募所谓的豪杰任侠,是行不通的,朝廷养客兵,平叛之后,客兵无处安置,安置到巡检司如何?走私罚没货物,按缉私货物价值录功恩赏为宜。”

朱翊钧说的办法里,有两点和俞帅不一样。

一:不招募游坠,而用募兵。

缉私是个很专业的事儿,游坠之民和豪杰任侠们不见得能胜任,而大明的客兵则不一样,南方客兵多数都是职业军兵,而且训练日久,面对走私猖獗的海贸,能够切实履行缉私职责,平倭是战争,缉私也是战争,是保税战争。

大明的客兵也都习惯了给钱、平倭荡寇、朝廷恩赏,也算是朝廷安置老兵的仁义,客兵是朝廷的人,朝廷仍然给饷银,这就是有编制的缉私大队,和招募豪杰任侠,有着本质的区别。

二:不准抽分恩赏为主,则是杜绝巡检司财用自主,不会让巡检司变成了收过路钱的匪寇。

“陛下圣明,俞帅当然希望用客兵,就是顾虑朝廷本就财用大亏。”陈璘听闻小皇帝的主意也是颇为赞同,俞大猷当然想这样做,正规的缉私大队,不比一窝鼠辈要强?

问题就是钱,朝廷本来就是穷得叮当响,俞大猷害怕要朝廷出钱,这事又难以办成,之所以要把这水翼帆船抬到皇宫里,不就是为了让朝廷看看,他们松江镇有恭顺之心,皇帝交待的事儿,他们办得极好,求得一些圣眷庇护,好展布满腔抱负?

大明的武夫们做点事儿,就是这么难。

“这点银子还有的,一共十个正九品的巡检,每一巡检司有一百客兵,一年不过两万两银子,可能一艘船罚没就足够了。”朱翊钧笑着说道:“那就下章兵部让兵部部议,拿来廷议便是。”

“营造有功,松江造船厂一体恩赏,每人一…二两银子吧。”

陈璘跪在地上,十分诚恳的俯首帖耳的说道:“谢陛下隆恩。”

这就是答应了,陈璘长松了一口气,总算没白折腾,皇帝看到了他们的功劳,并且愿意给钱恩赏,虽然给的不多,但是二两银子,已经格外恩厚了。

朱翊钧也想一人十两,关键内帑也是穷的叮当响,恩赏不下去不是?

谭纶如痴如醉的看着面前的水翼帆船,当年平倭的时候,有这玩意儿,还用费那么大的劲儿?

平倭最重要的就是找到倭巢,找不到倭巢,倭寇就可以从大明漫长的海岸线上任何一点登岸袭扰,没有进攻只有防御,那就是被动挨打,疲于奔命的同时,还有权豪暗自传递消息给倭寇,平倭之事,绝不像某些读书人轻飘飘的一句,打一群土匪罢了。

在茫茫的大海上找窝巢,就跟大海捞针差不多,有这跑快快的水翼帆船,能大大的增加斥候搜检的速度,充足的情报,能提供更多军事上的冗余。

谭纶满脸的笑容,大明蒸蒸日上,一切欣欣向荣。

“戚帅,当年咱们要此神物,何愁倭寇扰我大明海疆?”谭纶看着水翼帆船,满是感慨。

戚继光认真的核算了一番说道:“当年要是有这东西,早就打去倭国了,安能让倭寇猖狂?”

这东西造价不贵,从山东出发到朝鲜,再沿路攻入倭国,只需要几日时间,以战养战,大抵能够平息大半倭患了。

“这东西一艘才四十两银子?四百料的三桅夹板舰,不过两千两银子?”王国光翻看着《松江船厂志》面前的这艘威风凛凛的船,算上工费也只要四十两银子,远比他想象的要便宜的多,要知道红毛番的三桅夹板舰,一艘四百料的货船,就开价三万银币,这东西居然只要四十两。

而一艘封舟改进的五桅夹板巨舰,千料大船,才三万两银子一艘,这还是带火药火炮的价格。

王国光直呼便宜,户部大司徒王国光本来做好了倾家荡产的打算,开海政策下,必然要再建水师,但今天看到了船厂志书,这么一算,真的不贵了。

造他十艘,也才三十万两银子,这和东南倭患造成的损失而言,简直是九百牛一毛。

水师或者说军队,贵的是人。

陈璘也满是感慨的说道:“这东西,没想的那么贵。”

造之前,陈璘以为很贵,但是开始造了之后,才发现,是红毛番卖的贵。

朱翊钧问起了那江苏葛氏,葛成杀稽税账房之时,说起这个朱翊钧就是满脸的怒气。

陈璘在南衙,他还真知道这件事的前因后果,他犹豫了下才说道:“江苏葛氏被抄家,是因为葛氏通倭,而不是佣奴葛成杀人。”

葛成杀人那是葛成的罪责,指使的罪名也有定文,顶多把葛氏家主拉来斩首示众,这完全到不了抄家的地步,而且这种指使的罪名,很难定罪,就在于证据难以搜集,葛成一个织工,他见不到葛氏家主,都是葛氏的‘家人’传达命令。

所以这种案子,最是难以追溯源头。

但是葛氏被抄家的罪名是通倭,这才是骆秉良立刻前往抄家的根本原因。

因为葛成信誓旦旦的说,他见到了倭人购买了葛氏出产的丝绸棉布等物。倭人非常好确认,他们的发型是中间刮干净还留下一小撮,走到哪里都能被认出来。

葛成信誓旦旦的说,他看到了倭人,而且还有其他人一起作证,稍微走访询问,就坐实了通倭的罪名。

这也是俞大猷希望能够设立巡检司的原因,缉私防倭。

朱翊钧眉头紧皱的问道:“只是做生意的话,骆秉良也不会抄家才对,携怨有滥用职权,依势作宠之态。”

稽税房成立,缇骑负责督税,没有想的那么简单,骆秉良做事也不会全无规矩,否则风力舆论能把骆秉良吃的干干净净。

大明通倭是一个重罪,但也不是说不论任何事,只要和倭寇沾上了边,就算是通倭。

室町幕府还是大明册封的倭国国王,嘉靖年间倭人争贡才下旨停止倭人朝贡,在此之前,倭国每十年都朝贡一次,若是沾上边就算了,那大明朝廷才是最大的通倭。

大明在月港的明令是禁止商舶前往倭国通商,但其实每年从月港都会流入大量的倭银,倭国的白银是大明亟需之物,只是做买卖,一般不做处置。

陈璘斟酌了一番说道:“朝廷责令权豪之家交甲弩,苏州葛氏偷偷藏了起来,将这些甲弩一并售卖给了倭人。”

“该死。”朱翊钧听闻,嗤笑了一下,果然如此,要不然缇骑也不会如此大动干戈愣是要抄家了。

这是不稀奇,辽东副总兵赵完责督办甲胄军备,辽东北虏、建奴都有了大明的布面甲,上面还有大明工匠的铭文,只能说该死中的该死了。

朱翊钧和陈璘又聊了很久南衙的事儿,才示意缇骑们把船抬出去,运到天津卫,让陈璘回松江镇便是。

因为要见外官,今日的廷议顺延一日,皇帝今日没有御门听政,只有讲筵之事。

“先生如何看待孟子说善战者服上刑这句?”朱翊钧坐直了身子问道。

“彼时列国征战,礼崩乐坏,天下无仁义可言,故此言之。”张居正还是他讲学时候那个态度。

脱离任何时代背景去讨论言行,那都不是践履之实,都是强行附会,当时孟子是为了劝仁义,至于霸道,那会儿天下遍地都是霸道,还用孟子去详细谈论?

张居正稍微斟酌了一番说道:“陛下,臣有进言。”

“先生请讲。”朱翊钧点头说道。

张居正俯首说道:“《礼记》曰: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臣为世宗肃皇帝实录总裁,查得嘉靖初年,世宗皇帝曾诏敕吏部,言:学政败坏糜烂,责成吏部,将天下提学官通行考察改黜,盖仅有存者。又诏礼部沙汰天下生员,不许附学过于廪增之数。”

“世宗皇帝旧章已废除,士习日敝,民伪日滋,陛下登极以来,止三年,吏部亦未见改黜提学官一人,实则积习日久,振蛊为艰。今之士习,凋敝已极,即按先朝故事,大加洗涤,亦岂为过?”

“臣请申明嘉靖初年旧章,整饬学政以振兴人才。”

整饬学政,这也是嘉靖新政的一部分,嘉靖初年,旁支入大宗的嘉靖皇帝也是想要做个好皇帝,做个明君,在张璁和桂萼的帮助下,也结结实实的做了二十年的明主,后来嘉靖怠政专心玄修,这些新政慢慢都荒废掉了。

朱翊钧登基三年以来,大明吏部没有罢免过一个提学官,也没有清汰天下生员,这学政败坏,积弊已久。

“先生有何良方?”小皇帝问策辅臣。

“臣有《整饬学政疏》一本。”张居正翻动着自己的袖子,拿出了一本奏疏来,哪怕是没有崇正书院的事儿,张居正也要上奏说这个学政的事儿,尤其是这所谓的良知正学,哪怕是搞一点孔孟之道,也比搞良知要强,崇正之学,要是搞知行合一,张居正一万个赞同,可关键是只有知,没有行。

朱翊钧认真的看完了奏疏,这本奏疏真的很长很长。

张居正首先阐述了学政对于国朝的意义,为国朝养士之根本;明确的指出了学政败坏的恶果,博誉于一时,抗朝廷明诏,不敢违私门请托;严厉批评了如今学政的败坏,为公开幸门,明招请托;引用了嘉靖初年整饬学政的条款,题准事例,逐款开列分析其中的利弊;

结合考成法提出了当下考察改黜提学官、学校筹办、人才遴选、清汰生员等十八条整饬学政新政。

这十八条,每一条都是张居正为了整饬学政的殚精竭虑。

“先生大才啊,这本奏疏,还有杨太宰之名?”朱翊钧看完了奏疏,只能佩服张居正的谋划,真的是滴水不漏,他已经说明了,要举当以渐,绝不是操之过急。

杨博已经走了半年了,张居正这个时候才掏出这本奏疏来,显然不是为了夺杨博的功劳,而是因为彼时时机不成熟。

张居正俯首说道:“臣和杨太宰曾经多次就整饬学政沟通,承杨太宰不弃,臣略有所成,只是当时政令阻塞,不能成行。”

杨博是个君子还是小人,就像嘉靖皇帝是个明君还是昏君一样,都是对立而统一的存在。

“先生要加一个算学进去?”朱翊钧察觉到了十八条里的盲点,颇为惊喜的问道。

张居正点头说道:“陛下要稽税房、稽税局查账稽税,户部要盘账、整理国税度支,南衙、浙江、福建、江西、两广要清丈,这都需要算学的人才,现在勉强够用,但是日后就说不清了,自然要培养。”

“度数旁通乃是国之大计,自然要加一门算学进去。”

“万历五年春闱不考,但是到了万历八年就一定要考算学了。”

朱翊钧对加算学极为赞成,但有些担忧的说道:“好好好,加一门算学好啊,就怕到时候科臣又要喋喋不休,说先生为自己孩子科举铺路,专设算学。”

“那就让两个孩子万历五年中式就是。”张居正颇为诚恳的说道。

朱翊钧眉头一皱说道:“科举为国选士,可是众目睽睽,操纵科举之事,先生可做不得。”

“他们好好考就能中式。”张居正却是信心十足,他的孩子他很清楚,学业极好,上次是张居正特意交待不要考中,为了推行政令,委屈了两个孩子。

张居正从实力的角度出发,他不用操纵科举,两个孩子也能中式。

朱翊钧拿起了朱笔,奋笔疾书之后,开口说道:“先生所奏,倶深切时弊,鞭辟入里,所开条款,条条切实可行,着各部遵行,若仍有违怠旷职者,吏部、都察院务要指实考察奏黜,不许徇情,若有姑息徇私,一并处置。”

“下章礼部、吏部部议。”

张居正俯首说道:“臣谢陛下隆恩。”

陆光祖回京,那可是一片骂人,人人都说陆光祖是缙绅叛徒,为了起复狼子野心,若不是他在崇正学院的集会上,振臂高呼,群情激奋之下,葛氏也不会做了这个出头鸟。

现在好了,骆秉良在南衙的名声已经不是恶臭可以形容了,动不动就抄家灭户,着实是可恶至极,但是又毫无办法,无论是昆山顾氏,还是江苏葛氏,那都是历历有据,办的案子,都是铁案,不是污蔑,就只能叫嚣几句鱼肉缙绅,不了了之。

在隆庆年间,鱼肉缙绅还是个罪名,到了万历年间,因为清丈、清理侵占、还田等事儿,鱼肉缙绅已经不是罪名了。

不鱼肉缙绅,缙绅就要鱼肉朝廷了。

这陆光祖刚回京,弹劾他的奏疏,就如同雪花般飘进了文渊阁内,这些弹劾的奏疏,统一被吕调阳贴了空白的浮票,朱翊钧都画了个叉号,任由言官制造风力舆论,却是一言不发。

朱翊钧在等,在等科道言官跑到承天门前磕头,彼时朝天阙,朱翊钧耐着性子解释了,若是这次还要闹腾,那缇骑的板子,可不是那么好吃的。

平时上奏朱翊钧可以耐心解释,朝天阙那就是破坏规则,是逼宫。

日上三竿,都察院左、右都御史葛守礼、海瑞,掌翰林院事王锡爵、掌国子监事王家屏、范应期等人齐聚在了全晋会馆之内。

葛守礼平静的说道:“我看好都察院的御史们,王学士定要看好翰林院,王家屏、范应期你二人看好国子监,但凡是有一个人跑去皇极门磕头,咱们全都引咎致仕好了。”

王家屏还以为葛守礼叫他们来是商量联袂朝天阙之事,可是一听居然是要把所有人看好不得擅动,疑惑的问道:“这可是夺情起复,忘亲贪位者诋臣也,上干天怒,俱获重谴之事。”

“胡说八道,哪个夺情起复的事儿,获得天谴了?瞎说什么呢。”葛守礼立刻训斥道:“你盘算下,国初从阁臣到廷臣,一体夺情,最长的也不过给了六个月的假期处理丧事,哪个明公夺情起复的被天谴了?”

范应期还真的认真盘算了一番,摇头说道:“那倒没有,但事关纲常人纪、士君子立身大节,而可苟焉!”

“你非要找死是吧,伱去,你去!快快快。”葛守礼也不再废话,挥手让范应期去朝天阙,去皇极门前磕头去!

范应期赶忙说道:“葛公教我,为何这事不能前往?”

葛守礼靠在椅背上,无奈的摇头说道:“唉,咱们这个陛下哪哪都好,看着挺明媚的仁君典范,就是这心思…太重了。”

葛守礼幸亏嘴上有把门,没把心里话说出来,他就没有见过这么阴险的皇帝!

“葛公何不明言?”范应期满是疑惑。

第二百四十八章 觅塞外良地营建营堡坚城第一百八十二章 莫须有和意欲为(为盟主“人生那么多不完美”贺!)第五十章 倍之,加倍执行第450章 知识本就是昂贵的第一百一十九章 仰望星空朱载堉第一百四十章 大明,被命运扼住了喉咙第二百三十五章 矫矫虎臣,腹心干城第409章 有史以来,第一支全火器的骑兵第400章 即便是天下罪之,那也是万方有罪第九十二章 此物甚好,送于首辅先生使用第316章 黑夜待久了,总怕太阳不会升起第六章 一千个读书人,一千个孔夫子第287章 民以食为天,万务民为首第398章 大明皇帝的留一手第466章 违背祖宗的决定第341章 朱门酒肉臭 路有冻死骨第559章 大明举重冠军朱翊钧第501章 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第333章 再苦一苦这贱儒,骂名张居正来担第371章 陛下的军事天赋比山还高第476章 匠人们的分红第一百九十四章 皇帝亲自带头偷工减料第532章 礼法不能是新政的绊脚石第486章 一群远不如前辈的怂货第527章 百业农为先,农兴则百业兴第350章 社稷危而复安,日月幽而复明第354章 只是官船官贸,不敢妄称再下西洋第五十三章 养寇自重,弛防徇敌第一十八章 旭日初升,大耀东方第二百四十二章 张先生的软肋第424章 不服就造反,上桌来赌命第367章 国破,山河亦不在第二百七十九章 朕出一千万银,图谋世界之路第一百七十七章 镇库大钱真的很大第二百二十二章 不应该是这个时代的产物第349章 稽税院,扩编!第557章 不可能三角第五十三章 养寇自重,弛防徇敌第一百六十二章 大宁卫,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第一百四十三章 数学不会骗人,不会是真的不会推荐一本书:《哥哥我要招安大宋》第520章 无事王老狗,有事王次辅第一百二十一章 想让朕跪着当皇帝?没门!第三十三章 狼、虎、龙第二百二十三章 朕的算学附加卷第一十六章 杀人需用利刃第五十一章 朕以皇帝的名义许诺第二百六十二章 放下助人情结,尊重他人命运第507章 陛下虽然好杀人,但的确是仁君!第567章 荒地无人耕,起耕有人争第一十三章 有辱斯文第二百三十章 祥瑞新解第550章 一屋,一个很奇怪但很现实的计量单第一百八十六章 许愿池里的王八都摇头第二百零七章 朕以大明天子的名义,判尔斩立决第473章 朕这一生的成就,全靠自己努力第438章 岁月蹉跎,往事不复第一百八十八章 物种的多样性第359章 大明不是让他们喜欢的,是让他们怕第390章 不过是旧时代的残党罢了第二百六十六章 用萝卜刻一个倭国国王的印绶第431章 快速帆船游龙号第350章 社稷危而复安,日月幽而复明第287章 民以食为天,万务民为首第525章 那都是过去倭人做的,和现在倭人无第344章 谁输谁赢不重要,打的好看就行第332章 陛下,臣有上中下三策第340章 根深蒂固的软弱,习以为常的妥协第一百三十四章 贱儒,尝尝朕的廷杖!第一百一十章 张居正还没用力,张四维就底牌尽出第一百零三章 蛮夷狼面兽心、畏威而不怀德第375章 想要海带,那是另外的价格第二百三十七章 他们失去了一切,但是获得了自由第四十八章 一就是一,二就是二第312章 条陈务虚儒生共疾疏第393章 一切都在按计划进行第二百零八章 大明皇家格物院第487章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垦荒芜田第四十一章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第323章 大明处处都是回旋镖第323章 大明处处都是回旋镖第473章 朕这一生的成就,全靠自己努力第六十九章 同势则附,同利则趋,同害则避第二百一十章 鲜衣怒马正年少第一百七十章 大明皇帝的镇国神器第552章 权利无限大,责任无限大第489章 仁天子御极之世,天下至幸!第406章 给泰西一点小小的大明震撼第460章 自由的界限第一百一十一章 拆门搬床募军饷,单刀赴会劝贼降第九十章 惩罚性关税第374章 两宫太后非但不阻拦,还一起胡闹第一百三十九章 六册一账,收付记账法第329章 京师第二阔少第382章 贱儒?收买起来不值钱第293章 肯迁京畿就活,不迁就死第373章 放不下,不想放下第435章 欺你老迈无力第563章 压力山大的工部尚书第546章 坏就坏在,它不适合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