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九章 只需要一个机会的戚继光

张四维是个读书人,当然他读的书全都读到了狗肚子里,他完全不明白军事天赋这四个字,是多么恐怖。

拥有军事天赋的人,在战场上,就是可以为所欲为之为所欲为,怎么打都能赢,怎么打都输不了,无论背后有多少的阻挠,都可以获胜。

王崇古读书的时候,读到李世民灭宋金刚,也是不信,就算李世民不是人,那李世民的部将部曲难道也不是人吗?怎么可能打出那样的战绩来。

直到戚继光横空出世,王崇古才彻底理解了,军事天赋这东西,真的不讲任何的道理。

嘉靖四十年四月,两万余倭寇、红毛番、黑番、亡命之徒,以五十艘战船进犯浙江宁海健跳、临海桃渚、太平新河、楚门等十余处,警报频传,狼烟千里。

四月十九日,总计16艘倭船约1000名倭寇从奉化西凤登陆,当晚进至宁海,蹂躏劫掠。

戚继光接报后部署好台州防守,于二十二日清晨,率主力2000人赶赴宁海,一昼夜急行军二百里,二十四日接敌后,陈大成、杨文率兵鸳鸯阵,仅半个时辰就击溃敌军,余寇落荒而逃,此战,伤亡比为600比0,戚家军无一伤亡。

四月二十二日,倭寇自周洋港登陆,二十四日抢劫新河所城外各地,围困新河。

戚继光夫人王氏正住在新河,她挺身而出,命令打开兵器库,发动百姓穿上军装,手执武器,和兵士混杂,登城守卫,戚继光的夫人亲自登上城门守备,明明主力不在新河,但是倭寇还以为城内是主力,迟迟不敢进攻。

二十六日夜,戚继光率部从宁海县回师台州,2000南兵连夜空腹越桐岩岭,驰奔70里,于二十七日午前先敌赶到府城,二十二日开拔之日,戚继光带领的军兵只有三日口粮,回到台州时候,军中已经断食。

陈大成认为军兵疾驰70里,翻山越岭,回到台州,已经是腹中空空,不适合继续作战,来回奔驰,军兵疲惫,哪怕是先吃顿饭。

但此时,倭寇已经已突入靖江山下,潜抵花街,距城仅5里,戚继光遂下令:亟须灭贼,而后会食。

花街之战打响。

陈大成、丁邦彦等率兵穷追猛打,全歼这股倭寇,其中生擒贼酋2人,斩首308级,落水死亡者无数。此役还解救了被掳的老百姓5000余人,而南兵,只有哨长陈文清等3人阵亡。

要知道倭寇登岸先焚毁船舶,这叫焚舟登岸,就是不死不休,倭寇乃是穷途末路的困兽,这是倭寇为了士气最常用的方法,没有任何退路可言。

这种方法屡试不爽,但是倭寇碰到了戚继光。

四月二十二日转战宁海,二十六日转回台州,军粮断绝饿着肚子在花街杀敌,这已经证明了军事天赋的不讲道理。

但王崇古知道,还有更加不讲道理的战役一共发生了九次,一个月九次。

四月二十五日,一股2000余倭寇乘18艘帆船泊宁海县越溪,二十八日焚舟登岸,犯临海,五月初一进到台州府城东面的大田镇,连续作战的戚继光,在暴雨中跟倭寇对峙了两天,倭寇窜犯仙居。

戚继光在五月三日这一天,在上峰岭设伏全歼此股倭寇,此战仅阵亡陈四等3人。

在嘉靖四十年的四月二十二日起到五月二十二日,一个月的时间,戚继光连续在宁海、新河、花街、上峰岭、楚门、隘顽湾、藤岭、长沙(温岭长沙)和洋岐等水陆九次大战,杀敌五千余人,解救了万余名百姓,而戚继光率领南军仅仅阵亡不到二十人。

台州百姓共倚为长城,东浙实资其保障。

这就是戚继光在嘉靖四十年创造的战争奇迹,这也是戚继光彪悍战绩的一个剪影罢了。

遇到这样的猛将出世,再加上诡计多端张居正,王崇古被猛捶了一顿,也算是看得很清楚,斗个屁,那是能斗的人?不如安心发财。

但是张四维还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他觉得他可以凭借着那些阴谋诡计,把张居正、戚继光等一众斗下去。

“外甥啊,你还是不懂啊,大明天下不是靠咱们这些个小人撑着,而是靠张居正和戚继光这样的君子撑着,他们才是国之柱石,咱们就是在他们撑起的这片天下,刨点食儿吃。”

“你那点阴谋诡计,在国之柱石上挖,挖的动吗?”王崇古这是最后一次劝张四维了,劝不动,就再也不劝了。

“好。”张四维握着手中的致仕奏疏,终究是吐了口浊气,答应了下来。

王崇古拿回了奏疏,离开了张四维的家中。

王谦见父亲回来迎了上去说道:“父亲,和张四维谈的怎么样了?”

“冥顽不灵。”王崇古极为不满的说道:“说什么都听不进去,就觉得自己是对的,他以为他找人编排那些下三滥的故事就能把张居正和戚继光给弄倒了?”

“戚继光在台州的时候,因为伤病无钱诊治,和夫人大吵了一架,戚帅为了给全楚会馆送碳敬冰敬,百般周转,戚继光夫人王氏,看戚继光无钱看病,跟戚继光吵的整个台州都知道了!”

王谦惊骇无比的说道:“戚帅如此英雄人物,也为金钱所困?”

“你以为呢,张四维编排那些个波斯美人之类的烂事,不堪入目,也就这两年,戚帅不用给全楚会馆送银子,皇帝恩赏不断,戚帅家门才不因为这些事吵架了。”王崇古非常不想承认,但戚继光真的是英雄,也真的穷。

万历十年,给事中张鼎思弹劾戚继光为张居正党羽,戚继光任广东总兵官,万历十三年,给事中张希皋再次弹劾戚继光,戚继光被罢官,同年,御史傅光宅再弹,夺戚继光俸禄,戚继光一代英雄,因为无钱看病,病逝家中。

戚继光真的挺穷的。

王谦听闻张四维要对戚继光的粮草下手,人都傻了,他呆滞的说道:“那可是陛下的习武老师,张四维对戚帅下手,张四维一点都不知道怕的吗?”

“陛下真的会杀他九族啊!父亲,在张四维动手前,我们先动手吧!”

王谦也从来不认为自己是君子,他正在积极备考,他的人生才刚刚开始,就要被张四维牵连了下地狱了,王谦找谁说理去?

最关键的是晋党的马芳、麻贵等参将也都在军中。

王谦有的时候也不知道说什么好,马芳马王爷、麻贵、李如松这些人,对戚继光都是非常服气,而且跟戚继光的相处极为融洽。

“他不敢。”王崇古摇头说道:“既然不再鼓噪廷推阁臣,就没必要对戚帅下手了,咱们还能安生一段,等大军凯旋,就把张四维的家给点了,烧不死也让他搬过来住,看在眼皮子底下,防止生事儿。”

王谦点头说道:“行,我去安排,刚好收买了张四维家中的抬柴夫。”

抬柴夫就是每日给张四维家中送柴火的力役,这种力役都是煤市口派的,流动性很大,都是些游坠和失地的百姓,给他们一百两,那就是一辈子花不完的钱,足够他们搏命了。

是夜,全楚会馆文昌阁内,灯火通明,张居正在给戚继光写信,自从戚继光封爵之后,张居正就很少跟戚继光有书信来往,平日里也很少见面了。

但这不代表友谊的小船已经翻了,相反大家都在不同的领域,为大明振奋力所能及的做着自己能做的事儿。

“打听清楚了吗?”张居正停笔,看着游七问道。

“打听清楚了,是刘台。”游七小心的说出了一个名字,刘台是隆庆五年的进士,有全楚会馆的腰牌,是张居正的学生。

张居正一直觉得有些怪,张四维到底凭什么这个时候鼓噪廷推声势,现在就是让张四维入阁,等到东北打完了,戚继光凯旋了,皇帝就腾出手了,小皇帝那脾气,不把张四维诛九族,张居正跟小皇帝姓朱!

问题就出在了东北战事上,张居正就开始四处留心,张四维到底要作甚,同时打算写信给戚继光、李成梁,督促他们万分小心。

东北任事的就那么多的臣子,张居正把人都查了一遍,最后刚刚履任辽东巡按的刘台,进入了张居正的视野中,这是他的门下弟子。

“陛下一直说臣教得好,道理讲的明白,伱看看这都教出些什么人来,游七啊,你家先生教徒弟这水平实在是不怎么样。”张居正听到了刘台这个名字,重重的叹了口气。

游七赶忙说道:“先生的道理是没有错的!那刘台是江西人,和傅应祯是同邑厚善,实有所主,先生不知其详,实在是刘台刻意隐瞒。”

“刘台不是祖籍湖广生于四川吗?怎么又是江西人,和傅应祯同邑厚善了?”张居正眉头紧皱的问道。

游七俯首说道:“祖籍湖广生于四川,三岁就到了江西,和傅应祯是同师,同乡,同榜,傅应祯坐罪入狱后,张四维就见缝插针游说刘台。”

张居正听闻,将手中的书信写完,开口说道:“八百里加急,将书信送到辽东。”

第三日,人在广宁的戚继光,收到了京师的来信,一共三封信,第一封就是大明皇帝的书信,不是圣旨,只是一封信。

小皇帝在信里将最近的课业絮絮叨叨的说了一遍,现在少年组天下第一高手,已经能开六十斤的硬弓,十矢六中,也学会了骑马,等到戚继光凯旋的时候,就给戚继光演练一番。

对于战事,皇帝的意思很明确,不求胜。

打不赢也没事儿,权当练兵了,保住有生力量才是根本。

现在朝廷有钱了,一万人打不穿就练十万人,这次打输了,就给土蛮的察罕汗封王封贡,反正西北已经封了一个俺答汗,虱子多了不痒,开这个先河的是先帝和晋党,孤儿寡母坐江山,多不容易啊,给察罕汗封王封贡也无所谓。

只要大明和土蛮部最后的结果,是大明打赢,就可以了。

戚继光露出了一个笑意,土蛮多大的脸,还用十万人?一万精兵朝廷养起来已经很是吃力了,十万精兵,把皇宫卖了都不够。

第二封是张居正写给他的,戚继光也有些奇怪,自从万历元年封爵之后,就断了联系,他们从没有书信来往,张居正是为了避嫌,书信的内容却让人极为惊讶,张居正让他提防小人,尤其是粮草军备等事,军中多火药,一定要小心小人作祟。

戚继光本就极为留心内鬼,在东南作战的时候,他就吃了不少这种亏,要不是他太能打了,恐怕坟头的草都三丈高了,张居正的提醒,戚继光会更加留心。

第三封信是夫人的信,夫人在书信里,先是把戚继光的小妾,陈氏、沈氏、杨氏挨个骂了一遍,说她们在府中浪费极多,皇帝恩赏极多,但是也不能如此浪费,这三房还内斗不止,弄的府中鸡飞狗跳,没有宁日。

戚继光有三房妾室,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戚继光夫人王氏孩子接连早夭,已经无力生育,戚继光连纳三房妾室,是为了孩子,四十岁无子可以纳妾,这是大明律的明文规定。

但是戚继光这三房妾室是瞒着王氏纳的,戚继光惧内这件事,大明谁人不知,战无不胜戚继光,回到家里,就得把爪子收起来,后来纳妾的事儿被王氏给知道了,还闹出了不小的风波来。

王氏还嘱咐戚继光不要再冲锋陷阵了,这个岁数了已经不是年轻时候了,不是连刃十七贼的那个年轻戚继光了,万万爱惜自己,还有府中杨氏给戚继光添了个儿子,六斤六两,让戚继光起个名字。

王氏的书信里,除了思念之外,便是幽怨,幽怨戚继光外出征战,幽怨杨氏给戚继光生了个男丁,最大的幽怨,就是她自己不能给戚继光续嗣。

王氏给戚继光生过孩子,先后有子皆不禄,兵荒马乱的都夭折了,为了续嗣,王氏也是想尽了办法,跑去了兴化九鲤湖祈祷九鲤仙,能再生个儿子,但是太医院的太医也给王氏诊断过了,已经不能生育了。

戚继光写了三封回信,让亲兵送到驿站快马传回京师。

而后他带着亲兵开始巡逻粮草辎重,他的粮草不是谁人说点就能点的,守备极为森严,他点检了一遍,确信并无火患,站在营帐内,看向了山海关的方向。

哪怕是他的粮草被点了又如何?

陛下在一片石李家堡囤积了二十万石,在山海关囤积了四十万石,在蓟州囤积了八十万石,而通州五百库囤积了四百万石,一旦前线粮草补给出现问题,全线立刻开始调运,充分保障后勤。

这不仅仅是皇帝陛下的圣眷,同样也是王国光上奏请命,暂停拨发京官禄米,优先前线军用。

这是振武中极为重要的一环,优先军用。

戚继光这辈子都没打过这么富裕的仗。

在台州、宁海、花街等地方作战,翻山越岭还饿肚子是常有的,现在好了,戚继光看着这么多的粮草军备,甚至有种错觉,大帅帐内栓条狗,这仗也输不了。

有钱真好。

戚继光看向了天空,他现在盼望着能够赶紧下雪,开始下雪,就是进兵的时候。

十月初,李成梁就把大将军炮架在了龙王庙门前,如果再像去年一样,十二月才下雪,李成梁真的要轰了龙王庙。

张学颜收到了张居正的书信,立刻就找到了李成梁。

李成梁手里也有一封和张学颜差不多的书信。

“刘台这个逼养的居然要点老子的粮草!来人!”李成梁一看书信,拍桌而起,愤怒无比的说道:“把刘台逮来!”

张学颜作为督抚本来应该劝大帅不要动怒,但是他思前想后,劝个屁,打败仗,他张学颜也讨不到好果子吃。

亲兵用最快的速度,把刘台给逮到了都司衙门,李成梁本就虎背熊腰,现在怒火中烧,一步一步的走到了刘台面前,就像是抓小鸡一样把刘台整个人捞了起来,两手一架,就把刘台给端了起来。

张学颜看着这个古怪的姿势,这个刘台得多蠢,才能干出这种事儿。

李成梁是什么?是军头。

李成梁是从坭坑里爬出来的人物,打胜仗是他晋升的资本,而且辽东有着非常典型的藩镇化趋势,整个辽东战事,都是靠李成梁的家仆,或者说李成梁养的三千客兵作战。

说李成梁是军头一点都不冤枉,只不过这个军头现在肯听朝廷的话。

李成梁歪着头认真打量着刘台,一脸狰狞的恶狠狠的盯着,嘴角抽动了下说道:“听说,你要烧俺们的粮草?”

“没有,将军休要听人挑唆!”刘台两脚离地,不停的甩动着,但是李成梁的手就跟钳子一样。

“若非你是张先生门下,你现在已经死了!死人一个了,你知道吗?辽东多猛兽,葬身虎口,多合适啊!”李成梁将刘台扔在了地上冷冰冰的说道:“把他扣起来,拉下去问问究竟。”

“我是朝廷命官,是辽东巡按,李成梁,你不要太嚣张!我一定禀明朝廷,治你一个谋叛大罪!”刘台只感觉两个胳肢窝生疼,愤怒无比的说道。

李成梁看着刘台嗤笑一声说道:“哼,你知道什么叫稍给武将事权吗?”

“就是打仗的时候,老子说了算!天王老子来了都不管用,除非有陛下圣旨!老子怀疑你个狗东西吃里扒外,阴结虏人,就能把你收监!你最好腚底下是干净的!经得起盘问!”

“尝尝辽东酷刑,坐冰坨子,我看你招不招!”

坐冰坨子是一种酷刑,就是把人光着摁在冰冰块儿上,冰冷刺骨,痛不欲生,绝对没人乐意尝试此等酷刑,张居正说刘台有问题,刘台自己说自己没问题,肯定有一个人撒谎,李成梁相信撒谎的那个人不是张居正。

张学颜开口说道:“把和刘台有接触的所有人,都拿来询问,互相印证一番,自然知道结果。”

只用了半天时间,刘台和刘台联系的佣奴就直接招了,张学颜写了封奏疏入京,请命把刘台召回京师提问。

在刘台被押解入京的第二天,龙王爷大约是看黑洞洞的炮口不是来虚的,天空洋洋洒洒开始飘起了小雪,而后大雪漫天飞舞。

下雪了,就到了进兵的时候,李成梁立刻点齐了所有客兵,直奔铁岭,而戚继光带领一万精兵,从广宁直扑大宁卫,陈大成会从喜峰口四关隘出关,三面二十一路合围土蛮察罕汗。

自喜峰口出过富民驿、宽河城、柏山驿、会州城、季庄驿、富裕驿、可以抵达大宁卫共四百八十里。

而从广宁卫到大宁卫,共计四百八十五里,途十驿,这些驿路都是洪武二十七年修。

永乐年间,宁王内迁,这大宁卫开始败坏,最后北平行都司名存实亡,自从永乐年后,历朝历代都有人上谏恢复大宁卫,一直到崇祯年间,徐光启还在说要恢复大宁卫。

这其中,尤其是以万历初年、刘应节、谭纶、章潢、陈全之、吴朴、周弘祖等人议复大宁河套,风力最为强劲。

所以谭纶一直说哪怕不总督军务,也就是看看,看看也是极好的,看看之后,谭纶就要继续再复议大宁卫,恢复那些驿路,实际控制大宁卫,能让朝廷减少太多太多的被动了。

这和此时的北虏势力有关,西北方向是土默特部的可汗俺答汗,这是右翼诸部,而东北方向则是土蛮部的察罕汗,这是左翼诸部。

嘉靖三十六年,北虏左右两翼,正式决裂,左翼库登汗不是俺答汗的对手,向东迁徙,移居天寿山脉(大兴安岭),库登汗死后,传位给了土蛮汗,征服海西女真、建州女真等诸部。

土蛮汗自称察罕汗,察罕的意思就是白色、太阳,就是长生天之下最纯真的黄金血统、东方的太阳,类似的延伸之意。

当然大明都叫土蛮汗为土蛮,或者图们。

万历三年十月,土蛮汗手中有骑兵六万。

而戚继光从广宁出发只有精兵一万担任主攻方向,陈大成从喜峰口出兵只有两万作为策应,而李成梁前往铁岭,是为了切断海西女真、建州女真支援大宁卫。

主攻的只有一万精兵,由戚继光率领,天大雪,戚继光在稍微整顿之后,开始进军,前锋李如松率两千人先行开拔,戚继光为本部中军,而副总兵马芳、总督军务梁梦龙为殿后,负责辎重粮草。

大军在大雪之中,开始向大宁卫进军。

西北风在嘶吼,天地如同倒悬,这场雪太大了,大到几乎分不出东南西北,大到几乎分不清楚上下的地步,人刚刚走过,踩出来的脚印,一阵风后,消失的无影无踪,这是草原上的白毛风,暴风雪的天气里,没有任何动物活动,除了大明军在前进。

梁梦龙点检着粮草,看着这大雪纷飞,哈着气,对着身边的马芳疑惑的说道:“这么大的雪,咱们这个时候进兵,是不是不明智?”

马芳却摇了摇头说道:“你信不信,戚帅闭着眼睛都能走到大宁卫去?”

“戚帅也是人。”梁梦龙没好气的说道,戚继光也是个人,这种天气里,连熊罴都在洞里面窝着,不肯动弹,马芳这话,简直是不可理喻。

马芳哈哈的笑了两声说道:“冻伤是大雪天非作战减员的重要因素。”

“此次开拔之前,户部拨付了三万件棉衣,京营人手三件棉衣,一件棉衣作价一两五钱,这就是四万五千两;又给了两万双筒鹿皮靴,就咱们脚下这双鞋,穿一双备一双,一双六两银子,计十二万两银子;风帽,三万顶,一顶就二两银子,三万顶就是六万两。”

风帽是一种防风帽,帽分左右两片,帽顶遮至前额,侧兜两颊可系,一拉整个人就剩下一双眼睛。

梁梦龙用力的跺了跺脚,这军士哪里是军士,分明就是一坨坨行走的银锭子!

马芳将自己的两个手互相揣进了袖子里,一边往前走,一边说道;“大雪会妨碍军兵机动,轮车可能遇到打滑、陷坑的情况。在大雪的时候,道路无法通行,原先可直达的地方,可能需绕行几十里上百里。在白毛风中行军,能见度很低,不能识别道路和判定方位,甚至无法行军。”

“但是这就有个界限,那就是一尺深。”

“这场雪你看起来大,其实十月份的大雪,再大也就是一尺深,不影响车驾前行,你看吧,下几个时辰,这大雪就不下了。”

“戚帅这个人,与其说是天赋异禀,不如说是观察细致入微,万事仔细。”

果然安营扎寨的时候,天空的雪慢慢小了,梁梦龙专门拿了把营造尺,插进了雪中,积雪厚不到一尺,仅仅差了三厘。

“神了!”梁梦龙捏着尺子,惊讶无比的说道。

马芳依旧揣着手,他岁数大了,打不动了,看着梁梦龙惊讶的表情说道:“你知道为了出塞作战,戚帅准备了多久吗?从隆庆二年开始,到现在整整八年了。”

“他一直在等这个机会。”

作者写到这里的时候,又想起前面戚帅自嘲的那句话:视之如缀疣,安从得展布。戚继光只需要一个机会,一个打仗的机会啊。

第423章 若再有战祸边衅,朕必永清草原大漠第一百三十三章 申旧章饬学政,以振兴人才第553章 我是缇骑,我怎么会骗人呢?第六十章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第313章 衍圣公?谁爱要谁要,我们南宗不要第二百五十七章 雇佣营团,借鸡下蛋第一百五十章 朕有三十三个步营,权豪有几个?第五十五章 清谈可以灭虏,北虏安在?第一百四十四章 朕,唯利是图!第497章 陛下剑指之处,大明军兵锋所向第二百一十四章 煤市口大火第349章 稽税院,扩编!第四十五章 发乎己者有不忠第490章 给大明当狗,是你想当就能当的?第373章 放不下,不想放下第七十四章 嫂溺须援之以手,事急从权宜之计第一十九章 皇帝要亲自种地去?第562章 《永乐大典简要本》第395章 老奴酋的七宗罪第五十一章 朕以皇帝的名义许诺第288章 怎么可能让狗皇帝顺意!第一百二十一章 想让朕跪着当皇帝?没门!第二十四章 大明皇帝锄大地第545章 清流名儒难负盛名,怜孤惜寡上门认第二百三十六章 捣巢灭倭长策疏第二百六十七章 真诚,是最大的必杀技第二百三十一章 正奇相生,变化无穷第571章 《禁止海贼条约》第313章 衍圣公?谁爱要谁要,我们南宗不要请假条第330章 震惊!大明皇帝居然爆金币了!第二百六十二章 放下助人情结,尊重他人命运第468章 升平一号蒸汽机第一百九十九章 当大明的看门狗,岂不是能吃到骨头?第一百一十二章 不可攻陷、无懈可击的城堡第四十八章 一就是一,二就是二第二百零八章 大明皇家格物院第305章 因人成事休定论,时运相逆人离群第二百六十七章 真诚,是最大的必杀技第二百一十章 鲜衣怒马正年少第339章 野山猪不会投降,但是人会第384章 稚童舞利刃,伤己伤天下第二百二十二章 不应该是这个时代的产物第一百三十二章 你的命是不是命,你是不是人?第484章 人教人,千遍教不会第327章 陛下,臣真的没敢多拿一厘钱!第521章 挨的骂越多,功劳就越大第一百二十二章 要为小皇帝提供充足的弹药!第二百七十四章 倭寇必须死第425章 大明律,不保护泰西番夷第420章 跟不讲理的服软,跟讲理的耍横第487章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垦荒芜田第540章 大明廷臣对皇帝使用了活字印刷术第293章 肯迁京畿就活,不迁就死第一百五十一章 重新定义清流第535章 贱儒就是矫情第481章 被玩弄于股掌之间的冤大头第522章 非威不畏非惠不怀,德威兼用感心摄第467章 大明突破困局的唯一契机第一百五十五章 独夫?朕就是独夫!第420章 跟不讲理的服软,跟讲理的耍横第333章 再苦一苦这贱儒,骂名张居正来担第一百九十九章 当大明的看门狗,岂不是能吃到骨头?第四十四章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第395章 老奴酋的七宗罪第二百七十一章 我只是收买了仙姑的侍女第二百五十七章 雇佣营团,借鸡下蛋第一百八十八章 物种的多样性第一百三十九章 六册一账,收付记账法第二百七十五章 戌时三刻夜袭敌营第333章 再苦一苦这贱儒,骂名张居正来担第432章 对北虏的全新玩法第九十一章 朕就办三件事,骂人,骂人,还是骂人!第四十八章 一就是一,二就是二第二百六十五章 西山老祖的无上真经第354章 只是官船官贸,不敢妄称再下西洋第294章 等,等太阳落山;等,等天下有变第一百六十五章 大宁卫一切机宜,悉听戚帅破格整理第一百四十二章 人无横财不富,马无夜草不肥第426章 智者之屋的话疗第329章 京师第二阔少第二百二十三章 朕的算学附加卷第一百四十四章 朕,唯利是图!第452章 大司马这个保守派有点怪第529章 不想当国王的院长不是好船长第二百零五章 复古派中的古墓派第492章 不是臣工不努力,是真的无能为力第二百三十一章 正奇相生,变化无穷第一百八十九章 陛下,要不看看创造发明?第二百七十三章 吃干抹净不干事第479章 通和宫的那个通和第385章 大明举重冠军张居正第九十九章 朝廷不就是要税吗?我们交!第二百三十七章 他们失去了一切,但是获得了自由第五十七章 君不君,臣不臣,天下大乱第一百四十三章 数学不会骗人,不会是真的不会第463章 天道偏偏负善人,世事翻腾似转轮第418章 大明,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第一百零五章 朕要学外语第456章 借还是不借,这是一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