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一章 手缚二鸡之力的书生

彝伦堂,建筑形式为单檐悬山顶,面阔七间,在正中设有皇帝要坐的宝座,只是朱翊钧没有让人升座,而是拿着一卷书,旁边放着一块大黑板,和几根粉笔,他站在台上,看着台下的众人。

这是一堂很特殊的课,一堂皇帝站着,监生们坐着的一堂课,这是违反礼法的,皇帝站着,学生却坐着,可是礼部尚书并没有提出质询,因为这是陛下要求的。

学子们要做笔记,要做随堂测,站着是没办法做到的。

学子之后,坐着十几个朝臣,参与到了此次的旁听之中。

朱翊钧看着台下的学子,他清楚的知道,下面的人基本可以确定是明年的进士了,为了不让皇帝的授课弄的君臣失谊,这些全都是精英中的精英。

参加了多次大朝会、廷议的朱翊钧,面对台下乌泱泱的脑袋,丝毫不怯场,就是长得还不算高,毕竟年龄还小。

长得不高没关系,晋党、葛守礼的门徒范应期已经把讲台增高了不少。

“郭守敬。”朱翊钧在黑板上写了几个大字,而后开口说道:“郭守敬和朱世杰是中国算学的最后辉煌,不少的学子,都在疑惑,我们为什么要学算学?”

“算学是一本万殊之理,达之于通原之法,算学是算学是三才万物之总经纶,算学是无穷万物的语言,让万物开口说话的不二法门。”

“可是这门学问,在唐末之后的发展就陷入了停滞不前,而宋元是其最后辉煌的时刻。”

“朱世杰的《算学启蒙》和《四元玉鉴》,直到最近才被皇叔捡了起来,将其完全解释明白。”

“我们在追赶先人算学的辉煌。”

度数旁通的意义,不需要赘述,它对大明的生产和生活的渗透是方方面面的,就连朝臣们上谏,也对妖妄之术不再谈及,多数都是在说太难了,请皇帝给点时间,让大家都习惯下已经两百多年不曾学习的算学了。

大明在算学的落后是毋庸置疑的事实,受限于各种风力舆论的影响,大明的读书人,或者说儒学生这个群体,对算学并不重视,比如现在朱翊钧讲的四元术,就是四个未知数的方程,别说四元术了,就是天元术,一个未知数的方程,对于大明而言都是一个难以理解的事儿。

“我们首先来看这个三角形,这是杨辉贾宪三角,出自《详解九章算术》,三百年前由杨辉提出,而大约五百二十年前的北宋,贾宪就已经用到了这个三角,是典型的数形结合。”

“我们很容易看到,这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全都是1,而三角形内,每个数等于它上方两数之和。”

“这个杨辉三角具体该怎么用呢?(a+b)^n的展开式中,各项系数依次对应杨辉三角的第(n+1)行中的每一项。”

朱翊钧展开了一个(a+b+c+d)^2,演示了一下这个杨辉三角的具体应用,将a+b和c+d看做是一个整体,而后展开,这在四元图鉴中叫做《四元自乘演段图》。

他讲的很快,语速还算适中,很快就把四元玉鉴里的几个例题讲的十分明白和透彻。

朱翊钧讲了将近半个时辰,发现讲的例题都没什么困难的,忽然开口说道:“这里有道例题。”

“依立方招兵,初招方面三尺,次招方面转多一尺,得数为兵。今招一十五日,每人日支钱二百五十文,问招兵及支钱几何?”

一尺站一人,立方招兵,就是第一天3×3×3=27人,第二天每一面都多一人,则是4×4×4=64人,第三天就是5^3=125人,以此类推。

朱翊钧让学子们算,学子们摸出了算盘开始噼里啪啦的计算,都是整数,这没什么难得,招兵总数为3^3+4^3+5^3+……+15^3,最后的结果是23400人,总支铜钱23462000,也就是23462贯。

用了一刻钟的时间,九十名学子陆陆续续给出了答案,而朱翊钧则笑着说道:“算的太慢了,现在将四次内插求解。”

“求得上差27,二差为37,三差为24,四差为6,我们只需要带入这样一个歌诀,就可以十分快速的求出结果了。”

朱翊钧终究还是讲到了四次插值招差法的实际运用,他尽量讲解清晰明白,将四差的概念讲清楚,将如何简单求和讲清楚。

他讲完之后发现九十个学子脸上的迷茫,而后他又连续出了几道例题,这些个学子开始跌跌撞撞的使用,到了下课的时候,四次插值招差法,终于被学子们给完全掌握了。

朱翊钧露出一个由衷的笑容,他笑着说道:“今天这堂课已经超时了大半个时辰,但是朕看到,大部分的学子都已经学会了此法,朕非常欣慰,先生对咱说,招差法太难了,恐学子学不会,今日一看,并非如此。”

“到了课后,诸位学子可以多用这种插值法,其实不难,如若不会,也不要腼腆,可以互相讨教。”

“朕在这里,若是有疑问可以提问。”

“陛下,学生有问。”张嗣文听闻可以提问,大喜过望,举手示意。

“你说。”朱翊钧点头,示意张嗣文可以提问。

“陛下,学生在旁通堂学习《泰西算法》,观今日算学之法,皆为泰西算法,这是要算学全面泰西化吗?”张嗣文的提问不可谓不尖锐,上来就问到了核心问题上,华夷之辨。

这个提问让旁听的张居正,脸立刻就黑了下来,这个问题其实盘亘在群臣心中已经很久了,大明的算学对泰西算学多有借鉴,符号、代数等等,似乎都在全面泰西化。

朱翊钧笑着说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中原王朝历代都是开放包容,容百家之长以自用,以佛学为例,从东南海商、红毛番得知,印度已经被莫卧儿帝国所取代,佛国已灭,道统失传,大明佛学仍然昌盛,朕还修了个佛塔。”

“就像织娘更擅长纺织,你让织娘去捞羊毛,织娘也捞不到,而擅长染色的染工,他也不擅长去采煤不是?分工的原因就是各有所长,这天下也是如此,寰宇之下芸芸众生,各有所长。”

“夫子亦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回到算学,借鉴泰西算学,不是全面泰西化,比如《泰西算法》的原文的确是泰西,不过它是经过了礼部长时间的翻译,而后由皇叔和朕斧正之后得到的算学宝鉴,这种适宜于大明当下的算学,并不完全是泰西算法,而是皇叔的算法。”

“至于那些符号和代数式,不过是为了方便书写而已。”

“甲乙丙丁加减乘除,就是比abcd+-×÷书写要麻烦,是为了计算方便,算学已经很复杂了。”

“其实也不完全是泰西算法,六分仪是帖木儿王国国王兀鲁伯发明的,泰西的算法源头也是花拉子模的《代数》,而花拉子模也是和大唐沟通有无,我们用的阿拉伯数字,也是由印度人发明,阿拉伯人四处传播。”

“宋时,阿拉伯数字已经广为流行了。”

朱翊钧从几个方面去回答了这个问题。

第一个方面,中原王朝自古就不是一个故步自封的文化,即便是到了大明,也有七下西洋,正德年间的葡萄牙使者火者亚三、托梅·皮列士等常驻京师、隆庆开关,大明在积极的对外沟通。

大明的大统历,太祖高皇帝曾言:西域推测天象最精,其五星纬度又中国所无。命翰林李翀、吴伯宗同回回大师马沙亦黑等译其书,大统历的编修就是纳百家之长的典范。

第二个方面,则是从分工方面,承认他人的优秀和领先,并不耻辱,在总结归纳这方面,泰西的算法也有优势,就像是分工一样,既然它领先,就拿来用就是,反正都要经过翻译,都要经过汉化的,学的东西的确叫泰西算法,但是改名成《郑王算法》也不是不可以,改名,是不是更加容易令人接受?

泰西算法从礼部翻译,再到皇叔朱载堉的编修,早就不完全是泰西算法了。

第三个方面,则是数学符号化,代数化的实际意义,为了简单,能少写几笔就少写几笔,算学的工作量实在是太大了,比如最近在做的三角网测距法,10分正弦表都是小数点后九位数,这要是写起来,实在是麻烦。

“学生明白了。”张嗣文十分恭敬的说道,他听明白了陛下的意思,他们学的泰西算法,不完全是泰西化,而是泰西汉化。

“陛下,学生也有问题。”王谦见陛下回答了张嗣文的问题,举手提问。

“你问。”朱翊钧依旧满是笑意的问道。

“陛下学生不解,算学,更像是由行家施展身手,来表演如何化解难题的高度复杂的智力游戏,它真的这么重要吗?如果重要,大明为何之前不重视,现在又要重视呢?”王谦表达了自己的疑惑,他对度数旁通不太理解。

王谦此言一出,王崇古直接扶额,他还专门叮嘱了王谦,没事别说话,结果王谦直接提问了一个很古怪的问题,对算学或者说度数旁通重要性的质疑。

“你问的很好。”朱翊钧笑着说道:“是的,它就是这么重要,哪怕它只是个高度复杂的智力游戏,也能在科举中筛选到一大堆逻辑不通的腐儒,仅仅这一点,就完全足够值得推广了。”

“大明之前不重视现在重视,其实和事物发展的规律都是一样的。”

“万事万物的发展规律,大抵就像是锯木头,有时向前,有时向后,但总体是向深入发展的。”

“例如大明之前兴文匽武的风气甚嚣尘上,自王骥奉密诏杀武将起,这种风力一直蔓延到了土木堡之变,而后又从弘治年间,蔓延到了嘉靖二十九年,俺答入寇。”

“被打疼了就得振武,因为不重视算学,导致大明连丈量田亩的都已经做不到了,所以又要重视。”

至于算学的意义,朱翊钧要真的讲明白,需要讲十几章,总结来说,就是三才万物总经纶。

王谦听闻,发现陛下完全是用矛盾说的否定的否定来回答,立刻表示自己清楚明白了。

大明反对算学除了妖妄之术之外,其实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功利,算学和做买卖是高度而紧密的结合在一起的,而商贾的地位低下,是因为商贾的功利之心很重。

但是朝廷现在不功利就得亡天下。

朱翊钧最近一直在读国史实录,大明此时的虚弱,绝对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循环向下的,这个循环向下的速度不是恒定的,也有英宗皇帝、孝宗皇帝站起来把油门踩到底,加速大明向下滑落。

嘉靖不上朝、隆庆皇帝不见辅臣廷臣,但他们还是批复奏疏。

到了万历皇帝后三十年,万历皇帝直接把油门踩进了油箱里,让下坡路上的大明朝,一路俯冲进了深渊。

无论如何,奏疏还是要批的。

“招差法就只能用在高次幂运算的求和中吗?”另外一个学生开始提问。

朱翊钧笑容满面的说了几个招差法的运用案例,招差法是一种拟合方法,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能用到,鼎建、募兵、募役、货运、冶炼、天文等等方面,比如炼铁术中要确定某种材料的添加量等等。

朱翊钧用招差法解释了下如何日月五星的视行度数,他也只是浅尝辄止,算日月、五星实行度数,对学子而言,还是太难了,若是要进钦天监,可以继续学习。

朱翊钧回答着学生的提问,直到日暮时分,朱翊钧才结束了今天的第一堂课。

总体来说,他的第一堂课是极为成功的。

“陛下辛苦了,陛下讲学,真的是如雷贯耳,听者莫不是醍醐灌顶。”冯保见人都散了,上来就是一顿夸,这讲了一节课,站了一个半时辰,这真的辛苦至极。

“马屁精,备马,去京营。”朱翊钧没让冯保继续拍马屁,而是选择了前往京营操阅军马,成祖文皇帝说过,就是天上下刀子也要顶着一把钢伞去京营操阅军马。

得让军兵们知道,谁是皇帝。

“陛下,歇一日吧。”俞大猷人老了,但还是坚持听完了这堂课,他一个粗人,居然学会了招差法,来之前,张居正说要小皇帝讲四元术,陛下讲完了四元术又讲了招差法,而四元术和招差法,俞大猷都听明白了。

当然,这个授课的过程中,并没有学生提出先生拖堂了。

毕竟纠仪官就有二十名,站在彝伦堂的两边,哪个学子敢这么说,必然要被物理纠正的。

“今日歇,明日也想歇,朕小小年纪,歇不得,朕先去京营了,诸位回吧。”朱翊钧摆了摆小手,翻身上马,奔着德胜门外北土城而去。

葛守礼看着陛下离去的背影,笑容满面的说道:“鲜衣怒马正年少。”

太阳正在冉冉升起,葛守礼是极其欣慰的,同样他对张居正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感到不可思议。

张居正则是端着手说道:“陛下讲学,深入浅出,鞭辟入里,而且用了一切能用的方法,让学子们听懂,中书舍人记录起居注,已经将其摘抄好了,这堂课,讲的极好。”

“张黄榜公告这节课的内容,月考就考招差法,十分得八分者,去毛呢官厂捞三日羊毛,范祭酒,这件事就交给你来办了。”

“是。”范应期立刻领命,他并不认为这个要求很高,陛下授课是极为生动的,逻辑缜密而严谨,对于国子监的监生而言,这都学不会,不找根绳把自己挂起来,就太对不起陛下的准备了。

皇帝亲自授课讲学,而且讲的这么好超过了所有人的预期。

张居正怕学子们听不明白招差法,让皇帝讲四元术,他大抵是小看了皇帝的授课能力,从课后学生们的反应和俞大猷的反应来看,这节课是非常成功的。

国子监的月考,就靠这个内容,学不会?学不会就去劳动改造一下,体验下穷民苦力的辛苦,干三天体力活,知道今日生活来之不易,下个月一定学的会了。

国子监立刻哀鸿遍野,但是焦竑看完了黄榜,已经完全明悟了招差法的运用,真的不是很难。

朱翊钧再次来到了北土城大营内,他没有折腾军兵,训练已经结束,就是四处转了转,军兵还以为今天皇帝不来了,结果还是在太阳落山前,见到了皇帝的车驾、龙旗大纛和皇帝本人和戚帅在一起说话。

这让京营的军兵们,格外的安心。

龙旗大纛在京营飘荡一天,就证明大明振武就会不结束。

上次朱翊钧手刃贱儒陈友仁在京营散播开来之后,朱翊钧进入军营,军兵发自内心的拥戴。

朱翊钧和戚继光聊了下东北战事,大宁卫和土蛮汗彼此进行了二十多轮的小范围交手,互有胜负,但是大明依托营堡之利,完全击退了土蛮汗夺获大宁卫的企图。

王如龙不是汤克宽,王如龙是戚继光的嫡系,听从将令,根本不主动出营堡作战,青龙堡、杏树堡、桃吐山堡,就是互为犄角之势,土蛮汗没有火炮的情况下,想要攻下,就是痴人做梦。

喀尔喀五大营也是在李成梁面前碰了一鼻子的灰,李成梁用兵极为诡异,若不是喀尔喀万户速把亥跑得快,差点被李成梁给掏了腚,速把亥战略转进的时候,从马上摔下去,摔折了一条胳膊,短时间内,无法对彰武形成有效攻势。

“速把亥是非常绝望的,因为即便是打败了彰武守军,从彰武到平虏堡,遍地都是土营堡,必须要啃下来,否则入寇辽东,就是有去无回。”朱翊钧的军事天赋为零,但他也知道,速把亥敢玩穿插,就只有死路一条。

一旦速把亥冒进,就像是步兵入了地雷阵,四面八方没有一处是安全的。

侯于赵在辽东的屯耕,给直接对手速把亥造成了极大的困扰。

“臣比较担忧左右两翼和解。”戚继光颇为担忧的说道:“三娘子这个人,虽然看似恭敬,但是她一直在寻求左右两翼的和解,上次她从青龙堡前往土蛮汗金顶大帐,商量了此事。”

对于政治人物而言,性别是其次的,政治身份至关重要。

“戚帅所虑也是朕所担忧之事,戚帅太能打了,朕还以为北虏孱弱,但是汤克宽之死,的确是明确的告诉了朕,即便是被戚帅耍得团团转的董狐狸,都能杀得了汤克宽。”朱翊钧也是比较担心这个问题。

“得里挑外撅下,让左右两翼不能和解,容朕缓思,诶,有了!”朱翊钧左拳击右掌眉头一挑说道:“让王如龙趁着入冬之前,收一次右翼羊毛,土蛮汗的使者唠叨了这么多次,就格外开恩,就以低于左翼价格的三分之一价格收购。”

“这人啊,不患寡,患不均。”

戚继光听闻只感觉脊椎骨一凉,呆滞的看着陛下,陛下可能不会打仗,但是这拱火的本事,那是一等一的强悍,眼睛珠子一转,就是一个主意。

如果不收羊毛也就算了,结果收还以左翼价格为基准降价收购。

土蛮汗的右翼原来是没有资格参与羊毛生意的,吃不到,就不会眼红,但是吃到了,吃的却比别人少,那立刻就红了眼。

而俺答汗的左翼,本来是个独门的生意,被土蛮汗以低价硬生生的挖掉一块,俺答汗会怎么想?杀了土蛮汗的心都有了。

“成为陛下的敌人,真的是一件令人悲哀的事儿啊。”戚继光由衷的说道,陛下能够正确的使用自己手中的权力,就是戚继光最欣慰的地方,他可以提供无敌的军队给陛下使用,但是陛下不用,他也没办法了。

“那还是得戚帅打赢了,朕才能这么折腾他们。”朱翊钧笑的阳光灿烂的说道。

军事胜利带来了更多的主动性,这是无可争议的事实,这一切都建立在打赢了的基础上,要是打不赢,再多的鬼点子,都用不上。

朱翊钧和戚继光的背影,被夕阳拉的很长很长。

朱翊钧打马回京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把今日杂报拿过来都看了看,全晋杂报全面梳理了一下毛呢官厂的种种技术创新,对工匠们钻研精神进行了歌功颂德,很多不显眼的小技术,节省了大量的成本和人力物力,晋党展现出了他们对匠人的尊重。

而全楚杂报主要报道的内容是连载戚继光东征记,胡言乱语的平倭记,让张居正非常非常生气,大明就这么一支军队,宁愿自己饿肚子,也不会把手伸向百姓的米缸,东征记,则是践履之实的系列报道,连载戚继光从练兵到都平倭的所有战绩,着重描写平倭前后百姓生活的对比。

全浙杂报则是刊登了清丈的一些进展,还有宋仪望在南衙治水的种种。

除了三大党刊之外,许多杂报如同雨后春笋般的冒了出来,比如民报,喜欢报道各种和百姓息息相关的事儿,成为党刊之外最受追捧的报刊,这个民报是由耿定向在京筹办的,主要就是讲吃喝玩乐的内容,比如朱载堉的十二律,各种新奇的乐器,还有海带的若干食用方法。

解刳院对于大脖子病的研究,也刊登在了民报之上。

朱翊钧最不喜欢的一份杂报,是由孙继皋等一众复古儒生创办的复社报,全都是讲复古,还喜欢阴阳怪气朝政,陈友仁尸骨未凉,孙继皋也不敢胡言乱语,但是还是提倡复古。

朱翊钧嗤之以鼻的说道:“这个孙继皋,天天被小孩子骂的还不了嘴,还办报,还卖的挺好,你看吧,过段时间,连房租都付不起!”

卖不出去的报纸会自然而然的被淘汰,孙继皋的复社报有很大的市场,但是那些个老掉牙的东西,讲的时间长了,也就没人听了。

“礼部奏闻,佛郎机特使黎牙实想办个泰西报,刊登一些海外趣事,请奏陛下。”张宏拿出了一本奏疏,黎牙实也想凑凑办杂报的热闹,介绍下海外之事。

朱翊钧拿过了奏疏看过之后,朱批了这本奏疏,他准了黎牙实所请,但是特意下章礼部,不让黎牙实传教,但有发现,立刻取缔。

传教是绝对不可能允许传教的,大隆兴寺都被拿走了一大半建皇家格物院。

“安东尼奥走了没?”朱翊钧询问着船长的去向,他可是投资人,自然要关注下项目进度。

“借了五十万已经离开了京师,到天津卫坐水翼帆船到松江府,准备回泰西了。”张宏摸出了一本备忘录,找到了黎牙实的条目,奏禀安东尼奥的去向。

安东尼奥一共买了四条船,买了两条船的火器,买了一点火药,雇佣了一批大明的水手和舟师,这批水手和舟师,是五年期,到期解约,是续约,还是换船,全看舟师和水手们自己的决定。

大明船只可以带弓披甲配刀、火炮和火铳也可以配备,但是入港不得张弓填药,都是要海防巡检监察之后才可以,而朱翊钧给安东尼奥大明船只待遇,毕竟安东尼奥觐见是称臣的。

安东尼奥的利润全都用于购买船只,还欠了一屁股的债。

大明挣钱,大明花,一分别想带回家。

第410章 大巨变时代第359章 大明不是让他们喜欢的,是让他们怕第474章 陛下给的实在是太多了第二百四十七章 分赃不均、赏罚不明第427章 土著只是一种猿第八十七章 当国者政以贿成,吏朘民膏以媚权门第551章 故事讲得好,经费少不了第二百一十二章 西山煤局第一百零六章 凭空造牌小皇帝第377章 战场上得不到的,谈判桌上也休想第二百六十六章 用萝卜刻一个倭国国王的印绶第一百五十一章 重新定义清流第450章 知识本就是昂贵的第一十二章 晋党的条件,格外优厚第四十四章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第二百七十二章 我一个恶贯满盈的恶人,都觉得邪恶第二百零二章 权豪缙绅里面的一股泥石流第二百零五章 复古派中的古墓派第361章 你不用,还不让别人用?第一百三十八章 坏了,日后当明公得会算学第414章 赃吏贪婪而不问,良民涂炭而罔知第516章 一身偃卧蓬蒿稳,四海苍生恐未安第九十一章 朕就办三件事,骂人,骂人,还是骂人!第472章 世界的参差不齐第一百四十二章 人无横财不富,马无夜草不肥第二百四十四章 王崇古强烈的求生欲第541章 沿街乞讨亦祖宗成法乎?第398章 大明皇帝的留一手第一十四章 利益交换请假条第一十一章 幕后指使之人浮出水面第二百五十八章 名义上的家人,变成真正的家人第475章 四个自然而然的推论第二百零六章 不能带陛下去青楼!第四十八章 一就是一,二就是二第一百零九章 一步错,步步错第三十二章 卿之所愿,唯理所在第417章 法不严则不能信,法不信则不能治第332章 陛下,臣有上中下三策第二百八十四章 臣有个主意,不如让他们交钱第289章 你问朕是什么人?朕的名字不可探闻第354章 只是官船官贸,不敢妄称再下西洋第一百七十六章 不客气的大明使者第二百二十一章 资源锁死科技树第420章 跟不讲理的服软,跟讲理的耍横第四十六章 大明早晚有一天,被人踹了摊子!第二百零七章 朕以大明天子的名义,判尔斩立决第一十八章 旭日初升,大耀东方第二百七十三章 吃干抹净不干事第332章 陛下,臣有上中下三策第487章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垦荒芜田第八十九章 给元辅先生一点小小的科学震撼第351章 大明没有贵族第八十七章 当国者政以贿成,吏朘民膏以媚权门第一百二十章 观天下英雄,唯元辅与载堉耳第438章 岁月蹉跎,往事不复第500章 更多的钢材,只是为了制造农具第505章 我们要做的就是,杀光海寇第408章 人就是人,我就是我第517章 大明水师阅舰式第七十三章 尊主上威福这杆大旗,我们晋党要扛!第515章 自有大明律处置他!第二百五十四章 有时候,反对,也是一种配合第一百六十章 恨未壮,不能同行第七十章 天恒变,道亦恒变第一百六十三章 皇极殿公审三逆臣第二十八章 力足以胜天第387章 抢着给皇帝送钱,算怎么回事儿?第479章 通和宫的那个通和第一百零五章 朕要学外语第446章 氪金战士VS血肉之躯第533章 山东耆老无不怀念凌部堂第390章 不过是旧时代的残党罢了第461章 官厂团造法,必然失败!第二百一十七章 自作孽,不可活第二百三十四章 送出去的,要亲手拿回来才行第二百四十八章 觅塞外良地营建营堡坚城第325章 定义别人的过去,就是定义他们的未第四十四章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第二百五十五章 想办法再借给他点儿第569章 朝臣静悄悄,必然在作妖!第371章 陛下的军事天赋比山还高第一百七十六章 不客气的大明使者第一百一十九章 仰望星空朱载堉第三十二章 卿之所愿,唯理所在第六十三章 民生困苦,才是天下之大弊!第一百九十二章 度数旁通十五屏第293章 肯迁京畿就活,不迁就死第一百七十五章 手缚浊龙潘季驯,惨如水鬼高启愚第367章 国破,山河亦不在第二百一十一章 手缚二鸡之力的书生第二百八十二章 陛下说完了,可有人有异议?第二百七十三章 吃干抹净不干事第360章 陛下这个样子,都是你张居正教的!第二百二十五章 京师讲武学堂和皇家格物院第一百六十一章 克复大宁卫第320章 为这个破破烂烂的世界缝缝补补第二百五十一章 在天堂里的人,不会向往地狱第二百零一章 海总宪,朕有个主意第559章 大明举重冠军朱翊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