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八章 我们的选择没有错(为白银盟主“暖阳1314”贺!)

王崇古对刘三刀的这个创造和发明十分欣喜,这毛呢厂防火可是重中之重,刘三刀的这个方法,虽然不能防患于未然,但是铜铃响起时,能够及时控制火情,可以避免很多的损失。

王崇古喜出望外,还专门见了一下刘三刀,询问刘三刀是否想去格物院,刘三刀觉得自己一个木匠出身,大字不识一箩筐,去格物院不是闹笑话?

格物院不看出身,识字不多,只要肯学就是,刘三刀有巧思,还有一双巧手,王崇古给刘三刀表功请陛下圣恩,让刘三刀入格物院为宜。

永定毛呢厂不只是一个刘三刀,而是有成千数百个刘三刀,他们都是工匠,他们要解决生产中的问题,就要集思广益,就要改良生产工具以期许获得更多的劳动报酬和产品。

尤其是产品。

“儿啊,你这次做的很好。”王崇古带着王谦走过了一个个的工场,点检了即将放货的毛料之后,对着身边的王谦,颇为赞许的说起了朝中之事。

孙继皋这个人,可是攻讦王崇古的主力,复古派最讨厌的就是聚敛兴利的王崇古了。

王谦的功劳廷臣们看得到、元辅看得到,最重要的是,陛下看得到。海瑞不是个贪功的人,之所以由他发动对孙继皋总攻,完全是因为王谦现在实力仍然不够强横,无法面对复古派的反击和报复。

在官场上,实力究竟是什么?是经过一件件具体的事儿,不断的渗透自己的影响力,获得一批志同道合、同志、同行、同乐的之人,进而影响朝局。

这就是实力,王谦一个初出茅庐的御史,显然,还没有实力面对狂风暴雨,所以托庇在了海瑞的名下。

海瑞太正,王谦太奇。

但这次,孙继皋的案子,王谦办得就很好,远远超过了王崇古的预料。

“父亲,可曾贪腐?”王谦摸了摸下巴,略显疑惑的问道。

王崇古直接暴走了,面色通红的指着门外,怒不可遏的大声喊道:“滚!立刻给老子滚!”

“不要让老子看到你,否则打断你的腿!刚办了点事,尾巴就翘上天了,盯上你爹了是吧?你这个监察御史的七品官,还是你爹我,卖了老脸,到全楚会馆求来的!”

“滚!!!”

王谦这反贪反魔怔了,连他老爹都盯上了。

“说中了心事,恼羞成怒?”王谦立刻意识到了不对,王崇古这怎么看都有点做贼心虚的嫌疑。

这日后要是三姑六婆们告诉王谦,他还有一大堆同父异母的兄弟,那岂不是要把反贪这把利刃,真的砍到自己的老爹头上?

“我这是做贼心虚?我这是恨不得没生你这个儿子!我没做贼,心虚个屁!”王崇古气的破口大骂。

这也是反贪总是虎头蛇尾的症结所在。

大家都在一个锅里吃饭,执行反贪的那把剑,砸的是所有人的锅,自己还不能吃,这不是损人不利己的行径吗?

大家都是一个阶级,都是陛下的臣子,都是大明的青天大老爷,你要反贪,这反着反着,就反到了自己的旧故、同门师兄弟、亲朋身上,你是动手不动手?

王崇古吐了口浊气,告诉自己不生气,自己的好大儿王谦,还没打算借他人头一用,加官进爵,王谦就是在提醒王崇古,不要学了张四维,把全家的命都搭进去。

王崇古十分认真的说道:“自从陛下筹建了快活碑林之后,你爹我从来没收过一厘钱!陛下给的太多了,拿着都心不安。”

王崇古要钱的话,陛下已经给的太多了,他要权的话,陛下让他入阁,他百般推诿,至于人脉,官场这个零和博弈的斗兽场里,人脉有时候并不可靠,反而可能是个累赘和祸根。

所以,王崇古并不打算收钱,他是大明的明公,已经是凌驾于万万人之上,仅次于陛下、元辅的肉食者了。

王谦这才笑着说道:“那就好。”

王谦看着偌大的毛呢厂,由衷的佩服自己的老爹,他那些手段,全都是阴谋诡计,上不了大雅之堂,但是老爹能在狂风骤雨中屹立不倒,其根基便是这毛呢官厂和西山煤局。

他眉头紧皱的说道:“父亲,孩儿有几个疑问,为何父亲的永定毛呢厂,就能做成,旁人的毛呢厂,无论怎么试,别说赔钱了,连织造都弄不了,也就是给官厂打下手,洗洗羊毛纺纱而已?前段时间,廷议说是因为有贱儒做不成,那现在呢?商贾们重用的掌柜也做不成,是何道理?”

王崇古端着手,摇头说道:“可不是我藏私,因为大明的势要豪右、缙绅豪强们,仍然不肯承认劳动赋予了价值,而供需决定了价格,将价值和价格混为一谈,进而否定劳动价值论。”

“怎么可能做得成呢?”

“毛呢是匠人们洗出来的、是纺工们纺出来的、是织娘们织出来的,是染工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染出来的,不是从货架上长出来,不肯承认景泰年间丘濬提出了的劳动价值论,毛呢厂砸多少钱进去,都是死胡同。”

“更加明确的说,出了手工工场,可以无视劳动价值论,但是在这手工工场里,则必须要重视。”

毛呢官厂织染布料中,有一种专供皇宫使用的纱,步骤极其繁琐,将薯莨打碎放在竹箩内后用棉布包裹积压,榨出薯莨水,而后将布料放入侵染而后晒干,再次浸薯莨水,煮沸,晒干,如此反复浸晒洒封煮,就这一道工序就需要十五天的时间。

而后是将河塘的淤泥挖出来,加水放在竹箩上用棉布过滤掉杂质,混成泥浆,涂抹在纱上,阴干泥浆后,用水冲洗,进而得到一种深黑色,再次封莨水,最后晒干。

这就是手工染布工场的制作流程,如此繁琐且麻烦,如果匠人们不肯费心做事,那便做不出来布匹,就卖不出去货,赚不到钱。

没有货物、就没有利润,没有利润,就不能生存。

势要豪右的商贾们,他们早已经形成了思维定式,极尽所能对下朘剥的他们,如何能做得成毛呢厂呢?

让他们体恤小民,还不是母猪梦上树靠谱。

王谦能够理解他老爹说的问题,只是他有些疑惑的问道:“父亲,势要豪右为何死活不肯承认劳动赋予价值,而只讲供需?”

王崇古思虑了片刻回答道:“儿呀,劳动和供需,其实讨论的根本问题是:财富是什么?它的根源是什么?丘濬认为是劳动,而大明的贱儒们认定了是供需。”

“只有认定了供需,才能维持他们现在的权势和地位,才能心安理得的继续对下朘剥,鱼肉百姓,因为已经跟奴隶没什么区别的失地佃户、游坠百姓,在供需论之中,不会有任何的作用,这就是原因。”

“一旦承认了劳动价值论,就必然要面对一个可怕的问题,势要豪右们到底为何是势要豪右?他们如何维持如此优渥的生活?凭什么对百姓们予取予夺?”

“这一切的答案就是朘剥,这就是在要他们的命,挖他们的根,他们当然打心底不承认、也不能承认这个事实。”

王谦呆愣住了,他终于理解为何劳动价值论和供需论能在各大杂报上,吵成这样。

这是道路的争执。

因为一旦承认了劳动价值论,就代表着承认了三六九等是建立在朘剥的基础上,虽然肉食者们对此心知肚明。

“可是,可是,劳动价值论就一定是对的吗?”王谦呆滞的问道。

王崇古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他认定劳动价值论,所以他提调官厂生产积极性,他十分确切的说道:“我是官厂督办,我认为劳动价值论是对的,还是回到那个问题,财富是什么?财富不是钱,财富不是债,财富也不是埋在猪圈里的白银,钱只有在流通的时候,它才是财富,当它不能充当等价物的时候,它就什么都不是。”

“钱在流通的时候才是财富,那么用钱交换到的是什么?是工场里源源不断生产出的商品。”

“商品才是财富。”

“泰西眼下面临着物价腾飞的噩梦,所以费利佩二世大费周章的、不远万里的也要把白银运到大明来,因为泰西的白银已经堰塞了,如果倾斜而下,恐怕费利佩二世的脑袋要被拧下来了。”

“只有白银、货币,而没有商品的恶果,就是眼下泰西的窘境,这暴露出泰西的真正问题在于对生产商品的乏力。”

“唯有流通起来的商品,才是财富。”

王谦思索再三,俯首说道:“父亲所言有理,孩儿谨遵父亲教诲。”

“儿呀,你说商贾逐利,那逐这个利,到底是个什么利呢?”王崇古面露思考,面色凝重的说道:“追逐的这个利,其实就是劳动创造价值和劳动报酬之间的差距,追逐的就是这个利。”

“劳动赋予价值和劳动报酬之间的差距,就是在生产过程中的朘剥。”

“承认劳动价值论,就要承认劳动价值和劳动报酬之间的差距,就要承认朘剥的存在,就等同于承认了自己是不道德的那一方,所以,劳动价值论,不能承认。”

王崇古不清楚自己讲的内容,王谦能不能听懂,但是没关系,只要暂且记下来,等到日后经历了一些事,自然就明白了。

“你下一个目标是谁?”王崇古略显好奇的问道。

王谦十分坚定的说道:“这个不能说。”

“我是你爹!”王崇古气急。

“那也不能说。”王谦仍然十分坚定,脚底抹油,一溜烟跑的无影无踪了。

俺答汗没有请到金印,就需要绕行塞外,前往西宁,绕行塞外,俺答汗必须要防范西番戎狄们的袭扰,而且路途太过于遥远了,所以俺答汗想派了三娘子入京朝贡,和京城的老爷们,商量一下,能不能宽容一二。

而大明方面甚至没放三娘子入关,这件事朝廷已经有了明旨,不得更易,真的想请番僧,就自己在老巢设坛做法,把人叫过来谈。

大明并不清楚俺答汗的想法,大明皇帝只在乎大明的利益,哪怕俺答汗去西宁,真的是为了信仰,大明也不会放行。

大明朝廷不太清楚的是,这次朝廷不给都督金印,在北虏中造成了一种怀疑,俺答汗帐下的万户们,开始普遍怀疑,俺答汗是否还被大明朝廷所认可?战火再燃,不是万户们想要看到的局面,而主和的三娘子,在这轮交锋之中,获得了一大笔的政治资本。

这种政治资本,有朝一日,真的需要站队的时候,三娘子就会获得大量的认可,进而左右整个漠南的走向。

四月四日早晨,晨光微亮,大明皇帝神色慌张的向着解刳院跑去,他的鞋子还穿错了,两只不是一双鞋,如此的不庄重,不符合李太后对大明皇帝的教育。

朱翊钧带着一大长串的尾巴,来到了解刳院内,喘着粗气说道:“冯保,你去问问…大司马的情况。”

昨日四更天的时候,谭纶忽然痰疾发作,被紧急送往了解刳院,朱翊钧收到消息的时候,是五更天,甚至没顾上洗漱,就冲到了解刳院询问情况。

到了地方,朱翊钧反而有些怯,让冯保去询问。

谭纶波澜壮阔的一生,是中举后被授官南京兵部郎中,在南京备倭,倭寇到南衙时候,南衙承平日久,居然无一人敢去迎战,谭纶自募五百壮士,将其击退,谭纶升官,全是因为战功,哪里有倭寇,他就前往哪里。

在做台州知府的时候,募死士拒敌,谭纶亲率守卒千人,三战三捷,击退倭寇,台州六虎因此一战成名。

在做浙江按察副使的时候,倭寇侵扰海门,无人有余力前往驰援,谭纶率军昼夜驰三百里援护,破倭寇于太平,设计让倭寇陷入了泥泞的沼泽之中,将其尽数全歼。

矫矫虎臣,腹心干城。

虽然现在谭纶打不动了,但是只要谭纶还是大司马,大明就可以继续振武。

而现在谭纶被抬进了解刳院里,两位大医官陈实功和李时珍为其诊治,朱翊钧一直盯着房门,等待着那一刻的到来,在这个时候,朱翊钧的脑海中闪现了很多的念头,他甚至有一种人为的错觉。

杀了谭纶,京营振武就要多几分波澜,杀了谭纶,大明振武之风就失去了擎天柱。

贱儒们完全有理由杀掉这个尚武、激进的兵部尚书,而且他们恐怕真的会这么做,朱翊钧的拳头不自觉的握紧了,满眼通红的盯着房门。

贱儒连皇宫都敢放火,还有什么他们不敢做的吗?

不应该,谭纶不应该有事。

朱翊钧做了那么多,万历元年刺王杀驾后,朱翊钧建了解刳院至今,解刳的案犯超过了百余人,而以李时珍和陈实功迅猛精进的医术,精心调理之下,谭纶怎么会病的如此严重?

而且这些年来,朱翊钧从来不让谭纶上阵,大宁卫根本就是踏青去了,连青龙堡和杏林堡都没让谭纶去查看。

在原来的历史上,谭纶是因为积劳成疾,京营戎政废弛久已,谭纶为振奋京营条议,而后主持振奋京营之事,在振奋京营这件事上,谭纶呕心沥血,极为劳累。

但是现在,振奋京营是由小皇帝亲自操持。

所以谭纶不应该现在有事,若是今天谭纶有事,那大明的贱儒们,需要承担皇帝的滔天怒火。

“起开起开,耽误了上朝,你们谁担得起责任?万历元年,我在朝日坛咳嗽,都被揪着弹劾,差点就滚蛋回家了,你们拦着我干什么?廷议要开始了,迟到了谁去堵那些个言官的嘴?”一个中气十足的声音在房门内响起,房门猛地打开。

谭纶最先看到的是神色紧张、匆匆忙忙的大珰冯保和张宏,越过了两个人的身影,谭纶看到了小皇帝的身影,一时间有点呆愣。

“啊,呀,这怎么惊扰陛下了?”谭纶赶忙上前,作势欲跪。

朱翊钧立刻上前,扶住了谭纶,赶快说道:“没事就好,没事就好。”

他扶起了谭纶,摸到了真人,确定了谭纶是真的还活着,才长长的松了口气,如释重负。

在原来的历史线里,谭纶就是在万历五年四月初三夜里,痰疾发作去世,年仅五十八岁,而这次,谭纶生龙活虎的从病房里走了出来,中气十足。

“大司马为国奔波,积劳成疾,就歇两…五…歇十天吧。”朱翊钧决定给谭纶放个假,让他歇一歇,五十八岁,对于养尊处优、医疗条件优渥的谭纶而言,还是很年轻了。

“十天?就咳嗽了下,十天?!”谭纶眼睛瞪大,连连摆手说道:“陛下也瞧见了,根本不用歇,是府上的侍从,小题大做而已。”

“那也是朕让他们小题大做的。”朱翊钧的语气十分坚定:“说十天就十天,一分一秒都不能少!”

谭纶还要争辩,朱翊钧一甩袖子说道:“这是圣旨,大司马不遵旨,朕就告诉太傅,大司马违抗圣命!”

朱翊钧还没盥洗,他还要去御门听政,也没有多说,带着一大串尾巴,匆匆回宫去了。

谭纶站在原地,这凭白捞到了十天的假,本来就很闲的他,这还不得闲出病来?小皇帝也真是的,天天拿张居正四处压人。

谭纶这个大司马做的清闲,是因为兵部现在有几个人是谭纶的左膀右臂。

兵部左侍郎梁梦龙,是两次随戚帅征战的总督军务,也是张居正的门生,而兵部右侍郎是刘应节,也是擅长戎政之人,是张党之列,在张居正死后,被张四维等一众逆獠钦定的张党。

而阅视鼎建的阅视侍郎、宣大督抚吴百朋,更是和戚继光抵背杀敌的战友,是可以把后背交给对方的生死之交。

京营都是陛下亲自在过问,所以,谭纶这个大司马当的,是有些清闲的,这一次放了十天的假,真的有点太多了。

朱翊钧蓬头垢面,脸也没洗,头也没梳,脚上的鞋子还穿错了,就为了看谭纶有事没事,这个消息一传出去,京堂百官们,必然要思虑一个问题,真的对谭纶动手,会掀起怎么样的滔天巨浪来?

要知道,小皇帝和张居正几乎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薄凉寡恩,眦睚必报。

京堂百官,由衷的庆幸,谭纶挺了过来,虽然病重到要修养十余日的地步,但是还是挺过来了。

谭纶挺过来了,代表朝臣少被折腾几轮,实在是被折腾怕了。

这也是信息差,谭纶的身体情况是个机密的事儿,所以,谭纶休沐十日,被百官们普遍看成了病重所致,前去探病的络绎不绝,都是祝福谭纶: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

总之,就是祝福谭纶一定要健康,谭纶要是不健康,恐怕京官们要倒血霉。

谭纶在全浙会馆见到了回京复命的吴百朋,这次回京吴百朋需要朝廷的明旨,为了三件事。

第一个就是俺答汗的都督金印,第二个是三娘子入朝商议,第三个则是王崇古西北安置那十九万失地佣户之事。

“大司寇在西北素有贤名,人人感念其恩德,重农桑垦荒田,兴水利安小民,办公学饬学政,倡孝悌劝民风,戒争斗禁偷盗,西北打了二十五年,打的千疮百孔,终于有振奋之意了。”吴百朋在王崇古回京后,到西北深入调查研究了王崇古安置小民,给出的答案是大司寇有生民之功。

万历元年,吴百朋以大同总兵马芳贿赂京官躲避长城鼎建阅视,张居正趁机穷追猛打,把王崇古赶出了朝堂,让他回宣大堵窟窿去,吴百朋和王崇古的关系经过这件事,已经势如水火。

但是吴百朋两次为王崇古西北安民之功上奏,可见王崇古从京堂回到宣大后,真的在认真堵窟窿了。

王崇古当然知道悔改,就差那么一点,他就直接被张居正给打死了,他再不改悔,那是在找死,打又打不过戚继光,只好做个聚敛兴利的臣子求活了。

张四维之所以不知悔改,是因为付出代价的始终是杨博、王崇古,而不是他张四维,张四维第一次直面恐惧,就拉着728人跟着他一起陪葬了。

“大司寇果然是做事的人啊。”谭纶在吴百朋的奏疏上书押,算是认可了吴百朋这本奏疏所言的内容。

吴百朋在嘉靖二十七年去江西永丰做县令的时候,就已经开始走访调研了。

亲自去看看,亲自听一听百姓怎么说,是吴百朋的做事风格,几十年如一日,他是知行合一,十分重视实践。

“吴督抚的意思是,让三娘子入朝来?”谭纶眉头紧皱的说道。

吴百朋点头说道:“想要去西宁的是俺答汗,不想让俺答汗去西宁的是三娘子,也是大明,不给俺答汗金印,答应三娘子入朝,草原会进一步的割裂,俺答汗比土蛮汗要厉害,否则土蛮汗就不会远迁辽东了。”

“分化,激化他们的矛盾,进而削弱他们的实力,以元辅和陛下心性,迟早要复套,复套就必然和俺答汗打一仗,俺答汗越虚弱,对大明则越有利。”

吴百朋详细阐述了自己的理由,俺答汗是名义上的大当家,而三娘子是实际上的大当家,两个人之间的矛盾,随着大明国势变得愈加激烈了起来,作为主和派的三娘子,大明还是要怀柔,但是对于入寇的俺答汗,则要威罚。

里挑外撅,可不是朱翊钧的专属被动技能,是大明读书人的被动技能。

谭纶认真思忖后,十分赞同的说道:“我的意思也是准三娘子入京朝贡,主要是考虑大明今岁仍然要对土蛮汗用兵,大明眼下军力,仍然不足以两线作战,很容易就会顾头不顾腚,还是稳一稳西北方向。”

“俺答汗呢?俺答汗去西宁,真的是为了番僧?”

吴百朋摇头说道:“不是,据深入虏营的夜不收探报,恐怕没那么简单,俺答汗这次借道,有壮志宏愿,怕是要联系西北戎狄联合入寇甘肃等地。”

“所以,不给俺答汗金印,不让他借道。”

吴百朋作为边方督抚,他的表态,对于廷议有着很大的参考价值,也会影响到大明的决策。

吴百朋支持不给俺答汗金印、反对不让三娘子入朝,声援了王崇古,王崇古现在在言官嘴里,就是个人人嫌弃的聚敛兴利的小人,和严嵩待遇已经几无差别了。

“俺答汗贼心不死啊。”谭纶面色凝重的说道:“俺答汗和土蛮汗有没有和解的可能?三娘子一直在为此事奔波。”

“断无可能。”吴百朋十分确切的说道:“左右两翼和解,俺答汗和土蛮汗必须得死一个,而且还得是一方击败手刃贼酋,方有可能和解,不过那时候也不是和解了,是征伐了。”

吴百朋十分肯定,左右两翼和解,是个遥不可及的梦,俺答汗和土蛮汗是谁被谁杀死的关系。

“大明若是再和俺答汗冲突起来,吴督抚以为有几成胜算?”战争贩子谭纶,问出了自己最关心的问题。

第一十八章 旭日初升,大耀东方第423章 若再有战祸边衅,朕必永清草原大漠第一百九十章 友军有难不动如山,撤退转进其疾如风第一百六十八章 骂人不揭短,为什么要骂人?第319章 杀倭寇?酒管够!第385章 大明举重冠军张居正第二百三十四章 送出去的,要亲手拿回来才行第466章 违背祖宗的决定第三十四章 覆舟水是苍生泪,不到横流君不知第八章 大明军容耀天威第二百五十九章 朕将带头冲锋第八十九章 给元辅先生一点小小的科学震撼第350章 社稷危而复安,日月幽而复明第466章 违背祖宗的决定第二百一十二章 西山煤局第一百六十九章 读书人的心眼儿真的脏第463章 天道偏偏负善人,世事翻腾似转轮第549章 奇观:正衙钟鼓楼第515章 自有大明律处置他!第559章 大明举重冠军朱翊钧第489章 仁天子御极之世,天下至幸!第六十八章 杨博是君子还是小人,这是一个问题第446章 氪金战士VS血肉之躯第404章 颠倒黑白,倒行逆施第二十章 君民同耕,大逆不道第291章 来自海瑞的马屁第335章 赚钱,寒碜吗?不寒碜第505章 我们要做的就是,杀光海寇第426章 智者之屋的话疗第一百五十五章 独夫?朕就是独夫!第320章 为这个破破烂烂的世界缝缝补补第463章 天道偏偏负善人,世事翻腾似转轮第469章 大争之世,强则强,弱则亡!第464章 抛开军事威胁不谈,推广海外宝钞第二百六十四章 傲慢,是失败的开始第一百一十四章 我大明火器,遥遥领先!第360章 陛下这个样子,都是你张居正教的!第二百四十三章 陛下总是一如既往的有办法第288章 怎么可能让狗皇帝顺意!第457章 人性本恶的鸿沟第二百一十二章 西山煤局第一百四十二章 人无横财不富,马无夜草不肥第一百八十七章 戚帅,张四维他欺负朕!第408章 人就是人,我就是我第一百七十一章 新郑公来去匆匆,宁远伯入京面圣第340章 根深蒂固的软弱,习以为常的妥协第332章 陛下,臣有上中下三策第二百六十七章 真诚,是最大的必杀技第二百二十一章 资源锁死科技树第493章 诏曰:今日,废除贱籍第六十二章 隋珠弹雀,便殿击球第445章 戚继光没有等到属于他的十二道金牌第538章 每天都有美好的事情在发生(为盟主第一十八章 旭日初升,大耀东方第六章 一千个读书人,一千个孔夫子第373章 放不下,不想放下第391章 只能以七尺之躯许国第382章 贱儒?收买起来不值钱第556章 谁掌握了海洋,谁就掌握了世界第545章 清流名儒难负盛名,怜孤惜寡上门认第一百二十八章 张居正,你坏事做尽!第502章 不解风情朱翊钧第307章 封建礼教害死人第二百三十章 祥瑞新解第一百五十二章 画舫一二事第二百八十一章 既然我淋了雨,没道理让你还举着伞第一百五十八章 天变了!天变了!天变了!第二百六十一章 熟练度拉满的里挑外撅第二百零九章 朱翊钧的算学小课堂,开课了第二百三十九章 倭国叛徒,献土以求苟安第一百八十五章 一颗机械蛋第二百二十三章 朕的算学附加卷第567章 荒地无人耕,起耕有人争第四十八章 一就是一,二就是二第五十二章 戚帅,朕有疑虑第429章 买得吴船载吴女,都门日日醉醺醪第一百七十六章 不客气的大明使者第二百二十六章 乱亡之祸,不起于四夷,而起于小民第525章 那都是过去倭人做的,和现在倭人无第461章 官厂团造法,必然失败!第五十二章 戚帅,朕有疑虑第二百八十一章 既然我淋了雨,没道理让你还举着伞第473章 朕这一生的成就,全靠自己努力第一百四十四章 朕,唯利是图!第一百九十八章 苦一苦权豪缙绅,骂名张居正来担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明和西班牙的共同困境第一百四十五章 救还是不救,这是一个问题第450章 知识本就是昂贵的第二百零四章 《劳动图说》朱中兴第310章 一套反坐的处斩方案第366章 帝皇的王座是黄金马桶第一百零二章 元辅先生没有这么无能的弟子!第510章 胜则反攻倒算,败则怀恨在心第465章 三角贸易的形成第一百三十四章 贱儒,尝尝朕的廷杖!第一百三十五章 《算学宝鉴》、《算法统宗》和《泰西算学》第三章 皇帝学武,不务正业第一百三十九章 六册一账,收付记账法第二百五十九章 朕将带头冲锋第二十七章 划破黑暗的一道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