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五章 西山老祖的无上真经

“先生,你说这些个泄泄沓沓的贱儒们,最害怕什么?”朱翊钧实在是对这些个贱儒烦不胜烦,一个彗星都能叨叨一个月的时间,他们不嫌累,冯保画×的手都很累,可是朱翊钧必须每一封奏疏都要过目。

“被替代。”张居正眼睛微眯,平静的抛出了一个答案,张宏手中的大蒲扇都差点没拿稳给扔出去!

冯保情不自禁的打了个冷战,他不由得想到了五年前正月十九那天,张宏胳膊上带着血,被任命为了乾清宫太监的那一天,被替代,是一种极为可怕的威慑力,至此冯保终于确信了,西山袭杀案就是瞄着张居正来的,看看张居正都教了小皇帝些什么东西。

势要豪右、富商巨贾和缙绅们,为何要恨张居正,张居正是真的可恨。

“先生,真的是厉害啊!”朱翊钧靠在躺椅上,情不自禁的给张居正竖起了大拇指,这个张居正,真的是人狠话不多,一句话把贱儒为何敢骑着皇帝的脸输出,讲的明明白白。

张居正看着朱翊钧摇头说道:“陛下,臣也就是在祖宗成法上,稍微修修补补,让缙绅们可以被替代,得陛下亲自来,臣不能动手。”

“先生,详细说一说?”朱翊钧对这个很感兴趣。

贱儒,一个皇帝无论如何都绕不过去的问题,朱翊钧必须要找到对付他们的办法,现在张居正活着,无论是物理性质的活着,还是政治性活着,张居正仍然活着,天下群臣士子们害怕张居正,还不敢造次。

如果没了张居正,朱翊钧又该如何面对这些贱儒呢?

张居正靠在躺椅上,这是太医院的陈实功和李时珍搞出来的新的人体工程学的躺椅,朱翊钧是来西山取经的,当然也是来学习的,自然是怎么舒服怎么来。

他的手指在桌子上不停地敲动着,这个话题很宽泛,其实又很具体,要讲明白,需要梳理一番,组织好语言,防止皇帝听迷糊了,或者理解错了他的意思。

朱翊钧也不急,看着漫天的星辰,尤其是那颗带着扫把尾巴越来越明显的彗星,思索着张居正说的可代替。

张居正酝酿了很久才说道:“陛下,贞观十二年,已经坐稳了江山、放眼望去再无敌手的唐太宗文皇帝下诏,令吏部尚书高士廉、黄门侍郎韦挺等人编纂《氏族志》,高士廉等人遍责天下谱谍,质诸史籍,考其真假,辨其昭穆,第其甲乙,褒进忠贤,贬退奸逆,将氏族分为九等。”

“以博陵崔氏第二房为第一等士族。”

“唐太宗看了就很不满意,特意下诏,以皇族李氏为第一等,外戚长孙氏为第二等,降博陵崔氏为第三等。”

“但是唐太宗死后,博陵崔氏第二房被冠以天下士族之冠。”

“唐太宗武功赫赫,遍数历代皇帝之中,无出其右者,可是即便以唐太宗之能,也只能下诏干预,唐初的士族世家之能,仍然令天下侧目。”

“门阀,一个从东汉开始,一直到唐末,极为活跃的、权重极高的贵族门阀政治。”

张居正说起了在历史上,一段长达数百年的可怕统治力量,士族门阀。

唐太宗的武功已经是皇帝之中的天花板级别的人物了,即便这样的开辟雄主,面对门阀的时候,也只能争抢一个面子,唐太宗知道门阀威胁着他的至高无上,但是他处置不得。

想要修葺一下家宅,却要砍掉柱子,唐太宗做不出来这等事,所以他只能挽尊一下。

唐太宗完全可以做到把这些门阀杀的一干二净,可是杀干净之后,怎么办?扶持新的门阀,就是在做无用功。

“陛下,吏治的核心是什么?”张居正怕自己说的不够明白,皇帝没听懂他到底在表达什么,所以才开口问道。

“完全的对上负责。”朱翊钧没有任何犹豫的回答道。

这就是帝制的核心制度设计,自秦始皇开始的帝制,其核心就是保证完全的对上负责。

所有的制度设计,都是围绕着对上负责进行的。

要保证完全对上负责,保证上层建筑的组织度,保证下层的无组织。

门阀就是这个维系无组织度,对下层进行朘剥打压的刽子手,而皇帝就是门阀们利益的代言人,从皇帝手中获得种种特权,利用组织对下层的个人进行绝对的碾压。

在这个权力的游戏里,门阀从朝廷或者说从皇帝手中获得的司法、税赋等等特权,就是他们维持江山稳定的劳动报酬。

一旦皇帝开始动手清理门阀的时候,就会变成昏君,天下罪之,换一个利益代言人就是,天子宁有种乎,兵强马壮者居之。

朱翊钧已经全然理解了张居正到底在说什么,门阀政治,其实皇帝就是最大的门阀,连李世民都想要皇帝李氏是天下第一世家。

如果皇帝做不到是最大的门阀,那就会被换掉。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朱翊钧想起了刘禹锡的《乌衣巷》,说的是王家和谢家堂前的飞燕飞入了寻常人家,其实就是说在魏晋南北朝时候,在朝中举足轻重的王氏和谢氏逐渐没落,他们家的女儿开始嫁寒门,寒门也有门第,而不是普通百姓。

但是王氏和谢氏的没落不代表着士族门阀已经走入了穷途末路之中。

像清河崔氏,终唐一朝,就出了十二个宰相,而博陵崔氏出了十六个宰相,七姓十家在大唐的政治活动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几乎垄断了整个唐朝政治和权力。

张居正继续说道:“士族,是两汉豪强逐渐演化而成,豪强的士族化,在东汉时达到了顶峰,东汉末年的三国乱世,盛世王权在频繁的乱战中,步入了低谷,东汉末年,可谓是:官僚世家盘根错节,地方豪右武断乡曲。”

“世入建安,天下四分五裂,士族在乱世中开始蓬勃发展,皇权的沦丧受到的最大冲击,不是士族,而是宗教,黄巾以道为号,孙恩、孙泰借五斗米教起事,北魏僧侣起事更是屡屡,宗教的崛起,冲击着万民辐辏于皇权,皇权被宗教威胁,皇权只能向士族联合,九品中正制就是联合的契约。”

“将一家物与一家,改朝换代熟视无睹,腆事新主不以为耻。”

“魏晋南北朝,中国至暗之时,最为无耻的时代。

张居正讲门阀,没有讲的那么详细,他就是个综述,真的要说清楚这段,没有个上百万字,是完全说不清楚的,张居正介绍的是历史大势,比如他就没提到西晋末年,两代皇帝被匈奴俘虏,衣冠南渡,半壁江山割让等等。

张居正很了解这段历史,越是了解,越是觉得魏晋南北朝,是最无耻、最荒诞、没有一丝美好的时代。

“门阀政治的终结,世人常常说是黄巢杀的干干净净,彻底终结掉了门阀。”朱翊钧看着漫天的星辰说道。

“非也。”张居正并不赞同这个观点,门阀在东汉末年有着其先进性,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门阀在整个江山社稷之中,负面作用越来越大,这些个士族,奴婢千群,徒附万计,部曲无算,彼此征伐不断,这就造成了五代十国的黑道政治格局。

张居正不喜欢两宋,但是他很喜欢宋太祖赵匡胤,因为宋太祖终结掉了五代十国的黑道政治,让天下重新变得有序起来,如果要划分的话,宋太祖应该划分到五代十国去,而不是南北两宋。

赵二搞出什么祖宗成法不可变,直接就把赵大一辈子的革故鼎新给破坏掉了,两宋的大宋,不是赵匡胤的大宋,而是赵二赵光义的大宋,所以两宋的耻辱和悲剧,很大程度上,赵大不背锅。

“陛下以为,当下大明朝最公平的是什么?”张居正选择了询问,而不是直接回答。

“科举取士。”朱翊钧思索再三,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大明最公平的事儿,只有科举了,尤其是在朝堂清明,科场舞弊现象不是那么剧烈的时候,科举就是大明最公平的事儿。

万历二年、万历五年的科举,都是张居正负责,所以朱翊钧并没有见识到科举舞弊的破坏力,万士和曾经讲过正统四年主考官裴纶因为不肯同流合污,不肯让科场乌烟瘴气,被逼致仕的故事。

“消灭门阀的便是科举。”张居正颇为感慨的说道:“门阀世家是如何维持自己超然的地位?金钱?部曲?都不是,凭借的是对政治权力的垄断,唐时,大唐的中枢,七姓十家完全占据,寒门少之又少。”

“那么门阀世家,又是如何做到对政治的垄断?”

“仅仅是依靠着祖坟冒了青烟,出了一个高官之后,出了个文豪,弄了个书香门第,这不是算是世家,世家最核心的便是家学,门阀世家掌握了对知识和对知识解释的垄断,形成了对政治权力的垄断,进而维持自己的超然地位。”

“所以,消灭门阀的从来不是朱温也不是黄巢,而是科举制度下催生出来的无数地主缙绅,这些地主缙绅逐渐代替了门阀在政治中的地位,成为了皇帝的打手,从至高无上的皇权中获取了特权作为劳动报酬,保证百姓们不会组织起来,揭竿而起,颠覆朝廷。”张居正剖析了门阀政治的核心要义。

“朕明白了。”朱翊钧吐了口浊气,点了点头说道:“朕讨厌贱儒,是因为贱儒在门阀化,动不动就说自己是诗书礼乐簪缨之家,占着半县的土地,形成了门阀,威胁到了朕的地位和权力,所以朕厌恶他们。”

张居正看着朱翊钧,带着无限的感慨说道:“嘉靖三十五年,臣从湖广方外山人,再次回到了朝堂,告诉世宗皇帝,天下困于兼并,但是已经被囚禁在了西苑的世宗皇帝,心中的壮志已经被反反复复的失望磨灭成为了绝望。”

张居正对世宗皇帝的认识,也是不断变化着,在刚刚中式成为了进士的时候,他也义愤填膺,天下未平,风雨飘摇,道爷你怎么忍心在西苑里一心修道?

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张居正对政治理解的不断加深,他发现,道爷大抵是被囚禁在了西苑,而不是真的一心向道,垂拱无为而治,否则海瑞那道治安疏到御前的时候,海瑞就已经死了。

“天下困于兼并,兼无可兼,并无可并,这些地主缙绅们,已经变成了实质上的门阀,因为他们已经垄断了对知识和对知识解释,进而垄断了政治权力,他们占据了天下大部分的土地,皇权被束缚在了小小的四方城里,寸步难行。”朱翊钧完全听明白了张居正的意思。

县衙里的书吏现在是举人或者生员充任,而这些地方的举人和生员,莫不是这些士族家中所出,地方权力被已经蜕变成门阀的士族们所垄断,而朝廷的权力也在缓慢的发生着固化,这些出身豪奢之家的进士们,在朝廷鼓噪风力舆论,影响朝廷的决策。

这就是当下大明的困局,万历初年,是大明最后的机会,如果无法把握,大明就会死亡,只不过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挣扎而已。

“陛下,考成也好,清丈还田也罢,其实都只能治标,不能治本,而能治本的只有陛下。”张居正十分恳切的说道:“消灭门阀的是缙绅,消灭缙绅的应该是什么,这才是陛下要思考的问题,缙绅最怕的就是被替代。”

张宏和冯保互相对视了一眼,皇帝和太傅讨论的内容,实在是有些让两个人心惊胆战,一个敢教,一个敢学,这就是最可怕的地方。

张居正对大明的病症和问题所在一清二楚,而且真的能拿得出方子来,而且还把这手看病的功夫,完全教给了皇帝陛下。

朝中没有一个人会跟皇帝讨论这些问题,皇帝的皇权权力构成和基石,以及缙绅逐渐门阀化的根治之法,对于政治制度设计,那不是仅仅只有胆量就可以做到。

吕调阳、王崇古、马自强、申时行、谭纶、海瑞、王国光、万士和等等,都不会就这些问题跟皇帝讨论,甚至告诉皇帝权力的游戏,核心的规则和破局之法,有的时候,也不是朝臣们没有恭顺之心,不肯责难陈善,而是这些问题,朝臣们其实都没想过,因为没有立场去想。

张居正之所以想,因为他当国,在丁忧之前,他一直是实际上的决策人,所以他会如此思考。

“尝尝这个大碗茶。”朱翊钧让人拿来一个水壶,倒了两杯茶,大碗茶,就是朝阳门外草市的那个味道跟马尿一样的大碗茶。

但是朱翊钧的喝法是加冰块,冯保夹了冰块到大碗茶里,稍微凉一凉,而后朱翊钧便一饮而尽。

张居正其实不擅长品茶,他喝了一口,眼前一亮,冰凉感压制住了红糖的杂质的苦涩和咸味儿,味道极好。

“国窖也。”朱翊钧对这种饮品非常推崇。

“这其实是次辅王崇古永定毛呢厂的凉茶,去年夏天热死了三个人,大司寇被弹劾苛责小民兴利,陷入了极大的舆论危机之中,今年又弄了这种加冰的大碗茶,从热嗷嗷的羊毛清洗工场里走出来,喝一碗这个茶,神清气爽。”朱翊钧说明了关于大碗凉茶的起源。

王崇古搞出来的,怕热死人,每过两刻钟就把人叫出来喝一碗,落落汗再回去继续上工。

今年的永定毛呢厂一个人都没热死。

王崇古是为了自保,但是无形中提高了匠人们的待遇,缙绅们畏惧被代替,那么匠人这个集体,是否可以代替缙绅,还需要实践去证明。

至少眼下,王崇古一直在履行着自己的承诺,践行着安置流氓疏。

“已经深秋了,陛下还是少饮为宜,尤其是冰块。”张居正对这种凉茶非常赞赏,可是已经深秋,皇帝为了龙体,也不应该多饮了。

熟悉的唠叨,张居正管的很宽,什么都管。

朱翊钧和张居正说起了新的内阁成员,一共四个人的内阁,首辅次辅两个阁老,防止吕调阳独木难支。

朱翊钧其实不喜欢吕调阳,因为吕调阳没有自己的意见,廷臣们廷议出什么来他就写什么;他也不喜欢王崇古,因为王崇古是僭越臣工,虽然现在大家合则两利,但是指不定哪天就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拼个你死我活了;朱翊钧也不喜欢申时行,万士和是随风倒,而申时行是没有立场,他是两头都不想得罪,两头都得罪的人。

这也就是朱翊钧看着张居正大杀四方,眼光太高了。

就上面这四位,虽然不敢说和高拱相提并论,但是那也要比徐阶要强上数倍,至少这几位没有在死后被查出来侵占了几十万亩的常田,没有营建大别墅,也没有纵容家人为祸乡里,在个人道德上,这四位比徐阶要强,在治国能力上,那也要比徐阶强。

徐阶最大的功绩就是倒严嵩父子,还搞死了胡宗宪,这功过实在是不能相抵。

海瑞就从来不觉得徐阶倒了严嵩父子,分明是严世藩索贿到了裕王府,才让道爷动了真怒,否则圣眷仍在,严嵩父子能倒得了?

入了朝之后,海瑞更加确信这一点了,因为正二品的廷臣,连皇帝处置起来都极为棘手,自己不犯错,根本就不可能倒,所以,海瑞更加确信,严嵩父子是自作孽不可活。

朱翊钧一直跟张居正聊到了深夜,才去休息,次日四更天就起床,打算悄悄溜走,省的耽误张居正休息,奈何他刚起床,就看到张居正恭候,请皇帝用了早膳。

离开的时候,朱翊钧很失望,因为无事发生。

希望下个月的时候,能发生点什么事儿。

金秋九月,远在长崎的徐渭收到了朝廷任命状,任命他为长崎总督区总督,总督戎事政务,便宜行事。

徐渭对这份任命,十分惊讶,差点下巴都惊掉了,他还以为是孙克毅,万万没料到自己才是总督,海外总督自己建总督府,至于总督府的规制,和大明诸府类似,可以自己招募幕僚充任三班六房,这就是给了徐渭自由裁量权。

这是一份钦定的任命,皇帝举荐。

徐渭完全无法理解小皇帝的思考方式,他这个对朝廷怀恨在心之徒,怎么就当上了长崎总督了?

徐渭放下了六分仪,对着孙克毅说道:“长崎,北极出地高度32.75°,七日最高温平均26°,最低气温平均18°,按照滁州记录,北极出地高度32.25°,去岁九月,滁州七日最高温平均16°,最低位3°,维度几乎相同,太阳高度几乎相同,气温却差了这么多。”

Wωω •Tтkǎ n •¢ O

“佐证洋流存在。”

有一股从吕宋过鸡笼岛东侧、过琉球到倭国的洋流,而这股洋流将赤道温热的海水,带到了倭国,所以即便是已经深秋,长崎的温度依旧要比大明高十度左右。

大明要计算岁差,就必然要计算出地轴偏斜角度,进而就完全能够理解一年四季产生的原因,冷信风和热信风的源头就是太阳光的照射量,太阳高度越高则越温暖,而徐渭在尝试解释同一维度下,温度差的成因。

“其实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泰西的大帆船,为何回到秘鲁要六个月,而从秘鲁回到马尼拉只需要三个月的时间,因为泰西的大帆船在随波逐流。”孙克毅在吕宋、鸡笼、琉球、倭国之间花了一个大概的线。

大明对秘鲁的了解很少,只知道它的维度,所以画出来的堪舆图很怪异,但是在大东洋中存在着一股环流这一事实,基本确定,剩下的就是完全确定这些洋流到底经过了哪些地方了。

徐渭和孙克毅肩负着间谍的使命,要收集这里的水文地理,利用三角锥作图法,绘测倭国的地形图。

绘测是为了灭倭,如果不是要灭倭,徐渭才不会跑到这个鸟不拉屎的地方来做事,灭倭是他现在唯一的执念了,毕竟一辈子都在跟着胡宗宪平倭,如果朝廷真的能灭倭,那也不枉此生了。

这就是朱翊钧给徐渭长崎总督的原因,因为徐渭忠于大明,但是他不忠于皇帝,也不忠于朝廷,在他看来,大明朝廷不能完全代表大明,这已经是一种极其大逆不道的想法了,他也直言不讳的这样表明了自己的想法。

“那些个快要饿死的游女,先喂点糖水,喂够七天,再开始进食,都快把胃给饿没了。”徐渭对孙克毅交代着倭女买卖的一些细节。

倭国是个鸟不拉屎的地方,这地方最紧缺的是食物,长得矮,自然是种的问题,同样也是食物的问题,就像种田,二分种、三分管,五分肥,没有肥,再好的种也白搭,倭人的普遍矮小,和食物紧缺有很大的关系。

倭国的足轻吃不饱饭,倭国的女人,连饭都吃不上。

人在饥饿的时候,会完全丧失理智和人性去寻觅食物,吃饭是天性,而一个人会被饿死,大多数会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就像是赈灾时候老爷们最开始开设的粥棚要足量的米,而后慢慢减少一样。

长期的饥饿,人的肌肉会在饥饿中不断的分解,而后丧失获得食物的能力,饿着饿着,肌肉开始溶解、内脏开始缩小、胃首当其冲,胃的缩小进一步加剧了肌肉的溶解,最终饿死。

徐渭之所以知道的如此清楚,完全就是在倭国看多了饿死的人,总结出来的经验,如果肌肉还有,只是食量下降,那就喂糖水,糖水喂七天开始吃饭,就缓过劲儿来了,这也是经验之谈。

如果连肌肉都开始溶解,那就不用看了,因为已经没有任何价值了,救不过来了,根据解刳院的解刳论而言,胃、肠的消化需要肌肉去驱动,在肌肉开始溶解的情况下,胃和肠就没有肌肉去驱动了,饿死是必然。

孙克毅做的生意就是这么的肮脏,贩卖倭女到大明,收取彩礼,倭女这东西,成本极低,最大的成本就是糖水了。

在倭国,糖水的价格是等重火药的七倍,糖是一种比火药还要贵重的战略性的物资,除非是那种长相极好的女子,否则人牙子也是不会救的。

在倭国,在安土桃山时代,人是什么?人是草芥。

“说起来咱们的联排大房,现在有多少咱们大明人了?”徐渭现在名正言顺,询问起了聚集地的大明人的数量。

“两千七百余丁,五千二百余口。”孙克毅汇报了长期总督府联排大房的人数,联排大房分为两大块,一块叫唐馆,是总督府直接管理的地方,一块是福建会馆,主要是福建为主。

“到了海外,最先要做的还是内讧,福建会馆的赵长林,还是不肯过来吗?”徐渭非常反感内讧,大家都到了倭国,结果还要内讧,这个福建会馆商总赵长林,摆明了不肯听命总督府。

“不肯,他请先生过去。”孙克毅无奈的说道。

“千总,把他抓来,反了他了。”徐渭失去了耐心。

海外的规则就是这样,拳头大就是道理,徐渭已经慢慢适应了这种规则,看在都是大明人的份上,徐渭给了赵长林很多时间,朝廷的委任状都到了,赵长林还在犹豫,那就怪不得徐渭无情了。

作为便宜行事的总督,作为开拓的初期,不是徐渭不给更多的时间,是倭人不给他这么多的时间。

麻锦没有犹豫,直接领命而去,他已经见识到了读书人的阴险。

徐渭给的这些时间,根本不是让赵长林这个商总想明白,而是让赵长林手下的人看明白赵长林是个什么东西而已。

求月票,嗷呜!!!!!!!!!!!!

第二百一十三章 体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第二百六十八章 论迹不论心第486章 一群远不如前辈的怂货第二百六十四章 傲慢,是失败的开始第530章 今天,明天,荣耀都属于大明工匠!第422章 来过,已是足矣第405章 置之死地而后生请假条第536章 大明掌控历法的神第九十六章 公与私,根本难不倒元辅先生!第七十四章 嫂溺须援之以手,事急从权宜之计第九十一章 朕就办三件事,骂人,骂人,还是骂人!第四十章 曲则全,枉则直第497章 陛下剑指之处,大明军兵锋所向第547章 言速胜多是养寇自重第384章 稚童舞利刃,伤己伤天下第332章 陛下,臣有上中下三策第503章 买不尽的松江布,收不尽的魏塘纱第一百九十五章 思路清奇小皇帝第一百七十八章 两广缙绅无不怀念殷部堂第516章 一身偃卧蓬蒿稳,四海苍生恐未安第472章 世界的参差不齐第463章 天道偏偏负善人,世事翻腾似转轮第429章 买得吴船载吴女,都门日日醉醺醪第420章 跟不讲理的服软,跟讲理的耍横第541章 沿街乞讨亦祖宗成法乎?第514章 解刳院雅座一位第二百七十四章 倭寇必须死第535章 贱儒就是矫情第二百四十七章 分赃不均、赏罚不明第二百一十一章 手缚二鸡之力的书生第九十章 惩罚性关税第一百九十七章 一开口就是九斤火炮的威力第四十二章 对小皇帝的考成第八十章 贪天之功,异代同愤第一百七十五章 手缚浊龙潘季驯,惨如水鬼高启愚第417章 法不严则不能信,法不信则不能治第317章 勿有大功于家国,但求小恩于君王第二百八十四章 臣有个主意,不如让他们交钱第526章 第一次技术进步奖第一百八十二章 莫须有和意欲为(为盟主“人生那么多不完美”贺!)第410章 大巨变时代第531章 大明真的存在吗?第317章 勿有大功于家国,但求小恩于君王第474章 陛下给的实在是太多了第448章 在死亡的边缘试探第一十四章 利益交换第512章 皇家理工学院第二百三十五章 矫矫虎臣,腹心干城第二百三十一章 正奇相生,变化无穷第347章 我家皇爷爷让我给你带句话第452章 大司马这个保守派有点怪第377章 战场上得不到的,谈判桌上也休想第391章 只能以七尺之躯许国第515章 自有大明律处置他!第二百五十六章 走的时候,把大门带上第二百四十六章 难道,还有高手?第一百二十三章 刀笔吏所以败人坏事之法第二百一十章 鲜衣怒马正年少第一百五十六章 百万漕工,衣食所系第554章 莫敢言,道路以目第379章 人心都是肉长的,经不起这样扎第一百三十七章 只要价钱合适,灵魂都能出卖给恶魔第一百五十章 朕有三十三个步营,权豪有几个?第416章 王谦,果然是个纨绔!第479章 通和宫的那个通和第456章 借还是不借,这是一个问题第二百二十一章 资源锁死科技树请假条第二百一十二章 西山煤局第343章 药不对症,就换方子第九十二章 此物甚好,送于首辅先生使用第一百一十八章 但知行好事,莫要问前程第七十五章 天下之事,有常有变 君子处事,有经有权第445章 戚继光没有等到属于他的十二道金牌第486章 一群远不如前辈的怂货第312章 条陈务虚儒生共疾疏第一百五十二章 画舫一二事第498章 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第464章 抛开军事威胁不谈,推广海外宝钞第516章 一身偃卧蓬蒿稳,四海苍生恐未安第一百三十四章 贱儒,尝尝朕的廷杖!第328章 陛下好生缺英明!第329章 京师第二阔少第一百九十章 友军有难不动如山,撤退转进其疾如风第514章 解刳院雅座一位第二百五十六章 走的时候,把大门带上第297章 屎盆子都嫌他臭第453章 白银,就是百姓们的血汗钱第365章 大就是强,多就是美第一百二十四章 真诚就是最大的必杀技第三章 皇帝学武,不务正业第544章 大明神剑的磨刀石第322章 他们那里不适合种地第387章 抢着给皇帝送钱,算怎么回事儿?第一百九十六章 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第九章 再一再二没再三第二百二十八章 张公在时亦不觉异,自公没后不见其比第七十一章 给折色则易于荡、给本色则可得实惠第411章 光明,非常昂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