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狼、虎、龙

李太后听闻张居正的陈五事疏后,就站了起来,只是面色惊疑不定的沉默了许久许久,最后又坐回了椅子上。

慈宁宫仁圣皇太后陈太后,看着李太后患得患失的模样,就直乐呵。

关心则乱,无欲则刚。

李太后的儿子在皇位上坐着,陈太后无儿无女,反而看的更加清楚。

李太后的种种担心和疑虑,归根到底,不在外廷,不在张居正、高拱;不在内廷,不在冯保、张宏;

关键的关键,在那个正在咬着牙扎马步的小皇帝身上。

小皇帝出息了,大明就有了青天,小皇帝没出息,大明就没有任何希望,一切皆休。

小皇帝出息还是不出息呢?

“拒狼进虎,岂是良谋?”李太后看着小皇帝站桩,满脸是汗的模样,便愈加揪心,高拱就是那头狼打走了,张居正这只虎又开始露出了獠牙来。

陈太后倒是颇为不在意的说道:“不知道妹妹在怕什么,咱们皇儿,是龙。”

“狼也好,虎也罢,又能如何呢,不必顾虑。”

李太后有些关心则乱,且不论张居正到底是不是老虎,哪怕他真的是老虎,又怎样?

皇帝是真龙,根本不惧怕这等豺狼般的大臣。

小皇帝是不是真龙?

陈太后以为是的。

陈太后似乎是有些不确信,转头看向了朱翊钧,而后露出了一个安心的笑容,确定了自己是对的,她继续磕着手里的瓜子说道:“皇儿啊,很有毅力,而且很有主意,张元辅欺负不得。”

陈太后看着小皇帝认真的模样,就知道他一定有出息,也一定是真龙。

对自己狠的都是狠人。

陈太后略显慵懒的伸了个懒腰,自打这刺王杀驾案之后,小皇帝的表现,越来越让人放心,那些个勋卫和带刀舍人,都不如皇帝的性格坚毅。

皇帝和张居正那些讲筵奏对,陈太后也看了,张居正偶尔也会被问的只能含糊其辞。

陈太后对小皇帝的期待和信心,要比李太后确定的多。

潞王朱翊镠趴在一张凳子上,抓着椅背,看着自己的哥哥辛苦,四岁的他,刚刚能把话说完整,他指着小皇帝说道:“娘,哥哥在做什么?”

李太后颇为宠溺的摸了摸朱翊镠的小脑袋,笑着说道:“哥哥呀,在习武。”

陈太后看着李太后的模样,并未多言,和对小皇帝严苛要求,完全相反,李太后对小潞王实在是太宠溺了,甚至宠溺到纵容的地步,打碎了什么,李太后只会怒斥宫人照顾不周。

但是小皇帝打碎了什么,那李太后只会斥责皇帝失仪。

朱翊钧收功,看向骆思恭,昨天想要偷懒被朱希孝发现了骆思恭,今天格外的认真,即便是累的腿肚子打摆子,也没有任何想要偷懒的打算。

这就是进步,只要肯进步,朱翊钧允许再一再二,但他不允许再三。

收功之后,朱翊钧又露出了阳光开朗的笑容,走到了两宫太后面前,欠身见礼:“娘亲,母亲。”

“快坐下歇歇,这累的满头是汗,天气已经转暖了,连桃花和梨花都开了,明天是二十三,不用读书,要不这武艺也歇一天吧。”陈太后拉开了一个凳子,将一碗冰糖梨水放在了小皇帝面前,趁着温度刚好,补充下水分。

逢三六九,皇帝读书休息,一个月朱翊钧读书可以休息九天,若是按照陈太后的说辞,那三十天休九天,还练什么武?

文华殿廷议一日不会停。

若是应了张居正的《陈五事疏》,朱翊钧就要每天前往文华殿听政,一天便不能歇。

这是陈五事疏的第一条,皇帝御门听政。

朱翊钧摇头说道:“谢母亲,勤而不辍,这习武之事,一天歇不得。”

我,朱翊钧,热爱学习!

朱翊钧看向了冯保,冯保略显有些无奈的摇了摇头,皇帝显然是在问陈五事疏的事儿,冯保只能摇头表示李太后还是犹豫。

李太后当然会犹豫。

现在答应了下来,张居正这头猛虎,会不会得寸进尺?

“今天元辅先生讲了《帝鉴图说》,说到了唐代宗和郭子仪的故事。”朱翊钧仍旧阳光开朗,似乎说着学业。

“郭子仪的儿子郭暖,娶了唐代宗的女儿升平公主,有一次,郭暖和升平公主吵架,公主怒斥:我父亲是天子,你居然反驳我。”

“郭暖说:你父亲之所以是皇帝,是我父亲不想当皇帝罢了!”

“曰:汝倚乃父为天子邪?我父薄天子不为!”

陈太后大惊失色的问道:“这郭暖为何如此狂悖?安能如此妄言?这不是要害了郭子仪?”

朱翊钧继续说道:“升平公主乘车回宫,禀告了她的父亲唐代宗,唐代宗却说:你不知道,确实是这样,若是郭子仪真的想当天子,这天下早就不是李唐了。”

“曰:此非汝所知。彼诚如是,使彼欲为天子,天下岂汝家所有邪?”

李太后眉头紧锁,沉默了片刻问道:“后来呢?”

“后来郭子仪听闻,将儿子郭暖械送到唐代宗面前,请求代宗皇帝治罪,唐代宗却说:孩子吵架,做不得真,不痴不聋,不作家翁,儿女闺房之言,何足听也!”

“代宗皇帝赦免了郭暖的失言,但是郭子仪还是杖责了儿子郭暖,直到升平公主求情,才放过了胡言乱语的郭暖。”

郭暖说出如此大胆的话,我父亲不当天子,所以你爹才是天子,翻译翻译:给他面子叫他一声天子,不给面子,就让天子和李唐一起入土。

唐代宗只是打了个哈哈,以儿女闺房言不论罪。

张居正讲这段,主要是讲唐代宗和郭子仪之间的信任,表达的是一种理想的政治环境,君圣臣贤。

当然这种君圣臣贤的光芒万丈之下,总是有些小阴影。

唐代宗不是没想过,要对这个功高震主、权倾天下的郭子仪动手。

大历四年春,正月,唐代宗的宦官鱼朝恩,邀请郭子仪同游章敬寺,这是在安史之乱,天下渐平之后,唐代宗第一次对郭子仪的试探,由宦官鱼朝恩负责执行。

郭子仪的手下怕鱼朝恩对郭子仪不利,三百余将士着甲扈从前往同游,郭子仪呵退了手下,带着几个仆人和宦官鱼朝恩同游章敬寺。

鱼朝恩最后的结局是以奸宦而亡。

唐代宗死后,唐德宗即位后,尊了郭子仪为‘尚父’,董卓也曾经当过‘尚父’,而郭子仪顶着尚父的名头,再造李唐王室,勋高一代,以身为天下安危者二十年。

朱翊钧说到这里便停下了,等待李太后自己想明白。

安史之乱,大唐由盛转衰的转折点,而郭子仪在平定安史之乱中,立下了天大的功劳。

庚戌之变,北虏南下,嘉靖三十二年到嘉靖四十四年,持续了整整十二年的彼此攻伐,让大明元气大伤,高拱和张居正推动了俺答封贡,这是安定边方的功劳。

安史之乱后,大唐由盛转衰,藩镇林立,郭子仪在,藩镇不敢谋叛学那安禄山史思明。

大明也是半截身子入了土,国势风雨飘摇,连当年被成祖皇帝撵着满世界跑的北虏,都打不过了。

唐代宗能容的下郭子仪,朱翊钧也能容得下张居正。

一切为了大明再起,一切都为了让大明再次伟大!

李太后略有些失神的思虑了许久,小皇帝专门提及此事,说的自然是《陈五事疏》之事,李太后终于叹了口气,才开口说道:“罢了,罢了,只是委屈皇儿了。”

“孩儿不觉得委屈,只觉得有趣。”朱翊钧依旧笑的阳光灿烂,继续说着今天学到的内容。

李太后答应下来,其实不奇怪,张居正不是高拱,高拱的身后站着一个以特权经济为核心利益,以姻亲、同乡为纽带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晋党,无论高拱是不是想得寸进尺,晋党会推着高拱往前走。

而张居正用人,既无姻亲,也无同乡。

最关键的是张居正的陈五事疏,并没有要革罢司礼监,拔掉小皇帝的獠牙,更没有限制皇帝批奏疏,要求皇帝的同时,也对京官做了要求。

“种地去咯!”朱翊钧答完了今天的课业之后,风风火火的跑开,打算去景山。

种地是头等大事,每日都要去看才是。

“哥哥带我去。”朱翊镠大声的喊着,似乎是想一起去玩,但是李太后将四岁的娃娃抱了起来,没让他跟过去。

朱翊钧今天要开窑,更为确切的说是要育苗,土豆、番薯的种植专项攻坚研究,其余不论,先能种活。

种活了番薯、土豆,百姓能吃饱,才有力气,力足方能胜天!

“拜见陛下,陛下圣躬安否?”徐贞明带着几个老农行礼,这些老农虽然没有种植土豆、番薯的经验,但是这几个老农,都是民间找来,最擅长种荸荠的农户。

朱翊钧为何执着于土豆和番薯,并且要放下天子至尊的架子来做这件事?

因为大明这个制度下,只有藩王和百姓造反的份儿,老百姓们没了吃的,就会打入京师,敲碎皇帝的脑袋,喂饱了百姓,百姓就不会进京来,把皇帝的脑袋拧下来当球踢了。

朱翊钧挥了挥手说道:“安,平身。”

“陛下,发芽、发青的土豆是绝对不能吃的,有毒,真的会死人的。”徐贞明提醒陛下,发芽的土豆有毒,万一要是皇帝吃了发芽的土豆,哪怕是闹了肚子,那都是大事。

徐贞明是最不希望皇帝出事的那个人,他是坚定的农务兴邦的代表,如果皇帝吃土豆吃出了事,他人没了,这垦田耕种之事,全都荒废。

朱翊钧点头,大明皇帝都有奢员,就是专门在上菜前验毒的小宦官。

“咱们今天干点什么活儿?”朱翊钧看着已经完工的火室,在冯大珰的严格命令之下,百余名宦官加班加点,把火室盖好了,连玻璃都放好了。

徐贞明颇为确切的说道:“育苗。”

宫里的司礼监掌印太监冯保专门找小黄门给徐贞明递了话,不要把那些脏活累活留给陛下做。

宫外的文渊阁中极殿大学士张居正,专门差遣府上大管家游七,给徐贞明传了信儿,亲事农桑主要是一种姿态,皇帝上午听政、讲筵,下午还要习武,已经极为辛苦。

徐贞明领会并且贯彻精神!

第337章 提笔区区十八画,道尽人间万般苦第451章 杀人不一定要动刀第二百零九章 朱翊钧的算学小课堂,开课了第361章 你不用,还不让别人用?第三十章 德为心中法,法为成文德第525章 那都是过去倭人做的,和现在倭人无第九十章 惩罚性关税第一百零八章 乱插蓬蒿箭满腰,不怕猛虎欺黄犊第二百四十六章 难道,还有高手?第五十七章 君不君,臣不臣,天下大乱第452章 大司马这个保守派有点怪第430章 不为刀俎,即为鱼肉第358章 开海一念起,天地刹那宽第九十六章 公与私,根本难不倒元辅先生!第二百四十一章 张居正丁忧归政,王崇古忧惧逃亡第381章 君子之恶,小恶为大恶第一百九十五章 思路清奇小皇帝第375章 想要海带,那是另外的价格第449章 秣兵厉武以讨不义,务以德安近而绥第560章 我们泰西应该联手抗明!第563章 压力山大的工部尚书第314章 出使泰西使者返京,只带了一堆的书第二百四十六章 难道,还有高手?第290章 你拿这个来考验朕,朕怎么可能经受第二百一十章 鲜衣怒马正年少第一百七十七章 镇库大钱真的很大第一百五十章 朕有三十三个步营,权豪有几个?第一百五十三章 活在当下,何不贪欢?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宗伯,想得周到第七十三章 尊主上威福这杆大旗,我们晋党要扛!第444章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第一百八十章 李太后归政,乾清宫大火第二十五章 国覆,万民为种奴之祸第410章 大巨变时代第338章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第二百零五章 复古派中的古墓派第474章 陛下给的实在是太多了第437章 前恭而后倨,思之令人发笑第二百六十七章 真诚,是最大的必杀技第一百四十六章 毁天下非官式书院,禁聚徒讲学第二百五十章 犯贱的倭寇第520章 无事王老狗,有事王次辅第四十六章 大明早晚有一天,被人踹了摊子!第一百一十一章 拆门搬床募军饷,单刀赴会劝贼降第五十五章 清谈可以灭虏,北虏安在?第七十章 天恒变,道亦恒变第一百九十三章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第一百六十八章 骂人不揭短,为什么要骂人?第二百六十八章 论迹不论心第九十三章 良言难劝该死鬼,慈悲不渡自绝人第一百七十四章 祖宗成法不可违,践履之实不可弃,两难如何自解?第一百七十四章 祖宗成法不可违,践履之实不可弃,两难如何自解?第512章 皇家理工学院第一百六十章 恨未壮,不能同行第386章 徐阶威胁朕!第532章 礼法不能是新政的绊脚石第480章 我的下限是你的上限第404章 颠倒黑白,倒行逆施第475章 四个自然而然的推论第二十章 君民同耕,大逆不道第288章 怎么可能让狗皇帝顺意!第二百一十五章 一鱼两吃第二百五十七章 雇佣营团,借鸡下蛋第491章 坑了他张居正,张居正还要说谢谢第549章 奇观:正衙钟鼓楼第七十二章 少年负壮气,奋烈自有时第一百一十章 张居正还没用力,张四维就底牌尽出第568章 大明在倭国的厂卫在倭京都地检特搜第366章 帝皇的王座是黄金马桶第502章 不解风情朱翊钧第347章 我家皇爷爷让我给你带句话第二十九章 视之如缀疣,安从得展布第二百零三章 读书人最后一丝脸面第293章 肯迁京畿就活,不迁就死请假条高烧第三十五章 族党排异,不胜不止(为盟主“电饭煲菜谱”贺!)第一百四十三章 数学不会骗人,不会是真的不会第一百八十七章 戚帅,张四维他欺负朕!第383章 缘分不够?姑娘请留步第511章 元辅次辅,收收神通吧!第一百五十三章 活在当下,何不贪欢?第二百三十一章 正奇相生,变化无穷第391章 只能以七尺之躯许国第九十一章 朕就办三件事,骂人,骂人,还是骂人!第一百四十八章 缘幂势既同,则积不容异第一百五十一章 重新定义清流第462章 劳动使人自由第二百七十六章 银锭不是货币,银币才是第530章 今天,明天,荣耀都属于大明工匠!第464章 抛开军事威胁不谈,推广海外宝钞第一百六十四章 忠君体国侯于赵第521章 挨的骂越多,功劳就越大第388章 朕亲自手刃徐阶第二百三十九章 倭国叛徒,献土以求苟安第474章 陛下给的实在是太多了第509章 狼真的来了,而且来势汹汹第425章 大明律,不保护泰西番夷第一百七十一章 新郑公来去匆匆,宁远伯入京面圣第498章 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