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 生于斯长于斯,成于斯功于斯

第355章 生于斯长于斯,成于斯功于斯

大明恢复了官船官贸,借着要去蒙兀儿国运马的契机,将大明的货物运到蒙兀儿国进行贩售,这不是郑和下西洋,因为规模实在是太小了。

大明海权的旁落,不是从刘大夏将郑和当年的旧案隐匿开始的,是从成祖文皇帝朱棣驾崩之后,就已经失去了,失去了支持的郑和,也做不了太多的事儿,宣德六年最后一次南下西洋,就是大明海权的最后绝唱。

这中间的矛盾,错综复杂,显然,朝廷这头禁止民间泛舟出海,那头儿自己赚的盆满钵满,这引发了巨大的不满和广泛的反对,在这种反对的浪潮之下,大明政策的调整,又充斥着矫枉过正和完全否定的错误。

万历开海,大明朝廷也非常谨慎,不仅仅是朝廷官船官贸要出海,也不禁止民船出海,才是开海政令,没有引起广泛反对的原因,大明官船走的航路,就像是大明陆地上的官道驿路一样,会更加安全一些。

海瑞作为琼州人,和大明腹地隔着一道海,在大明海权强横的时候,琼州异常的安稳,在海权衰弱的时候,琼州遍地都是穷民苦力,所以,在朝廷的马船前往蒙兀儿国的第一时间,海瑞就询问算不算是下西洋的延续。

答案是否定,这不是当初的延续,是一个全新的开始。

兵部尚书谭纶,思索了片刻说道:“我不认可大司徒所言,的确,这次下西洋的船队数量和规模,确实连宣德六年那次都比不得,可是这次出巡的五桅战座船就有五艘,三桅夹板舰共计五十艘,这五十五艘船的载货量、火器数量、军兵数量,已经和当初不相上下了,足够宣扬国威,而且能带回足够的利润了。”

“最关键的是往返时间,这次的往返时间只有六个月,也就是说,如果能够打通这条航路,我大明官船官贸,一年可以在大明松江府和蒙兀儿国苏拉特之间,往返两次,这和当初动辄三四年的出海相比,周转更快。”

在讨论大明海权衰弱的时候,人们往往聚焦于成祖文皇帝吃独食,海贸所获尽归内帑引得广泛反对;聚焦于朝廷的懒政,一刀切的矫枉过正;聚焦于劳民伤财,征调了过多的军兵民,参与到造船、护卫等事之中;聚焦于东南沿海的遮奢户们为了私门之利,鼓噪反对风力舆论。

谭纶谈到了一个被人忽略的点儿,效率。

郑和带领船队七次下西洋,最少也要两年的时间才能返回一次,永乐、宣德年间的七下西洋,肩负的使命实在是太多,既要宣扬国威,又要荡涤海疆,也要沟通海外番国,还要兴办官厂,既有军事使命、也有外交使命、还有政治使命,而赚钱的经济使命,反而是排在最后的一个使命。

在成祖皇帝龙驭上宾之后,仁宗登基的时候,下西洋活动,随着香料不断涌入大明,已经变成了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甚至变成了赔本赚吆喝之事。

“各家干各家的活儿,戎事交给水师衙门,外事交给使臣封舟,赚钱的买卖交给商舶,分工明确,则各司其职。”谭纶再次补充了自己关于开海的想法,一个船队身兼数职,并不能一次把事情办完,反而因为一件事,耽误了其他所有事儿,而且戎事重要?还是政事重要?还是外事重要?

“大司马所言极是。”王国光斟酌了一番谭纶的话,十分认可谭纶所言,万历年间的官船官贸,规模的确小,但是它赚的不见得少,因为周转更快,货物来往更加快速的缘故,专门负责赚钱的官船,要比永乐、宣德年间赚的更多。

张居正认真的琢磨了下,在官船官贸的奏疏上,汇总各方意见,写好了浮票,张居正作为帝国首辅,赞同在海事活动中,进行更进一步的分工,以提高效率。

大明皇帝支持下的开海新政,仍然在持续推进之中,皇帝新政和张居正新政,共同构成了万历新政,这两个新政是不同方向,是不同人物主导,是相辅相成的,并非对立。

“户部上会计卷,汇总万历六年钱粮赋税,农六项,计银2080.2万,其中银337.8万银,米2073.3万石,麦587.6万石,草料1414.2万束,木碳2519万斤、炭2259万斤等,商五项,计银223.8万,杂色348.7万,共计2652.6万银,农六项占比78.4%,另外…”张居正拿着一本奏疏,深吸了口气说道:“去岁,京堂毛呢官厂、西山煤局、织造局、市舶司、稽税局追欠等共缴纳利润769.4万银。”

另外附表是单独会计,是不算在米麦、丝绢布、屯田、马政、夫役、皇庄、税课、马政、盐、茶、冶、船钞、杂色之内,也就是皇帝主持的新政的主要收入,这是上交到了国帑的直接利润,其中已减去了给内帑的分账,是到太仓的现银,可以直接压印银币的现银。

“陛下圣明。”王国光、张学颜代表户部对陛下做出的卓越贡献,带头唱起了赞歌,数字不复杂,大明皇帝主持的新政的纯利润,占据了国帑总财政收入的22%,这个数字已经足以令人瞠目结舌了,可以说,大明国朝有五分之一以上的国事,是被皇帝个人养着。

“陛下圣明。”在王国光带头唱赞歌的时候,廷臣们立刻跟着一起俯首称赞。

王崇古第一次如此清楚的知道这个账目,他还自诩京堂第一豪奢户,他家一年能有这份纯利的零头,也就是七十万银,那都得挂一个万响的鞭炮来庆贺了。

万历六年会计卷,朱翊钧都已经翻看烂了,这账本十二月就做出来了,内承运库太监崔敏带着宫里的算盘手,复查了数遍,他已经看过很多次了,他摆摆手说道:“万夫一力,才能天下无敌,这些银子,不是朕赚来的,是大明上下,君臣民一心,共同努力结果,朕怎么能贪天之功。”

万历六年的财报,会在万历七年三月刊登在邸报之上,主要是这年头复查核实账目,都是手工算的,就是需要这么久的时间。

朱翊钧不认为这完全是自己的功劳,是大明国力强横,君臣民一心才有如此结果,他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人,不能把这份功劳都算在他的头上。

张居正听完陛下所言,再次俯首,带着群臣再呼圣明。

贪天之功,这个天是谁?这个天是大明这个集体,可是这个天是不具体的,不明确的,谁来代表这个天,行使权力?自然是陛下,那么功劳自然是陛下本人的。

就像当初王锡爵在牢狱之中面圣的时候,大声的质问皇帝,民在哪里?百姓在哪里?

负责决策的是陛下,负责权力斗争的是廷臣,管理天下百官的是京堂,履行朝廷政令的是天下百官,而都说民为邦本,可具体的民在哪里?具体的百姓又在哪里?

朱翊钧用行动告诉了廷臣这个问题的答案,百姓在哪里?就在头顶上,大明这个集体包含的所有个体头顶上的那片天,就是百姓。

廷议继续,大多数时候,朱翊钧都遵循廷臣们商议的结果,他就像是个盖章的机器一样,这样看来,好像皇帝御门听政,根本没有用处一样,大明皇帝只需要每日抽个时间,把章盖盖,大明就能稳定运转。

但只要朱翊钧坐在月台的龙椅之上,廷议的方向就不会出现大的偏差,廷臣们的屁股,就不会堂而皇之的坐在豪奢户的那头儿。

“这个松江孙氏,去岁居然纳了二十七万银的税?而且,孙克弘还给松江织造局捐了十三万银?”朱翊钧敏锐的注意到了松江孙氏堪称恐怖的纳税额,这不是松江远洋商行的纳税,而是孙氏自己一家纳的税。

朱翊钧详细翻开了下松江孙氏的纳税,市舶司抽分占据了六成,画舫生意占据了三成,还有一成,是他家的田亩,朱翊钧合上了税本,颇为感慨的说道:“咱大明的遮奢户要都是孙氏这样,朕还办什么稽税院,弄的怨声载道。”

张居正吐了口浊气,无奈的说道:“陛下,若天下遮奢户真的人人都像孙氏,那就不是遮奢户了。”

“是朕贪心了。”朱翊钧认可张居正所言,不是有稽税院催缴,这群遮奢户真的一分钱都不肯纳,甚至还想朝廷倒给他们一些。

“倒是孙克弘的奏疏很有意思,内容很长,大抵意思是,没有大明,就没有他们孙家。”张居正拿出了一本孙克弘的奏疏,松江远洋商行是大明松江府府衙下辖的商行,是一一个行会的联盟,商总由朝廷任命,孙克弘是商总,所以他有资格上奏。

孙克弘的奏疏冗长,主要是唱赞歌,以及感恩戴德。

孙克弘认为,如果不是大明水师攻克马尼拉,获得了泰西船法,大明此时造船的技术还是一百七十余年的永乐年间的技术;同样,若不是大明朝廷营造造船厂,征调民夫船匠,筹措造船厂,他们孙家也没有那么多的三桅夹板舰;同样,不是大明水师在琉球、倭国耀武扬威,不是泗水伯国姓正茂、鹰扬伯张元勋在吕宋、在万里海塘征伐,三桅夹板舰也不能在海上安安稳稳的做生意,同样,没有大明水师的威慑存在,画舫也没有那么多万国美人。

总之,生于大明,长于大明,成于大明,功在大明,没有大明,自然没有他们孙氏的兴旺。

没有大明,他们孙氏真的会如此的兴盛吗?答案是否定的,孙克弘和孙克毅若人在非洲的慢八撒,此时还在和大猩猩龇牙咧嘴,和大狮子争抢猎物。

可人们在评价一个家族兴衰时,往往只强调个人努力,忽视客观环境。

若是遮奢户们,都有孙克弘这种想法,大明朝廷根本不用不顾颜面的聚敛兴利,大明早已再兴。

万历七年三月十七日,蒙兀儿国特使沙阿买买提,乘坐着三体水翼帆船,回到了松江府,他没有在新港停留,而是直接乘船去了应天府南衙,在南衙,他见到了黎牙实反反复复提到的大报恩寺琉璃塔,当恢弘的琉璃塔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之时,沙阿买买提能够切实理解了为何黎牙实要留在大明了。

这里是文明之国,礼仪之邦,而这座大报恩寺琉璃塔,就是蒙昧大洋中的一座灯塔。

沙阿买买提到南京瞻仰大报恩寺的琉璃塔,又拐了个弯儿,去了趟龙江造船厂,当天下午,他就欢天喜地的乘船再次回到了松江府,休息了一日后,三月十八日,沙阿买买提打算启航了。

“时间过于匆忙,还以为大明造船厂只来得及拆掉红十字旗,没想到连雄狮太阳徽旗都做的如此完美。”沙阿买买提再次对松江造船厂的高效,赞不绝口,他看着码头上并排放着的十一条五桅过洋船,一时间有些愣神的说道:“我已经找不出来,我是坐着哪条船来的了。”

十一条五桅过洋船,其中六艘挂雄狮太阳徽,五艘挂的是大明七星旗,这十一条五桅过洋船,将会前往蒙兀儿国,将战马运回来尽数拉回来。

松江造船厂制作了一大堆配套之物,灵活装扮,上一次是没经验,才让大客户等了几天。

郭汝霖颇为郑重的说道:“船只经过了半年海上的航行,必然留下痕迹,已经做不到崭新如初了,但我们的工匠,真的尽力去修复了。”

郭汝霖对泰西人和蒙兀儿人开船,多少有点不满,他们对船并不爱惜,沙阿买买提这条船,再次回到松江府新港的时候,一个水密舱居然是使用过的,而且伤痕累累!

“尊敬的总办太客气了!”沙阿买买提心情大好,他觉得钱袋子有些不够用,让人拿来了四个钱箱子,他将钱箱子送给了为他打扫修缮船只的匠人,笑容满面的说道:“这些,拿去给大家喝茶。”

“沙阿特使已经给过一次了。”负责打扫修缮的匠人,不太好意思拿过这些钱箱子,大明港口服务,打扫船只是免费的,主要是为了防止虫鼠把疫气带到大明来,打扫之后,卫生又干净,至少船上不会跑那种比手臂还要长的大耗子,

上一次沙阿特使已经给过一次喝茶钱了,船匠并不太想收下。 “我下次还要来。”沙阿买买提笑着说道:“下次我就不会给这么多了。”

在匠人收下了喝茶钱后,沙阿买买提的心情更好了,大明的匠人尽职尽责,超过了沙阿买买提的预期,这次出使的成果,也超过了沙阿买买提的预期。

按照大明礼部的话术,就是大明皇帝恩准了一年两次的朝贡贸易,除了贡船之外,蒙兀儿国还得到了一百张船引,可以用于蒙兀国商舶在大明市舶司买卖。

大明现在朝贡贸易,和洪武、永乐年间的朝贡贸易已经大不一样,现在大明国朝的朝贡贸易,贡船更像是一个牵线搭桥沟通的桥梁,商舶才是交易的主体,只要不是敌对,一般能获得大明的商舶船引,但有些国家是没有商舶船引的,比如倭国就没有大明的船引,他的船靠近大明海域,就会被当做海寇对待。

沙阿买买提在松江造船厂、龙江造船厂、福建造船厂一共下了五十一艘三桅过洋船的订单,三年之内交付,不是他不想买更多,而是大明的造船厂产能都要供给内需,沙阿买买提就是加钱也买不到更多的船了。

沙阿买买提看着辽阔的海面,看着晴空万里,走上了通往五桅过洋船的栈桥,他临上船时,对郭汝霖表达了自己的歉意:“我很是惶恐,给松江造船厂带来了麻烦,毕竟这些船今年应该如期交给泰西的费利佩二世。”

“如果费利佩二世肯加钱的话,松江造船厂也可以扩产。”郭汝霖满脸都是笑容,仅仅是这五条船,今年松江府造船厂就可以多二十五万利润,按照三七留存起运的比例,今年就能多交17.5万银的利润,刚好等于永定毛呢官厂的利润。

大明和泰西不同,大明这地头,一直是权最大,钱好找,大不了抄几家豪奢户就能找到藏在猪圈里的白银,这政绩可不是那么好捞的。

沙阿买买提就是行走的政绩。

在悠扬的号角声中,在驳船的号子声中,在海鸟的啼鸣中,联合舰队,开始缓缓开动起来,帆面如同一朵朵升起的云朵,在海面向前缓缓飘荡,海风呼啸而过,吹动着海浪打在岸边,也带走了人们分别时的愁苦。

百舸争流,千帆竞发。

“沙阿特使怀里抱着的,是龙江天妃宫请到的天妃像吧!”赵士祯眉头紧皱,看着沙阿买买提的船,眉头紧蹙的对着郭汝霖问道。

郭汝霖拿过来了千里镜,定睛一看,果然是天妃宫的天妃像!

天妃就是妈祖,海神娘娘,龙江天妃宫就在应天府南衙,这座天妃宫是永乐五年,由成祖文皇帝敕造,郑和从第二次下西洋开始,出航前后,都要到龙江天妃宫祭祀,随着大明禁海,龙江天妃宫香火不再鼎盛,到了万历三年时,李乐作为应天府丞修缮了天妃宫,香火再次鼎盛了起来。

果然,这个沙阿买买提去南衙,不仅仅是要去看大报恩寺琉璃塔,他还偷偷请了一座天妃像回去!

“他一个回回,他们家没有海神娘娘吗!”郭汝霖放下了千里镜,略显气恼,各家拜各家的神才是!

沙阿买买提在船驶离了松江府新港,驳船的钩锁摘下之后,将天妃像小心的放进了船长室内,并且固定好,只要船不沉,这个天妃像就不会破损。

沙阿买买提颇为诚恳的进香,思索了片刻后,又从怀里摸出了一个银袋子,将银袋子放在了供桌之前,才安心了几分。

郑和下西洋要拜天妃,那泰西船长安东尼奥也从天妃宫请了一个天妃像放在船长室内,信仰是为了求一个心安,沙阿买买提也希望一切顺利。

沙阿买买提看到了一艘五桅过洋船,挂大明的七星旗,还挂着一面铜钱的旗帜,这让沙阿买买提有些好奇。

“萧特使,这是什么船?”沙阿买买提询问着大明派往蒙兀儿国的特使萧崇业。

萧崇业在万历五年前往琉球册封了琉球国王尚久,这一次,又作为使者,出使蒙兀儿国,为期六个月的时间。

萧崇业看了看那艘船,想了想说道:“铜船。”

“大明很需要铜料吗?”沙阿买买提有些想不明白的问道,大明有大量的白银输入,为何还要找铜料呢?用五桅过洋船来运铜,可见其重要程度。

萧崇业简单的解释了下,大明的铜料主要用来铸铜钱,而铜钱一般而言,是给穷民苦力使用的,大明在重视白银输入的同时,也非常注重铜料的输入。

沙阿买买提是贵族,而且是那种真正意义上,杀了下等人不用付出任何代价的贵族,他想不明白大明为何会对铜料如此重视。

负责押运铜料的人是大明吕宋番都指挥使邓子龙,大明在海外收缴货款的进程十分稳定,而这一次邓子龙押运了三百五十万斤的赤铜,回到了大明,这批赤铜,将会全部用于铸造万历通宝。

邓子龙回到大明,目的是请皇帝再部署两艘五桅过洋船到吕宋,用来震慑南洋诸多小国。

本来国姓爷殷正茂要亲自回京一趟,但是催收货款,收回南洋诸多种植园之事,殷正茂一时间走不开,就让邓子龙回京来了。

部署在吕宋的五桅过洋船也要回到松江府造船厂,进行一次大的修缮,已经在南洋征战了四年的五桅过洋船,遍体鳞伤。

邓子龙在松江府逗留两日后,启程入京。

万历七年三月二十七日,邓子龙顺利抵达京师会同馆驿,在兵部进行了交接之后,邓子龙在次日见到了皇帝。

朱翊钧在西苑御书房接见了远归的邓子龙,西苑这个地方,就连一些廷臣都没进去过,接见的地方不同,代表着亲疏远近的不同。

“将军一路辛苦,快快免礼。”朱翊钧扶起了邓子龙,打量了一下邓子龙,他是个武将,长得五大三粗,虎背熊腰,一脸的凶悍。

“将军此番入京来,两艘五桅过洋船在吕宋的部署,已经下章兵部知道,最迟今年九月,可以到达马尼拉。”朱翊钧首先告诉了邓子龙关于他奏禀之事,廷臣们廷议的结果,大明的五桅过洋船部署安排,是为了保证都大明海疆的安全。

吕宋总督府,是大明第一个海外总督府,朝廷处置是极为谨慎的,即便是国姓正茂真的反了,就是吕宋这两年带回来的赤铜,都足够支付船资了。

“陛下,臣在棉兰老岛听闻,泰西有变,今年大帆船可能不能如期到港了。”邓子龙之所以要亲自进京,一是为了船,二是为了一个情报。

“是何变故?”朱翊钧眉头一皱,大帆船事涉大明白银输入的问题,这是大事。

“泰西葡萄牙国王恩里克病重,船长安东尼奥谋求继位,西班牙国王费利佩二世和安东尼奥撕破脸了,暴君和带给他财富的船长因为葡萄牙王位彻底决裂的消息,已经传遍了新世界。”邓子龙解释了情报和情报来源。

恩里克是个红衣主教,一生没有婚配也没有子嗣,就没有继承人,而费利佩二世和安东尼奥都有继承权,随着葡王恩里克的病情加重,安东尼奥的实力增强,终于到了不得不决裂的地步。

但凡是能维持表面和平,费利佩二世就不可能和船长翻脸,安东尼奥可是费利佩二世的钱袋子。

“大明的船有没有可能自己前往新大陆,贩运白银?”朱翊钧看着邓子龙,颇为认真的说道:“这是个好机会,大明的船可以过洋,五桅过洋船从设计之初就是为了过洋。”

“陛下,今年大船无法到港,是费利佩二世找不到合适的船长。”邓子龙的话比较委婉,费利佩二世明知道安东尼奥会成为敌人,不是不想换人,实在是找不到合适的船长带领船队来到大明,这条航路充满了太多的危险。

“的确是非常危险,那不急,反正着急的不是朕,是费利佩二世,他的白银无法抵达大明,可是倭国的白银,以及从西边航线来的白银,还是能够抵达大明的。”朱翊钧十分认真的思索了一番,做出了决定。

既然危险,那就没必要现在马上去做,不是不做,是等大明对海洋更加了解之后,再进行探索。

邓子龙呆滞了下,原来的套路是他这个臣子讲困难,陛下这个君王询问他是否可以带队冒险,他再回答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但是陛下压根不按套路出牌,一听可能有风险,立刻决定停一停。

朱翊钧笑着说道:“大明现在的丝绸、棉布、瓷器、茶叶、船只都有销售地,将士们有父有母,不必要的冒险,不必尝试。”

大明皇帝朱翊钧,现年十七岁,他还有很多的时间,他等得起。

“陛下,其实可以试试。”邓子龙赶忙说道。

求月票,嗷呜!!!!!!!!

(本章完)

第一百八十二章 莫须有和意欲为(为盟主“人生那么多不完美”贺!)第494章 考成法,是天下官吏的自由第529章 不想当国王的院长不是好船长第461章 官厂团造法,必然失败!第二百零二章 权豪缙绅里面的一股泥石流第二百二十六章 乱亡之祸,不起于四夷,而起于小民第二百七十章 你给这点钱,朕很难做事第479章 通和宫的那个通和第420章 跟不讲理的服软,跟讲理的耍横第360章 陛下这个样子,都是你张居正教的!第460章 自由的界限第554章 莫敢言,道路以目第七十六章 瘦徐家,以肥天下第522章 非威不畏非惠不怀,德威兼用感心摄第二百七十九章 朕出一千万银,图谋世界之路第358章 开海一念起,天地刹那宽第443章 大明新秩序的建筑师第二百一十九章 奇观兴国,大建安邦第321章 陛下何故谋反?第一百零八章 乱插蓬蒿箭满腰,不怕猛虎欺黄犊第544章 大明神剑的磨刀石第469章 大争之世,强则强,弱则亡!第一百五十六章 百万漕工,衣食所系第322章 他们那里不适合种地第二百六十六章 用萝卜刻一个倭国国王的印绶第一百五十七章 朕就是这样的人,小肚鸡肠第一百二十一章 想让朕跪着当皇帝?没门!第582章 轻徭薄赋害穷民,与民休息多虚耗第一百六十四章 忠君体国侯于赵第378章 奇怪的君臣第二百三十九章 倭国叛徒,献土以求苟安第512章 皇家理工学院第一百六十七章 立国之宏规,保安之上画第八十四章 富国以安天下,强兵以诛不臣(为盟主“小飞毯”贺!)第七十一章 给折色则易于荡、给本色则可得实惠第356章 精纺毛呢的最后盛宴第四十章 曲则全,枉则直第四十八章 一就是一,二就是二第459章 叶李十四条划第488章 一个大明,都是王民第一百五十八章 天变了!天变了!天变了!第一百零八章 乱插蓬蒿箭满腰,不怕猛虎欺黄犊第一百四十六章 毁天下非官式书院,禁聚徒讲学第497章 陛下剑指之处,大明军兵锋所向第二百一十四章 煤市口大火第一百五十二章 画舫一二事第338章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第二百三十六章 捣巢灭倭长策疏第517章 大明水师阅舰式第一百九十八章 苦一苦权豪缙绅,骂名张居正来担第二百五十六章 走的时候,把大门带上第346章 去奢崇俭,诚乃救时要务第二百八十三章 迁徙五千八百富户至辽东充边第308章 人给狗送葬,天下奇闻!第421章 火炮轰完步兵冲,冲不上去火炮轰第408章 人就是人,我就是我第二百四十九章 一张嘴,哭的梨花带雨就是铁证第484章 人教人,千遍教不会第一百五十章 朕有三十三个步营,权豪有几个?第一百三十九章 六册一账,收付记账法第555章 欠陛下的债,还不完,根本还不完第481章 被玩弄于股掌之间的冤大头第382章 贱儒?收买起来不值钱第326章 至此,只是人间君王第一十八章 旭日初升,大耀东方第306章 袖手谈心性,甚可羞妇人态第三十四章 覆舟水是苍生泪,不到横流君不知第301章 这结个婚,比西山拼杀都累!第八十七章 当国者政以贿成,吏朘民膏以媚权门第546章 坏就坏在,它不适合大明第二百六十章 战争之中,伤亡不可避免第328章 陛下好生缺英明!第二百五十四章 有时候,反对,也是一种配合第525章 那都是过去倭人做的,和现在倭人无第549章 奇观:正衙钟鼓楼第一百九十五章 思路清奇小皇帝第六十一章 知行并尽,表里如一第五十七章 君不君,臣不臣,天下大乱第310章 一套反坐的处斩方案第三十章 德为心中法,法为成文德第一百四十五章 救还是不救,这是一个问题第455章 私掠许可证第390章 不过是旧时代的残党罢了第463章 天道偏偏负善人,世事翻腾似转轮第552章 权利无限大,责任无限大第557章 不可能三角第477章 太残忍了!第三十一章 张居正的新《陈五事疏》第一百一十八章 但知行好事,莫要问前程第553章 我是缇骑,我怎么会骗人呢?第433章 战争只是暂停,从未结束第一十八章 旭日初升,大耀东方第一百三十二章 你的命是不是命,你是不是人?第431章 快速帆船游龙号第二百五十四章 有时候,反对,也是一种配合第一百七十四章 祖宗成法不可违,践履之实不可弃,两难如何自解?第489章 仁天子御极之世,天下至幸!第532章 礼法不能是新政的绊脚石第539章 伏阙,大明皇帝有罪于天下第346章 去奢崇俭,诚乃救时要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