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9章 仁天子御极之世,天下至幸!

历史就是个圈儿,兜兜转转又回到了国初那种情况。

云贵川黔这些地方收复之后,为了不去这种贫寒的地方吃苦,各种自弃不为朝廷所用,放弃仕途也不肯前往贫瘠之地的读书人可不在少数,朱元璋的解决办法就是不去就杀。

对云贵川黔改土归流的阻力,可不仅仅来自于土司自己的抵抗,还有朝廷内部矛盾。

万士和的脸色难看,大明明公的脸色都好不到哪里去,辽东那地方民风彪悍,矛盾冲突激烈,而且还非常贫瘠,没有什么油水可言,养尊处优的读书人们愿意去,才是见鬼了。

万士和真的想请出《大诰律》来应对了。

这就是显得侯于赵这样的人,更加难能可贵了。

这场扑朔迷离的兵变之后,入朝作战的南兵被镇压,大明朝廷的信誉再次滑落,大明一地鸡毛,谁对谁错,最后都是大明输的体无完肤。

子粒粮是真正的皇粮,国帑内帑分家的时候,子粒粮归了内帑,就是九边军屯卫所需要给皇帝交的粮食,朱翊钧减免,也是经过了慎重的考虑,最终如此决定。

潘季驯又在杀人,这都是今年的第二次了。

张居正拿出本奏疏来,笑着说道:“戚帅在五原府发来奏疏,说:仰仗天威,荡平贼虏,敬陈善后事宜,计安边塞,以备采择选用,择期班师回京,敬谢天恩浩荡。”

这又是一次先斩后奏,不过朱翊钧仍然没有介意绥远总督潘季驯的暴戾,甚至没有计较先斩后奏,一定是矛盾激化到了必须要马上杀人才能安定,潘季驯才会这么先斩后奏。

想到死后还要被人如此编排,罗应和突然觉得上天是个不错的死法。

罗应和放下了手,面露绝望,孙克毅也是个疯子。

没人会跟徐渭和他们带领的牙兵谈原谅,因为这是血仇。

兖州孔府三番五次的不遵朝廷号令,反反复复终于是惹恼了朱翊钧,把凌云翼请到了山东。

剩下就只有被俘虏和一起上天了。

戚继光回京的消息,让廷臣们由衷的松了口气,京营不在京的这段时间,缺少了许多的安全感,最高兴的是礼部。

曾省吾详细介绍了客兵安置办法,其实就是螺旋门。从何处来,回何处去的螺旋门。

皇帝用印之后,曾省吾拿出一本奏疏,看了看张居正,在张居正没有反对的时候,开口说道:“不知道诸位还记得万历初年,关于客兵安置的问题吗?现在作为大司马,我可以郑重的告诉各位,客兵安置的困局,已经彻底解决了。”

徐渭拍着宝钞,面露狰狞,大声的说道:“好好好,到时候我们一同上路,也好同行,织田信长要是真的是个魔王,他就来。”

织田信长若是不肯认输,想要解决这个问题,把长崎总督府攻灭是唯一的选择。

织田信长是雄主,这一点徐渭他们也都认可,织田信长就是看清楚了宝钞的可怕危害,才铸造金银铜钱,来应对这次的危机。

慈不掌兵,这些个俘虏,多数都是穷凶极恶之徒,潘季驯不动用雷霆手段,如何震慑?这些俘虏营的俘虏,全都是消耗品,绥远最难最危险的活儿,都是这些俘虏去干。

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这些边方地区的产粮真的很少,人少地少,皇帝再取粮食,卫所逃卒的现象只会更加严重。

大明人数最多的客兵就是京营十万锐卒,九万水师,共计十九万人,京营和水师的退役制度已经极为完善,其次就是辽东李成梁手下的客兵,在册三千客兵,再加上李成梁的家丁,大约有五千人左右,再其次就是山东巡抚凌云翼手中的三千客兵,那是皇帝为了让凌云翼对付兖州孔府招募,现在这支客兵在山东剿响马。

“臣谨遵圣诲。”万士和不是第一次答应了,但从来没改过。

这就是兵部说彻底解决的原因,工兵团营还在扩大,即便是不需要大规模的营造,也可以安置在边方成为军屯卫所戍边镇守,边方的确苦,但工兵团营绝不是草芥,甚至不是牛马,而是人,是有田亩的有产良家子。

太后下懿旨给皇帝后宫加人,陛下也答应了,可是军兵在前线卖命,陛下后方纳妃嫔这怎么听都不好听,这事拖了快一年了,京营不回来,陛下不纳妃嫔,礼部夹在中间左右为难。

(免责声明:要说造谣,那也是小日子自己造谣,这税率确实离谱。[注2])

不能兑现的宝钞,在倭国大量泛滥的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倭国彻底变成人间炼狱,这是织田信长布武天下的目标,一统倭国,结束战国,让倭人喘一口气。

工兵团营中择优遴选为京营锐卒,在京营退役后,再回到工兵团营领工兵完成营造,这就是大明当下的螺旋门,它有很多弊端,但这些弊端远小于直接解散。

为了刺激织田信长用更加暴力的手段解决问题,孙克毅连夜派了快船前往了倭国的京都,告诉织田信长,大明到了万万贯宝钞,欲换从速。

振武团营参将麻贵,上了一份很长很长的奏疏,说了一堆的牢骚话。

连汉宣帝刚从民间回到宫中,都能用故剑情深来立自己的心爱的人为皇后。

潘季驯在胜州煤山俘虏营又杀了一批,这一批是俘虏中,聚啸作奸犯科,被潘季驯给抓到,俘虏都觉得脱离了戚继光的管制,到了胜州读书人的手里,就有些放肆,潘季驯也不惯着他们,胆敢不服管教,一律游街斩首。

倭国的平民,除了承担年供之外,还有段税、栋别钱、若役等等等等,花样之多,让徐渭、孙克毅、罗应和大开眼界。

戚继光带领的南兵军纪严明,他最讨厌的就是战场抢人头、抢军功贻误战机。

“我不走,我要是走了,回大明也得被陛下给杀了。”罗应和可不傻,失土者斩,他回大明也是个死罪难宥。

募兵制之下的客兵战力强横,但这是一把双刃剑,因为一旦用完,就要面临着解散之时,当时最好的办法,也是给安家银二十五两,让客兵自谋生路,即便如此,但凡是有人鼓噪生事,客兵聚啸哗变就是令人头疼无比的大事。

在这件事上,朝廷绝对不能退,退一步就是得寸进尺。

可是更多的宝钞涌入了,这就是刻意的激化矛盾,局面立刻变得危险了起来。

廷臣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再看看万士和,都有点嫌弃,你这大宗伯,到底准备了多少套词,张口就来?也太熟练了吧。

皇帝陛下给侯于赵那么多的恩荣,还给升官,甚至连睡觉都让睡饱,不是没有理由的。

俘虏营的俘虏觉得潘季驯一个吊书袋的措大,不足为虑,在七个人的带领下,歃血为盟准备聚啸作乱,在鼓噪之初,潘季驯就收到了消息,任由他们鼓噪,以这七个人为饵,把有不臣之心、不安定的俘虏全都给钓了出来,才开始收网。

徐渭不是一开始就疯的,他是胡宗宪瘐死天牢,他被关了七年,自杀九次被救下才疯的,所以他在倭国的动作,向来大开大合,不停的刺激着织田信长,织田信长一旦进攻长崎总督府,大明水师就会全面攻伐倭国,然后彻底灭倭。

“进一步降价吧,有驰道直通,有港口有船厂,贫瘠不过是暂时的,如果不乐意前往,就流放。”王崇古拿出了旧办法来,降价,不行就流放。

大明压舱石凯旋回京,风浪再大,也不怕翻了,哪怕是还田疏的真正意图被势要豪右们察觉,京营压阵,势要豪右也会自己骗自己,是江西地面的乡贤缙绅们惹怒了皇帝,才招致天怒,根本不是皇帝图谋他们的田亩。皇帝缺这点吗?

势要豪右会自己骗自己的。

徐渭和孙克毅互相看了看,思索了片刻说道:“打的话咱们的人伤亡太大了,还是撤退到琉球,等待水师为宜,我们俩祭天就行了,你到时候跟着一起撤。”

万历二十三年,第二次万历朝鲜抗倭战争中,胡怀德率领三千南兵入朝抗倭,入朝后,连盟誓用的牛羊都是买来的,而不是抢。

兖州孔府都倒了。

徐渭眉头一挑笑着说道:“那岂不是正好?他最好打过来,然后把我们都给杀了,到那时候,朝堂上再反对灭倭之人,都得闭嘴了,进攻如同水到渠成一样的合理。”

但当初新京营初建只有一万人的时候,就已经明确了京营三大团营为一个整体,任务有难有易没有高低贵贱,只是分工不同,军功均分,京营可以这么做,是因为京营的军纪严明,最重要的是皇帝的额外封赏格外恩厚。

被倭寇俘虏,万一得卖钩子,那岂不是奇耻大辱?即便是不用卖钩子,日后中原那帮读书人,一定会问罗应和为何能活下来?一定是卖了钩子!

凌云翼这两年在山东清丈,慑于他过去的威名,山东地面的遮奢户上赶着配合朝廷清丈,出人出粮出力,生怕惹得凌云翼不快,一个不遵朝廷之令,有悖逆之心的大帽子扣下去,那就是灭门之祸。

很快朱翊钧收到了潘季驯的奏疏,原来是哗变。

这么多宝钞,织田信长那点大判货币,拿什么跟长崎总督府斗?

之所以要这么做,实在是宝钞太多太多了。

之所以这么高的税率,是因为各个大名的家臣们不用交税,而且佛寺也免税,令制国内一板砖下去,十个人里七个不交税,为了维持征战,只能拼命加税。

仁天子?问问张四维,问问孔府,问问新都杨氏,哪怕是问问王崇古,都不会得到这个仁字。

孙克毅也不是一开始就疯的,他哥哥被徐阶弄断了腿,他们孙家一落千丈,百般周转没人帮衬,才疯的,徐阶死后,孙克毅大仇得报,就剩下了倭患的仇还没报。

算是另外一种王不见王,都是老大,都有圣旨,既然相见尴尬,索性不见。

罗应和一扶额,这个徐渭是真的有点疯。

相比较绥远,辽东要好上太多了。

朝廷那时候没办法,让殷正茂带着三千客兵去了吕宋,算是自谋生路了。

景皇帝之所以这么做,是正统十四年明英宗被俘后,辽东地面的女真虏酋李满住、董山等人,见大明如此不堪一击,开始不断扰边。

只有不掌权的皇帝,最爱的女人才不是皇后!

若不是明英宗太差劲,丢失的皇权太多了,明宪宗的万贵妃早就当上皇后了。

万士和不再多言,其实他很想大声的说:就陛下对皇后的宠溺,哪个妃嫔敢欺负皇后?

所以能用手段对下朘剥的时候,倭国的大名们绝对不会心软,而高达三成的铸币税,大名们只会想尽一切办法的使用,并且和织田信长这个大魔王对抗。

没仗打也就罢了,还和别的步营领一样的赏,多少有些羞耻。

戚继光要班师了,最高兴的就是张居正了,现在,就是真的天塌了,也有个高的顶着了,实在是闹得凶了,那就平叛!

“他要是打过来呢?”巡按御史罗应和略微有些担忧的问道。

怕?怕还考什么科举?怕还当什么官?安安稳稳在家做个地主,富贵一生不好吗?非要考功名,连一点风险都不敢承担,还想往上爬?还想进步?

关键这些地方还不能强制派遣,心不甘情不愿,到了边方不办事,还坏事。

陛下信誉好,既然答应了,说了凯旋后再议,那就凯旋之后再说,礼部这个夹板气,还能受得住。

景泰二年十一月,景皇帝朱祁钰下旨辽东诸卫并东宁六卫子粒粮免半,次年三月,再下旨全免,并永不加征。

四月,夏天悄然而至,又到了最适合前往倭国的信风季,密州远洋商行的船队出发前往了长崎总督府,水程只有三天,得益于堪舆图、舟师、星图、针图的发展,这段水程的日程大大缩减,而且到济州岛还有海防巡检司为向导,过程十分的顺利。

得益于戚继光班师回朝的影响,甚至连征召前往辽东任官的事儿,都极为顺利,皇帝还没下旨降价,仍然六年升转、九年特赐恩科进士,报名的人,络绎不绝,很快就招满了。

绥远的确远,胡汉杂居,确实比较危险,有抵触情绪也正常,但是辽东都经营多少年了,又不是让人去吉林当官,就这估计愿意前往的也不多,王崇古自认为自己是僭越佞臣,但也好过贱儒。

这个恐怖的税率由岛原藩松仓氏创下,而被大明水师总兵陈璘打穿的岛津家是八公二民,四民六公是北条家称霸关东的关键仁政。

天恩浩荡说的是十万斤火药,硬仗都已经打完了,皇帝又发了十万斤的火药,前线真的够用,火药囤积在五原府,可以用于开矿,值得注意的是,潘季驯领便宜行事圣旨,并不打算和戚继光在绥远见面。

而现在,曾省吾宣布这个问题,彻底解决。

罗应和想了想被俘虏和一起上天,选择了后者。

谁怕谁!

整个过程,突出了一个心狠手辣,阴险狡诈。

“陛下,太后懿旨遴选两名妃嫔入宫的事儿,都拖了一年半了,是不是可以进行了?”万士和一听戚继光班师,立刻说道。

长崎总督府织田信长有信心赢,可长崎总督府背后的大明呢?还有织田信长他的那些敌人呢?

毛利辉元,长宗我部元亲、上杉景胜、北条氏直,当织田信长彻底开罪大明,并且大明拥有庞大水师的时候,这四家会如何选择呢?

应对这四家已经是很艰难的事儿了,再加上一个大明,织田信长必须要考虑,他的军事天赋能不能让他打赢接来的硬仗。

殷正茂带着张元勋、邓子龙讨伐吕宋殖民者的原因,不仅仅是林阿凤这些海寇的归降,还有打完仗的三千客兵,无法妥善安置,客兵的招募由来已久,嘉靖年间为了应对倭患和虏祸,在军屯卫所,九边边军无力征伐的情况下,使用的办法。

的确都是疯子,可以不把自己的命当成命,但不能不把别人的命不当回事儿,织田信长是本地人,真的冲突起来,恐怕伤亡惨重,不如撤退以图以后。

“先征召一下,不够就兼任,总归是有人愿意前往的。”张居正写好了浮票,送到了御前,请皇帝陛下用印,在三级学堂建立,委培有成效之前,这是个长期的矛盾,大明需要更多的循吏。

油墨的味道扑面而来,整整齐齐的宝钞,就是大明提供给长崎总督府的弹药库,不过是经济羁縻方面的弹药。

朱元璋只有马皇后和马皇后所出的孩子才是家人,朱棣更是在徐皇后死后,再无一个孩子诞生,也没有另立皇后,朱瞻基更是废后另立。

朱翊钧这次诏免,说多不多,就三万石,折价不过一万五千银的免税,但说少也不少了,对于边方军卫而言,那就是救命的粮食。

李妃和刘妃也都有了身孕,陛下身边伺候的只有王皇后、周妃、冉妃了。

主要是进攻方向,他带领的振武团营,攻伐的是胜州方向,全是黄土的地方,没有多少匪患,也没有什么像样的抵抗势力,几乎都是传檄而定,军功上倒是和耀武团营、奋武团营是一样的,但没打多少仗,却领一样的赏赐,多少有点躺赢的感觉,怕其他步营、骑营有意见。

孙克弘和孙克毅并不自由,他们被国仇家恨遮蔽了双眼,只能如此疯癫的活一辈子。

后来胡怀德率领的南兵回到了蓟门,招募的三千客兵打完了仗要解散,结果最终闹出了索饷兵变的事。

山东响马甲天下,随着生产资料的再分配,山东响马越来越少,要么被剿灭,要么被招抚。

有的时候,王崇古也很无奈,他这个奸臣,他在浒墅关,倭寇来的时候,他不避不让,和俞大猷一同出海作战,当初在宣大当总督,那是战区,他不也去了吗?

“不急,凯旋之后再议,后宫那么多人,乱糟糟的,都觊觎皇后之位,丫头性格温和,恐怕吃亏。”朱翊钧对纳妃嫔这件事还是略显抵触,王皇后都生了俩了,朱翊钧已经有二子二女了,还要加人。

孙克毅颇为认同的说道:“就是,让他来,谁怂谁是海王八!”

凌云翼这两年收起了杀心,好杀人的名头就落在了潘季驯的头上。

谁敢欺负王皇后?!你皇帝去太傅家里蹭饭都要带着的王皇后!

像侯于赵这种缺心眼,对自己得失计较不多的人,实在是太少了。

徐渭、孙克毅、罗应和都算不上什么好人,他们请陛下送宝钞过来那一天,就知道宝钞对倭国的可怕危害。

“他快点来吧!”

一条消息传回了京师,让人直呼不可思议!

长崎总督徐渭终于等来了他心心念念的宝钞,还有一千五百客兵。

之所以变得危险,这里面的原因不复杂。

朱翊钧嘴角抽动了下,开口说道:“咳咳,大宗伯,日后不必如此浮夸。”

“上天的时候,算我一个吧。”罗应和咬着牙说道,跟着疯子在一起,只会发疯。

“三边迁绥远军屯卫所子粒粮尽数诏免,永不加征。”朱翊钧看向了曾省吾,说起了一个税收的减免政策。

倭患攻打松江府时,孙氏本家七十二人,逃到苏州时,就只剩下十七个人了。

万士和立刻站了起来,俯首说道:“陛下,真的是天德纯粹,本就无声色畋游之好,奉身清约,今日再免边方子粒,仁天子御极之世,天下至幸!”

二十五年银子的安家费看起来不少,但是这笔钱往往发不到军兵的手中,彼时贪腐横行,这笔银子过一遍手就是一手的肉,其次,客兵骁勇善战,长期征战一身的本事就只会杀人,习惯了军伍生活,安置也是落草为寇,成为隐患。

七百四十三人,被潘季驯插上了亡命牌,开始游街,当着所有俘虏的面前,全部枭首。

“织田信长的挣扎,徒劳无功。”孙克毅看着大箱子里的宝钞,点检了封条后,由衷的说道。

一箱又一箱的宝钞,总计超过了一万万贯面值的宝钞静静的躺在箱子里,即便是按照七钱银一贯兑换,也是七千万两白银,宝钞太多了,凌云翼判断长崎总督府恐怕会有危险,派客兵前来,就是助阵。

无毒不丈夫,不是度量的度,是狠毒的毒。[注1]

一时间,好杀人的恶名,落在了潘季驯的头上。

“我们多了一千五百客兵,再加上总督府的牙兵,织田信长未必是我们的对手。”罗应和觉得织田信长打过来,也赢不了,这一千五百客兵,可谓是及时雨。

客兵安置问题,不是曾省吾突然提起,朝廷明公们都已经忘了,还有这一茬。

戚继光要凯旋这件事,在廷议之后,消息在第一时间放了出去,京堂的风气立刻为之肃然,言官们终于不再说怪话了,虽然戚继光的刀从不对内,但谁知道出塞征战一年的京营,已经成为了奉国公的戚继光,是不是还像原来那般温文尔雅。 这不是说班师就班师,从筹备到回到京师,最少也要到九月份了,这是为了最后的剿匪收尾。

“到时候把炸药库给点了,倭寇想杀我?!想都别想!”孙克毅眼神中闪烁着疯狂,他已经想好自己的死法了。

凌云翼上奏朝廷,请命把一千五百客兵发往长崎总督府,朝廷回复之后,凌云翼将一千五百客兵调到了长崎,山东的局势已经稳定,用不了这么多客兵了,而且客兵对于杀倭寇这件事,热情极高。

织田信长要么认输,要么打到长崎去,没有别的选择,他发行的那些金银铜钱,只会被兑换成宝钞流通,这是完全可以预料到的未来。

营造有的时候也是打仗,这个过程中也要清理匪患,有的不长眼的匪患也会撞到工兵团营的手中。

倭国农户要交给名田主的年供是最高为九公一民,就是田里的收成九成都是年供。

大明京营、水师这些主要是从官厂工匠窑民中遴选,在退役之后,在官厂的法例办做厂卫,也可以安排到各县做县尉、捕快、班头,现在又多了一个去处,工兵团营继续领着工兵,不过从打仗,改为了营造。

再不班师,当初选好的女子,都该过年龄了。

尤其是倭国处于半自然、半小农的经济体系下,根本无法承受宝钞的冲击。

织田信长自诩天下人,是整个倭国最良心的大名了,他是一公二民,土地田亩产出,三分之一年供,剩余为平民自留,而且织田信长被佛家称之为魔王,是因为织田信长灭佛,焚像毁寺从不手软。

而且要快,因为已经尝到了甜味的大名们,收到消息后一定会蜂拥而至兑换宝钞。

织田信长既然要做天下人,就要为倭国的万民做主,面对大明的盘剥,就必须要拿出对策来。

第五十九章 读书人的事儿,窃不是偷第563章 压力山大的工部尚书第339章 野山猪不会投降,但是人会第二百零一章 海总宪,朕有个主意第六十一章 知行并尽,表里如一第一百五十五章 独夫?朕就是独夫!第二百二十一章 资源锁死科技树第二百七十四章 倭寇必须死第一百五十二章 画舫一二事第288章 怎么可能让狗皇帝顺意!第五章 皇帝的信牌第505章 我们要做的就是,杀光海寇第302章 这是大明的顶级机密第506章 代号为:平波净海第二百一十八章 不想说,不敢说,不能说第一百一十四章 我大明火器,遥遥领先!第333章 再苦一苦这贱儒,骂名张居正来担第535章 贱儒就是矫情第526章 第一次技术进步奖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宗伯,想得周到第387章 抢着给皇帝送钱,算怎么回事儿?第一百九十七章 一开口就是九斤火炮的威力第465章 三角贸易的形成第一百三十八章 坏了,日后当明公得会算学第二百四十一章 张居正丁忧归政,王崇古忧惧逃亡第二百八十三章 迁徙五千八百富户至辽东充边第456章 借还是不借,这是一个问题第一十二章 晋党的条件,格外优厚第378章 奇怪的君臣第339章 野山猪不会投降,但是人会第516章 一身偃卧蓬蒿稳,四海苍生恐未安第386章 徐阶威胁朕!第一百九十三章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第338章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第514章 解刳院雅座一位第二百七十六章 银锭不是货币,银币才是第一百九十九章 当大明的看门狗,岂不是能吃到骨头?第315章 文华殿里,喜气洋洋第323章 大明处处都是回旋镖第一百七十六章 不客气的大明使者第二百二十九章 至此,已是科学第六十七章 这,只是一个开始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宗伯,想得周到第二百三十二章 陛下比王谦还坏!第一百零七章 小皇帝骂人,又难听又诛心第二十章 君民同耕,大逆不道第462章 劳动使人自由第七十二章 少年负壮气,奋烈自有时第一十五章 割鸡焉用牛刀第424章 不服就造反,上桌来赌命第三十三章 狼、虎、龙第二百七十五章 戌时三刻夜袭敌营第415章 万历朝特色王化道路第308章 人给狗送葬,天下奇闻!第530章 今天,明天,荣耀都属于大明工匠!第523章 北极玄灵荡魔南极赤炎广利洪圣天尊第533章 山东耆老无不怀念凌部堂第417章 法不严则不能信,法不信则不能治第370章 两宋男儿戴簪花,人妖物怪齐卸甲第二百四十五章 言先生之过者斩,勿论第二百一十九章 奇观兴国,大建安邦第一百二十二章 要为小皇帝提供充足的弹药!第518章 自此以后,当乘长风破万里浪!第482章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第340章 根深蒂固的软弱,习以为常的妥协第二百四十六章 难道,还有高手?第六十六章 一拳胜过一拳第555章 欠陛下的债,还不完,根本还不完第311章 一个考验人心的小游戏第二百二十九章 至此,已是科学第一百二十三章 刀笔吏所以败人坏事之法第二百五十一章 在天堂里的人,不会向往地狱第361章 你不用,还不让别人用?第二百三十二章 陛下比王谦还坏!第二百六十七章 真诚,是最大的必杀技第520章 无事王老狗,有事王次辅第四十二章 对小皇帝的考成第一百零八章 乱插蓬蒿箭满腰,不怕猛虎欺黄犊第441章 利者,人之所欲也第332章 陛下,臣有上中下三策第360章 陛下这个样子,都是你张居正教的!第460章 自由的界限第565章 耗子给猫系铃铛第321章 陛下何故谋反?第488章 一个大明,都是王民第528章 我也可以谈,我也可以爱大明第526章 第一次技术进步奖第一百八十章 李太后归政,乾清宫大火第一百七十七章 镇库大钱真的很大第四十二章 对小皇帝的考成第476章 匠人们的分红第540章 大明廷臣对皇帝使用了活字印刷术第310章 一套反坐的处斩方案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明和西班牙的共同困境第389章 人心思动,则天下倾危第331章 谁为万民奔波,谁为万民之王第一百零九章 一步错,步步错第418章 大明,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第390章 不过是旧时代的残党罢了第二百一十六章 元辅可怕,还是陛下可怕?这是一个问题